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五氟磺草胺是当前我国稻田用量较大的一种除草剂。为明确其施用后对水生生物的毒性和环境风险,寻找较适合南方稻区农药生态毒理学检测的指示生物,为稻田环境风险评价提供更可靠的科学依据,本研究选取了25 g·L-1五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为受试农药,比较其对模式生物大型溞和南方常见物种发头裸腹溞的急性活动抑制试验和繁殖试验结果。急性活动抑制试验结果表明,25 g·L-1五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对大型溞、发头
【基金项目】
:
福建省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专项(2017R1025-11); 害虫绿色防控福建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资助项目(PTJH1700703); 植保所农药残留与环境毒理实验室建设项目(CXPT201900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氟磺草胺是当前我国稻田用量较大的一种除草剂。为明确其施用后对水生生物的毒性和环境风险,寻找较适合南方稻区农药生态毒理学检测的指示生物,为稻田环境风险评价提供更可靠的科学依据,本研究选取了25 g·L-1五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为受试农药,比较其对模式生物大型溞和南方常见物种发头裸腹溞的急性活动抑制试验和繁殖试验结果。急性活动抑制试验结果表明,25 g·L-1五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对大型溞、发头裸腹溞的48 h-EC50(95%置信限)分别为0.81 mg a.i.·L-1(0.54~1.18 mg a.i.·L-1)、0.52 mg a.i.·L-1(0.33~0.85 mg a.i.·L-1),其毒性均为高毒;繁殖试验结果表明,25 g·L-1五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对大型溞的21 d无可观察效应浓度(NOEC)为1.22×10-3 mg a.i.·L-1;对发头裸腹溞的14 d无可观察效应浓度(NOEC)为7.66×10-4 mg a.i.·L-1;采用TOP-RICE暴露模型进行初级评估发现,25 g·L-1五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对大型溞的急性风险可接受,但对发头裸腹溞的急性、无脊椎动物(慢性)风险不可接受;进一步采用物种敏感性分布(SSD)法进行高级评估,发现五氟磺草胺对无脊椎动物的急性风险可接受,但对无脊椎动物的慢性风险不可接受。本研究结果表明,五氟磺草胺对南方溞种发头裸腹溞有潜在生态风险,建议该除草剂在稻田使用中,应重视其对水生无脊椎动物的风险,不可盲目加大用量;同时基于物种分布和风险考虑,建议采用更敏感的发头裸腹溞作为南方稻田农药生态毒理学检测的指示生物。
其他文献
从2003年主题出版工程实施以来,我国主题出版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也存在选题同质化、脱离读者、时效短、宣传不到位等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主题出版需要适应新环境、新形势,进一步向精品化和大众化方向发展。为实现主题出版图书精品化和大众化,出版社需要在选题策划、出版制作、宣传营销等环节拓展思维:策划优质选题,避免内容同质化;挖掘内核精神,促进主题长效化;改变出版形态,适应市场需求;拓展宣传方式,丰富推介
影响因子是评价学术期刊水平的重要指标,分析期刊影响因子的变化有助于我们了解期刊的发展趋势,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方针和措施来指导其发展。本文基于2001—2018年环境资源科学技术类34种核心期刊(以下简称"环境-资源类科技期刊")的影响因子、发文量和引用次数等数据,通过时间序列分析、相关分析、贡献度和成因分析等文献计量方法,解析环境-资源类科技期刊在21世纪初期的发展趋势。结果显示:2001—201
在学术出版过程中,编辑工作的价值和意义不可忽视,学术出版的繁荣和高质量发展得益于编辑发挥的重要作用。本文阐述学术素养是编辑在学术出版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素质和能力,分析编辑应具备的学术素养,并指出编辑工作应与学术研究有机结合,使编辑增强职业自信、尝试学术创作等,以促进其学术素养的提升,助推学术出版高质量发展。
安东·马卡连柯是苏联卓越的教育改革家和教育艺术家。他从集体教育思想出发,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立场为基础,并在反思当时教育惩戒存在的问题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教育惩戒思想。马卡连柯肯定惩戒教育的价值和作用,提出惩戒的本质是维护集体利益的手段,教师实施惩戒应依据学生违规行为的动机而非破坏性行为的结果,教师实施有效的教育惩戒除了根据“尊重和要求相结合”这一首要教育原则外,还应遵循集体惩戒原则、公平公正原则、
教师教育惩戒的依据是合法社会化、教育公正和教育权力。其历史演进经历了古代教育惩戒、近代教育惩戒和现代教育惩戒三种形态,逻辑是从自然权利演进为社会权利再演化为法定权利,不同历史时期的形态特征与儿童身份地位、师生权力关系和教育价值文化密切关联。未来教师教育惩戒的主体形态将以柔性的象征性惩戒为主,而面向需要特殊指导的学生以及严重行为问题的惩戒,将由专职教师和包括学校在内的专门机构来实施。
近年来,人们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愈发关注,部分媒体为博大众眼球而将一些教师教育学生的正常行为添油加醋地报道成体罚,导致大众将教育惩戒视为"洪水猛兽"。即便是在国家明确表示惩戒权入法的情况下,教师也依然不敢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惩戒权,这既是对教师责任的放弃,也是对学生受教育权的损害。基于这一现状,本文对沈阳市某小学三年级的师生进行调查,以了解当下小学教师运用惩戒权的问题及其成因,并从多角度
澳大利亚学校教育惩戒历经了松散耦合、紧密耦合、灵活耦合三个主要阶段的发展演变,最终实现了从存废"体罚"、过度"零容忍"再到灵活"积极式"的新转向。根据2007年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学校纪律政策》的最新要求,"积极式"教育惩戒是一种利用支持性手段,减少学生不当行为、培养学生积极行为的学校教育方式。在实践过程中,澳大利亚学校形成了以分级审查式惩戒、冷静恢复式惩戒、多元立体式惩戒、动态升级式惩戒、申述救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