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微博的概念及功能入手,主要阐述了政务微博的发展脉络及现阶段发展特征、政务微博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政务微博;作用;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0.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z).2012.02.44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2-103-03
一、微博的概念及功能
(一)概念
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最早也是最著名的微博是美国的twitter,根据相关公开数据,截至2010年1月,该产品在全球已经拥有7500万注册用户。2009年8月,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成为门户网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微博正式进入中文上网主流人群视野。[1]
(二)功能
1、微博作为一种自媒体向传统媒体发出了挑战,宣告着传统媒体独掌话语权的时代已经结束。微博作为个人信息的平台,已经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尤其是在年轻人间,其信息传播的功能已经超越了任何一种传统媒体。内容的短小精悍,传播的方便迅速,参与的直截了当,接受与发布消息的双向性,都让话语权在逐渐转移,从精英小众转向草根大众。
2、微博给了所有人一个说话的机会,扩展了舆论空间,让普通百姓可以直接介入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的监督管理中,可以充分表达自己对国家事务及公共事务的看法和建议。可以通过聚集网民的力量,了解各类公共事件的真相,参与公共事件的评论,监督公共事件的进展,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促成某些事件结果的转化。
3、微博作为信息交流的平台,通过关注、粉丝等功能的粘连,极大地拓展了不同社会阶层、不同社会圈子人们之间沟通的可能性,并提供了各种实现的契机。
4、由于微博注册的随意性和部分人缺乏媒介素养,各种虚假信息的制造,不经考证的传播,盲目的听信和起哄,也造成了很多负面影响,虽然有一些辟谣微博应声而起,承担起了网络“清道夫”的责任,但仍然杯水车薪,亟待有效秩序的建立和网民自身媒介素养的提高。
二、政务微博发展脉络及特征
(一)发展脉络
政务微博,是指中国政府部门推出的官方微博账户,力行“织博为民”。2009年下半年,湖南桃源县官方微博“桃源网”出炉,成为中国最早开通微博的政府部门。紧接着云南省委宣传部的官方微博“微博云南”面世。随后,以“平安肇庆”、“平安北京”为代表的全国各地的公安微博以及各级党政领导的微博如雨后春笋般开通。[2]
根据复旦大学发布的《中国政务微博研究报告》,截至2011年3月,实名认证的政务微博有1708个,政府官员微博720个。从行政区划的分布情况来看,中国大陆已开通政务微博的地区涉及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4个直辖市、28个省(自治区)共32个地区。[3]
拐点出现在2011年,也被称为“政务微博元年”。2011年12月12日,“2011政务微博年度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发布的全国首份政务微博年度报告显示,我国政务机构和官员微博在2010年“微博元年”之后开始高速攀升,增长率超过200%。根据最新数据显示,通过新浪微博认证的各领域政府机构及官员微博已经达到近2万家,其中政府机构微博超过1万家,官员个人微博近9千个。在地域上已经全面覆盖全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特别行政区。目前,政府部门开通实名认证微博已出现燎原之势。[4]
(二)特征
政务微博成燎原之势的发展,也说明了越来越多的政府机关和官员个人意识到了微博的传播和舆论的巨大力量,意识到微博可以作为一种社会管理创新的方式用于社会管理的实践。在网络化高度发达的时代,在越来越多的民众对民主政治有了初步觉醒和迫切要求的社会变革时期,政务微博对于政府机构在信息公开、舆情收集、民智汇集和舆论监督等方面,都起着不可轻视的作用。在政务微博发展的初期,我们看到它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大部分政府机关和官员对开通微博呈现出积极态度。
2、部分政府机构和官员对政务微博的驾驭不熟悉。在利用微博发布信息或反馈群众意见时,存在较为浓厚的疑虑情绪,被官场 “潜规则”禁锢。[5]
