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封馆藏因何屡被“发现”[之六]

来源 :北京档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xin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持/阿昆
  开场白:当您收到本期杂志时。已是岁末年初,阿昆给您拜年了。顺便推出猪年新辩题“企业重组话档案”,请您就重组后档案体制、机构、人员、管理的变化发表意见。不过现辩题虽近尾声,却不会嘎然而止。时不我待,无论新老辩题,来稿还是越早越好。
  金崇弘:说到尘封馆藏屡被发现。绝对和其价值有关。而档案价值又是由档案本身的各种因素和社会对档案的利用需求二者决定的,只要这二者发生变化,档案的价值就会随之变化。尘封档案历时长久,其价值变化的可能性很大,这应是尘封馆藏屡被发现的重要原因,且这原因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李利成:从档案价值变化的角度论述尘封馆藏屡被发现,是个绝好的突破口,说明尘封馆藏屡被发现正是档案新增价值的体现。档案价值变化包括档案价值扩展律、档案机密性递减律、档案的科学文化作用递增律等。档案尘封的过程,即是随着历史的进程,档案在继续用于政治活动的同时,对发展经济、文化建设,繁荣科学技术方面的作用逐渐增多。这种增多无疑又体现在尘封馆藏的屡被发现上。
  赵海霞:我以为尘封馆藏屡被发现和档案利用的实践有关。档案利用的实践越多,尘封馆藏屡被发现的机率也越多。当众多档案利用者,如学者要澄清历史真相,作家要寻找历史素材,尽管各有不同目的和动机。但来档案馆寻觅答案却属殊途同归。这也促使档案人关注尘封档案,于是有了种种发现。
  叶丽:我以为尘封馆藏屡被发现还与社会发展水平、社会制度、档案管理政策,以及社会对档案利用的需要和档案馆提供利用的程度有关。社会越落后、封闭,越制约尘封档案的利用;相反,社会越进步、越开放、越宽松,越能为尘封档案面向社会公众提供更多的条件,使尘封馆藏在利用中不断有所发现。这已为改革开放后,大量尘封档案被发现的事实所验证。
  曾祥志:档案是社会公共财富,不是档案人垄断的专利。尘封档案所以被尘封,是因为各种原因造成其没有被利用。这和社会档案意识。特别是人们对档案的认识水平、重视程度和利用动机等因素,都有很大关系。人们的档案意识越强,档案价值越能充分实现,档案价值的实现,又促进人们档案意识的加强。这一良性循环的结果,必将导致尘封档案不再尘封。因而尘封馆藏屡被发现,正是社会档案意识不断增强的体现。
  杜伟功:尘封档案所以被尘封。说到底,还和档案管理水平有关。档案人一旦有能力,如把尘封档案数字化后,公之于互联网,成为公众随时可以共享的社会财富,那时尘封档案就永远不会被尘封。眼下尘封馆藏屡被发现,恰恰说明许多档案尚不能被广大社会公众所利用。
  王学华:尘封馆藏所以屡被发现。是因为它的价值在与时俱变。如A的学籍档案,因A当时系无名小卒,其档案难得让档案人记起,遂落得尘封。多年后,或因A成了名入,或因A的后人成了名人……,于是档案人便说,某档案馆发现了A的档案。虽有炒作之嫌,却也真的不能不算是发现,发现了这份档案与名人的某种联系,更发现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张军:说到档案价值的与时俱变,是因为档案的价值要用全面的、历史的、发展的观点来判定。所谓全面的观点是指:一方面从各个全宗之间、一个全宗内文件之间的全面联系中,考察、分析每份具体文件,综合审视档案文件内容和外部特征的各种因素;另一方面要预测档案对形成单位、国家和社会的各种需要,有无保存意义。历史的观点是指:根据档案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去识别档案的内容、形式及其意义。发展的观点是指:要充分估计档案对未来在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等各方面的长远作用。尘封馆藏屡被发现正说明不可以一时的冷落来判定一件档案的价值。
  赵明:据说分析档案价值中,档案产生的时间很重要。一般说,其产生时间距今越远,保留下来的越少且鲜为人知,其价值越显得珍贵。“高龄案卷应当受到尊重”的理论,有时被称作年龄鉴定标准,在世界各国有着广泛影响。许多国家对古代档案以及较早时期的档案,规定有“禁销”年份。如中国对明清以前的档案和革命历史档案,一般不准销毁。尘封档案多为“高龄案卷”,其屡被发现既说明“高龄案卷应当受到尊重”,又启迪我们在关注现行文件利用的同时,要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尘封档案的利用、保护上,才会有更多的发现。
其他文献
当今世界是一个创新驱动、创新发展的时代。加强创新、推进创新、激励创新,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旋律。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那么如何才能创新?  朱永新教授曾在《创新教育论纲》中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解读了创新。他认为,从宏观角度来看,创新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综合
