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如何更好地上好理论课是大多数职业院校教师共同关心的话题。本文主要着眼于学生的学习需要,为职业院校理论课的教学提供若干建议。
关键词: 职业院校 理论课 实践 教学
谈到职业院校的课程,很多学生比较喜欢动手操作课,而对理论课则觉得枯燥、没有意思。那么理论课有必要上吗?事实上,当代技术的发展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没有技术理论,就没有开拓创新的技术实践。那么从职业院校技术课程的内容定位来说,职业院校课堂中也应有更多的技术知识的应用和技术原理的探究内容,这些都离不开“理论”的学习。若与实践课相比较,理论课可以说是一种以讲授基本知识为主的课型,它主要是对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的讲授。但这并不代表着将理论“满堂灌”或理论大集合,即使是理论课,教师也可以设置巧妙的提问或运用一些典型案例,以问题为导入,活跃学生的思维,并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化、丰富化,从而强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根据职业校院校课程实训标准可以得出,实训课程不仅要注重对符合时代需要、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而且要注重学生对技术的思想和方法的领悟与运用,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共通能力的发展。这就是说,在职业院校理论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强调技术的人文因素、技术探究、试验与创造、技术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共通能力,而且要强调技术的基础知识,技术的思想与方法等方面的学习。通过对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的讲授,可以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技术概念、技术原理以及技术的发展史、技术现象等基本知识,若单方面强调理论课或实践课,则会有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学生的技术能力的发展将会缺乏理论的深度,他们的技术实践能力、技术创新能力也会受到制约,从而使教师的教学最终只是从某个方面对学生的认知与能力发展产生促进作用。那么如何吸引学生,使学生乐于理论知识的学习,理解相关的概念与原理,从而达到教学目的,使教学更加有效,可以说是大多数教师共同思考的问题。我认为教师在理论教学中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理论课上应既有教师的“教”,又有学生的“学”。
课堂教学需要师生双方的共同参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教”师,而是“导”师,起着引领和指导的作用。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教学的艺术,一大部分在于使新问题的困难程度,大到足以激发思想,小到加上新奇因素带来的疑难,足以使学生得到一些富于启发性的立足点,从此产生有助于解决问题的建议。”[1]教师在讲授时,可以通过提问和讲授,提出一些易混淆的技术概念和理论,使学生进行相应的思考,调动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将学生在教师的讲授过程中,边听讲、边思考、边探究。对于一些似是而非,容易混淆的技术概念,难懂抽象的复杂问题,教师应深入浅出,并在教学过程中,随时根据学生的反应灵活变通地处理教学,当学生一时不明白教材和教师的表述时,教师要从不同的角度去处理,灵活变通,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
2.设置情境,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
教学不是游离于生活世界以外的社会存在,而是与生活融为一体的社会现象。[2]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设置一定的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情境,使学生由旁观者为参与者,主动地、自发地为解决自身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相关的思考。
在讲授“设计的丰富内涵”时,教师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置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如刘方同学认为市场上现有的书包设计不合理,打算运用技术知识着手解决问题。该情境使学生不由地思考自己的书包是不是也存在着不足之处,是否也需要改进,在思考与讨论中学生逐渐了解设计的丰富内涵。需要注意的是,情境内容的设置应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上面的情境内容较适合于低年级的学生。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可以采用技术难度稍高的、常常被学生忽略但与生活又紧密相关的情境内容,如李静是一年级某班的同学,现在她碰到了一个难题——入秋以后,风很大,衣服晾晒在窗外,老被风吹掉在楼下,要不就是和别人的衣服缠绕在一起,挺令人心烦的。要是有一种不怕风的衣架就好了。两个情境的内容虽不同,但适用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且均与学生的自身生活相关系,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愿意参与讨论,勇于发表意见,更乐于技术课程的学习,并使学生认识到正是人们的需要,才出现了设计的必要性。
