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字学者蒋玉斌 破译“悬赏”甲骨文一“蠢”值十万

来源 :北广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ce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是因为有了大量的文字积累,蒋玉斌逐渐在广袤的中文世界中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古汉语、古文献领域,从此与甲骨文结下了不解之缘。当年,还是大学生的蒋玉斌就明白了自己今后要走的路,他开始有意识地看古文字学的入门书籍,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占领了他的思想:“特别想知道我们中国汉字的早期面貌,而且当时有个小心思,学甲骨文不是有些难吗?但我偏是越难越要学。”
  后来,蒋玉斌考上了中国古典文献学的研究生,顺理成章选择了甲骨金文文献方向,师从古文字专家董莲池教授学习古文字,主要侧重甲骨文。那时,蒋玉斌常到恩师董老师家借书,对哪本书感兴趣了就特意去找,再抱回家来读。
  “董老师指导我读甲骨文原始材料,读《甲骨文合集》,大家都觉得《合集》第七册最难,因为难读,就要多方查询资料,就要看更多的研究,在这个过程中既锻炼了自己,同时又意识到,所谓难读的材料,实际上也正是前人关注较少的富矿。”
  由于在甲骨缀合、字体分类方面很快就有一些发现,蒋玉斌就更坚定了信心,后来又到吉林大学跟随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林先生深造,攻读博士学位。“这个阶段我在古文字研究方面有了一点基础,算是入门了,能全身心地研读古文字原始资料和研究论著。当时我所在的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的学术气氛浓厚,能得到名师大咖的指导,并随时受到各种最新观点的刺激。当然其他阶段的经历也各有作用,但都赶不上这三年,时间、精力、环境俱佳。”回想这一路走来的求学历程,蒋玉斌觉得自己走的每一步都踏实、值得。
  仍有3000多已出土甲骨文字待破解
  121年前,晚清官员、金石学家王懿荣在出土于河南安阳的甲骨上发现了甲骨文,这被普遍认为是第一次发现甲骨文。据学者统计,市面上的甲骨文字典收字4300多个,经过121年几代研究学者不断考证,相对能够确定含义的单字只有1500个左右,有取得共识的破译字仅1300个左右。这也就意味着在已经发现并出土的甲骨文字中,仍有3000个没有被破解。
  “考释甲骨文字的‘难’,根本原因在于已知信息太有限,由已知通向未知的桥梁,还有不少是隐没不明的。”蒋玉斌说,“甲骨文距今时间久远,3000多年来文字的形态和使用情况发生了不少变化,而我们对当时的语言文字状况和历史文化面貌了解还很不充分,现在发现的文字材料也只是极小的一部分。”
  蒋玉斌的研究就像是在不断地打通一个又一个文化时空的桥梁。但伴随而来的,则是严肃、漫长且对于一般人而言相当枯燥的时光。近代以来,像蒋玉斌一样致力于破译甲骨文的专家学者不在少数,但甲骨文的破译工作也逐渐进入了瓶颈。简单容易的字已经被解读破译了,没能够破译的甲骨文,大多既复杂,又不成文。
  蒋玉斌介绍,“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唐兰曾说,考释古文字时‘机器大量生产’比一个一个考释的‘手工制品’要高超。唐先生考释古文字讲究方法,他是一批一批的,像考释‘彗’‘帚’‘斤’等都是一连解决一大串相关文字的。百余年来,甲骨文字的整理越来越充分,有多位优秀的学者将一些考释条件成熟的文字渐次释出。但时至今日,像唐兰先生那样成批释字的成果已经很少看到了;依靠出土文献与传世古书的对读,发现新的线索,从而新释甲骨文字,这种途径的考释成果偶尔还有,但也比较少了。原因就是前面所说,面对未识字,我們获得的已知信息还不够,由已知通往未知的关系更隐秘了。”
