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水是人们生活中必须的资源和能源,若水资源缺乏,将对人们的正常生活产生影响,且随着水资源污染问题不断加剧,使人们对于水质问题的关注度也逐渐增加,水资源污染问题已成为影响人们生活的重要因素。本文现就水质检验中的数据误差及处理措施进行探讨,旨在为水资源污染防治、饮水质量的保障提供依据。
关键词:水质检验;质量控制;水质监测
水质检验是保障水源质量的重要措施,水质检验主要指通过检验水中的懸浮物、化学物质、底泥、水生态系统等,对水质状况进行评定,主要包括污染物种类、化学物浓度、变化趋势等。水质检验中任何数据的偏差均可能造成不准确性,影响检验结果,而如何保障水质检验数据的准确性、获取真实可信的结论,在水资源污染防治、保障饮水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水质检验中出现数据误差的原因分析
1.1系统因素。系统误差是水质检验过程中的一种常见误差。由于水质检验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按照设备的具体操作步骤进行检验,但因系统固定因素的存在,常常会在一次检验中出现多次误差。例如,检测设备有误差存在,而检验工作人员在使用的过程中,没有发现误差的存在,将会导致数据出现误差,甚至会影响后续的一系列工作。可见,及时发现和处理设备的误差,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防止水质检验过程中的误差出现。除了固定性因素外,还存在水质检验过程中的不固定因素造成的数据误差,如溶液浓度,因溶液浓度会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产生不同的测量结果,使得检验人员难以准确把握溶液的浓度值。针对上述情况,目前采用的主要方法就是在密封的环境下,进行溶液浓度的测量,从而保障水质测量结果的可靠性、有效性。
1.2过失误差。过失误差在水质检验过程中较为常见,该种误差的产生主要与人为因素有关,即由水质检验人员引发的误差。与偶然误差不同,过失误差属于可避免的误差。例如,水质检验人员专业能力不足或未依照检验规范操作进行等,均可能产生过失误差;在操作过程中,未对所需的物品消毒,导致样品污染;操作人员未使用专用的仪器清洁剂,导致水质检验过程中出现误差。过失误差属于可以完全避免的误差类型,只要水质检验人员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及专业技能、加强检验人员责任意识等均有利于降低过失误差发生率。
1.3人为因素。水质检验工作主要是由工作人员进行操作,所以存在人为因素导致水质检验的误差,也被叫做过失误差。就水质检验来说,对检验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检验流程有着较高的要求。另外,有的水质检验工作人员对检验设备等工具的清洁工作不重视,很可能会影响检验的最终结果;水质检验过程中一些试剂的核对工作,试剂间的差异就会给最终水质检验结果带来一定的误差。
1.4偶然误差。偶然误差的发生多与偶然因素的存在有关,较可测误差而言,偶然误差的引发因素不固定,例如,操作人员在水质检验过程中操作不规范、受到外界条件限制等均可能导致数据不准确,缺乏客观性。但即使操作人员操作规范,因受到客观因素或外界因素的影响,仍会产生误差。上述情况均属于偶然误差。
2水质检验中数据误差的处理措施
2.1做好数据处理。应在掌握充足的检测数据基础上,对各项异常数据进行排除,在排除完成以后,需要对有效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这样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检测化验数据的准确性。但是,在异常数据排除以后,需要重新展开废水水质检测化验,这样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满足数据分析的需求,避免废水水质检测化验数据出现异常的现象。
在无法确定数据异常产生的情况下,需要进行重新的废水水质检测化验,并且在检测化验之前,需要做好的设备、环境、方法等方面的检查工作,避免对检测化验数据造成任何的异常。同时,在废水水质检测化验的过程中,需要对各项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以此满足再次检验后所获取数据的条件,以此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废水水质检测化验数据的准确性。
需要对实验室的温度、湿度等方面进行控制,并且做好一系列的记录工作,这样主要是保证实验室内环境的稳定性,避免对废水水质检测化验数据产生较大的误差。同时,在废水水质检测化验的过程中,可以利用曲线的方式,分析废水水质检测化验数据是否存在异常的现象,分析各个曲线点的中浓度值和理论浓度值等,判断其中是否出现异常,若是发现异常需要及时的处理,以此保证废水水质检测化验数据的准确性。
