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开拓思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充分利用周围的自然资源,从学生经验和生活出发,激发学生进行美术创作的兴趣。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分层次教学,发挥学生个性,让每个学生都品尝成功的喜悦,鼓励并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关键词:开放 和谐 民主 愉悦
“小班化”教学是最近九十年代以来在国内出现的一种新型教学试验,因其具有体现因材施教,发展个性,使每一个学生充分享受教育资源的优势。
一、有利于学生多向性发展
在“未来的世界”的创作中,有一个学生画了一幅题为《处理污水的鱼》的想象画,画面上一条神奇的大鱼踩着两个风火轮把垃圾和污水吸进肚子,经过内部一系列的加工处理,然后从它的尾部排放出清水和可以让水生物吸收的有机物质。这个想象就来源于生活,她看到一些人往江河湖水里丢垃圾,把原本清澈的水弄脏了,就想:“要是我们能让自然界中的水变清该有多好啊!”这种来自生活的强烈的情感与愿望使她产生了创作的灵感,为想象插上了翅膀,给创作奠定了素材基础。
根据实际充分利用周围的自然资源,从学生经验和生活出发,往往可以激发学生进行美术创作的兴趣。秋风习习,各种颜色、不同形状的叶子像蝴蝶般飞舞,发动学生采集各种树叶召开一个色彩斑斓的赏叶会,那是多么开心的事啊!教师引导学生将采集来的树叶进行归类,然后探讨:可以用这些美丽的叶子做些什么。让大家在群体合作的氛围中画自己喜欢的树叶,用树叶贴画、拓印,还可以和同伴一起自制叶片标本……对此,学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展示自己成果时的一张张自豪、喜悦的笑脸,真令人感动。在这样生活化的美术学习、创作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二、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
在美术教学实践中,我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目标,在课堂中尝试“小组学习”的教学模式。把课桌俩张合并组成4人学习的小组行式,有计划的向这些小组提出一定的学习任务,指导各小组学生在各自学习的基础上,互相帮助,展开充分的讨论和交流,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共同解决问题。
《居室设计》一课,是动手做和绘画相结合的内容。在设计新居的制作问题上,我请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研究外型的制作方法和要领,并对研究结果进行一个练习,共同完成一个新居的外型制作。在学生互相讨论的过程中,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问题,房顶的连接,底座的平稳等,由学生自己来解决。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和他们一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起一个联系各个小组的作用。而且此时我对学生的坐姿、坐位都不作限制,我觉得限制学生肢体活动的条条框框太多,可能使他们的思维受到约束。它看起来只是一个形式上的变,但它带来的却是深层次改革,是变被动式教学为主动式、互动式。
三、有利于生成教学
生活是艺术表现的源泉,在生活中,有着他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素材。当代学习理论表明,只有当学习发生在有意义的背景中,即与学习者的生活世界发生密切联系时,才是有效的。教学中,带领学生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发现,真正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那些具有一定的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事件、现象来设计美术学习、创作内容,将会使学生在创作中拥有丰富的题材,不会再为不知道画什么而抓耳挠腮了。
这是一位留心观察生活的女孩的作品——《妈妈梳妆》,内容非常简单,就画了妈妈坐在椅子上梳头的一个场景。来自生活的平淡无奇的题材一点也没有削弱作品的艺术魅力,相反,更让人觉得亲切。有意思的是,同一题材,另一个女孩也进行了创作。由于观察、写实能力的提高,她的画面明显复杂了,卫生间里的一些物品、镜子前的一些用品都得到了生动的再现,然而,那种单纯的画面所构成的冲击力却减弱了。
四、让每个学生都品尝成功