3、在微博的使用规范上,缺乏相应的认真了解和研究,没有形成战略规划。
4、在微博的语言使用上,开始有了贴近群众的意识,有了“凡客体”、“淘宝体”等,但依旧存在“官话”、“套话”,放不下姿态。
三、政务微博的发展趋势
不可否认,在政府对社会事务的管理过程中,政务微博作为一种管理方式的创新,如果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和精心呵护,其发展趋势将是光明而备受期待的。
1、政务微博将为政务公开、信息透明、服务便捷的政府工作目标的实现提供一个更加开阔的平台。2010年6月,“成都发布”正式开通,2011年4月,“南京发布”紧随其后,2011年11月,“上海发布”、“北京weibo发布厅”相继开通,这些由省级政府机构开通的微博,在政务公开及信息发布方面都做的很有特点。“成都发布”除了聚焦在时事新闻上,还对成都群众的衣食住行颇为关注,而且语言风格亲切时尚。“南京发布”则着力于打造“微直播”的品牌,在区域内逢重大会议、重大事件、热点问题发生,都到现场进行第一手材料的“直播”。“上海发布”则将政务信息与实用资讯一同公开共享,更针对一些日常民生问题进行引导和呼吁。“北京weibo发布厅”是全国首个省级政务微博发布群,它汇集了北京市发改委、市公安局、市环保局、市政府新闻办等百个北京市政府微博账号,发布新闻内容和发起活动。这些微博的开通,简化了信息公开的层层审批程序,对清除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信任危机、避免信息真空带来的谣言滋生等方面,都有很大助益。同时也扩展了政府本身的舆论空间,成为政府与群众直面交流的快捷平台。
2、政务微博将成为集民意、汇民智、聚民力的有力载体,推动各种复杂社会问题的落实和解决。当今的社会正处在变革和转型期,各种复杂多变的情况纷至沓来,政府在处理社会事务上如果还沿用老规则、老方法,那必然既难以解决实际问题,又渐失民心。民智正在逐渐开启,普通老百姓对于社会事务的管理,早已有了积极参与的意愿,所缺的不过是沟通渠道和平等的话语权。而政务微博的开通,不仅是开启了一个政府与百姓间沟通互动的渠道,更重要的是它显示出了政府已经开始关注普通人的话语权,并且逐渐意识到这种话语权正逐步对政府处理社会事务显现出重大影响。
随着政务微博广泛而有效的使用,民情民意的收集将更加顺畅,百姓会心甘情愿将自己所见所悟呈现给政府,以期待能够对自身的生存环境有所改善,自身利益有所助益。而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人民的力量也是无尽的,只要能够充分利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很多复杂的社会难题也会迎刃而解,政府也会得到人民的理解和支持。
3、政务微博将成为社会情绪的减压阀、官民关系的润滑剂。近几年来,群体暴力事件频频发生,中间组织力量薄弱,不足以承担政府与群众间社会情绪减压阀的重任,政府面临着群众采用暴力手段与之直接对抗的窘境。政务微博未来发展的趋势,是建立起并保护好一个对众生平等的利益诉求的表达空间,并且在这个空间里确知利益诉求能够得到执政者的反馈,而如果政务微博能够越来越多的推动一些社会疑难杂症的解决,就会与群众建立起长久的信任关系,逐渐承担起社会情绪减压阀、官民关系润滑剂的作用。
4、政务微博将促进政府自身施政观念和方式的转变,从内部遏制腐败,有利于打造健康阳光的服务型政府形象。政务微博双向开放式沟通,在一定程度上,是把一些官员从“象牙塔”里下放了,让他们接接“地气儿”。了解民众疾苦,听取民众意见,采纳民众智慧,接受民众监督。经过自检自省,看到自身存在的缺陷,自觉的将自说自话的施政观念,转变为以人为本的施政观念,将陈旧过时的施政方式转化成与时俱进的施政方式。而微博本身强大的监督功能,一方面帮助监督部门更加“火眼金金”,一方面也让各级官员有所忌惮,不敢擅越雷池。可见,如果能充分发挥政务微博这个平台的作用,内力外力相互配合,将会加快向服务型政府转型的进程。
四、政务微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明确政务微博的定位
定位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要分清政务微博与个人微博的关系。政务微博顾名思义是具有管理政务的功能,虽然政府机构往往会派个人管理本机构的政务微博,但不意味着由个人管理就变成了私人微博。政务微博往往代表的是一个机构的声音,行使的是一个机构的职能,发布信息或和网民互动都要有相关的意识。二是要把政务微博的态度定位准确。政务微博不像私人微博,想开就开,想关就关,想发布信息就发两条,不愿意发布就十天半月不更新。更有甚者,只当微博是摆设,重大情况或者突发事件完全不在微博上显示,装聋作哑的结果是让政府公信力下降,微博开的适得其反。
