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课堂的人文教育

来源 :教育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的学科性定义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一直被摆在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上。可令人遗憾的是,当前语文教学的人文内涵是残缺的,方向是偏颇的。
  所谓人文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其实质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而语文课堂则成为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重要舞台,《新课标》更明确指出:“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提高思想认识、道德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因此,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一味地注重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还应该利用那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对学生进行真、善、美的陶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一、传承文化,感受先哲人格魅力。
  中华文化之所以具有恒久的魅力,是因为它不是一时爆发,而是经过层层积淀,代代传承,经历了岁月的洗涤,而成为民族的精华。《诗经》、《离骚》,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等,无一不在高中课本中做了展示。当我们孜孜不倦,陶醉于祖国语言文学的瀚海时,让我们惊叹的不仅仅是作者的才情,而且是这个伟大的国度、强悍的民族所表现出的旺盛的生命力和永不枯竭的创造力。我们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一个传承者。我们传承的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精神,甚至是一种生命。
  当我们饱含感情用激越的声音朗读那些古老而又鲜活的诗篇时,我们走进的不是散发墨香的书籍,而是伟人的心灵。读《离骚》,我们看到了一个形容枯槁却内心炽热的战士,他守卫着自己心灵的净土,宁愿忍受“举世皆浊我独清,举世皆醉我独醒”的孤独,也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宁愿葬身滚滚江水也不远让高尚的人格被玷污。这样的一种坚守难道不会让我们思考更多吗?读李白,让我们明白人格独立自由胜过财富与地位;读杜甫,让我们懂得匹夫当有兼济天下的责任。
  在薄薄的语文书里,我们看到的是灿烂的文化,伟大的生命,崇高的精神。因为他们,我们不断地提高,感动而升华。
  二、品读美文,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中学语文教材所选到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具有恒久艺术魅力的文章,编者亦是希望通过这些语言优美、思想深刻的佳作对学生进行审美情趣的培养,让其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高尚的审美观。
  (一)通过小说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让学生认识人性美。例如,沈从文的《边城》中塑造的翠翠、外公、傩送、天保等形象,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最高贵的品质:真诚、善良、热情、责任。作者用最美的笔绘出了这世间最美的人性,作家要通过这些不悖乎人性的艺术形象告诉我们作为人,一个大写的人,地球上最聪明的灵长类除了智慧外,还应该具备一些基本的道德。作为成长中的学生,面对这个物欲横流、尔虞我诈的社会,到底应该给自己一个怎样的人性定位呢?是迷失在物质富裕的海洋,还是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我想我们能从《边城》这样的经典中找到答案。
  (二)通过品味优美的语言,让学生欣赏艺术美和自然美。那些浸渍着大师们或纤尘不染,或晶莹剔透,或悠闲自若的心灵感悟的文字,给我们描绘出了多少人间奇境。读着那些富有诗意的文字,就像品着一杯陈年老酒,回味无穷;当心灵穿梭其间,那是怎样一种美的享受啊?该在一个静静的清晨,像一个虔诚的信徒朗读那些如诗如画的篇章。《荷塘月色》:淡淡的荷香,淡淡的月光,如闻一曲幽远雅韵的乐章;《故都的秋》:碧绿的天色,丝丝日光,疏疏落落的秋草,槐树的落蕊……素朴的文字让我们明白,美,并没有锁在皇宫大院,而是就在我们身边,我们需要的是一颗向上的心和一双明亮的眼睛,去感知和发现。
  三、跟随思想者的步伐,开始自己的人生历程。
  我们所读的文章,不仅仅是艺术上的佳作,更是伟人的思想。先哲的智慧是他们对生活的思考,同时也是后人的财富。我们需要的是继承、学习,用那些宝贵的哲理指导我们的人生。罗素的《我为什么而活着》应该伴随着我们的一生。人为什么而活着?几乎没有人不在追问。叛逆而又对人生充满好奇的中学生也自觉或不自觉地思考着这样的问题,这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开放性试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罗素的文章可以给我们指明一个方向:“我寻求爱,首先是因为它带来了欣喜若狂之情——欣喜若狂使人如此心醉神迷,我常常愿意牺牲我的全部余生来换取几小时这样的欢乐;我怀着同样的激情寻求知识;我渴望减轻灾难祸害。”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罗素的答案:第一,追求人世间最美的情感——爱——爱人之爱、亲人之爱、朋友之爱……爱是这个世界的纽带,她让我们的生活充满温情;第二,实现个人的价值,知识让我们摆脱愚昧,让我们更强大,让我们明白自己存在的意义;第三,对社会的责任,这是人作为一个社会性的动物所必备的,也是他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标志。
  我想,这三点罗素对自是己人生的思考,难道不应该也是我们的思考吗?它应该成为我们人生旅程中的灯塔,在迷途时为我们指明方向。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学生必须读的文学名著,这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发展学生个性具有重要意义。文学是历史的一面镜子,历史中人类精英的音容笑貌、喜怒哀乐都活生生地留在文学里。文学名著永远传达着人类有价值的时代精神和文化精髓,最具有人文的教育功能,所以阅读名著是承传人类文明,发扬时代精神,启迪新人类的心智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应积极应对,让中学生阅读名著活动走上健康的轨道,强化人文教育。
其他文献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因此,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为主体,应该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更有效地学生健康地成长。分析发现影响学生体育兴趣主要因素有:性别年龄,社会环境,教师的教与学,运动项目及体能状况等方面的因素。下面针对教师的教与学提出以下几方面的看法。  1、组织教法得当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基础  一堂体育课组织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基础。体育课教授
