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走过的日子

来源 :文学少年(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loex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忧愁的脸,是我的少年;不仓皇的眼,等岁月改变。下面的文字,写给我的几个朋友。在滑过指尖的风与时间中,我们在长大的同时迅速老去。而穿过匆匆流水,穿过岁月的烟云雾霭,永远不会老去的,是我们的青春,与对青春的纪念。
  一
  
  初二那年,参加英语竞赛的全国决赛。匆匆进入考场时,距离考试开始只剩下五分钟。心中很慌张。不知自己的座位在哪里,也不知是否走错了考场。我说自己的考号是17。然后看见一个男生指了指他身旁不远处的一个座位。我感激地走过去,向他道谢,坐下。之后我环顾考场,全部是陌生的面庞。这个时候那个给我指座的男生发现自己没带橡皮,便举手向監考老师示意,于是我发现他是我的校友。我借给他一半橡皮,就这样认识了对方。他叫Mercury。我叫断锦。彼此的名字并不陌生。
  后来再见,是在公交车站。他认出了我,打招呼。片刻迟疑后,我的记忆也复苏,点点头。我们发现,是同乘一班车。205路。就这样,在公交车上,我们开始聊天。
  在认识Mercury之前,我是一个非常散漫的人。虽然成绩不错,可心思并不在学习上,不能吃苦,满腹牢骚,是那种很常见的骄傲而俗气的女孩。而Mercury是极优秀的人。坚韧。勇敢。沉着镇定。平静如水。有明确的目标。没有怨言。对事情有自己的理解,可以不在乎别人的眼光。
  平时在公交车上的时间,我总是发呆,白白荒废掉。
  遇见Mercury之后,情况有了转变。
  初三刚开学,他就在公交车上问我,那种下底宽宽圆圆的长颈瓶子叫什么。说是在化学书上无意看到的。还有,作业中27页第13题的答案对吗,等等。
  这些现在看来简单的问题,当时统统难住了我。我所感到的不只是难堪,还有惭愧。我突然意识到,过去在公交车上,我荒废了多少时间。
  之后的某次考试,数学考的极难,我的弱项就是数学,那一次考得稀里哗啦。有四五道题都是蒙的。与Mercury谈及此事,他问是哪几道题。然后掏出纸笔开始为我讲解(这家伙居然随身带着纸笔,佩服)。他讲得很耐心。可惜车厢太颠簸,我们画的图形统统走了形。
  时间过了这么久,那道题是什么我早记不清了。留在记忆中的是我终于明白后两个人的喜悦和欢呼以及车厢中流转的路灯光。
  感谢Mercury。他让我改掉了许多毛病。这一切他并不知道,也许永远也不会知道。
  我谈起抄作业时,他会瞪大眼睛,诧异地问:“你也抄作业吗?为什么?”我起初很尴尬,后来慢慢了解,他是一个自我要求很严的人,也就明白了他的话。
  发现自己与Mercury相比有多么不学无术之后,我常常对自己说:看看人家,再看看你自己。于是告诫自己一定要努力。
  在我的生活中,他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因为我很少碰见可以直言不讳地对我说某件事的人;很少碰见他那样心无旁骛地学习的人;很少碰见带着柔软的笑容帮助小孩子上下公交车的人;很少碰见为掌握了一道题而开心地笑的人。很少。
  后来,从他的一个同学、我的一个朋友那里,我知道了一些原本我不知道的东西。原来他来自一个贫寒的家庭,一个与我完全不同的世界。我知道了他不想公之于众的、艰辛生活的一部分。
  然而Mercury眉宇之间从来没有自卑的神气。只有一次,那是尖子生班上英语课时,老师说:“那些贫困的孩子希望能用知识改变命运。”我忍不住悄悄看了Mercury一眼,我看到他脸上掠过了隐忍的忧伤。
  也曾经有人误会过我和他的关系。这多少有些令人无奈。被人问起,我总是笑着回答,我们是很要好的朋友。
  仅此而已。没有更多。
  十几岁时清凉如水的夜。在公交车站等车的少年。我们一同度过了坐车回家的时光。
  
  二
  
  接触了许多人,许多事,可是总有陌生的感觉。媛媛想来应当是这个世上了解我极多的一个人。六岁时我们进入同一所小学,同班七年(包括学前班)。她是一个可爱的女孩儿,个子不高,有一点胖,圆脸,笑起来像个孩子(她也只是个孩子),天真,性格内向,和我说过的话超过了和其他人说话的总和。
  竹子问我:“为什么你们两个平时稳重矜持的家伙凑到一起就成了两个小疯子?”笑。
  我们是属于那种一看见到对方就高兴的家伙。当然,我们彼此已经熟悉到无需语言,仅凭手势就可以交流的程度。有时会拿对方开玩笑,并不往心里去,那些有点贬低对方的话,在我们看来也是会心的玩笑。
  媛媛和我都疯狂地爱看书。假期时带上一点钱,一瓶白开水,挤公交车去北方图书城总店看书。一站就是一天。傍晚饥肠辘辘地回来,猜拳决定回家吃泡面还是吃麦当劳。
  我觉得这样的日子就是幸福。虽然北图有烦人的规定,不许抄书。可我依然在这样的看书生涯中积累了许多知识,至今受用。
  与此同时,我们的眼镜度数高歌猛进,势如破竹,都突破了800度大关。
  当然,我们不可能完全了解对方,正如《EVA》中碇司令对他儿子说的,“人与人之间的完全了解是不可能的。从这点上来说,人是最悲哀的生物”。前半句有理,后半句则不敢苟同。相信世界上没有完全了解对方的生物,可我们并不悲哀。只要我们能懂得彼此的一部分,就已经足够。对于媛媛的话题,就此收笔。她看过本文之后,一定会说:“你这个重色轻友的家伙,写Mercury写这么多,写我才这些!”呵呵。
  
