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歌曼舞 妙美抒怀爱无私

来源 :荣誉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ywhy_w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戚健康先生是一位对舞蹈尽心尽力的好导师。他的舞蹈天赋高,14岁结缘舞蹈,15岁练习舞蹈,16岁教授舞蹈,翌年,已能编排舞蹈。轻歌曼舞,戚健康先生的舞步和台风令人叹为观止。与舞蹈结缘四十载,他甘愿为推广舞蹈而付出,不求名,不牟利,默默耕耘,执著无悔亦无私,他心灵深处的那处洁净的角落,永远如初时的美好。
  舞中结下不解之缘
  戚健康先生与舞结缘在青春年少时期。他6岁来港,14岁的时候因为在一个舞蹈班里做义工而与舞蹈结缘。15岁时,他开始学习土风舞等舞蹈。舞蹈犹如一个绚丽唯美的梦,戚健康先生一头扎进去,不计较名利得失,甘愿倾尽一片赤诚。
  舞蹈——八大艺术之一。跳舞,是纾解情绪的好方法,它是一种有益於身心健康的活动,能增强体质,放鬆心情,可以让人抛下尘世中的忙碌与不快,集中、专注於一段舞蹈之中,获取一段安宁与愉悦。戚健康先生深有体会:“伴随着优美的旋律,心也逐渐放鬆了。”置身於舞蹈之中,戚健康先生伴随着和美的音乐,心随律动,舞蹈时,有时随意,有时庄重,有时典雅,动作被美化,内心的情感和思想随着每一个舞姿静静流淌。他有较高的舞蹈天赋,短短一年的时间,便已经掌握了舞蹈的要领,达至教授舞蹈的水平,第二年,更开始自己编排舞蹈,一整套动作连贯而流畅,整齐而有韵律感,将舞蹈的神韵,展露无遗。他对乐感、灵巧度的把握,恰到好处。迄今为止,戚健康先生已经编排舞蹈逾千支。
  戚健康先生於舞蹈方面,尽心尽力,精益求精,他在学习土风舞之後,又学习了集体舞等各类舞蹈,或富有乡土风味,或彼此合作,默契十足,或轻鬆愉快,风格各異,极尽舞蹈之美的韵味,让人耳目一新,心情愉悦。
  除了教授舞技之外,表演者的服装几乎全部由戚健康先生设计、製作,不同的舞蹈配以不同的服饰,恰到好处,加上头饰的配合别具匠心,使得每一支舞蹈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将整场舞蹈化作了让人享受不已的视觉盛宴。每一次成功的演出,都赋予了戚健康先生莫大的成就感,而他的名字也随之在坊间相传,让他继续着这份与舞蹈的不解之缘。
  播下桃李满园芬芳
  1987年12月1日,戚健康先生创办了香港舞之集,至今已走过二十五个春秋。其中几多艰辛,尝过人生的辛酸苦甜,所幸的是,理想从未放棄,一路跌跌撞撞,然心志坚定,一往无前,踏平坎坷,走到了阳光绚烂的今天,斩获了众多荣誉。
  1996年,戚健康先生编排的“乌克兰婚礼舞”参加第二十四届全港公开舞蹈赛,获得金奖;1998年,“舞之集”举办了二十八次土风舞同乐会,同乐累积时间超过一百二十个小时,参与人次逾三千,为香港历年来舞蹈团体举办同乐会之冠等,不胜枚举。
  今日的“舞之集”有会员逾千人,昔日的年轻成员,如今已是资深会员。而“舞之集”也日渐蜕变,茁壮成长。在最初的土风舞、新编舞的基础上,增加了集体舞、排排舞、儿童舞、芭蕾舞、中国舞、长者集体舞、太极班、唱歌班等。曾有学员回忆说:“尤记得当年我们一群组员一脸稚气地将土风舞班改组並成立了现在的‘舞之集’,大家都是怀着一份纯真的心去建立一个大家庭,成立之始是一无所有,可以说是戚健康先生一手带大,看见‘舞之集’一天天的成长,期间不断有人加入,今天的‘舞之集’亦成为一个多元化表演团体,组员亦能歌善舞。”他们与“舞之集”同进退,共成长,默默支持。而戚健康先生对舞蹈亦是热情如初,执著如斯。
  在香港多个区都有戚健康先生开办的“舞之集”舞蹈班,他将舞技传授给舞蹈老师,经由舞蹈老师教授给学员,一个个传递。戚健康先生是忙碌的,忙碌於舞蹈教学,忙碌於舞蹈的编排,忙碌於舞蹈服装的设计,忙碌於舞蹈的演出,他笑说:“忙碌並快乐着。”因为,他用了二十五年时间於“舞之集”之园中播下的桃李,如今已经满园芬芳。
  涉猎舞蹈界,戚健康先生因舞蹈之缘,成家、立业、相识天下、广交师友、桃李满园,所获掌声无数、讚赏无数,人生能如此充实璀璨,夫复何求?