3.以图片、案例等资料辅助技术理论课教学。
研究表明,文字叙述和视觉化呈现是两种不同的符号模式。当传达较复杂的知识时,视觉化的呈现方式往往比较占优势。在认知方面,视觉化的呈现方式能够发送学习者的理解和记忆,促使学生者了解书中所教授的内容。[3]在讲授技术与理论的关系时,教师不仅可以利用一些别致、精美的图片,辅助教学,给学生以视觉上的震撼,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展示电熨斗、电吹风等实物,使学生一边欣赏,一边思考,归纳出产品的设计往往不但要考虑它的实用价值,而且要考虑到美观的要求,也就是技术设计要与艺术设计相结合。
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一些典型性案例进行教学。如在讲授设计时,除使用教材中的案例外,还可以选用以下案例进行相关的介绍,使学生感受到技术的实用性和应用的广泛性。案例:S.I.E.C.汽车座椅。S.I.E.C.汽车座椅充分展示了人机工学的相关理论在设计中的应用。它是一把为一些驾龄比较长的老驾驶员设计的椅子,要知道虽然人口统计学中并没有这么一个群体,但是这个群体实实在在地存在,而且数量增长得非常快。可惜的是我们的汽车制造商并没有清晰地认识到这个群体。这种新型座椅的诞生让传统座椅显得十分的蹩脚,它的优势在于不管是从外面进入车内还是从车内出来,S.I.E.C.汽车座椅都更加的舒适和安全。你只需要轻轻按下一个按钮,车门就会立即打开,同时,S.I.E.C.汽车座椅会自动的旋转,用户可以轻松扭转自己的身体,面对车体外部的空間,然后,座椅的轴会旋转到车体外部,用户可以轻松地抽身离开。另外,车内与电脑相连的传感器系统可以自动地侦测用户的体温和座椅对身体造成的压力大小,然后适时调整腰椎附近空气温度以及车厢内的空气温度。一句话,该座椅魅力十足,而且十分舒服、加上令人舒心的色彩系统,坐上去令人回味悠长。[4]
当技术理论课不是纯粹的教师讲、学生听,而是富有情境、充满探究的学习时,学生怎么会不愿意学习呢?当教师不再是“教”师,而是“导”师时,师生积极互动,学生又怎么会不愿意学习呢?我们应以“满足人们的需要”为主旨展开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技术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参考文献:
[1]倪桂莲,张增安,陈万平.探索教学方法、提高《诊断学》教学质量[J].中国期刊网.
[2]张健.高职课程理念创新[J].教育教学研究.
[3]黄显华,霍秉坤.寻找课程论和教科书设计的理论基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30.
[4]中国工业设计在线.朝花夕拾——2006年全球优秀工业设计作品奖年终回顾[EB/OL].http://www.dolcn.com/data/cns_1/gallery_41/classic_411/cind_4111/2006-12/1167055027-8.html,2006.
关键词: 职业院校 理论课 实践 教学
谈到职业院校的课程,很多学生比较喜欢动手操作课,而对理论课则觉得枯燥、没有意思。那么理论课有必要上吗?事实上,当代技术的发展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没有技术理论,就没有开拓创新的技术实践。那么从职业院校技术课程的内容定位来说,职业院校课堂中也应有更多的技术知识的应用和技术原理的探究内容,这些都离不开“理论”的学习。若与实践课相比较,理论课可以说是一种以讲授基本知识为主的课型,它主要是对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的讲授。但这并不代表着将理论“满堂灌”或理论大集合,即使是理论课,教师也可以设置巧妙的提问或运用一些典型案例,以问题为导入,活跃学生的思维,并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化、丰富化,从而强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根据职业校院校课程实训标准可以得出,实训课程不仅要注重对符合时代需要、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而且要注重学生对技术的思想和方法的领悟与运用,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共通能力的发展。这就是说,在职业院校理论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强调技术的人文因素、技术探究、试验与创造、技术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共通能力,而且要强调技术的基础知识,技术的思想与方法等方面的学习。通过对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的讲授,可以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技术概念、技术原理以及技术的发展史、技术现象等基本知识,若单方面强调理论课或实践课,则会有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学生的技术能力的发展将会缺乏理论的深度,他们的技术实践能力、技术创新能力也会受到制约,从而使教师的教学最终只是从某个方面对学生的认知与能力发展产生促进作用。那么如何吸引学生,使学生乐于理论知识的学习,理解相关的概念与原理,从而达到教学目的,使教学更加有效,可以说是大多数教师共同思考的问题。我认为教师在理论教学中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理论课上应既有教师的“教”,又有学生的“学”。
