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美育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来源 :剧作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hua77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美育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美育培养人、塑造人,具有特殊的时代含义。音乐艺术是施行美育的极佳途径。在学校的音乐课程中,要特别注重美育的内涵,通过美育提高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但是目前我国音乐艺术教学中还有些误区值得关注,改正这些缺憾之处,有利于强化国人的审美能力,提高我国的整体音乐水平。
  关键词 审美 艺术 音乐教育 美育
  美育即培养美感,提高人们对于美的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教育。现阶段美育在我国基础教育中已占了很大比重,国家对美育极为重视。如何提升美育的价值,充分发挥美育特殊的育人功能,是我国教育改革中一个不可忽视的课题。
  一、实行美育的必要性
  在人类生活中,美是无所不在的。爱美之心是人的天性,是人类精神生活日益充实、丰富的表现,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
  美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客观属性,包括事物的形状、色彩、声音等方面。如果客观事物符合形式美的一般规律,人们就会产生美感。客观美是美感的源泉,美感是对事物主观感受的意识反应。人们对这种美感引申为感受、领悟、理解、评论等,由此产生审美意识。审美活动包括两个密切相关的方面,即美的创造和美的欣赏。美的创造是人们通过艺术手段和技能为客观物象所创造的美;美的欣赏是普遍的审美活动,但是由于每个人的主观条件不同,对美的感受、理解也有差别。因此,如何增强审美价值观,成为欣赏美的重要课题。
  从理论上研究审美观就是美学,美学是在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社会科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存在。美使人们的心灵得到净化,有利于提升人类对美好生活、美好事物的欲求,以达到推动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的目的。在20世纪初,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在谈到国家教育方针之时就提出要建立“以国民教育、实利教育、德育、世界观和美感教育为内容的教育方针”。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教育部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中等教育会议明确指出:对普通中学生的宗旨和教育目标是使青少年一代在智育、德育、体育、美育各方面获得全面发展。实践证明,美育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发扬人性中的美与善、鞭挞丑与恶,在社会改造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音乐课程的美育功效
  艺术是体现美的手段,美是艺术的内涵。艺术对人类来说有特殊的魅力,能满足人们追求美的心理需求。因此培养广泛的艺术欣赏趣味,不仅能提高一个人的审美修养和审美能力,也能使人们的精神生活更丰富充实。
  每一首音乐作品都是表现作曲家和那个时代的人对生活的感受。因此,要深刻地领会作品的思想内容,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体会作曲家通过乐曲所表达的美的意境。例如《黄河大合唱》组曲,产生于民族解放与革命胜利的时刻,词曲都体现了伟大的民族主义理想并具有鼓舞人心的号召力,悲壮里透着对未来的希冀。二胡曲《二泉映月》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在哀婉优美的旋律中,流露出感伤凄凉的情调。欲深入体会该曲的意境,先要了解阿炳凄惨悲凉的一生。此曲是阿炳对黑暗社会的控诉,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在旧社会饱尝苦难的感受和倔强不屈的性格。《十面埋伏》是琵琶武曲的优秀代表作品。若能熟知刘邦项羽争霸的故事,再体会乐曲中表现的楚汉相争的过程,就会感受到时而铿锵有力、时而凄切悲壮的肃杀之美。古筝曲《渔舟唱晚》是一支抒情小曲,表现渔夫满载而归的愉悦心情。曲调悠扬优美、动人心弦,使人轻松畅快。
  音乐是情感艺术,音乐给人情感的移入比其他艺术有力得多。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应善于发现和挖掘音乐的审美因素,将自己的审美体验积极地融入音乐课程的理论分析中。总之,在学唱或欣赏每首音乐作品时首先要了解其中所包含的意境、主题、情感以及各个乐段表达的内容,这样才能曲我融合,心灵受到洗涤。
  三、强化音乐的审美功能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也有了更多的需求,这也促进了音乐的不断发展。尤其是近年来流行音乐开始走进千家万户,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同时也引起了青少年对音乐艺术的极大兴趣。这一现象虽然有可喜的一面,但也有值得关注的问题。
  流行音乐审美价值有待提高。音乐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使命是有助于人的审美意识和全面素质的提高。而流行音乐在娱乐化和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为追求时尚而标新立异,为迎合青年市场而千篇一律地模仿、照搬外国的朋克、重金属、杀马特等模式,堆砌大量快節奏、高音量的劣质音乐,并佐以台上台下互动、场面异常狂热来吸引青少年,依靠明星效应和青少年寻求刺激的心理来卖座。虽然圈钱无数,但其作品大多听不清唱的是什么,表达什么情感和意境,至多是休闲娱乐而已。音乐艺术确有其娱乐性的一面,但是过度的娱乐化,就会削弱艺术本质和艺术格调;过分追求新奇感,忽视艺术作品的内涵,使娱乐化、快餐化发展到极致,将诱发极为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娱乐化与审美价值的统一,是特别值得关注的问题。
