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路两种椎间融合方式修复腰椎滑脱:植骨融合率及椎间隙丢失高度的比较

来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g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腰椎滑脱修复的主要目的是恢复并重建脊柱序列的稳定性,解除突出的椎间盘对神经根的压迫,椎弓根钉棒系统加植骨融合成为多数学者治疗腰椎滑脱的首选方式。国内外多数学者在选择修复方式时倾向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或者后外侧椎间植骨融合。目的:通过观察植骨融合率及椎间隙丢失高度,对比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行后路自体髂骨椎间植骨融合与后路Cage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7月至2013年12月宣城中心医院收治的61例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按照椎间植骨融合方式分为两组,自体髂骨组37例行后路自体髂骨椎间植骨融合治疗,Cage椎间融合器组24例行后路Cage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失血量、滑脱复位情况、植骨融合情况及JOA评分,探讨不同椎间植骨融合方式对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预后的指导意义。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的失血量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自体髂骨组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Cage椎间融合器组(P<0.05)。两组患者均取得了较好的复位率、植骨融合率及临床疗效改善率,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末次随访椎间隙丢失高度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Cage椎间融合器组优于自体髂骨组。提示两种植骨融合方式修复腰椎滑脱均可取得良好的复位及临床效果,但长期随访后路Cage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的椎间隙丢失高度较小,临床修复效果更佳。
其他文献
南朝道教上清派宗师陶弘景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道教学者。然而,其在艺术史领域所取得的成绩却少被提及。本文认为,从现代艺术史学的角度来分析,陶弘景是一名名符其实的书法史
对桐粕粗蛋白降解菌DBTM1的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采用单因素试验法对DBTM1发酵的主要影响因素温度、转速、初始pH值等进行了研究,通过正交试验对其发酵培养基在摇瓶培养阶段
采用乙醇为提取液.对影响棉酚提取率的5种因素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提取液体所占的体积分数、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3种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较为显著。进一步进行3因素3水平中心组
虫酰肼(tebufenozide,米满,代号RH5992)是美国罗姆哈斯公司开发的新一代双酰肼类昆虫生长调节剂,它可诱使鳞翅目害虫过早蜕皮而死亡.该药1994年获得我国的行政保护,并进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