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由于独生子女的快速增加和家庭结构的变化,许多孩子都有严重的胆怯。如何有效的克服幼儿胆怯心理是许多心理研究机构和社会心理学家关注的问题,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有义务研究幼儿的心理状况,使每个孩子都能在自信,快乐和勤奋的基础上形成心理素质。经过长时间的实践研究,发现几种有效的疏导策略,不仅能有效地克服幼儿胆怯心理,提高幼儿交往、表现能力,它可以增强自信心,培养独立性和勇气,促进儿童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
【关键词】胆怯心理;心理健康;疏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2-0033-0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胆怯在日常生活中是一种胆小、怕事,不积极的心理表现,这种现象可以在今天的许多孩子身上看到,有这种心理状态的孩子往往在社会集体生活中也是比较沉默、压抑的,对幼儿的健康发展不利。许多父母一提到孩子的胆怯心理就忧心忡忡,担心孩子将来成不了大器,心理健康受影响——因此正确认识孩子膽怯心理,纠正父母的教育理念,让更多的孩子摆脱胆怯的阴影,体验与他人交流的乐趣,大方开朗的生活迫在眉睫。
一、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胆怯心理的表现
在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对近万人进行的一项调查中,大约52%的人认为他们自己存在胆怯的尴尬;由心理学家伯纳多西对500人进行的调查中发现:胆怯者竟占了48%的比例。在我们幼儿园的幼儿调查中显示,只有30%的人能够大胆交流,50%的人表现一般,65%的人害怕黑暗,55%的人不能独自在家。成人与幼儿都存在胆怯的心理,只是成人和幼儿的胆怯程度与时间长短不同。中外专家的研究表明,克服和降低儿童的胆怯确实是可能的。在我与幼儿的接触中,我发现有许多孩子存在“胆怯”的障碍,虽然没有办法能显著快速的帮助幼儿克服胆怯,但作为一个孩子的老师和父母,我们应该有信心帮助孩子克服胆怯。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的胆怯心理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习惯使用“点头”和“摇头”,表达自己的意愿,与他人交流;(二)性格内向、胆小、不爱说话;(3)虽然在一个组合内部,但他们不愿意与其他孩子合作;(三)怕孤独,不敢独自一人在家;(4)害怕小动物而不愿意与小动物相处;(5)不愿进入幼儿园,入园后厌园惧园情绪明显(6)讲话声音小,动不动就脸红,甚至在与人交谈时总是低着头;(七)做任何事,表现都不自信;(八)从不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九)不敢一人外出,要父母陪伴。
二、幼儿胆怯心理的有效疏导策略
1.实施完美个性培养方案。
(1)为幼儿提供良好的自我意识培训。
自我意识是对人对于自身的内外所在的认知与理解,自我意识在人的心理活动中起着控制和调节的作用。要克服胆怯,首先要建立健康的自我意识,让幼儿进行自我意识认知,调整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帮助幼儿感受和体验游戏中的成长,成功,失败和挫折。促进儿童对自己的理解,从而获得自我肯定,自我接纳和自信。例如:开展“我”的故事活动,在谈到“过去的我”时,教师和幼儿谈论幼儿的成长过程,并借助幼的“成长册”与他们现在的情况相比,让幼儿意识到自己“长大了”。再谈到“现在的我”时,幼儿们介绍了他们现有的技能,让幼儿们意识到他们已经长大并拥有了相当多的技能。在谈到“未来的我”时,引导孩子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大胆表达他们对未来的自己的看法。通过活动,孩子们可以了解自己的成长过程,增强自信心。
(2)对幼儿进行人际交往训练。