  演奏员和歌手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现在活跃在舞台上的演奏员和歌手的学历都比较高,绝大部分毕业于高等院校,受过系统的专业教育。但是教师和学生更多的是注重专业技能的训练而较少深入社会、体验生活。很多音乐人常常沉浸在歌迷献花、追星族签名、粉丝数量大涨的兴奋之中。音乐艺术讲求真情实感,现在有些演员对歌曲理解不深,只注重娴熟的技巧,表演时面部表情、举手投足难以表达曲目的内涵,不能做到曲情融一,艺术感染力不强,很难创造出经典的作品。
  改编传统音乐作品过于轻率。现在有些音乐作品是以传统曲目为基调,融入现代旋律改编的所谓的“新曲”。这些改编曲目中西结合、不伦不类。老曲新编无可厚非,但有些传统曲目经过几代名家的修编,已经成为传世的经典。每一首乐曲都体现了相应的时代背景,蕴涵着与其对应的情愫、情怀,曲中每个音符都倾注了创作者的心血。若随意改编这些曲目,能做到不损害其精华很难。去其精华而用糟粕填充,乐曲的本质就发生了变化,其表达的深意也会损耗殆尽。因此,改编之时应慎之又慎。
  针对这些问题,我国现在的音乐界应对基础音乐教育进行反思,努力改正其缺憾之处。因此,重视和加强基础音乐教育中的美育必不可少,这样才能全面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培养、造就出专业技能强、审美素质高的音乐人才。
  综上所述,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学校如何培养思想新、能力强、素质高的青年一代是这个伟大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学校教育应遵循德智体美全面提高的方针,培养三观正确、美育达标的复合型人才。通过美的熏陶,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审美情趣,充分发挥美育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让学生用美好的心灵去感受和创造美好的生活。
  责任编辑 李 蕊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探讨蜂针疗法与利多卡因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的效果。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用蜂针疗法,在颞颌关节上腔接受蜂针治疗的同时,用2%利多卡因1ml在颞颌关节上腔注射;对照组用2%利多卡因1ml在颞颌关节上腔注射,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1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0.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蜂针疗法治疗颞下颌关节
发表于《剧作家》2014年第二期上的四幕话剧《村委会》,是一部弘扬基层领导干部廉洁奉公、执政为民的主旋律作品。该剧以新任村委会主任杨宏为主人公,讲述了他克服来自群众的压力、家庭的不解、前任村主任的刁难,将该村历史遗留的若干难题一一解决,逐渐改变村子落后贫穷的面貌,带领全村走上新农村建设道路、实现共同富裕的故事。  该剧主题鲜明,时代感强,通过对典型人物的典型事件的描写,树立了杨宏这样一个新时代下的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就为数学学习内容的组织选择和呈现形式提出了方向.而根据教学内容所选取的教学素材是课
一、教学机智的概念所谓教学机智,就是指教师通过敏锐的观察、灵活的思维、果断的决策,对教学中的各种信息反馈作出有效的反应和机敏的处置,以求最大限度地开启学生的思维才
德国当红导演、柏林邵斌那剧院的艺术总监托马斯·奥斯特玛雅(Thomas Ostermeier)曾将欧洲二十世纪剧场革新者的功绩概括为:都是在“试图重新连接剧场与现实的脐带”[1]。实际上,这一判断在概括戏剧艺术贯穿古今的探索主题的同时,也昭示了这一探索在二十世纪、尤其是新世紀以来所面临的新困境。如何在舞台上表达当下的现实,如何让今天的观众对舞台上的现实形成积极的思考,如何通过今天的剧场为当下的观众
期刊
目的:探讨化疗相关性贫血的关键病机以及中医药治疗化疗相关性贫血的机制、辩证立法与方药.方法:通过对回顾性临床研究中两组患者化疗前后血象情况的对比分析结合长期临床实
【摘 要】 目的:观察分析临床上腹腔镜手术治疗良性卵巢囊肿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60例良性卵巢囊肿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开腹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观察分析疗效,并分析应用腹腔镜的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良性卵巢囊肿时,可以采用腹腔镜手术
科尔沁民歌种类多样,有反压迫剥削的《嘎达梅林》,有思念亲人、怀念故土的《诺恩吉雅》,更有表达爱情、互诉衷肠的《韩秀英》.三种不同种类的科尔沁民歌既有相同的地方,又有
期刊
患者男,62岁,于2003年2月21日上午9时自服2只蟾蜍后约10分钟出现剧烈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心悸、肢体麻木、出汗,即送当地卫生院就诊。测心率43次/min,予洗胃、输液等处
孩子们欣赏名画是一个情感丰富的过程:从不懂欣赏也不爱看名画,到喜欢看但缺少欣赏方法,再到喜欢欣赏并具有初步的审美理解能力.希望通过小学生经典名画欣赏课堂教学的实践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