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观二战后的世界军事史,沙龙无论你怎么评价他,他都无愧于名将行列。
阿里埃勒·沙龙(Ariel Sharon)1928年出生于特拉维夫附近沙龙地区的农村。原名阿里埃勒·沙因诺曼,后因所住地名为沙龙,改姓“沙龙”。沙龙的父母沙廖尔和维拉原籍俄罗斯,都是狂热的犹太复国主义者,信奉武力。1922年他们怀着对“应许之地”的情感,加入当时世界各地犹太人涌入巴勒斯坦的移民浪潮,定居巴勒斯坦,从事农业。
父亲独特的为人处世的方法和桀骜不驯的性格锻造了儿子沙龙独树一帜的性格和工作作风。据说,就连老沙龙在俄国养成的吃鱼子酱和喝伏特加酒的嗜好也传给了沙龙。过去的战争岁月中,在沙龙的装甲车里,鱼子酱和伏特加酒总是必备之物。沙龙从小生活在动荡年月,深受父亲好斗秉性的影响。他6岁就带着大棒保护果园,从此棒不离身,以棒护身或恐吓盗贼。14岁那年,他就参加了“加德纳”组织,在与阿拉伯人的频繁械斗中练就了一身胆量。
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际,年轻的沙龙开始与犹太地下武装组织“哈加纳”接触,并在内格夫沙漠秘密受训,由于身体素质极好且又受过良好的教育而成为佼佼者。
从1947年起,沙龙就开始充当巴勒斯坦犹太人地下武装组织“哈加纳”的教官,从此开始其军人生涯,并在历次中东战争中,力挽狂澜,屡建奇功。以至于连他的政敌、前总理拉宾也不禁啧啧称赞说:“有沙龙,是以色列国防军的幸运。”
沙龙是在一次智擒阿拉伯士兵的过程中崭露头角的。1948年5月5日,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时,沙龙只不过是个名不见经传的排长,在一次阿以交战中,阿拉伯联军抓住了两名以色列士兵,以军司令官——以色列前国防部长摩西·达扬决定抓几个阿拉伯联军士兵,以便交换以军士兵。但参谋们为制定各种抓舌方案陷入无休止的争论之中。火暴性格的沙龙对后方的扯皮深恶痛绝,径自带了几个士兵,驾着吉普车,冒着阿拉伯联军的枪林弹雨冲过停火线,穿上阿拉伯的长袍,伪装成约旦的农民,智擒几名阿拉伯士兵。一小时后,达扬的桌上留有沙龙的纸条:摩西,俘虏在地下室。沙龙的突袭成功令达扬震惊不已。
1967年6月5日第三次中东战争即“六日战争”爆发,沙龙所率领的师负责攻打西奈的交通要冲的战略要地阿吉勒哈。此地有埃及重兵驻扎,易守难攻。沙龙攀上装甲车顶,把自己的指挥车用钢缆拴在坦克屁股上指挥冲锋。沙龙采取这种强打强攻的战术,在不到20分钟的时间内,向埃及阵地发射了4万发炮弹。埃及军队终于招架不住而撤离。战争胜利后,沙龙骄傲地说:“我们的军官从不对士兵说‘冲锋’,而是说,‘跟我来’。这就是我们战无不胜的原因。”时任总长的拉宾因沙龙战功卓越而授命他为西奈半岛总指挥。
1973年10月,埃及、叙利亚、约旦、黎巴嫩、伊拉克、沙特等阿拉伯国家的军队同时向以色列发起突袭,爆发了第四次中东战争。埃及军队200架飞机对西奈半岛的以色列军阵地狂轰滥炸,只用了20分钟,以色列苦心经营达8年之久的“巴列夫防线”如沙龙预料“像奶酪般瓦解”。
