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些年来,国民经济持续增长,消费结构加快升级,除了最基本的物质需求外,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从最初的“城市绿化”到“园林城市”,再到如今的“生态园林城市”,不論是广度还是深度上,国家对绿化建设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环境的综合指标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硬性指标。然而想要建设属于新时代的美好生态型生活环境,就必须打破从前的绿化养护模式,打造新的高质量高效率的养护管理模式。
【关键词】:资金; 养护; 市场
1、城市园林绿化养护存在的普遍问题
1.1管理模式单一
目前的绿化养护基本上还是以公共管理模式为主,一般是由市或园林下属绿化队及各区县绿化所下属养护队或街道办事处管理。这种模式管理单位负担重,行政干预很多,而且内部体制十分僵化,无法提高工作效率。也没有完整的质量控制体系,使公共绿地养护达到预定的标准。即使政府增加养护投入,也见效甚微。
1.2资金不足、技术人员缺乏
绿化养护行业另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则是养护投入与迅速增长的公共绿地不匹配。随着城市绿化建设火热的进行,绿化面积每年都在迅速增加。但是在绿化建设中,用于养护和管理的资金、人力和机械设施的费用未得到适当调整,经费欠缺,从而影响了绿化成果的巩固。
1.3养护管理缺乏专业性
长期以来公共绿地养护管理缺乏应有的重视,投资较少,导致绿化养护行业缺乏对各大公司缺乏吸引力。一般规模较好的园林公司往往不愿承担养护工作。而常年从事绿化养护的绿化队伍,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束缚,经营方式不灵活,经济负担过重等原因,管理人才和技术工人都流失严重。这些都造成了现在公共绿地养护水平参差不齐,难以提高的现状。
1.4绿化市场管理机制尚不健全
目前,尚处于绿化养护市场化的初期。政府的相关管理部门架构尚不能与市场化体制很好的衔接。养护公司没有一套系统的资格认证体系,养护人员缺乏资质,导致在具体操作中缺乏技术性、针对性。而且政府在养护监督工作中缺乏标准,难以对质量严格把控。
1.5法规建设滞后,影响养护市场化进程。
从整体上看,园林绿化法规体系尚不配套,尤其是园林绿化管理与养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建设难以适应突飞猛进的园林绿化建设和养护体制改革的要求,因此应加速制定园林绿化养护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养护保障、养护定额等管理体系和技术体系,建立完善养护系统,以实现养护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法制化和规范化。
2、推行园林绿化养护市场化的优势
2.1有利于节约经费
引入招投标制度,具有优胜劣汰及“三公”等竞争特性,尤其是公开招标能吸引更多的潜在投标人竞争,因此招标人选择的范围很大,更容易选定物美价廉的养护标的。项目中标以后,养护公司通过提高技术措施,合理安排人员,增强劳动效率,妥善分配人均养护绿地面积,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从而减少市场化运行的资金投入。
2.2有利于精简园林单位人员机构
将公共绿地承包给绿化企业进行养护,政府园林绿化机构只需对承包单位进行监督管理,精简了养护人员的编制。深圳市从1998年开始在城市公共绿地管养中全面推行市场化管理后,提高了政府经费的使用效果。
2.3有利于提高养护效果
绿化养护实行社会招标后,对中标养护企业实行合同管理,明确养护标准和要求,细化考核标准,明确奖惩制度。对养护质量差的企业进行相应的处罚,对养护质量好的企业进行奖励。这样一个良性竞争的市场环境无疑可以成为提高养护水平的催化剂。
3、针对园林绿化养护市场化的对策与建议
3.1理顺管理体制,逐步实现管养分离
市政公用事业进程的不断推进,使园林绿化养护走向市场成为必然趋势。我们要根据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特点和市场经济运作规律,逐步推进园林绿化养护市场化进程。将园林绿化养护市场化进程分为内部承包、内外承包结合、完全推向市场等三个步骤逐步推广。在此期间,做好整个进程的计划和总结,为完全推向市场做好坚实有力的铺垫,同时要有意识地培养有实力的养护企业,形成管理系统化,养护专业化的良性市场状态。
3.2推行标准化运作、提高专业化水平
建立健全养护长效管理机制,使养护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根据统一的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技术标准、操作规范和养护标准等,对绿地进行养护,最低标准应量化、程序化、规范化,并且实行严格监督。只有变被动养护为预防性维护,才能有效减少养护成本,提高养护效益。提高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建立一套自我发展的运行机制。
3.3发挥监管职能,提高监管效率
在园林绿化养护体制改革过程中,监督管理是保证养护质量的关键举措之一。公平、公正对养护管理实行全过程质量监督管理,是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的基础条件。但是应该意识到,市场化的改革将养护管理由过去的内部管理变成了外部监管,在工作中的流程衔接阻力增加,难度会加大。政府及建设主管部门应该对养护市场准入、招投标、养护质量等方面加强监管,做到政府监管到位,保障园林绿化养护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3.4确定养护管理的法制地位
市场经济本质是法制经济,在园林绿化养护市场化进程中,应该以《城市绿化管理条例》、《省、市绿地管理办法》等法规为龙头,重视和加强市、县园林绿化管理养护管理办法的制定。建立一整套园林绿化养护工程管理、评价办法及检查制度,使园林绿化市场化能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从而减少改革风险,保证改革目标的顺利实现。
3.5健全检查考核机制
健全园林绿化养护检查与考核机制,通过日常巡查全面了解城区绿地总体养护管理情况,及时发现各类养护质量和管理问题。同时,在日常巡查的基础上,每月坚持对各类绿地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专项检查,并以通报会的形式,将检查结果进行通报,督促各养护企业抓紧整改。
结语
