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当今英语专业的毕业生面临者巨大的就业的压力,本文就高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性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增强其社会适应性减缓就业压力。
关键词 英语专业毕业生 社会适应性 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G46 文献标识码:A
0 前言
青年中期是个体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我国大学生大多处于这一阶段的年龄,生理发育已接近完成,但其心理发展尚未完全成熟,因此很容易出现各种心理冲突。同时,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就业形势的严峻,人际关系的复杂从而导致大学生尤其是毕业生的压力越来越大,有的学生心理不堪重负,从而导致抑郁症等心理问题的出现。心理学家的最新报告显示,我国高校学生心理障碍的发生率已由1990年22.13%上升为31.67%。大学生阶段是人生成长发展过程中带有转折性的一个关键时期,大学生作为一个高素质群体,是未来社会希望之所在,所出现的一些心理问题也是大学生想要有所作为、渴望有所成就而导致的。本文就以地方高校英语专业毕业生为研究对象探讨解决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的问题。
1 社会适应性
社会适应既包括个体改变行为反应的方式来适应环境,也包括个体改变周围环境来谋求更好的发展。张大均认为,“适应性是指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改变自身或环境,使自身与环境协调的能力。”适应是个体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构建良好心理机制的过程。人类生活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心理环境、社会环境)经常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如果没有环境的变化,就谈不上所谓的社会适应性问题。另一方面,既然环境总在发生变化,那么个体就会经常面临适应新环境的需要。因此适应就成为个体一生随时都要面临的任务,也是个体生存与发展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大学生面对着学习和就业竞争的压力要增强自己的社会适应性就必须客观地评价自己所处的生活环境,与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怀有高于现实的理想,而又不沉溺于不切实际的幻想当中;当需要、愿望同社会要求发生冲突时,能放弃和修改自己的计划。
2 英语专业毕业生社会适应性的现状
当今英语专业的毕业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其主要来源是就业的压力,由于近几年高校连续扩招而英语专业又是扩招的重点专业,导致高校英语专业培养的一般性人才在某种程度上超出了社会实际需求,而与此同时英语专业综合性人才却比较缺乏,如有的学生在学校学习时学习的知识过于单一化,师范类英语专业毕业的学生只懂得如何去当一名教师,而不知道如何去利用自己所学的英语知识去处理一些涉外事务。而学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学校中只学习了商务英语方面的知识,对英语翻译方面的知识了解甚少。另一方面真正的专门性的拔尖的人才缺乏,如真正能做同声传译的英语人才在我们国家是非常稀缺的,仅有北京外国语学院、上海外国语学院和广东外国语学院等重点院校才有少数的该方面的人才。一方面我们的高校培养的一般性英语人才找不到理想工作,对他们造成巨大心理和经济上的压力,其社会适应性受到明显的限制,另一方面很多单位和公司又找不到相关英语综合性人才和专门性人才。从根本上来说造成这种矛盾的根源主要来自学校对学生的培养方案和社会的实际需求相脱节,当然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差也是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抱着得过且过的混日子的态度,虚度年华所造成的。
3 增强英语专业毕业生社会适应性的策略
3.1 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
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在进入社会参加工作之后就不可避免地会和不同国家的人一起工作或参加各种社交活动,因此增强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也是增强英语专业毕业生社会适应性的重要因素。其中比较有效的增强学生跨文化意识的方法有文化讲座和关键事件。文化讲座作为传授知识的一种有效手段,对于文化教学来讲也是必不可少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需要学习者了解和掌握有关的文化知识,如文化的本质特点和功能,文化包含的内容和范畴,不同文化的价值观念和习俗规范等,都可以通过讲座的形式传给学习者,不同的文化构成一系列的文化知识讲座,有利于学习者进行系统文化知识的学习。关键事件是通过分析实际跨文化交际中发生的,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失败案例,来说明跨文(下转第246页)(上接第221页)化交际中误解产生的原因,帮助学习者了解两种不同的文化在某个方面的不同期望和表现。
3.2 转变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要适应市场机制,及时改变办学思路,不但关心能否吸引更多的考生,而且更要考虑培养的学生能否被就业市场所接纳,尤其是英语专业的学生,当英语专业前几年还是热门专业的时候各个院校无论是理工类院校还是各专门院校如农业大学和医科大学等等纷纷开设英语专业,都想在招生的过程中分得更多的蛋糕。但是现在面临的这种激烈的就业竞争形式我们各个院校的英语专业必须苦练内功,根据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继续深化教学改革,调整专业结构、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使我们的英语的教学课程增加更多实际性的专业知识如外贸、翻译等等,使之与社会需求相吻合,尽可能增强英语专业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性,降低大学生结构性失业。