【本刊讯】北京市将信息化作为支撑首都教育改革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举措,全面部署,统筹推进,在体制机制建设、深化融合应用、在线教育发展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创新实践和有益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在2020年北京市教育信息化工作会上,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成立了教育信息化“六大”创新研究基地,即“北京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基地、“北京市人工智能與教育融合应用创新”研究基地、“北京市教育大数据协同创新”研
北京市房山区历史悠久,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西周燕都遗址等都位于其辖区内。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的城市空间架构中,房山区是“多点”之一。房山区以承接中心城区功能和人口疏解及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契机,打造创新驱动、文旅融合、产业现代的科技金融创新城。房山区教委以申报与建设国家级教学信息化实验区为抓手,促进教育均衡与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统筹规划房山区的教育
【本刊讯】2020年10月14日,“首都教育远程互助工程”和田地区教师培训第三期正式启动,即将对300位教师进行远程系统化提升。  北京市教委于2019年9月启动了“首都教育远程互助工程”和田地区教师培训项目,以一系列教育扶贫“组合拳”有效助力和田地区教育教学水平提升,开始探索教育精准扶贫支援的新模式。项目启动试点至今,已经面向和田400余位教师实施了两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升专项培训和教育教学能力
王刚对全体教师暨吴老表示亲切慰问  杨冬权前往祝贺 纪宝成致贺信 陈乐人应邀出席    本刊讯今年教师节前夕,正在出差期间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王刚同志于9月9日晚上9点45分,专门委托秘书给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打来电话,向学院吴宝康教授90华诞表示祝贺。感谢吴老对我国档案教育事业作出的重要贡献,祝吴老健康长寿、全体教师节日快乐!  9月10日,中国人民大
【本刊讯】2020 年 5 月 17 日,一场连接北京和新疆和田的线上培训会成功举办。本次培训活动是“首都教育远程互助工程”和田项目之教育教学能力提升专项工作内容,以远程结伴、组建同学科教研共同体等方式,促进教学问题协同改进和教学资源共享共建,实现跨区域教师教育智慧协同创生。  据悉,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国第七次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精神及2019年北京市党政代表团和田考察期间市委主要领导指示精神,精准
【本刊讯】2020年11月14日-15日, 以“继承与重构——基于标准的育人质量提升”为主题的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第十八次学术年会暨第四届教师专业发展学术会议在北京举行。论坛观点精彩纷呈,主要认为,一是从学校层面,要通过提升校本教研品质为教师赋能,要充分发挥教研力量为教师成长赋能,高度重视教师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加强落实五育并举,进一步提高育人质量;二是进行教育供給侧结构性调整,重视社会
北京实验学校历史悠久,底蕴厚重,是一所百年名校,其前身是由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慈善家,曾任北洋政府第四任总理的熊希龄先生于1920年创办的香山慈幼院。目前是海淀区唯一一所拥有幼小初高四个学段的十五年一体化公立示范学校,是北京市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学校。学校在传承“香慈”办学理念基础上,首倡魅力教育理念,以培养现代魅力人为育人目标,致力于打造中国基础教育普适新品牌。其鲜明的办学特色取得了良好育人效果
2012年,北京市中小学信息化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即丰富教育供给、关注学生实际获得的教育服务阶段(参见本刊2015年第一期《打造北京基础教育公共服务新模式——专访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委员李奕》),以信息技术作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核心支撑力量,开展北京数字学校建设。近3年来,“北京数字学校”在资源创生、在线服务、课程服务、在线活动、深度应用、机制建设、对口合作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形成了北京基础教
近年来,档案新闻媒体一直遵循“立足档案面向社会为档案事业服务为社会发展服务为广大读者服务”的办报办刊宗旨,积极探索如何更好地为档案工作和广大读者架起信息沟通的桥梁。一些档案专业报刊在多年的实践中做了一些大胆的尝试,开辟或加大了“档案与社会”宣传园地,受到读者的欢迎。从实践中可以看出,档案新闻宣传找准了档案与社会的结合点,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将档案理论和工作实践结合起来,充分认识到在档案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