养护管理市场化是园林绿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必经阶段,养护管理市场化也是使城市养护管理步入科学化管理的重要保障。城市环境指标是现代化城市的重要标志,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而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是园林绿化事业的核心工作,只有努力提高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水平,才能使园林绿化发挥更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资金; 养护; 市场
1、城市园林绿化养护存在的普遍问题
1.1管理模式单一
目前的绿化养护基本上还是以公共管理模式为主,一般是由市或园林下属绿化队及各区县绿化所下属养护队或街道办事处管理。这种模式管理单位负担重,行政干预很多,而且内部体制十分僵化,无法提高工作效率。也没有完整的质量控制体系,使公共绿地养护达到预定的标准。即使政府增加养护投入,也见效甚微。
1.2资金不足、技术人员缺乏
绿化养护行业另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则是养护投入与迅速增长的公共绿地不匹配。随着城市绿化建设火热的进行,绿化面积每年都在迅速增加。但是在绿化建设中,用于养护和管理的资金、人力和机械设施的费用未得到适当调整,经费欠缺,从而影响了绿化成果的巩固。
1.3养护管理缺乏专业性
长期以来公共绿地养护管理缺乏应有的重视,投资较少,导致绿化养护行业缺乏对各大公司缺乏吸引力。一般规模较好的园林公司往往不愿承担养护工作。而常年从事绿化养护的绿化队伍,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束缚,经营方式不灵活,经济负担过重等原因,管理人才和技术工人都流失严重。这些都造成了现在公共绿地养护水平参差不齐,难以提高的现状。
1.4绿化市场管理机制尚不健全
目前,尚处于绿化养护市场化的初期。政府的相关管理部门架构尚不能与市场化体制很好的衔接。养护公司没有一套系统的资格认证体系,养护人员缺乏资质,导致在具体操作中缺乏技术性、针对性。而且政府在养护监督工作中缺乏标准,难以对质量严格把控。
1.5法规建设滞后,影响养护市场化进程。
从整体上看,园林绿化法规体系尚不配套,尤其是园林绿化管理与养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建设难以适应突飞猛进的园林绿化建设和养护体制改革的要求,因此应加速制定园林绿化养护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养护保障、养护定额等管理体系和技术体系,建立完善养护系统,以实现养护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法制化和规范化。
2、推行园林绿化养护市场化的优势
2.1有利于节约经费
引入招投标制度,具有优胜劣汰及“三公”等竞争特性,尤其是公开招标能吸引更多的潜在投标人竞争,因此招标人选择的范围很大,更容易选定物美价廉的养护标的。项目中标以后,养护公司通过提高技术措施,合理安排人员,增强劳动效率,妥善分配人均养护绿地面积,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从而减少市场化运行的资金投入。
2.2有利于精简园林单位人员机构
将公共绿地承包给绿化企业进行养护,政府园林绿化机构只需对承包单位进行监督管理,精简了养护人员的编制。深圳市从1998年开始在城市公共绿地管养中全面推行市场化管理后,提高了政府经费的使用效果。
2.3有利于提高养护效果
绿化养护实行社会招标后,对中标养护企业实行合同管理,明确养护标准和要求,细化考核标准,明确奖惩制度。对养护质量差的企业进行相应的处罚,对养护质量好的企业进行奖励。这样一个良性竞争的市场环境无疑可以成为提高养护水平的催化剂。
3、针对园林绿化养护市场化的对策与建议
3.1理顺管理体制,逐步实现管养分离
市政公用事业进程的不断推进,使园林绿化养护走向市场成为必然趋势。我们要根据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特点和市场经济运作规律,逐步推进园林绿化养护市场化进程。将园林绿化养护市场化进程分为内部承包、内外承包结合、完全推向市场等三个步骤逐步推广。在此期间,做好整个进程的计划和总结,为完全推向市场做好坚实有力的铺垫,同时要有意识地培养有实力的养护企业,形成管理系统化,养护专业化的良性市场状态。
3.2推行标准化运作、提高专业化水平
建立健全养护长效管理机制,使养护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根据统一的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技术标准、操作规范和养护标准等,对绿地进行养护,最低标准应量化、程序化、规范化,并且实行严格监督。只有变被动养护为预防性维护,才能有效减少养护成本,提高养护效益。提高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建立一套自我发展的运行机制。
3.3发挥监管职能,提高监管效率
在园林绿化养护体制改革过程中,监督管理是保证养护质量的关键举措之一。公平、公正对养护管理实行全过程质量监督管理,是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的基础条件。但是应该意识到,市场化的改革将养护管理由过去的内部管理变成了外部监管,在工作中的流程衔接阻力增加,难度会加大。政府及建设主管部门应该对养护市场准入、招投标、养护质量等方面加强监管,做到政府监管到位,保障园林绿化养护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3.4确定养护管理的法制地位
市场经济本质是法制经济,在园林绿化养护市场化进程中,应该以《城市绿化管理条例》、《省、市绿地管理办法》等法规为龙头,重视和加强市、县园林绿化管理养护管理办法的制定。建立一整套园林绿化养护工程管理、评价办法及检查制度,使园林绿化市场化能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从而减少改革风险,保证改革目标的顺利实现。
3.5健全检查考核机制
健全园林绿化养护检查与考核机制,通过日常巡查全面了解城区绿地总体养护管理情况,及时发现各类养护质量和管理问题。同时,在日常巡查的基础上,每月坚持对各类绿地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专项检查,并以通报会的形式,将检查结果进行通报,督促各养护企业抓紧整改。
结语
养护管理市场化是园林绿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必经阶段,养护管理市场化也是使城市养护管理步入科学化管理的重要保障。城市环境指标是现代化城市的重要标志,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而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是园林绿化事业的核心工作,只有努力提高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水平,才能使园林绿化发挥更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