只有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将政务微博纳入到常规工作管理中,派专人进行维护,对信息发布的时效性、信息更新的频率、信息内容的多样性、网络互动的及时性等都要做出相应的规定,才能保证政务微博的健康发展。
(二)加强政务微博的命名认证机制
1、改变政务微博命名模糊、混乱的现状。现在很多政务微博命名随意性很强,不利于宣传推广,也不利于网络互动。
2、政务微博标识体系并未统一,这在一定程度上对网民识别真正的政府微博有所影响。政府可通过加强与新浪、搜狐、腾讯等微博运营企业的合作,建立严格的政府微博申请流程及认证标准。并积极搜索关注以政府机构命名的“虚假”官方机构,一经发现,马上查办,最大限度的减少网民被虚假信息蒙骗的可能性。
(三)增强政务微博的运营维护意识
微博也需要运营维护,尤其是政务微博。政府需要引导舆论走向,就必须在网络上扩大政府舆论的影响力,就需要组建专门的团队经营微博。关注度、活跃度、粉丝人数、与意见领袖的关系,这些都将成为政务微博需要研究的情况。另外,对于与粉丝互动要格外重视,单方删帖、拉黑、关闭评论,都是非常不可取的处理方式,简单粗暴的管理会极大的破坏政府在公众心中的形象,同时也不利于政府自身的反思和自省。
(四)灵活掌握政务微博语言风格
微博上过于死板、打官腔的语言风格早已被唾弃,油嘴滑舌又会有失庄重,让人产生不信任感。所以要灵活把握政务微博的语言风格,既要亲切,可以适当使用一些网络流行语体,引起网民的兴趣,又要注意不要恶俗,不要跟风,语义要严谨。对事实的描述要客观详实,调查结论则不可轻易妄断,过度承诺和模凌两可都可能引起消极反馈。
总之,政务微博作为一种社会管理创新的方式,在当今社会已经引起广泛的关注,虽然它还属于新生事物,但发展前景不可小觑。只要能够把握好其发展方向,实实在在发挥其作用,不断学习和适应随之而来的新变化,及时总结发展中的经验和教训,就能将这种在实践中探索出的社会管理新方式越运用越成熟,取得令人满意的社会治理效果。
参考文献:
[1] 百度百科“微博”词条.http://baike.baidu.com/view/1567099.htm[EB/OL].2011.
[2] 百度百科“政务微博”词条.http://baike.baidu.com/view/5725316.htm[EB/OL].2011.
[3] 张志安、贾佳. 中国政务微博研究报告[EB/OL]. 中国舆情网,2011.
[4] 刘鹏飞、潘宇峰.新浪政务微博报告[EB/OL].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2011.
[5] 王斌. 政府传播2.0:微博的应用历程与发展理念[J].对外传播,2011,(04).
关键词:政务微博;作用;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0.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z).2012.02.44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2-103-03
一、微博的概念及功能
(一)概念
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最早也是最著名的微博是美国的twitter,根据相关公开数据,截至2010年1月,该产品在全球已经拥有7500万注册用户。2009年8月,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成为门户网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微博正式进入中文上网主流人群视野。[1]
(二)功能
1、微博作为一种自媒体向传统媒体发出了挑战,宣告着传统媒体独掌话语权的时代已经结束。微博作为个人信息的平台,已经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尤其是在年轻人间,其信息传播的功能已经超越了任何一种传统媒体。内容的短小精悍,传播的方便迅速,参与的直截了当,接受与发布消息的双向性,都让话语权在逐渐转移,从精英小众转向草根大众。
2、微博给了所有人一个说话的机会,扩展了舆论空间,让普通百姓可以直接介入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的监督管理中,可以充分表达自己对国家事务及公共事务的看法和建议。可以通过聚集网民的力量,了解各类公共事件的真相,参与公共事件的评论,监督公共事件的进展,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促成某些事件结果的转化。
3、微博作为信息交流的平台,通过关注、粉丝等功能的粘连,极大地拓展了不同社会阶层、不同社会圈子人们之间沟通的可能性,并提供了各种实现的契机。
4、由于微博注册的随意性和部分人缺乏媒介素养,各种虚假信息的制造,不经考证的传播,盲目的听信和起哄,也造成了很多负面影响,虽然有一些辟谣微博应声而起,承担起了网络“清道夫”的责任,但仍然杯水车薪,亟待有效秩序的建立和网民自身媒介素养的提高。