人际交往中,很多幼儿对与他人交流会产生障碍,这主要源于幼儿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如何倾听他人。这时候若能让幼儿学会运用一些礼貌的语言,与同伴协调的方法,沟通技巧和策略,同伴互动合作的精神,则对幼儿的交往会有显著的效果。例如,通过“拔萝卜”的阅读,引导幼儿了解“团结合作”的力量;通过“拔萝卜”的表演,体会团结的重要性和团队合作的乐趣;开展“两人三足”游戏,“拔河”等活动,学习与同行合作,了解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与合作的重要性。
2.创设特色训练活动。
(1)使用阅读指导方法提高孩子的理解力。
选择一些合适的故事或图片来讲述故事,组织讨论,树立典型榜样激励幼儿。如《不再害羞》中的毛毛兔从胆小害羞成长为大胆大方的与人交往,让幼儿在阅读绘本、谈论绘本中感同身受,学着在人际交往中做一个大胆、不害羞的孩子。同时,教师可以让幼儿通过早起读物了解一些昆虫,动物,并教育幼儿一些关于事物或现象存在的科学真理,以消除不必要的恐惧。
(2)通过情景游戏,培养独立勇敢的精神。
在“黑暗训练”游戏中,教师创建场景,营造良好的训练氛围。教师与幼儿们一起等待黑暗的到来,了解夜晚的常识;教师可以带领孩子们在园内的各个地方散步,观察周围的环境,意识到夜晚的一切都与白天一样;在幼儿园的各个教室里进行捉迷藏活动,通过趣味性的隐藏和搜寻,为幼儿在黑暗中的独处与行走创造条件,让孩子在黑暗中寻找东西。激励孩子在黑暗中探索自己的兴趣,使他们能够面对黑暗,逐渐消除对夜晚的恐惧。此外,通过模拟地震,火灾,遇到坏人,烫伤,流鼻血等,让幼儿学习一些急救常识,并记住常用的报警电话“110”,“119”,“120”,提升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克服胆怯心理。
3.创设积极的环境,将心理优化教育融入一日活动中。
环境具有良好的暗示功能,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教师若为幼儿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环境,并经常渗透到一日活动的心理训练中,对幼儿的健康心理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1)讲“心情故事”。
为了让孩子每天都心情愉快,我们安排幼儿们在早上的谈话活动中开展“情绪故事”,让孩子们谈谈今天的情绪怎么样,是什么事情造成了现在的情绪,如果面对消极情绪我们改怎么进行调节而不会被压抑。通过晨间谈话的倾诉与表达,有利于一日活动的愉快发展,也并为每个孩子提供表达的机会。
(2)开展户外活动,进行强化训练。
幼儿园每天都保证幼儿有两小时左右的户外活动时间,这就占了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大部分时间,因此教师要重视户外活动中幼儿心理健康的优化。教师可以设置一定难度的活动,激励幼儿用于挑战困难,不怕失败的精神。尤其要重视引导胆小的孩子,为胆小的孩子提供锻炼的机会,从简单的活动开始逐步练习,从而克服恐惧畏难心理,并抓住所有教育机会,抓住亮点,鼓励孩子的发展进步。
如户外活动中跳箱子主要锻炼的是幼儿的跳跃能力,有的幼儿擅长跳跳得高,教师可以采取表扬法以提高幼儿的自信心,挑战更高的箱子;对于能力弱胆怯的幼儿,教师可以先让跳小箱子,难度低的活动让这些孩子也能轻松完成,在教师的适时鼓励下循序渐进,以提高幼儿体能活动的能力和勇气。
幼儿阶段是幼儿人生的起步阶段,是性格、能力、习惯的养成阶段,是最有可塑性的重要时期,因此我们要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积极应对幼儿的胆怯心理。通过教育与环境的积极影响,克服幼儿的胆怯心理,不仅能提高幼儿的交流和表达能力,还可以增强自信心,培养独立和勇气,促进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形成。在这过程中,疏导策略的选择起了关键作用,因为它接近儿童生活的特点,为克服胆怯的心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特色训练针对性也很强,幼儿对此也很感兴趣,参与活动积极性很高,从而达到了游戏训练的目的。虽然个别幼儿胆怯现象还有,这说明要克服胆怯心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师与家长应有足够的耐心,欲速则不达,不能一下就取得进展,要长期坚持训练,孩子的胆怯心理一定能克服,最终,孩子学会了自我鼓励,自我肯定到自我满足。
参考文献
[1]朱月龙主编.《心理讲堂——如何保持心理健康》,海潮出版社,2002年版,第109—112页.
