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章通过对高职教育的正确定位、根本任务、人才培养模式及高职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指出了当前高职教育在学科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比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都亟待改革,以实现高职教育培养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外向型、复合型、实用型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目标。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教学改革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同时,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与市场经济的要求相比、与高速发展的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相比,现有高等职业教育尚未形成适应市场需要、独具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学体系。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一、从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和根本任务看高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客观地讲,无论是理论界还是教育部门和高职院校,对高职教育的定位和根本任务已基本形成一定的共识,那就是:高职教育要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技能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较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但目前依然存在三种值得关注的倾向:一是在办学理念上倾向于本科院校的学科建设,在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教育模式上沿袭本科院校的做法,办成了本科教育的“压缩饼干”;二是过分追求“专升本”的升学率,把教学要求和考核偏重于少数学生的“专升本”,忽视了高等职业教育对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目标要求;三是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不安心于扎扎实实办好高职教育,而把主要注意力放在想方设法提高办学层次,及早升格为本科院校的工作上。因此纠正对高等职业教育定位的偏颇迫在眉睫,在对高等职业教育正确定位基础上进行教学改革也迫在眉睫,十分必要。
二、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看高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与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并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学校与社会用人部门结合、师生与实际劳动者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高职高专不同类型院校都要按照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共同宗旨和上述特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协作攻关,各创特色。
三、教学改革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
1.明确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以市场为导向,以建立科学实用的专业学科教学体系和提高教师授课及实习指导水平为重点,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岗位竞争能力为目标,打破一切框框,使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进一步贴近市场,真正能够培养出外向型、复合型、实用型人才。
2.教学改革的目标。培养复合型、实用型专业人才。所谓复合型,即英语+专业技能;所谓实用型即所有课程均强调实用性,切实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就业和岗位竞争能力。
3.教学改革的基本内容。(1)政治理论课采用案例教学,增强针对性、系统性,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突出时事政策、特色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基本政治理论基础上,切实增强政治思想觉悟和政治思辨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按照文化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的原则,压缩文化基础课内容,减少课时比例。(3)适应外向型经济对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对英语能力水平的客观需要,增加英语教学课时并将其设计为通课,强化听力和口语教学训练,切实增强其作为交流工具的实用性。 (4)按照专业基础课为主干专业课服务的原则,根据两者之间在内容上的对应关系,删、简专业基础课内容,确保其为专业主干课服务,增强专业基础课的实用性。(5)增加主干专业课和技能训练课时,突出实践性教学,有条件的专业实施“订单式”教学,根据“订单”企业的需要,开设专业课程,直接聘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技能训练。(6)学生作业突出实用性和课题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注重理论应用和分析方法的掌握,锻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7)按市场要求改革考试考核方式,直接引进社会考试,校内考试考核突出应用能力。(8)按照实用性原则,加强教材建设,鼓励教师深入实践一线,收集教学素材,编写切合市场实际的实用性讲义,并保持教材内容的常用常新,待成熟后,编印成书。(9)按照培养外向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加大“双师型”和“双语型”教师队伍建设。(10)根据部分同学继续深造(专升本)的要求,开设相关课程培训班,重点学习专升本课程,争取实现较高的升学率。
4.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办法。第一,基础课。 (1)“大学语文”课改为“应用文写作”,“高等数学”课改为“应用数学”,并根据不同专业的要求和特点有针对性地讲解有关内容。(2)政治理论课实行案例教学,抓住精髓,突出重点,分段授课。作业和考试都不再拘泥单一形式,而以应用为主。(3)将就业创新教育课分为就业教育和创新教育两门课,实行案例教学。就业指导课第1~5学期,每学期开设一周课时,第1学期授课3天,实习2天,联系1个单位;第2~5学期联系2个单位,所联系单位不得重复;第6学期授课一周,重点讲解“应聘技巧”、“文明礼仪”、“自荐书的制作”等内容,然后进行一周的实习。创新教育要分段上课,每学期组织实习,要求学生撰写实习报告,提合理化建议,不拘一格搞创新。 第二,英语教学。(1)加大课时量,不低于总课时量的2/5。(2)强调实用性,引进合适教材与自主开发校本教材相结合,注意将实用内容编入教材中。(3)组织学生统一参加英语雅思考试,达到雅思4.0的为合格,否则不予毕业。(4)所有英语教师均要达到雅思4.0,学院组织英语教师进行雅思培训。(5)参加出国培训的教师每人选择一门专业课,实施双语教学。在第五或第六学期选取一门专业课 (课时量较少)进行外语教学,考试不及格者不予毕业。 第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专业基础课要体现为专业主干课服务的原则,在各系充分论证基础上,确定各专业的主干专业课,对专业基础课的内容进行分解,按照与专业主干课的内容具有的映射对应关系,重复的内容进行合并;无关或无关紧要的内容要删除;专业基础课实行分段模块教学,结合专业主干课内容,同步授课。主干专业课是专业实用性最强的中心专业课,至少开设一年。内容要继续充实,强化动手能力,突出实际操作,每章节需要培养学生哪些实际操作能力要一一列明。每节课授课时间与实际操作辅导训练时间比例为1:1。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课时量不低于总课时量的2/5。 第四,选修课。选修课集中在下午开设,主要为专接本学生提供教学辅导。不列入正常教学计划,但纳入学院统一管理。 第五,考试考核。(1)根据专业学习的需要和就业岗位的要求,凡是可以进行社会化考试的,一律组织学生参加通行、规范的社会化考试,相应的校内考试取消。