“小班化”教育的班级人数比过去减少了,教师有时间针对不同情况“开小灶”。就拿上课提问发言来说,以前,一堂课平均发言人次很少。而“小班化”一堂课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展示自己。“小班化”改变了以往老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模式。鼓励学生各显神通,自己想办法,丰富了想象力,提高了创造性思维能力。从而在课堂上人人有机会展示自己,有机会获得别人的认同和赞扬。则培养了他们自信心,让每孩子都发自内心地对学习感兴趣。
在《陈列艺术设计》这一课,它是一节手工制作课。用一张硬一点的纸张,通过折、剪和设计完成的一份作业。学生通过自己有创意的设计、制作,最后在作业展示时,采用“卖椅子”的形式,把自己的“产品”推销给“顾客”。不单介绍了自己的设计意图,练了口才,而且在别人“买”下他的产品时,给了他一种成就感。在愉悦的心情下结束四十五分钟的美术课。
因此,小班化教育意义并不是完全在于让少数学生受益,它所起的更大的作用是让我们每位教师树立一个新的教育观念:不仅要重视教,还要重视学生学,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考虑面向全体学生发展的同时,还根据每 个学生认识水平、参与学习的程度和学习障碍上的差异,因材施教,满足每个学生按照最适合自己的需要的学习进程。
五、追求寓教于乐的效果
班级小了,有助于教师充分实施“互动式”教学,重组时间、空间、可老师更累了。为了达到“愉快而有效”的教学效果,要开动脑筋组织活动,还要制作大量教具。以前光想怎样把课上好,现在想的是学生怎样接受,怎么调动,要让他们有自由发挥的空间。尤为可贵的是,学生取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只有大胆质疑才有创新。我在每堂课的设计上也尽量做到家庭化、趣味化、让它充满温馨、快乐。
总之,“小班化”教育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人数减少,而是一种教育形态上的改变,它是以孩子的发展为本,课堂上讲究老师与孩子“等高”,并以孩子的眼光看问题、看世界、更贴近自然人的形态,而这些标志着教育思想的真正进步。
如何更进一步的在美术教学中创设开放、和谐、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并很好的实践于“小班化”课堂教学中,还需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的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
[1]罗恩菲德著.《创造与心智的成长》,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5)
[2]杨景芝著.《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5)
关键词:开放 和谐 民主 愉悦
“小班化”教学是最近九十年代以来在国内出现的一种新型教学试验,因其具有体现因材施教,发展个性,使每一个学生充分享受教育资源的优势。
一、有利于学生多向性发展
在“未来的世界”的创作中,有一个学生画了一幅题为《处理污水的鱼》的想象画,画面上一条神奇的大鱼踩着两个风火轮把垃圾和污水吸进肚子,经过内部一系列的加工处理,然后从它的尾部排放出清水和可以让水生物吸收的有机物质。这个想象就来源于生活,她看到一些人往江河湖水里丢垃圾,把原本清澈的水弄脏了,就想:“要是我们能让自然界中的水变清该有多好啊!”这种来自生活的强烈的情感与愿望使她产生了创作的灵感,为想象插上了翅膀,给创作奠定了素材基础。
根据实际充分利用周围的自然资源,从学生经验和生活出发,往往可以激发学生进行美术创作的兴趣。秋风习习,各种颜色、不同形状的叶子像蝴蝶般飞舞,发动学生采集各种树叶召开一个色彩斑斓的赏叶会,那是多么开心的事啊!教师引导学生将采集来的树叶进行归类,然后探讨:可以用这些美丽的叶子做些什么。让大家在群体合作的氛围中画自己喜欢的树叶,用树叶贴画、拓印,还可以和同伴一起自制叶片标本……对此,学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展示自己成果时的一张张自豪、喜悦的笑脸,真令人感动。在这样生活化的美术学习、创作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二、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
在美术教学实践中,我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目标,在课堂中尝试“小组学习”的教学模式。把课桌俩张合并组成4人学习的小组行式,有计划的向这些小组提出一定的学习任务,指导各小组学生在各自学习的基础上,互相帮助,展开充分的讨论和交流,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共同解决问题。