[2]王振宇编著.《儿童心理发展理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作者简介:娄颖颖(1993.1-),女,汉族,本科,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心理教育。
【关键词】胆怯心理;心理健康;疏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2-0033-0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胆怯在日常生活中是一种胆小、怕事,不积极的心理表现,这种现象可以在今天的许多孩子身上看到,有这种心理状态的孩子往往在社会集体生活中也是比较沉默、压抑的,对幼儿的健康发展不利。许多父母一提到孩子的胆怯心理就忧心忡忡,担心孩子将来成不了大器,心理健康受影响——因此正确认识孩子膽怯心理,纠正父母的教育理念,让更多的孩子摆脱胆怯的阴影,体验与他人交流的乐趣,大方开朗的生活迫在眉睫。
一、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胆怯心理的表现
在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对近万人进行的一项调查中,大约52%的人认为他们自己存在胆怯的尴尬;由心理学家伯纳多西对500人进行的调查中发现:胆怯者竟占了48%的比例。在我们幼儿园的幼儿调查中显示,只有30%的人能够大胆交流,50%的人表现一般,65%的人害怕黑暗,55%的人不能独自在家。成人与幼儿都存在胆怯的心理,只是成人和幼儿的胆怯程度与时间长短不同。中外专家的研究表明,克服和降低儿童的胆怯确实是可能的。在我与幼儿的接触中,我发现有许多孩子存在“胆怯”的障碍,虽然没有办法能显著快速的帮助幼儿克服胆怯,但作为一个孩子的老师和父母,我们应该有信心帮助孩子克服胆怯。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的胆怯心理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习惯使用“点头”和“摇头”,表达自己的意愿,与他人交流;(二)性格内向、胆小、不爱说话;(3)虽然在一个组合内部,但他们不愿意与其他孩子合作;(三)怕孤独,不敢独自一人在家;(4)害怕小动物而不愿意与小动物相处;(5)不愿进入幼儿园,入园后厌园惧园情绪明显(6)讲话声音小,动不动就脸红,甚至在与人交谈时总是低着头;(七)做任何事,表现都不自信;(八)从不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九)不敢一人外出,要父母陪伴。
二、幼儿胆怯心理的有效疏导策略
1.实施完美个性培养方案。
(1)为幼儿提供良好的自我意识培训。
自我意识是对人对于自身的内外所在的认知与理解,自我意识在人的心理活动中起着控制和调节的作用。要克服胆怯,首先要建立健康的自我意识,让幼儿进行自我意识认知,调整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帮助幼儿感受和体验游戏中的成长,成功,失败和挫折。促进儿童对自己的理解,从而获得自我肯定,自我接纳和自信。例如:开展“我”的故事活动,在谈到“过去的我”时,教师和幼儿谈论幼儿的成长过程,并借助幼的“成长册”与他们现在的情况相比,让幼儿意识到自己“长大了”。再谈到“现在的我”时,幼儿们介绍了他们现有的技能,让幼儿们意识到他们已经长大并拥有了相当多的技能。在谈到“未来的我”时,引导孩子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大胆表达他们对未来的自己的看法。通过活动,孩子们可以了解自己的成长过程,增强自信心。
(2)对幼儿进行人际交往训练。
人际交往中,很多幼儿对与他人交流会产生障碍,这主要源于幼儿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如何倾听他人。这时候若能让幼儿学会运用一些礼貌的语言,与同伴协调的方法,沟通技巧和策略,同伴互动合作的精神,则对幼儿的交往会有显著的效果。例如,通过“拔萝卜”的阅读,引导幼儿了解“团结合作”的力量;通过“拔萝卜”的表演,体会团结的重要性和团队合作的乐趣;开展“两人三足”游戏,“拔河”等活动,学习与同行合作,了解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与合作的重要性。
2.创设特色训练活动。
(1)使用阅读指导方法提高孩子的理解力。