  三
  
  很少碰见Mercury了。虽然班级之间相距不远。不过也无妨,因为我知道,他一直都在为心中的梦想努力着。有时路过他的班级,很容易见到他伏案苦读的身影。瘦削。坚毅。常会被这样的瞬间打动。我知道在他身上也许背负着全家人的希望,那样沉重和艰辛。
  我生在衣食无忧的家庭,压力或许比他小许多。父母都是知识分子,都在报社工作。可是突然想起,未开学时,父亲曾希望我进理科试验班。当时取到490分,489的去了一两个,而我是489分。那天父亲眼中有悲哀的神色,一定是受到了很大的打击。我希望自己可以变得更优秀,虽然也许做不到,但我一定,会努力尝试。
  有时能见到丁桦,高我一级的学长。一直都很感谢他,他对我的信心比我的自信还强。沉着。幽默。喜欢踢足球。有着明亮和热情的眼睛。小学初中高中一直是我的学长。学习上给过我很多帮助。在我情绪低落时给我鼓气(他情绪低落时我却全然不知,从这点上讲,我很不是东西)。
  他中考前生病,许久没上学。二模成绩惨不忍睹。他的班主任见他只报了S中学,脸都变绿了。
  他终究是考上了。他原也有这样的实力。如果换了我,不知是否会有勇气在模考只有年级400名左右时报这所学校。有一种勇气叫做破釜沉舟吧。
  中考之前,我的成绩从年级前十一路下滑至六七十。压力很大。我想媛媛都对我丧失信心了吧。然后会想到丁桦,想起他自信的目光。“你没问题的。”他总是这样说。
  中考后,丁桦打来电话。“绝对是公费。”他这样说。声音里含着笑意。后来我果然进入了S中。
  常可以看见他,这位教给我自信的学长。
  那天放学又看见了他。苍白的脸色和紧抿的嘴唇。想问问发生了什么。最后我却没有。他在我面前一直都太过坚强。不知怎么去安慰他,只是笑着打了个招呼。
  一天中午,在操场练韵律操(总校全体女生都要做的愚蠢行为),丁桦从旁边走过。忧伤的表情,没看到我。可是我知道,倘若看见,他一定会用那种神情,那样意气风发的样子,来面对他的师妹。
  想起初二时在虹桥中学的太平庄分部就读。晚上放学路过长江街,正好碰见丁桦,他停车和我说话,用沙哑的声音。脸色疲惫。那时已是他初三的关键阶段,刚刚病愈,压力极大。可是他还是很耐心地问我的情况。最后非常认真地叮嘱我,一定要学好数学,因为数学一直是他惟一的弱项,而又是那样重要。
  可惜初三下学期我的数学依然一塌糊涂,算是辜负了学长的期望。我的班主任那时一直痛心疾首。他眼见着我的成绩从年级第一滑到第六十三名(中考总算挽回点面子,虽然也不是很理想)。那个时期是我整个初中三年最艰辛的时期。
  高中军训时,有一个同寝室的女生大叫,说她初三都快死了,恨死初三了。可是我没有。不知有没有人觉得我心理变态,我现在很怀念也很喜欢初三的时光。甚至可以说,初三这一年是我人生到目前为止最美好的时光。
  因为很多原因。比如充实的生活。比如巨大的挑战。比如在低谷时被激发的我的斗志。比如那个“特殊班级”。比如对未来的遥望。
  “特殊班级”,那时我们叫它“前50名的班”。初三组建。由前两次月考进入年级前五十名的同学组成。每周日补课。从小到大,从没有和这么多高手一起学习过。我还记得我当时那种快要满溢出来的兴奋。虽然每周只有半天时间在一起,可我真的获益匪浅。
  上课时,我坐在媛媛和Mercury身边(这是我自己折腾去的,本来我173cm的身高是应该坐最后一排的)。现在想想还像做梦一样,有一种被天上的巨型馅饼砸到了的感觉。居然能坐在我的两个好朋友身边。
  
  四
  
  我仍坚持认为,初三是美好的。
  那时放学并非很晚。我常背着沉重的书包行走在喧嚣的长江街上。暮色沉沉。
  因为搬回了总部,我无需再乘公交车上下学。
  我向往那所有着亭台和荷塘的大学,那是一个安静和深沉的所在。
  我向往科学家的生活。也许清贫,也许黯淡。可我心甘情愿。从小到大,读过许多书,也有喜欢的作家(杰克·伦敦,海明威),可真正震撼过我的心灵的,却是一位不知名的中国作家写的《居里夫人传》。它带给我长久而深沉的影响,并改变了我的人生观、世界观、事业观。
  我喜欢远方。那里有我无法预知却可以想象的未来。
  我渴望成長。虽然每个人都会为此付出代价,比如忧伤,比如遗忘。
  我抬头仰望,看云起云落变迁。
  我低头等待,萧萧暮雨洒满天。
  都说过去的时间总以一种孤绝凄美的姿态存在着。
  并非如此。
  那些疲惫却充实的夜晚,让我往后的时光,每当有感伤,总想起,当天的星光。
  那个特殊班级最后一次上课,是2003年6月22日。
  一周后,我们走进了考场,面对也许会改变我们一生的考卷。
  22日,最后一次课之后,一位家长组织我们合影。那天上课,一共去了45个人,有44个人参加了合影。之后大家道别,又是黄昏。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