2.2降低各类因素影响。为提高水质检测准确性与稳定性,必须尽可能降低人为因素、随机因素以及系统因素带来的影响,具体方法如下:1)降低人为因素影响。通过定期维护和保养检测用仪器设备,加强检测人员日常管理、定期召开业务培训、落实完善的奖惩措施,即可有效降低人为因素影响。2)降低随机因素影响。可采用多次检测求取平均值、基于总标准差确定随机误差等方法降低随机因素影响,采用多种不同方法进行检测并最终对比检测结果也能够进一步提高水质检测准确性与稳定性。3)降低系统因素影响。通过在水质检测前检查仪器设备状态、基于标准物明确检测方法误差、开展加标回收率试验、设置空白对照组进行检测结果对比,即可更好保障水质检测质量。
2.3人为因素处理措施。人为因素是造成水质检验结果不准确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人为因素进行干预十分关键。检验部门应严格要求水质检验人员,主要包括:①水质检验人员首先需具备专业的工作技能,在水质检验过程中需与专业的技巧相结合,提升检验准确性;②水质检验人员需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可自觉遵守检验过程中的相关要求及规则,可正常、准确、有序的将水质检验流程进行下去。因此,水质检验相关部门应定期开展水质检验相关培训,主要包括专业的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培训,使水质检验人员的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均得到有效提升。
2.4检验结果的有效处理。水质检验的结果是以数据的形成呈现,对结果的处理就是对检验数据的处理。面对检验结果的大量数据,首先需要检验人员对其进行挑选和处理,主要是对存在异常或者不符合检验目的的数据进行处理,并要分析产生这些数据的原因,且做好相关记录;其次是对剩余的数据进行相应的计算,从而保障平均值与测量数据间绝对值的可靠性。
2.5明确相对标准差值。相对误差值的明确也能够为水质检测准确性与稳定性的提升提供支持,具体来说,可在水质检测中随机抽取10%~20%的样品进行平行双样测定,如样品数量较少,则需要适当增加该测定的比例,由此明确相对标准差值,各类误差因素对水质检测结果带来的影响即可得到较好抑制。
3结束语
为减少水质检验数据误差,应加强对各个影响因素的控制,可以通过统一分析方法、仪器设备的矫正、提高检验人员素质、检验结果和数据的处理等措施来保障水质检验数据的准确性,从而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水源,确保人体的健康和人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伟晶.水质检测化验误差数据处理与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7,45(8):56-58.
[2]吴健.浅析污水处理中水质检测的发展及重要性[J].建材与装饰,2018(32):180-181.
(作者单位:天津市排水管理处)
关键词:水质检验;质量控制;水质监测
水质检验是保障水源质量的重要措施,水质检验主要指通过检验水中的懸浮物、化学物质、底泥、水生态系统等,对水质状况进行评定,主要包括污染物种类、化学物浓度、变化趋势等。水质检验中任何数据的偏差均可能造成不准确性,影响检验结果,而如何保障水质检验数据的准确性、获取真实可信的结论,在水资源污染防治、保障饮水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水质检验中出现数据误差的原因分析
1.1系统因素。系统误差是水质检验过程中的一种常见误差。由于水质检验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按照设备的具体操作步骤进行检验,但因系统固定因素的存在,常常会在一次检验中出现多次误差。例如,检测设备有误差存在,而检验工作人员在使用的过程中,没有发现误差的存在,将会导致数据出现误差,甚至会影响后续的一系列工作。可见,及时发现和处理设备的误差,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防止水质检验过程中的误差出现。除了固定性因素外,还存在水质检验过程中的不固定因素造成的数据误差,如溶液浓度,因溶液浓度会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产生不同的测量结果,使得检验人员难以准确把握溶液的浓度值。针对上述情况,目前采用的主要方法就是在密封的环境下,进行溶液浓度的测量,从而保障水质测量结果的可靠性、有效性。
1.2过失误差。过失误差在水质检验过程中较为常见,该种误差的产生主要与人为因素有关,即由水质检验人员引发的误差。与偶然误差不同,过失误差属于可避免的误差。例如,水质检验人员专业能力不足或未依照检验规范操作进行等,均可能产生过失误差;在操作过程中,未对所需的物品消毒,导致样品污染;操作人员未使用专用的仪器清洁剂,导致水质检验过程中出现误差。过失误差属于可以完全避免的误差类型,只要水质检验人员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及专业技能、加强检验人员责任意识等均有利于降低过失误差发生率。
1.3人为因素。水质检验工作主要是由工作人员进行操作,所以存在人为因素导致水质检验的误差,也被叫做过失误差。就水质检验来说,对检验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检验流程有着较高的要求。另外,有的水质检验工作人员对检验设备等工具的清洁工作不重视,很可能会影响检验的最终结果;水质检验过程中一些试剂的核对工作,试剂间的差异就会给最终水质检验结果带来一定的误差。