选择一些合适的故事或图片来讲述故事,组织讨论,树立典型榜样激励幼儿。如《不再害羞》中的毛毛兔从胆小害羞成长为大胆大方的与人交往,让幼儿在阅读绘本、谈论绘本中感同身受,学着在人际交往中做一个大胆、不害羞的孩子。同时,教师可以让幼儿通过早起读物了解一些昆虫,动物,并教育幼儿一些关于事物或现象存在的科学真理,以消除不必要的恐惧。
(2)通过情景游戏,培养独立勇敢的精神。
在“黑暗训练”游戏中,教师创建场景,营造良好的训练氛围。教师与幼儿们一起等待黑暗的到来,了解夜晚的常识;教师可以带领孩子们在园内的各个地方散步,观察周围的环境,意识到夜晚的一切都与白天一样;在幼儿园的各个教室里进行捉迷藏活动,通过趣味性的隐藏和搜寻,为幼儿在黑暗中的独处与行走创造条件,让孩子在黑暗中寻找东西。激励孩子在黑暗中探索自己的兴趣,使他们能够面对黑暗,逐渐消除对夜晚的恐惧。此外,通过模拟地震,火灾,遇到坏人,烫伤,流鼻血等,让幼儿学习一些急救常识,并记住常用的报警电话“110”,“119”,“120”,提升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克服胆怯心理。
3.创设积极的环境,将心理优化教育融入一日活动中。
环境具有良好的暗示功能,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教师若为幼儿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环境,并经常渗透到一日活动的心理训练中,对幼儿的健康心理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1)讲“心情故事”。
为了让孩子每天都心情愉快,我们安排幼儿们在早上的谈话活动中开展“情绪故事”,让孩子们谈谈今天的情绪怎么样,是什么事情造成了现在的情绪,如果面对消极情绪我们改怎么进行调节而不会被压抑。通过晨间谈话的倾诉与表达,有利于一日活动的愉快发展,也并为每个孩子提供表达的机会。
(2)开展户外活动,进行强化训练。
幼儿园每天都保证幼儿有两小时左右的户外活动时间,这就占了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大部分时间,因此教师要重视户外活动中幼儿心理健康的优化。教师可以设置一定难度的活动,激励幼儿用于挑战困难,不怕失败的精神。尤其要重视引导胆小的孩子,为胆小的孩子提供锻炼的机会,从简单的活动开始逐步练习,从而克服恐惧畏难心理,并抓住所有教育机会,抓住亮点,鼓励孩子的发展进步。
如户外活动中跳箱子主要锻炼的是幼儿的跳跃能力,有的幼儿擅长跳跳得高,教师可以采取表扬法以提高幼儿的自信心,挑战更高的箱子;对于能力弱胆怯的幼儿,教师可以先让跳小箱子,难度低的活动让这些孩子也能轻松完成,在教师的适时鼓励下循序渐进,以提高幼儿体能活动的能力和勇气。
幼儿阶段是幼儿人生的起步阶段,是性格、能力、习惯的养成阶段,是最有可塑性的重要时期,因此我们要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积极应对幼儿的胆怯心理。通过教育与环境的积极影响,克服幼儿的胆怯心理,不仅能提高幼儿的交流和表达能力,还可以增强自信心,培养独立和勇气,促进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形成。在这过程中,疏导策略的选择起了关键作用,因为它接近儿童生活的特点,为克服胆怯的心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特色训练针对性也很强,幼儿对此也很感兴趣,参与活动积极性很高,从而达到了游戏训练的目的。虽然个别幼儿胆怯现象还有,这说明要克服胆怯心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师与家长应有足够的耐心,欲速则不达,不能一下就取得进展,要长期坚持训练,孩子的胆怯心理一定能克服,最终,孩子学会了自我鼓励,自我肯定到自我满足。
参考文献
[1]朱月龙主编.《心理讲堂——如何保持心理健康》,海潮出版社,2002年版,第109—112页.
[2]王振宇编著.《儿童心理发展理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作者简介:娄颖颖(1993.1-),女,汉族,本科,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心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