参考文献
[1] 曹娟. 慕课在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J]. 亚太教育. 2016(16)
[2] 严厚雁. 高职院校教学改革边界设定[J]. 职业. 2014(11)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教学改革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同时,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与市场经济的要求相比、与高速发展的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相比,现有高等职业教育尚未形成适应市场需要、独具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学体系。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一、从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和根本任务看高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客观地讲,无论是理论界还是教育部门和高职院校,对高职教育的定位和根本任务已基本形成一定的共识,那就是:高职教育要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技能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较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但目前依然存在三种值得关注的倾向:一是在办学理念上倾向于本科院校的学科建设,在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教育模式上沿袭本科院校的做法,办成了本科教育的“压缩饼干”;二是过分追求“专升本”的升学率,把教学要求和考核偏重于少数学生的“专升本”,忽视了高等职业教育对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目标要求;三是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不安心于扎扎实实办好高职教育,而把主要注意力放在想方设法提高办学层次,及早升格为本科院校的工作上。因此纠正对高等职业教育定位的偏颇迫在眉睫,在对高等职业教育正确定位基础上进行教学改革也迫在眉睫,十分必要。
二、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看高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与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并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学校与社会用人部门结合、师生与实际劳动者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高职高专不同类型院校都要按照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共同宗旨和上述特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协作攻关,各创特色。
三、教学改革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
1.明确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以市场为导向,以建立科学实用的专业学科教学体系和提高教师授课及实习指导水平为重点,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岗位竞争能力为目标,打破一切框框,使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进一步贴近市场,真正能够培养出外向型、复合型、实用型人才。
2.教学改革的目标。培养复合型、实用型专业人才。所谓复合型,即英语+专业技能;所谓实用型即所有课程均强调实用性,切实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就业和岗位竞争能力。
3.教学改革的基本内容。(1)政治理论课采用案例教学,增强针对性、系统性,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突出时事政策、特色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基本政治理论基础上,切实增强政治思想觉悟和政治思辨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按照文化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的原则,压缩文化基础课内容,减少课时比例。(3)适应外向型经济对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对英语能力水平的客观需要,增加英语教学课时并将其设计为通课,强化听力和口语教学训练,切实增强其作为交流工具的实用性。 (4)按照专业基础课为主干专业课服务的原则,根据两者之间在内容上的对应关系,删、简专业基础课内容,确保其为专业主干课服务,增强专业基础课的实用性。(5)增加主干专业课和技能训练课时,突出实践性教学,有条件的专业实施“订单式”教学,根据“订单”企业的需要,开设专业课程,直接聘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技能训练。(6)学生作业突出实用性和课题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注重理论应用和分析方法的掌握,锻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7)按市场要求改革考试考核方式,直接引进社会考试,校内考试考核突出应用能力。(8)按照实用性原则,加强教材建设,鼓励教师深入实践一线,收集教学素材,编写切合市场实际的实用性讲义,并保持教材内容的常用常新,待成熟后,编印成书。(9)按照培养外向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加大“双师型”和“双语型”教师队伍建设。(10)根据部分同学继续深造(专升本)的要求,开设相关课程培训班,重点学习专升本课程,争取实现较高的升学率。
4.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办法。第一,基础课。 (1)“大学语文”课改为“应用文写作”,“高等数学”课改为“应用数学”,并根据不同专业的要求和特点有针对性地讲解有关内容。(2)政治理论课实行案例教学,抓住精髓,突出重点,分段授课。作业和考试都不再拘泥单一形式,而以应用为主。(3)将就业创新教育课分为就业教育和创新教育两门课,实行案例教学。就业指导课第1~5学期,每学期开设一周课时,第1学期授课3天,实习2天,联系1个单位;第2~5学期联系2个单位,所联系单位不得重复;第6学期授课一周,重点讲解“应聘技巧”、“文明礼仪”、“自荐书的制作”等内容,然后进行一周的实习。创新教育要分段上课,每学期组织实习,要求学生撰写实习报告,提合理化建议,不拘一格搞创新。 第二,英语教学。(1)加大课时量,不低于总课时量的2/5。(2)强调实用性,引进合适教材与自主开发校本教材相结合,注意将实用内容编入教材中。(3)组织学生统一参加英语雅思考试,达到雅思4.0的为合格,否则不予毕业。(4)所有英语教师均要达到雅思4.0,学院组织英语教师进行雅思培训。(5)参加出国培训的教师每人选择一门专业课,实施双语教学。在第五或第六学期选取一门专业课 (课时量较少)进行外语教学,考试不及格者不予毕业。 第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专业基础课要体现为专业主干课服务的原则,在各系充分论证基础上,确定各专业的主干专业课,对专业基础课的内容进行分解,按照与专业主干课的内容具有的映射对应关系,重复的内容进行合并;无关或无关紧要的内容要删除;专业基础课实行分段模块教学,结合专业主干课内容,同步授课。主干专业课是专业实用性最强的中心专业课,至少开设一年。内容要继续充实,强化动手能力,突出实际操作,每章节需要培养学生哪些实际操作能力要一一列明。每节课授课时间与实际操作辅导训练时间比例为1:1。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课时量不低于总课时量的2/5。 第四,选修课。选修课集中在下午开设,主要为专接本学生提供教学辅导。不列入正常教学计划,但纳入学院统一管理。 第五,考试考核。(1)根据专业学习的需要和就业岗位的要求,凡是可以进行社会化考试的,一律组织学生参加通行、规范的社会化考试,相应的校内考试取消。
参考文献
[1] 曹娟. 慕课在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J]. 亚太教育. 2016(16)
[2] 严厚雁. 高职院校教学改革边界设定[J]. 职业. 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