《居室设计》一课,是动手做和绘画相结合的内容。在设计新居的制作问题上,我请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研究外型的制作方法和要领,并对研究结果进行一个练习,共同完成一个新居的外型制作。在学生互相讨论的过程中,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问题,房顶的连接,底座的平稳等,由学生自己来解决。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和他们一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起一个联系各个小组的作用。而且此时我对学生的坐姿、坐位都不作限制,我觉得限制学生肢体活动的条条框框太多,可能使他们的思维受到约束。它看起来只是一个形式上的变,但它带来的却是深层次改革,是变被动式教学为主动式、互动式。
三、有利于生成教学
生活是艺术表现的源泉,在生活中,有着他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素材。当代学习理论表明,只有当学习发生在有意义的背景中,即与学习者的生活世界发生密切联系时,才是有效的。教学中,带领学生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发现,真正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那些具有一定的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事件、现象来设计美术学习、创作内容,将会使学生在创作中拥有丰富的题材,不会再为不知道画什么而抓耳挠腮了。
这是一位留心观察生活的女孩的作品——《妈妈梳妆》,内容非常简单,就画了妈妈坐在椅子上梳头的一个场景。来自生活的平淡无奇的题材一点也没有削弱作品的艺术魅力,相反,更让人觉得亲切。有意思的是,同一题材,另一个女孩也进行了创作。由于观察、写实能力的提高,她的画面明显复杂了,卫生间里的一些物品、镜子前的一些用品都得到了生动的再现,然而,那种单纯的画面所构成的冲击力却减弱了。
四、让每个学生都品尝成功
“小班化”教育的班级人数比过去减少了,教师有时间针对不同情况“开小灶”。就拿上课提问发言来说,以前,一堂课平均发言人次很少。而“小班化”一堂课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展示自己。“小班化”改变了以往老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模式。鼓励学生各显神通,自己想办法,丰富了想象力,提高了创造性思维能力。从而在课堂上人人有机会展示自己,有机会获得别人的认同和赞扬。则培养了他们自信心,让每孩子都发自内心地对学习感兴趣。
在《陈列艺术设计》这一课,它是一节手工制作课。用一张硬一点的纸张,通过折、剪和设计完成的一份作业。学生通过自己有创意的设计、制作,最后在作业展示时,采用“卖椅子”的形式,把自己的“产品”推销给“顾客”。不单介绍了自己的设计意图,练了口才,而且在别人“买”下他的产品时,给了他一种成就感。在愉悦的心情下结束四十五分钟的美术课。
因此,小班化教育意义并不是完全在于让少数学生受益,它所起的更大的作用是让我们每位教师树立一个新的教育观念:不仅要重视教,还要重视学生学,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考虑面向全体学生发展的同时,还根据每 个学生认识水平、参与学习的程度和学习障碍上的差异,因材施教,满足每个学生按照最适合自己的需要的学习进程。
五、追求寓教于乐的效果
班级小了,有助于教师充分实施“互动式”教学,重组时间、空间、可老师更累了。为了达到“愉快而有效”的教学效果,要开动脑筋组织活动,还要制作大量教具。以前光想怎样把课上好,现在想的是学生怎样接受,怎么调动,要让他们有自由发挥的空间。尤为可贵的是,学生取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只有大胆质疑才有创新。我在每堂课的设计上也尽量做到家庭化、趣味化、让它充满温馨、快乐。
总之,“小班化”教育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人数减少,而是一种教育形态上的改变,它是以孩子的发展为本,课堂上讲究老师与孩子“等高”,并以孩子的眼光看问题、看世界、更贴近自然人的形态,而这些标志着教育思想的真正进步。
如何更进一步的在美术教学中创设开放、和谐、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并很好的实践于“小班化”课堂教学中,还需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的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
[1]罗恩菲德著.《创造与心智的成长》,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5)
[2]杨景芝著.《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