期刊
摘要: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用传统的纸笔还是用最先进的电子邮件传递信息,写作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能反映一个人的实际语言水平。目前,写作在高考中仍然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此,在高中阶段,教师应重视英语写作,认真研究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指导和组织学生进行英语写作训练。  关键词:语言水平 英语写作 新课程标准 新教材 高考  英语,作为一门世界性语言,已经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和重视。社会对各类人才的英语素
期刊
教育部提出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最高的目标是有效地改善学习。也就是说,革新传统的学习观念,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构筑面向未来社会的学习。而且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我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单一辅助教学,而是创造学习环境,创设学习情景,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强大的认知工具,最终达到改
期刊
爱国主义作为一种优秀传统,在历史上和现实中发挥着凝聚人心、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新课程条件下的中学语文教师更有责任和义务在语文教学中深入挖掘并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资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传统教育,培养学生爱国家、爱人民的基本思想感情。那么,我们该如何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从整体出发,强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系统性。  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它是一项系统工程
期刊
老师和家长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要把孩子教育好。但是,家长和老师之间对孩子的看法是有一定距离的。有些家长总是看自己孩子的优点多一些,即使孩子犯了错误,也常常原谅他们;而老师呢,对学生的要求就严格一些,如果和家长缺乏联系,就容易引起教师和家长的矛盾,增加教育孩子的困难。所以教师要争取家长和学校很好的配合,教育要求一致,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在此,家校沟通对我们搞好教育教学工作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也有利于
期刊
摘要:随着计算机及其网络的发展和应用,因特网成了我们查找各种信息和资料,辅助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工具。根据近年来的教学实践,结合实际,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以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第一,学到具体的知识和技能其次这一新型理念,体现了教师现代教学观念的改变,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学习观念的更新。  关键词:网络资源 自主学习习惯 自学能力 丰富课外知识  
期刊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文阅读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语文阅读材料中总是蕴含着美的元素,因此,提高学生在阅读中发现美的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然而在如今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答题技巧的讲解,却忽视了对阅读材料中所蕴含的感情的探讨。因此在本文中,笔者将从以下两个方面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美育的渗透进行探究。  一、反复阅读文本,加强对文本中感情美的感受。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是进行
期刊
与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较,职业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随着改革开放步伐节奏的加快,社会就业形势对人才质量要求不断提高,这就对职业教育目标提出新的要求,从 “合格劳动者”的培养目标向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与职业迁移能力,“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目标转化。长久以来,不少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当今会计专业毕业生理论学得尚可,但实际动手能力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期刊
有效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客观规律的前提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课堂是学生接受知识、提高自我适应社会能力的场所,也是教师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素养的场所。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学生知识获得的多与少、能力的高与低。为此,我们在地理教学中进行了许多积极而有益的探索。本文希望从地理课堂教学作为突破口,通过采取恰当的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期刊
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的知识点繁多,单是18个虚词就能让学生头疼了,更别说文言文的实词了。本人经过多年的高三语文教学,积累文言实词虚词的许多用法,使高中语文文言文复习起来也不再那么枯燥乏味,下面就常见实词、虚词在文中含义和用法的理解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粗浅见解,供大家参考:  一、 常见实词在文中含义和用法的理解  本考点高考考查的重点是教材中不止一次出现的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那些实词,主要包括古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