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题画诗中的桃花源

来源 :甘肃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iletonyfra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八九世纪始,“桃花源”传说与“桃源图”即体现出紧密的共出关系,“桃花源”意象的形塑,很早便以文字和图绘的两种形式共同完成.从“桃花源”语义流变入题,对苏轼题画诗的创作活动、美学精神呈现进行全面、系统的场景还原和史论结合的分析阐释,借助“桃花源”之幽径,探胜苏轼之文艺精神与生命境界.
其他文献
著名哲学家,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系资深教授,第三代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成中英教授最近被欧洲国际诠释学研究院聘为荣誉教授.借此契机,本刊就成教授与该研究院的渊源、西方学者对中国哲学的理解、中国哲学的世界化、中国哲学的未来走向及世界哲学的愿景,以及其他学术热点问题等对成教授进行了采访.
《比》卦“原筮”一辞中的“原”字,历来的注家,歧解颇多,或训为“再”,或训为“穷”,或训为“卜”,或训为“田”.本文较为认可训“原”为“田”的观点,认为“原筮”即卜原田,也就是卜定邑国之意.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集萃之作,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典范之著.以用典管窥已出版的一至三卷整体,可以发现《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用典来源表现出旁征博引、不囿一家的特色.其用典旨趣,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为指导,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与时代问题结合,实现文化“两创”,古为今用,培根铸魂.其用典方式灵活多样,彰明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体现出典雅的形式美.它亦将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与革命时代的经典红色文本贯通联引,不仅体现出了中华文脉的绵绵生命力,也表明了社会主
前期我国局部地区采取的限电措施既是全国经济形势持续稳中向好的反映,也是煤炭、电力等能源市场长、短期因素叠加造成供求矛盾显性化的体现.从长期看,火电投资不断走低、局部地区用电增长趋势性加快等造成了局部地区电力供求的矛盾.从短期看,区域异常天气因素、新能源出力不稳、外贸订单持续改善带动工业用电量快速提升,用电紧张面扩大造成区域互济余缺下降,以及煤炭产量与进口下降双制约下煤炭下游需求旺盛等因素,进一步激化了潜在的趋势性供求矛盾,使得局部地区出现了持续的供应紧张.应以保障民生用电为核心,加快提升电力供应水平;着力
在当代哲学家中,成中英以重视易学研究而著称.他首创易学源头说,为中国哲学史别开新局.成氏立足于中国传统的易经哲学,又援引、运用现代西方哲学的理论方法来研究易学,开创了现代易学研究的新范型.成氏主张,易学是“易的本体论”和“易的方法论”的融合、结合.显见,其易学思想体现了在中西会通基础上对传统易学创造性诠释的理论旨趣.他提出“象、数、义、理一体同源论”,其易学理论对传统易学的象数派、义理派来说,既是综合和整合,又是突破和超越.成氏进而以易经哲学为原型,构建了其本体诠释学的理论体系.总之,成氏创建了一个富有特
我国房地产市场受调控政策影响极大,但一直以来缺乏量化房地产调控政策强度的工具.本文基于文本分析的方法,构建出2020年3月1日至2021年7月25日的周度房地产调控政策指数,并对其进行解读.本文首次构建的高频房地产调控政策指数,一方面对房地产调控政策强度进行了量化,可以为决策者分析政策与市场的关系提供研究工具;另一方面,也丰富了文本分析方法在房地产领域的应用.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愈发严峻,如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环境污染问题,是当下的主要问题.在实际过程中,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主要手段之一,监测质量与结果可以直接影响之后的环境保护措施、保护手段落实.因此,加强环境监测的管理,保证监测质量、实现质量控制目标,是极其重要的.本文简要阐述了环境监测管理与信息系统,对环境监测管理信息系统在监测质量保证与控制中的实践思路、实践路径进行深入探究.
资产阶级社会中历史发生的经济关系(货币、资本)场境,在事物化颠倒后的变异权力对于个人现实行为的超验先在性,即经济的社会历史先验.资产阶级社会独有的市场交换中的货币关系,在盲目的交换活动中无形地重新建立了 一个外部的经济共同体,这个共同体中生成的关系场境没有指向个人主体的内在必然性,而是由商品交换关系和货币流动建构起来的外在的、偶然的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在这里,马克思第一次完整勾勒了自己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和资本拜物教三大经济拜物教批判的理论构式.经济拜物教理论是阐释逻辑中的历史现象学批判话语.马克思自
在社会记忆理论下,城市档案记录着一座城市的历史,引领着人们回望城市的起源、发展,发挥着凝聚市民身份感和认同感的作用,从历史中寻求未来,以此展望城市的发展.本文在社会记忆理论视角下,就档案在城市文化建设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及实现机制进行讨论,并就如何更大限度地发挥档案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展开探讨.
现代媒介的积极意义不言而喻,但其负面价值同样不可忽视.数十年来,几代西方批判理论家们对媒介异化问题进行了深刻批判.尽管思想各有不同,但在认识论层面,他们都从媒介使用者与媒介载体之间的主客体关系的视角批判媒介客体对主体的操控及由此带来的整体性社会异化.对于媒介主体“我”而言,“我”具有能动性、主动性,本应是媒介操控者,但事实上,“我”却总是陷入媒介文化的异化窠臼中,失去主体性,并被媒介这种技术客体及其背后的支配力量所编码和封存,成为失语的“他者”.媒介文化可以通过巧妙投机给予主体欺骗性的、虚假的媒介权益,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