课堂教学需要师生双方的共同参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教”师,而是“导”师,起着引领和指导的作用。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教学的艺术,一大部分在于使新问题的困难程度,大到足以激发思想,小到加上新奇因素带来的疑难,足以使学生得到一些富于启发性的立足点,从此产生有助于解决问题的建议。”[1]教师在讲授时,可以通过提问和讲授,提出一些易混淆的技术概念和理论,使学生进行相应的思考,调动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将学生在教师的讲授过程中,边听讲、边思考、边探究。对于一些似是而非,容易混淆的技术概念,难懂抽象的复杂问题,教师应深入浅出,并在教学过程中,随时根据学生的反应灵活变通地处理教学,当学生一时不明白教材和教师的表述时,教师要从不同的角度去处理,灵活变通,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
2.设置情境,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
教学不是游离于生活世界以外的社会存在,而是与生活融为一体的社会现象。[2]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设置一定的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情境,使学生由旁观者为参与者,主动地、自发地为解决自身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相关的思考。
在讲授“设计的丰富内涵”时,教师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置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如刘方同学认为市场上现有的书包设计不合理,打算运用技术知识着手解决问题。该情境使学生不由地思考自己的书包是不是也存在着不足之处,是否也需要改进,在思考与讨论中学生逐渐了解设计的丰富内涵。需要注意的是,情境内容的设置应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上面的情境内容较适合于低年级的学生。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可以采用技术难度稍高的、常常被学生忽略但与生活又紧密相关的情境内容,如李静是一年级某班的同学,现在她碰到了一个难题——入秋以后,风很大,衣服晾晒在窗外,老被风吹掉在楼下,要不就是和别人的衣服缠绕在一起,挺令人心烦的。要是有一种不怕风的衣架就好了。两个情境的内容虽不同,但适用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且均与学生的自身生活相关系,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愿意参与讨论,勇于发表意见,更乐于技术课程的学习,并使学生认识到正是人们的需要,才出现了设计的必要性。
3.以图片、案例等资料辅助技术理论课教学。
研究表明,文字叙述和视觉化呈现是两种不同的符号模式。当传达较复杂的知识时,视觉化的呈现方式往往比较占优势。在认知方面,视觉化的呈现方式能够发送学习者的理解和记忆,促使学生者了解书中所教授的内容。[3]在讲授技术与理论的关系时,教师不仅可以利用一些别致、精美的图片,辅助教学,给学生以视觉上的震撼,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展示电熨斗、电吹风等实物,使学生一边欣赏,一边思考,归纳出产品的设计往往不但要考虑它的实用价值,而且要考虑到美观的要求,也就是技术设计要与艺术设计相结合。
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一些典型性案例进行教学。如在讲授设计时,除使用教材中的案例外,还可以选用以下案例进行相关的介绍,使学生感受到技术的实用性和应用的广泛性。案例:S.I.E.C.汽车座椅。S.I.E.C.汽车座椅充分展示了人机工学的相关理论在设计中的应用。它是一把为一些驾龄比较长的老驾驶员设计的椅子,要知道虽然人口统计学中并没有这么一个群体,但是这个群体实实在在地存在,而且数量增长得非常快。可惜的是我们的汽车制造商并没有清晰地认识到这个群体。这种新型座椅的诞生让传统座椅显得十分的蹩脚,它的优势在于不管是从外面进入车内还是从车内出来,S.I.E.C.汽车座椅都更加的舒适和安全。你只需要轻轻按下一个按钮,车门就会立即打开,同时,S.I.E.C.汽车座椅会自动的旋转,用户可以轻松扭转自己的身体,面对车体外部的空間,然后,座椅的轴会旋转到车体外部,用户可以轻松地抽身离开。另外,车内与电脑相连的传感器系统可以自动地侦测用户的体温和座椅对身体造成的压力大小,然后适时调整腰椎附近空气温度以及车厢内的空气温度。一句话,该座椅魅力十足,而且十分舒服、加上令人舒心的色彩系统,坐上去令人回味悠长。[4]
当技术理论课不是纯粹的教师讲、学生听,而是富有情境、充满探究的学习时,学生怎么会不愿意学习呢?当教师不再是“教”师,而是“导”师时,师生积极互动,学生又怎么会不愿意学习呢?我们应以“满足人们的需要”为主旨展开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技术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参考文献:
[1]倪桂莲,张增安,陈万平.探索教学方法、提高《诊断学》教学质量[J].中国期刊网.
[2]张健.高职课程理念创新[J].教育教学研究.
[3]黄显华,霍秉坤.寻找课程论和教科书设计的理论基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30.
[4]中国工业设计在线.朝花夕拾——2006年全球优秀工业设计作品奖年终回顾[EB/OL].http://www.dolcn.com/data/cns_1/gallery_41/classic_411/cind_4111/2006-12/1167055027-8.html,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