同时,我们高校要适应当前科技进步和知识的更新速度加快的新形势,改革外语的教学方式,扭转以往外语教学“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传授方式,培养英语专业大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如在对学生的英语教学当中多带学生到外贸公司、外资企业以及广交会等地进行现场的实践教学从而真正地提高其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
3.3 培养较强的学习创新能力
在现代学习型社会里,学会任何学习是每一个人都要面对的时代课题,英语专业的毕业生也不例外。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大学生日后就业能力和社会适应性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大学生要积极参加校内外组织的各项科技文化活动和实践创作活动如参加学校组织的由外教参加的英语角活动以及社会上的外贸交流会等,从而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加强知识融通和迁就能力的培养,在学习和创新中提升就业核心竞争力,使自身创造能量的释放达到最大化和最优化。
同时作为高校来讲要考虑结合本校的办学特色,构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如在医学院院校开设医学英语课程,在农业大学开设农业英语课程。高校也可以通过讲座、座谈、模拟、案例等各种教育方式,也可以邀请有关专家和成功创业的往届校友介绍就业形势和创业成功的经历,大力培养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和创业技能,努力提升大学生的综合创业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4 结语
本文从高校英语专业的社会适应性的现状分析得出从培养英语专业的毕业生的跨文化意识,转变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较强的学习创新能力能有效地促进高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性。
本文系赣州市社联2012年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课题编号:12201)《高校英语专业毕业生社会适应性问题研究》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张红玲.跨文化外语教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 王志峰.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生规划[M].全国百佳出版社,2011.
关键词 英语专业毕业生 社会适应性 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G46 文献标识码:A
0 前言
青年中期是个体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我国大学生大多处于这一阶段的年龄,生理发育已接近完成,但其心理发展尚未完全成熟,因此很容易出现各种心理冲突。同时,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就业形势的严峻,人际关系的复杂从而导致大学生尤其是毕业生的压力越来越大,有的学生心理不堪重负,从而导致抑郁症等心理问题的出现。心理学家的最新报告显示,我国高校学生心理障碍的发生率已由1990年22.13%上升为31.67%。大学生阶段是人生成长发展过程中带有转折性的一个关键时期,大学生作为一个高素质群体,是未来社会希望之所在,所出现的一些心理问题也是大学生想要有所作为、渴望有所成就而导致的。本文就以地方高校英语专业毕业生为研究对象探讨解决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的问题。
1 社会适应性
社会适应既包括个体改变行为反应的方式来适应环境,也包括个体改变周围环境来谋求更好的发展。张大均认为,“适应性是指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改变自身或环境,使自身与环境协调的能力。”适应是个体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构建良好心理机制的过程。人类生活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心理环境、社会环境)经常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如果没有环境的变化,就谈不上所谓的社会适应性问题。另一方面,既然环境总在发生变化,那么个体就会经常面临适应新环境的需要。因此适应就成为个体一生随时都要面临的任务,也是个体生存与发展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大学生面对着学习和就业竞争的压力要增强自己的社会适应性就必须客观地评价自己所处的生活环境,与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怀有高于现实的理想,而又不沉溺于不切实际的幻想当中;当需要、愿望同社会要求发生冲突时,能放弃和修改自己的计划。
2 英语专业毕业生社会适应性的现状