  赤诚一片真爱无私
  2002年,戚健康先生将“舞之集”註册为慈善团体,以服务社会为己任,深入港九新界各区的发展,期望“共创和谐社区、推广多元化舞蹈”,传承中华文化“和而不同”的优良传统,与各方舞友,以“共和”为念,舞向大同。
  戚健康先生的身边已经凝聚了一大批热诚的舞蹈者,他们在舒展身心之餘,一次次地将服务社群提上了日程。翻看“舞之集”历年的活动表,每一个月都有好几场义务演出。“舞之集”经常与区议会合作举办“乐社区”活动,和睦社群,安排社员为慈善机构表演献艺,包括弱能中心、老人院、医院等,亦曾多次参与社会福利署的综合表演。2005年7月,“舞之集”举办了“慈善嘉年华”,筹得善款二十多万港币,全数捐予奥比斯而救盲经费。
  “舞之集”曾举办了“醉舞浓情十五载”、“高山舞影”、“慈善嘉年华”、“庆回归十周年10小时马拉松舞蹈同乐日”、“新加坡马来西亚舞蹈交流”等活动,为市民送上一个个休閒的文娱活动,让大家与舞同乐。每年的庆祝香港回归汇演与庆祝国庆汇演是戚健康先生和“舞之集”日程上不变的两次汇演。2012年7月8日,“舞之集”举办了一场庆回归活动,所有节目几乎全由戚健康先生编排,此次活动,舞蹈演出人数多达四百多人,观众一千五百多人,场面、规模之大,在香港舞蹈团体举办的活动中实属少见。
  戚健康先生对舞蹈赤诚一片,为舞蹈,他真可谓用心良苦。为了提升自己和学员的舞技,他每一年都会前往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参加活动。十多年前,戚健康先生倡导筹办了“东南亚舞蹈营”,邀请东南亚舞蹈老师来港传授舞蹈技艺,领略不同风格的舞蹈,促进两地间的舞蹈文化的交流,“东南亚舞蹈营”至今已举办十餘届,深受欢迎,每次均有两百多人参加。
  每一年,戚健康先生和“舞之集”都会举办许多舞蹈以外的活动,如旅遊、烧烤乐等,同欢共乐,其乐融融;每一年,戚健康先生都在不停地努力,不断地付出,他说:“如今,已经无法停下来。是爱好,也是责任。”他每天只休息四五个小时,常常晚上十一二点才到家,稍稍整理,休息时已到一两点,因为第二天早上的舞蹈清晨班八点钟开始,因此,六点的时候,他便会起床,赶赴训练处,教授舞蹈。如此周而复始,戚健康先生笑说:“常常会觉得时间不夠用。”在他看来,人生苦短,只有不断地做,才不枉此生。
  每一堂课,他的收费从来都是很低,所得亦大多用在了慈善演出、场地租赁、服装购置等之上,自己所得极少,无论被整个经济社会浸泡多久,无论被外界利益的烟火熏染多久,戚健康先生的心灵深处始终有一处最洁净的角落,不含过多杂质,永远如初时美好。每一年,他都会开设一个月的舞蹈免费班,对舞蹈进行推广,他说:“如今,学习舞蹈的人很多,但是没有学习舞蹈的人更多。”曼舞翩翩,爱心盈盈。
  戚健康先生行至半百,寄身舞林,因为各方友人的帮助,让他信念倍增,斗志更强,不让名利遮望眼,只为集结友谊、欢乐,和睦共融,舞出健康人生。
  【戚健康先生,6岁来港,14岁结缘舞蹈,15岁学舞,16岁从事舞蹈教学,第二年开始自己编舞,1987年创办香港舞之集,並担任主席,承接民族舞蹈表演、服务机构民族慈善表演、协办各类舞蹈班等,同时兼任香港集体舞总会主席、东西文化主席、东坊动力主席、乐社区主席、健康舞蹈坊总监等职。】
其他文献
列永同先生,是香港著名潛水摄影家,是中国深海摄影先驱之一。他与深海打交道的三十年精彩轨跡,深刻描绘出一名保育水下生态资源使者的轮廓。他亲近海洋,痴迷深海摄影,拍摄出千姿百态、美轮美奂的海洋生物,出版有《蓝海伊甸之探索海洋?海洋生物知多少》,为市民揭开了海洋世界美丽神奇的面纱;他创立水下生态资源保育基金,呼籲国民加强海洋保育意识,致力培育更多优秀的海洋保育界的专业人才。他说:“人的一生,最重要莫过於
期刊