二、政务微博发展脉络及特征
(一)发展脉络
政务微博,是指中国政府部门推出的官方微博账户,力行“织博为民”。2009年下半年,湖南桃源县官方微博“桃源网”出炉,成为中国最早开通微博的政府部门。紧接着云南省委宣传部的官方微博“微博云南”面世。随后,以“平安肇庆”、“平安北京”为代表的全国各地的公安微博以及各级党政领导的微博如雨后春笋般开通。[2]
根据复旦大学发布的《中国政务微博研究报告》,截至2011年3月,实名认证的政务微博有1708个,政府官员微博720个。从行政区划的分布情况来看,中国大陆已开通政务微博的地区涉及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4个直辖市、28个省(自治区)共32个地区。[3]
拐点出现在2011年,也被称为“政务微博元年”。2011年12月12日,“2011政务微博年度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发布的全国首份政务微博年度报告显示,我国政务机构和官员微博在2010年“微博元年”之后开始高速攀升,增长率超过200%。根据最新数据显示,通过新浪微博认证的各领域政府机构及官员微博已经达到近2万家,其中政府机构微博超过1万家,官员个人微博近9千个。在地域上已经全面覆盖全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特别行政区。目前,政府部门开通实名认证微博已出现燎原之势。[4]
(二)特征
政务微博成燎原之势的发展,也说明了越来越多的政府机关和官员个人意识到了微博的传播和舆论的巨大力量,意识到微博可以作为一种社会管理创新的方式用于社会管理的实践。在网络化高度发达的时代,在越来越多的民众对民主政治有了初步觉醒和迫切要求的社会变革时期,政务微博对于政府机构在信息公开、舆情收集、民智汇集和舆论监督等方面,都起着不可轻视的作用。在政务微博发展的初期,我们看到它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大部分政府机关和官员对开通微博呈现出积极态度。
2、部分政府机构和官员对政务微博的驾驭不熟悉。在利用微博发布信息或反馈群众意见时,存在较为浓厚的疑虑情绪,被官场 “潜规则”禁锢。[5]
3、在微博的使用规范上,缺乏相应的认真了解和研究,没有形成战略规划。
4、在微博的语言使用上,开始有了贴近群众的意识,有了“凡客体”、“淘宝体”等,但依旧存在“官话”、“套话”,放不下姿态。
三、政务微博的发展趋势
不可否认,在政府对社会事务的管理过程中,政务微博作为一种管理方式的创新,如果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和精心呵护,其发展趋势将是光明而备受期待的。
1、政务微博将为政务公开、信息透明、服务便捷的政府工作目标的实现提供一个更加开阔的平台。2010年6月,“成都发布”正式开通,2011年4月,“南京发布”紧随其后,2011年11月,“上海发布”、“北京weibo发布厅”相继开通,这些由省级政府机构开通的微博,在政务公开及信息发布方面都做的很有特点。“成都发布”除了聚焦在时事新闻上,还对成都群众的衣食住行颇为关注,而且语言风格亲切时尚。“南京发布”则着力于打造“微直播”的品牌,在区域内逢重大会议、重大事件、热点问题发生,都到现场进行第一手材料的“直播”。“上海发布”则将政务信息与实用资讯一同公开共享,更针对一些日常民生问题进行引导和呼吁。“北京weibo发布厅”是全国首个省级政务微博发布群,它汇集了北京市发改委、市公安局、市环保局、市政府新闻办等百个北京市政府微博账号,发布新闻内容和发起活动。这些微博的开通,简化了信息公开的层层审批程序,对清除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信任危机、避免信息真空带来的谣言滋生等方面,都有很大助益。同时也扩展了政府本身的舆论空间,成为政府与群众直面交流的快捷平台。
2、政务微博将成为集民意、汇民智、聚民力的有力载体,推动各种复杂社会问题的落实和解决。当今的社会正处在变革和转型期,各种复杂多变的情况纷至沓来,政府在处理社会事务上如果还沿用老规则、老方法,那必然既难以解决实际问题,又渐失民心。民智正在逐渐开启,普通老百姓对于社会事务的管理,早已有了积极参与的意愿,所缺的不过是沟通渠道和平等的话语权。而政务微博的开通,不仅是开启了一个政府与百姓间沟通互动的渠道,更重要的是它显示出了政府已经开始关注普通人的话语权,并且逐渐意识到这种话语权正逐步对政府处理社会事务显现出重大影响。
随着政务微博广泛而有效的使用,民情民意的收集将更加顺畅,百姓会心甘情愿将自己所见所悟呈现给政府,以期待能够对自身的生存环境有所改善,自身利益有所助益。而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人民的力量也是无尽的,只要能够充分利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很多复杂的社会难题也会迎刃而解,政府也会得到人民的理解和支持。