1.4偶然误差。偶然误差的发生多与偶然因素的存在有关,较可测误差而言,偶然误差的引发因素不固定,例如,操作人员在水质检验过程中操作不规范、受到外界条件限制等均可能导致数据不准确,缺乏客观性。但即使操作人员操作规范,因受到客观因素或外界因素的影响,仍会产生误差。上述情况均属于偶然误差。
2水质检验中数据误差的处理措施
2.1做好数据处理。应在掌握充足的检测数据基础上,对各项异常数据进行排除,在排除完成以后,需要对有效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这样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检测化验数据的准确性。但是,在异常数据排除以后,需要重新展开废水水质检测化验,这样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满足数据分析的需求,避免废水水质检测化验数据出现异常的现象。
在无法确定数据异常产生的情况下,需要进行重新的废水水质检测化验,并且在检测化验之前,需要做好的设备、环境、方法等方面的检查工作,避免对检测化验数据造成任何的异常。同时,在废水水质检测化验的过程中,需要对各项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以此满足再次检验后所获取数据的条件,以此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废水水质检测化验数据的准确性。
需要对实验室的温度、湿度等方面进行控制,并且做好一系列的记录工作,这样主要是保证实验室内环境的稳定性,避免对废水水质检测化验数据产生较大的误差。同时,在废水水质检测化验的过程中,可以利用曲线的方式,分析废水水质检测化验数据是否存在异常的现象,分析各个曲线点的中浓度值和理论浓度值等,判断其中是否出现异常,若是发现异常需要及时的处理,以此保证废水水质检测化验数据的准确性。
2.2降低各类因素影响。为提高水质检测准确性与稳定性,必须尽可能降低人为因素、随机因素以及系统因素带来的影响,具体方法如下:1)降低人为因素影响。通过定期维护和保养检测用仪器设备,加强检测人员日常管理、定期召开业务培训、落实完善的奖惩措施,即可有效降低人为因素影响。2)降低随机因素影响。可采用多次检测求取平均值、基于总标准差确定随机误差等方法降低随机因素影响,采用多种不同方法进行检测并最终对比检测结果也能够进一步提高水质检测准确性与稳定性。3)降低系统因素影响。通过在水质检测前检查仪器设备状态、基于标准物明确检测方法误差、开展加标回收率试验、设置空白对照组进行检测结果对比,即可更好保障水质检测质量。
2.3人为因素处理措施。人为因素是造成水质检验结果不准确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人为因素进行干预十分关键。检验部门应严格要求水质检验人员,主要包括:①水质检验人员首先需具备专业的工作技能,在水质检验过程中需与专业的技巧相结合,提升检验准确性;②水质检验人员需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可自觉遵守检验过程中的相关要求及规则,可正常、准确、有序的将水质检验流程进行下去。因此,水质检验相关部门应定期开展水质检验相关培训,主要包括专业的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培训,使水质检验人员的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均得到有效提升。
2.4检验结果的有效处理。水质检验的结果是以数据的形成呈现,对结果的处理就是对检验数据的处理。面对检验结果的大量数据,首先需要检验人员对其进行挑选和处理,主要是对存在异常或者不符合检验目的的数据进行处理,并要分析产生这些数据的原因,且做好相关记录;其次是对剩余的数据进行相应的计算,从而保障平均值与测量数据间绝对值的可靠性。
2.5明确相对标准差值。相对误差值的明确也能够为水质检测准确性与稳定性的提升提供支持,具体来说,可在水质检测中随机抽取10%~20%的样品进行平行双样测定,如样品数量较少,则需要适当增加该测定的比例,由此明确相对标准差值,各类误差因素对水质检测结果带来的影响即可得到较好抑制。
3结束语
为减少水质检验数据误差,应加强对各个影响因素的控制,可以通过统一分析方法、仪器设备的矫正、提高检验人员素质、检验结果和数据的处理等措施来保障水质检验数据的准确性,从而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水源,确保人体的健康和人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伟晶.水质检测化验误差数据处理与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7,45(8):56-58.
[2]吴健.浅析污水处理中水质检测的发展及重要性[J].建材与装饰,2018(32):180-181.
(作者单位:天津市排水管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