  他又举出一个例子:“甲骨文中有一个‘酉’旁加几个斜点的字,出现次数达2000次,虽然学者对它的用法、可能的读音有所了解,但一直未有确释。李学勤先生等曾多次举这个例子,希望学者能早日把它释读出来。”
  苦乐全在主观的心
  甲骨学需要开拓前路,需要新鲜的材料,更需要源源不断的后备人才输入。除了自己的研究,蒋玉斌还同时从事教学工作,他特别强调“有兴趣”和“勤动手”两点,希望学生们把重点放在培养阅读古书、阅读古文字原始资料的能力上。“我上甲骨学课,一般会循序渐进,也会尽量调动学生的兴趣。比如我给他们讲甲骨文辞的字体分类,就先拿一些后世或当代不同人写的作品,让大家体会到字迹特征的差异,了解鉴别字迹的方法。然后再切入到甲骨文辞的字迹分析个案。通过具体操作,大家都觉得很有意思,观察得也很细致,这样对字体分类理论就感觉很亲近了。”
  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蒋玉斌非常强调学生在学习中实际动手的频率和大量翻书的习惯。只有真正熟悉原始资料,才能离真相更近一点。对此他特别举了甲骨缀合的例子。“我自己在学习甲骨学时,需要全面搜集甲骨文资料,曾做过一些甲骨缀合工作,觉得甲骨缀合是培养动手实践能力的手段之一,我认为可把甲骨缀合当作学术训练的一种途径,培养细心、细致的作风和敏锐的感觉。”
  甲骨缀合,是整理甲骨的一项重要工作,指根据甲骨图片的色泽、纹理、边缘、字迹等特征,结合骨版部位、时代、卜辞内容等信息进行复原研究的过程。当前甲骨学界的领军人物之一黄天树先生也讲过,对于初学甲骨的研究生来说,第一片甲骨缀合很重要。蒋玉斌觉得,“甲骨缀合绝大多数很容易验证,几乎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一旦发现缀合,很快就能知道结论,而不像是需要论证的问题,需要反复思量。这就使人马上获得成就感,欲罢不能,因此就能带着更大的积极性去阅读、研究甲骨材料。黄先生培养的学生有不少是从甲骨缀合入门的。”他说,在甲骨缀合方面真正有心得的学者,在观察文字特征并考释文字、提炼字体特征并划分类型、注意特殊或同类现象并总结规律方面,往往也会有收获。
  据《北京青年报》雷若彤文整理供图/蒋玉斌
其他文献
今年夏天,一档有些特别的女团竞演类综艺未播先火,乘风破浪的“姐姐们”丝毫不逊于正值青春年华的“妹妹们”,微博上的讨论声音一浪高过一浪,变着花儿似的发酵演变,人们的关注重点也早已超越了节目本身……正在北京卫视品质剧场热播的51集情法正义刑侦剧《燃烧》中,也集齐了三位个性十足、各具魅力的“霸气姐姐”。  在一部以查案为主线、充满悬疑色彩的公安题材作品里,女性群像的角色设置不难看见导演的巧思,她们的存在
期刊
9月17日,首部反映抗击新冠疫情的电视剧《最美逆行者》,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了。由王志飞塑造的“华院长”坚毅果敢,舍生忘死,一次次让全国观众泪目。  王志飞不仅是一名优秀的演员,还是一名公益慈善大使,他常年关心、关注聋哑儿童,多次为这一特殊的群体慷慨解囊。他曾对媒体说:“我就是想以这种方式,来怀念自己的聋哑父母……”  王志飞,1965年出生在北京,他的父母都是聋哑人,在一家街道小厂上班。因从小
期刊
吕三妹出生在香港,1945年因为战乱她与父母兄弟姐妹举家迁回老家佛山。那一年她被辗转送到广州从化良口镇当童养媳,随后与亲人彻底失联。75年过去,吕三妹从未放弃寻找自己的原生家庭。  今年母亲节(5月10日),借助媒体的报道和“宝贝回家”志愿者的协助,吕三妹成功与广州的2个姐姐以及香港的弟弟取得联系,并通过视频方式完成认亲,还获知2个妹妹已嫁到澳门。兄弟姐妹8人,如今已成了跨越粤港澳三地、人丁兴旺的