【本刊讯】由香港紫荆杂誌社、陕西省美术家协会、香港文化艺术推广协会共同主办的“纪念香港回归祖国十五周年,长安精神——陕西当代中国画名家作品香港展”开幕典礼於7月27日下午假香港大会堂展览厅隆重举行。  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副主任李刚先生、香港福建社团联会荣誉主席、香港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林广兆、陜西省文联副主席、陜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席王西京先生、陜西省美协驻会副主席党组书记吕峻涛先生、中央政府
期刊
谭锦球先生是全国政协委员,是一名稳健求进的实业家,担任香港颂谦企业集团、香港国景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並在国内外拥有六十多家合资企业和分支机构;他是一位乐於付出,勇於承担的社团领袖,自创办香港广西社会总会並担任创会会长至今,务实进取,促进香港与广西之间的经贸交流;他是一位极富社会责任感的慈善家,为各种慈善事业的捐款早已过亿。他不计回报,於付出处求淡忘。未来,他仍坚定步伐,锦似繁华,澹然以求。  社团
期刊
谢剑兰女士在那个她生活了三十来年的地方——美孚新邨,寄託了深厚的情感,美孚新邨浓郁的人情味,让她感到温暖、亲切而窝心,因此也甘愿为此献上自己的一片真情。十数年的服务,她不怕付出,善於付出,肯於付出,服务於这里如亲人一般的居民,让大家的感情犹如水乳般交融。社区和谐,乃街坊之福,居民和睦,有她的功劳。为社区奉上一颗丹心,对她来说,不是付出,而是收穫。  浓得化不开的情谊  谢剑兰女士出生在广东,在香港
期刊
郑国强先生:是一位勇於拼搏、重情重义之士,在波云诡谲的商海中,凭借着过人的胆识、精准的眼光和广阔的人脈,总能乘风破浪,勇往直前。其为人率真大度,朴实真诚,对朋友肝胆相照、仗义疏财,颇有几分燕赵古风之气概,因而深得友人、客户信任与支持。  乘风破浪济沧海  他说:“做生意其实很简单,一买一卖就成生意,这是最古老而朴实的道理。”  濠江之畔,商海风起云涌,众有志之士一展所长、搏击商潮,有的折戟沉沙,有
期刊
黄若礼先生,是澳门手信老字号“咀香园”的第三代继承人。从1993年加入咀香园至今,他抱以高度的责任心,立足澳门求突破,拓展出口,统一包装,几经波折,筑建了咀香园强劲的竞爭力,使一个昔日小饼店,变成今日澳门的著名手信品牌。他本人也於2003年获颁澳门旅遊功绩勳章,成为澳门手信业第一个获此勳章之人;此外,他力推澳门本土文化,将手信美食联姻文创精品,旨在推广澳门本土文化,对澳门食品与旅遊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期刊
罗盛宗先生是一位颇具投资眼光、深察市场商机的人士,纵横商海,穿梭於多个领域,事业发展节节高升;几年前,他洞悉中国市场潛藏的咖啡消费前景,着手发掘这一商机,推介“莲花”咖啡,希冀让此享受走进寻常百姓家;同时,他还具有一颗服务社会的热心,参政议政,献智献力,乐善好施,将关怀带进非洲;他的奉献情怀,正如莲花一样,不论娇阳,还是暴雨,都能绽放风采,满溢芬芳,获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荣誉市民”。  “莲花”
期刊
这对恩爱的鬼管鱼旁若无人的在珊瑚中拍拖。
期刊
黄凤文先生,画笔下的仕女千娇百媚,风情万种,无论是一代女皇武则天,还是为国远嫁的王昭君,皆姿妍俏丽,美不胜收;而那画纸上的金鱼又无不惟妙惟肖,栩栩如生……黄凤文先生不仅是书画名人,亦是收藏名家,把玩一件件藏品堪称他书画生活的点睛之笔,趣味无穷。这位昔日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的耄耋长者,今日依然精神矍铄,而他那依旧挺立的脊梁,展现的是中华民族寒梅傲雪般的风骨。  在书画世界自得其乐  在黄凤文先生的
期刊
荷花之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