3、政务微博将成为社会情绪的减压阀、官民关系的润滑剂。近几年来,群体暴力事件频频发生,中间组织力量薄弱,不足以承担政府与群众间社会情绪减压阀的重任,政府面临着群众采用暴力手段与之直接对抗的窘境。政务微博未来发展的趋势,是建立起并保护好一个对众生平等的利益诉求的表达空间,并且在这个空间里确知利益诉求能够得到执政者的反馈,而如果政务微博能够越来越多的推动一些社会疑难杂症的解决,就会与群众建立起长久的信任关系,逐渐承担起社会情绪减压阀、官民关系润滑剂的作用。
4、政务微博将促进政府自身施政观念和方式的转变,从内部遏制腐败,有利于打造健康阳光的服务型政府形象。政务微博双向开放式沟通,在一定程度上,是把一些官员从“象牙塔”里下放了,让他们接接“地气儿”。了解民众疾苦,听取民众意见,采纳民众智慧,接受民众监督。经过自检自省,看到自身存在的缺陷,自觉的将自说自话的施政观念,转变为以人为本的施政观念,将陈旧过时的施政方式转化成与时俱进的施政方式。而微博本身强大的监督功能,一方面帮助监督部门更加“火眼金金”,一方面也让各级官员有所忌惮,不敢擅越雷池。可见,如果能充分发挥政务微博这个平台的作用,内力外力相互配合,将会加快向服务型政府转型的进程。
四、政务微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明确政务微博的定位
定位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要分清政务微博与个人微博的关系。政务微博顾名思义是具有管理政务的功能,虽然政府机构往往会派个人管理本机构的政务微博,但不意味着由个人管理就变成了私人微博。政务微博往往代表的是一个机构的声音,行使的是一个机构的职能,发布信息或和网民互动都要有相关的意识。二是要把政务微博的态度定位准确。政务微博不像私人微博,想开就开,想关就关,想发布信息就发两条,不愿意发布就十天半月不更新。更有甚者,只当微博是摆设,重大情况或者突发事件完全不在微博上显示,装聋作哑的结果是让政府公信力下降,微博开的适得其反。
只有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将政务微博纳入到常规工作管理中,派专人进行维护,对信息发布的时效性、信息更新的频率、信息内容的多样性、网络互动的及时性等都要做出相应的规定,才能保证政务微博的健康发展。
(二)加强政务微博的命名认证机制
1、改变政务微博命名模糊、混乱的现状。现在很多政务微博命名随意性很强,不利于宣传推广,也不利于网络互动。
2、政务微博标识体系并未统一,这在一定程度上对网民识别真正的政府微博有所影响。政府可通过加强与新浪、搜狐、腾讯等微博运营企业的合作,建立严格的政府微博申请流程及认证标准。并积极搜索关注以政府机构命名的“虚假”官方机构,一经发现,马上查办,最大限度的减少网民被虚假信息蒙骗的可能性。
(三)增强政务微博的运营维护意识
微博也需要运营维护,尤其是政务微博。政府需要引导舆论走向,就必须在网络上扩大政府舆论的影响力,就需要组建专门的团队经营微博。关注度、活跃度、粉丝人数、与意见领袖的关系,这些都将成为政务微博需要研究的情况。另外,对于与粉丝互动要格外重视,单方删帖、拉黑、关闭评论,都是非常不可取的处理方式,简单粗暴的管理会极大的破坏政府在公众心中的形象,同时也不利于政府自身的反思和自省。
(四)灵活掌握政务微博语言风格
微博上过于死板、打官腔的语言风格早已被唾弃,油嘴滑舌又会有失庄重,让人产生不信任感。所以要灵活把握政务微博的语言风格,既要亲切,可以适当使用一些网络流行语体,引起网民的兴趣,又要注意不要恶俗,不要跟风,语义要严谨。对事实的描述要客观详实,调查结论则不可轻易妄断,过度承诺和模凌两可都可能引起消极反馈。
总之,政务微博作为一种社会管理创新的方式,在当今社会已经引起广泛的关注,虽然它还属于新生事物,但发展前景不可小觑。只要能够把握好其发展方向,实实在在发挥其作用,不断学习和适应随之而来的新变化,及时总结发展中的经验和教训,就能将这种在实践中探索出的社会管理新方式越运用越成熟,取得令人满意的社会治理效果。
参考文献:
[1] 百度百科“微博”词条.http://baike.baidu.com/view/1567099.htm[EB/OL].2011.
[2] 百度百科“政务微博”词条.http://baike.baidu.com/view/5725316.htm[EB/OL].2011.
[3] 张志安、贾佳. 中国政务微博研究报告[EB/OL]. 中国舆情网,2011.
[4] 刘鹏飞、潘宇峰.新浪政务微博报告[EB/OL].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2011.
[5] 王斌. 政府传播2.0:微博的应用历程与发展理念[J].对外传播,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