期刊
黄小明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阳木雕的代表性传承人,他的代表作有北京故宫皇极殿乾隆宝座、G20杭州峰会和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主会场的全套木雕装饰,无论是复制,还是创作每一件作品都称得上是美轮美奂。  除不断创作出令人惊艳的作品,黄小明大师在东阳木雕技艺的传承上,也是不遗余力。他有徒弟既有从北大毕业的研究生,也有希望在东阳木雕领域寻求更大突破的木雕从业者。  记者:对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您觉得最迫切的工作
期刊
白雨露是2019年斯诺克青年锦标赛女子组的冠军。她今年17岁,斯诺克球龄7年。  白雨露正式学打斯诺克前,就已接触过斯诺克,但只是偶尔打打。小学3年级时,在东莞,她和父亲看到了斯诺克前职业选手李建兵的招生广告,于是,就报了名,正式学斯诺克以后,她就不再上学了……  10岁开始正式学打斯诺克,一路走来不容易  李建兵还记得第一次看到白雨露时,她的样子:她来的时候,天还不冷,她穿着一件白色的长袖衣服,
期刊
杨智忠是山东省昌邑市饮马烈士陵园守陵人。员9年来,老杨一点一点地将荒芜破败的陵园修缮妥当,管理得井井有序,还尽力整理烈士档案和信息,遍访多处战役遗址,为墓地里有姓名的烈士寻找家人和故乡。  生长于军人家庭与部队结缘  杨智忠来自山东省潍坊市昌邑市,家中有6位军人。年幼时,他就经常听父亲讲述烽火硝烟中的动人事迹。其中有一件事尤其令杨智忠印象深刻:“在一次战斗中父亲的腿受了重伤,两位战友为掩护父亲撤退
期刊
“‘鉴古易,鉴人难’,我很喜欢这句话。鉴人难,最难的就是鉴别自己”。在近期热播的网剧《古董局中局2:鉴墨寻瓷》中,夏雨饰演了一位出生于古董世家、执着于“去伪存真”的古董店老板许愿。近日,夏雨在做客人民网文艺星开讲时表示,许愿借“鉴古”找回了初心,他也在多年的拍戏中成长,不断寻找自己。  “把传统文化讲给年轻人,是件挺好的事”  记者:2005年,你曾在《独自等待》中饰演一个古董店的小老板,后来在《
期刊
中國独有的麋鹿,是一种典型的湿地动物,俗称“四不像”,即似鹿非鹿,似驼非驼,似牛非牛,似马非马,是中国特有的珍稀鹿种,在我国的野生麋鹿早已灭绝,最后一群散养在北京南海子清朝皇家猎苑中的麋鹿,被八国联军毁于一旦,从此,麋鹿在中国绝迹。  幸好,法国大卫神父1865年来中国时发现了麋鹿,辗转运送到英国。  35年前,英国塔维斯托克侯爵将20头麋鹿送还给中国。由此,这珍稀的物种返回了家园,在良好、丰美的
期刊
2020年9月10日,第36个教师节到来,由中宣部、教育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举办的“闪亮的名字2020寻找最美教师”发布仪式在北京举行,公布了10位最美教师、1个最美教师团队的先进事迹。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望谟县实验高中教师刘秀祥就是其中一位“最美教师”。今年32岁的刘秀祥,是曾经千里背母上大学感动了无数人的中國孝子。他在大学毕业后毅然回乡任教,如今是贵州省黔东南州望谟县实验高中副校长。从
期刊
人们常说,一个人能走多远,要看她追随着怎样的信仰,曾思考过怎样的未来,又放了多少责任在自己的肩上。卢燕,这位享誉国际的华裔演员,一路辗转,风尘仆仆,93岁高龄时,仍然向着她未完成的使命一次次出发。  出生戏曲之家,梅兰芳的提醒与她相伴一生  卢燕1927年出生于北平,母亲是与余叔岩、言菊朋齐名的“坤伶须生泰斗”李桂芬,义父是四大名旦之首的梅兰芳。卢燕说,她从小就喜欢京剧。三四岁的时候,她的三舅舅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