当今英语专业的毕业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其主要来源是就业的压力,由于近几年高校连续扩招而英语专业又是扩招的重点专业,导致高校英语专业培养的一般性人才在某种程度上超出了社会实际需求,而与此同时英语专业综合性人才却比较缺乏,如有的学生在学校学习时学习的知识过于单一化,师范类英语专业毕业的学生只懂得如何去当一名教师,而不知道如何去利用自己所学的英语知识去处理一些涉外事务。而学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学校中只学习了商务英语方面的知识,对英语翻译方面的知识了解甚少。另一方面真正的专门性的拔尖的人才缺乏,如真正能做同声传译的英语人才在我们国家是非常稀缺的,仅有北京外国语学院、上海外国语学院和广东外国语学院等重点院校才有少数的该方面的人才。一方面我们的高校培养的一般性英语人才找不到理想工作,对他们造成巨大心理和经济上的压力,其社会适应性受到明显的限制,另一方面很多单位和公司又找不到相关英语综合性人才和专门性人才。从根本上来说造成这种矛盾的根源主要来自学校对学生的培养方案和社会的实际需求相脱节,当然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差也是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抱着得过且过的混日子的态度,虚度年华所造成的。
3 增强英语专业毕业生社会适应性的策略
3.1 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
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在进入社会参加工作之后就不可避免地会和不同国家的人一起工作或参加各种社交活动,因此增强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也是增强英语专业毕业生社会适应性的重要因素。其中比较有效的增强学生跨文化意识的方法有文化讲座和关键事件。文化讲座作为传授知识的一种有效手段,对于文化教学来讲也是必不可少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需要学习者了解和掌握有关的文化知识,如文化的本质特点和功能,文化包含的内容和范畴,不同文化的价值观念和习俗规范等,都可以通过讲座的形式传给学习者,不同的文化构成一系列的文化知识讲座,有利于学习者进行系统文化知识的学习。关键事件是通过分析实际跨文化交际中发生的,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失败案例,来说明跨文(下转第246页)(上接第221页)化交际中误解产生的原因,帮助学习者了解两种不同的文化在某个方面的不同期望和表现。
3.2 转变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要适应市场机制,及时改变办学思路,不但关心能否吸引更多的考生,而且更要考虑培养的学生能否被就业市场所接纳,尤其是英语专业的学生,当英语专业前几年还是热门专业的时候各个院校无论是理工类院校还是各专门院校如农业大学和医科大学等等纷纷开设英语专业,都想在招生的过程中分得更多的蛋糕。但是现在面临的这种激烈的就业竞争形式我们各个院校的英语专业必须苦练内功,根据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继续深化教学改革,调整专业结构、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使我们的英语的教学课程增加更多实际性的专业知识如外贸、翻译等等,使之与社会需求相吻合,尽可能增强英语专业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性,降低大学生结构性失业。
同时,我们高校要适应当前科技进步和知识的更新速度加快的新形势,改革外语的教学方式,扭转以往外语教学“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传授方式,培养英语专业大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如在对学生的英语教学当中多带学生到外贸公司、外资企业以及广交会等地进行现场的实践教学从而真正地提高其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
3.3 培养较强的学习创新能力
在现代学习型社会里,学会任何学习是每一个人都要面对的时代课题,英语专业的毕业生也不例外。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大学生日后就业能力和社会适应性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大学生要积极参加校内外组织的各项科技文化活动和实践创作活动如参加学校组织的由外教参加的英语角活动以及社会上的外贸交流会等,从而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加强知识融通和迁就能力的培养,在学习和创新中提升就业核心竞争力,使自身创造能量的释放达到最大化和最优化。
同时作为高校来讲要考虑结合本校的办学特色,构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如在医学院院校开设医学英语课程,在农业大学开设农业英语课程。高校也可以通过讲座、座谈、模拟、案例等各种教育方式,也可以邀请有关专家和成功创业的往届校友介绍就业形势和创业成功的经历,大力培养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和创业技能,努力提升大学生的综合创业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4 结语
本文从高校英语专业的社会适应性的现状分析得出从培养英语专业的毕业生的跨文化意识,转变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较强的学习创新能力能有效地促进高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性。
本文系赣州市社联2012年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课题编号:12201)《高校英语专业毕业生社会适应性问题研究》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张红玲.跨文化外语教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 王志峰.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生规划[M].全国百佳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