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课堂教学;学生情感;和谐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1—0089—01
在新课程新理念的指导下,当前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的理念有意无意地存在着,着重知识传授,忽视教育情感的现象还在部分教师的教学中时有表现,导致一些学生对课程产生厌学心理。
现代教学论强调教育互动,即强调学生思想的碰撞与激发,从而达到促进知识理解与能力提升的目的。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也曾经指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在师生、生生交往互动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融洽师生关系,促進教学的和谐,从而使学生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使学生的人格魅力、科学素养得到全面提高。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呢?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教师应带着情感走进课堂
1.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人本教育,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情感培养和思想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用心去塑造、改变每一位学生,挖掘每一个学生身上巨大的潜力,培养他们对各事物的情感关注,使他们成为有爱心、有情感的有用之才。
2.教师应带着微笑走进课堂。微笑是最美的语言,所以教师在走进教室,准备与学生共同享有课堂学习的时间时,一定要面带微笑,满怀情感。教师要始终相信,只有自己带着微笑走进教室,学生才会用心、认真地听讲,也才会在课堂上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教师不要把自己不愉快的心情带进课堂,要时时注意面带微笑对待学生,让学生在满足情感需要的同时,和老师建立和谐的师生關系,在轻松的氛围中激发他们的情感,学好语文知识。
二、教师在讲课时要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在上每一节语文课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本堂课要上的内容,借助一些先进的教学设备,如录音、录像、幻灯片、模型等,营造一种感人的、吸引学生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为之所动,产生共鸣,引导和激励他们进入课文的情感世界。如,在教授课文《小桔灯》时,我先根据课文中描述的样子,制作了一盏小桔灯。在上课前我将自制的模型小桔灯展示给学生,首先引起学生的注意、思考,同时激起他们探索新知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和理解新知识时多了一些感性材料,也多了一些感情,从而激发学生思考:冰心笔下的《小桔灯》该是怎样的呢?是不是也如老师制作的这般?还有那个小姑娘的形象也会引起学生思考和注意,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到课文的学习过程中。
三、用课文的故事吸引学生,进行情境感染
每一篇课文都有作者的情感在内,课文本身的文字组合也是要表达一种情感和思想的。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教师要根据中学生争强好胜、好奇心强的特点,针对教学内容,整理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有趣片段或曲折故事,激发学生对本课文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主题。
四、教师在课堂上巧设悬念,激发学生情感
悬念是最能引人思考和探索的一种学习方法。对于成长中的中学生来说,他们由于好奇心的趋使,对于教师用心设置的悬念会更加关注。所以,教师在讲每一篇课文之前,都要根据自己备课时对课文的了解和熟悉,讲讲课文的情节,并在恰当的地方,设置下悬念,停止往下讲,让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述猜测故事的发展、人物的描写,也猜猜课文中人物的个性发展等等。这样的课文导入,最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急于阅读课文的热情会大增,阅读课文时的收获也会水涨船高。
五、教师在讲课时故意留白,让学生思索
留白是一种艺术,用得恰当不但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深藏的智慧,而且还会让学生有所思,有所想。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鉴留白这一艺术手法,故意留白,让学生打开思维,带着情感驰骋在想象的空间中,让他们去真切地体验课文中的情感,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如,在教授《最后一课》《我的老师》这一类课文时,教师可以不带领学生分析课文的中心思想,让他们自己结合课后练习,在阅读课文中去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找到课文的主题,使他们的思想和课文主题归一,再从一中分二,从二中分三,去无穷地拓展课文的思想、情感和所要传达到的知识点。
总之,要想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情感,以情促教,教师就要真正做到:“传为人之道,授处世之业,解人生之惑,于有意无形中点盏前行的明灯”,使学生心动、情动,从而打开智慧、思维,全神贯注、满怀情感地投入到学习中,提高成绩,达到学有所成、学有所用的境界。
编辑:郭裕嘉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1—0089—01
在新课程新理念的指导下,当前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的理念有意无意地存在着,着重知识传授,忽视教育情感的现象还在部分教师的教学中时有表现,导致一些学生对课程产生厌学心理。
现代教学论强调教育互动,即强调学生思想的碰撞与激发,从而达到促进知识理解与能力提升的目的。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也曾经指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在师生、生生交往互动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融洽师生关系,促進教学的和谐,从而使学生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使学生的人格魅力、科学素养得到全面提高。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呢?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教师应带着情感走进课堂
1.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人本教育,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情感培养和思想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用心去塑造、改变每一位学生,挖掘每一个学生身上巨大的潜力,培养他们对各事物的情感关注,使他们成为有爱心、有情感的有用之才。
2.教师应带着微笑走进课堂。微笑是最美的语言,所以教师在走进教室,准备与学生共同享有课堂学习的时间时,一定要面带微笑,满怀情感。教师要始终相信,只有自己带着微笑走进教室,学生才会用心、认真地听讲,也才会在课堂上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教师不要把自己不愉快的心情带进课堂,要时时注意面带微笑对待学生,让学生在满足情感需要的同时,和老师建立和谐的师生關系,在轻松的氛围中激发他们的情感,学好语文知识。
二、教师在讲课时要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在上每一节语文课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本堂课要上的内容,借助一些先进的教学设备,如录音、录像、幻灯片、模型等,营造一种感人的、吸引学生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为之所动,产生共鸣,引导和激励他们进入课文的情感世界。如,在教授课文《小桔灯》时,我先根据课文中描述的样子,制作了一盏小桔灯。在上课前我将自制的模型小桔灯展示给学生,首先引起学生的注意、思考,同时激起他们探索新知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和理解新知识时多了一些感性材料,也多了一些感情,从而激发学生思考:冰心笔下的《小桔灯》该是怎样的呢?是不是也如老师制作的这般?还有那个小姑娘的形象也会引起学生思考和注意,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到课文的学习过程中。
三、用课文的故事吸引学生,进行情境感染
每一篇课文都有作者的情感在内,课文本身的文字组合也是要表达一种情感和思想的。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教师要根据中学生争强好胜、好奇心强的特点,针对教学内容,整理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有趣片段或曲折故事,激发学生对本课文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主题。
四、教师在课堂上巧设悬念,激发学生情感
悬念是最能引人思考和探索的一种学习方法。对于成长中的中学生来说,他们由于好奇心的趋使,对于教师用心设置的悬念会更加关注。所以,教师在讲每一篇课文之前,都要根据自己备课时对课文的了解和熟悉,讲讲课文的情节,并在恰当的地方,设置下悬念,停止往下讲,让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述猜测故事的发展、人物的描写,也猜猜课文中人物的个性发展等等。这样的课文导入,最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急于阅读课文的热情会大增,阅读课文时的收获也会水涨船高。
五、教师在讲课时故意留白,让学生思索
留白是一种艺术,用得恰当不但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深藏的智慧,而且还会让学生有所思,有所想。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鉴留白这一艺术手法,故意留白,让学生打开思维,带着情感驰骋在想象的空间中,让他们去真切地体验课文中的情感,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如,在教授《最后一课》《我的老师》这一类课文时,教师可以不带领学生分析课文的中心思想,让他们自己结合课后练习,在阅读课文中去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找到课文的主题,使他们的思想和课文主题归一,再从一中分二,从二中分三,去无穷地拓展课文的思想、情感和所要传达到的知识点。
总之,要想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情感,以情促教,教师就要真正做到:“传为人之道,授处世之业,解人生之惑,于有意无形中点盏前行的明灯”,使学生心动、情动,从而打开智慧、思维,全神贯注、满怀情感地投入到学习中,提高成绩,达到学有所成、学有所用的境界。
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