“巴列夫防线”的崩溃使以色列举国皆惊。受命于危难之际的沙龙组织第一旅从西面向埃及军队发起佯攻,第二旅从埃及军队真空地带绕到敌后,自己亲自率第三旅。在这次战斗中,沙龙的装甲指挥车被一颗炮弹炸翻,沙龙躺倒在地,头部血如泉涌。军营盛传“师长被打死了”的消息,沙龙的上司也下达了暂缓进攻的命令。昏厥过去的沙龙被大炮震醒,血迹斑斑地从沙地上爬起来。在做了简单包扎后的沙龙在无线电中公然与上司叫板:“钻出地堡吧!傻瓜们!看看我是怎么进攻的!”沙龙的部队在炮火下强渡苏伊士运河,并迅速搭起浮桥,为以色列大部队顺利过河开辟了道路。胜利中得意忘形的沙龙索性连钢盔也不戴了。“杀到开罗去!”一声令下,沙龙的机械化部队风驰电掣般向开罗逼近。由于美国的紧急干预,以色列不敢走得太远,达扬向沙龙连下三道手谕,终于在通往开罗的路上拦住了这位沙场猛将。
沙龙的勇猛善战感动了以色列的将士,他们情不自禁地在坦克的炮塔上用白漆写上“沙龙,以色列之王”,沙龙赢得了以色列人的普遍崇拜和尊重,有人说他“具有拿破仑的才能”,是“以色列的巴顿”,当时的一位军事评论员对沙龙进行了这样的评说:沙龙是一位难得的坚忍不拔、顽强而不妥协的人,是个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的人,是个甚至连上级命令也不服从的人……他具有领导才能和掌握高明的战略战术。然而,痛恨沙龙的人送予沙龙的是“战争魔王”、“战争机器”、强暴的“武夫”等头衔。
编辑/孙栎栎
阿里埃勒·沙龙(Ariel Sharon)1928年出生于特拉维夫附近沙龙地区的农村。原名阿里埃勒·沙因诺曼,后因所住地名为沙龙,改姓“沙龙”。沙龙的父母沙廖尔和维拉原籍俄罗斯,都是狂热的犹太复国主义者,信奉武力。1922年他们怀着对“应许之地”的情感,加入当时世界各地犹太人涌入巴勒斯坦的移民浪潮,定居巴勒斯坦,从事农业。
父亲独特的为人处世的方法和桀骜不驯的性格锻造了儿子沙龙独树一帜的性格和工作作风。据说,就连老沙龙在俄国养成的吃鱼子酱和喝伏特加酒的嗜好也传给了沙龙。过去的战争岁月中,在沙龙的装甲车里,鱼子酱和伏特加酒总是必备之物。沙龙从小生活在动荡年月,深受父亲好斗秉性的影响。他6岁就带着大棒保护果园,从此棒不离身,以棒护身或恐吓盗贼。14岁那年,他就参加了“加德纳”组织,在与阿拉伯人的频繁械斗中练就了一身胆量。
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际,年轻的沙龙开始与犹太地下武装组织“哈加纳”接触,并在内格夫沙漠秘密受训,由于身体素质极好且又受过良好的教育而成为佼佼者。
从1947年起,沙龙就开始充当巴勒斯坦犹太人地下武装组织“哈加纳”的教官,从此开始其军人生涯,并在历次中东战争中,力挽狂澜,屡建奇功。以至于连他的政敌、前总理拉宾也不禁啧啧称赞说:“有沙龙,是以色列国防军的幸运。”
沙龙是在一次智擒阿拉伯士兵的过程中崭露头角的。1948年5月5日,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时,沙龙只不过是个名不见经传的排长,在一次阿以交战中,阿拉伯联军抓住了两名以色列士兵,以军司令官——以色列前国防部长摩西·达扬决定抓几个阿拉伯联军士兵,以便交换以军士兵。但参谋们为制定各种抓舌方案陷入无休止的争论之中。火暴性格的沙龙对后方的扯皮深恶痛绝,径自带了几个士兵,驾着吉普车,冒着阿拉伯联军的枪林弹雨冲过停火线,穿上阿拉伯的长袍,伪装成约旦的农民,智擒几名阿拉伯士兵。一小时后,达扬的桌上留有沙龙的纸条:摩西,俘虏在地下室。沙龙的突袭成功令达扬震惊不已。
1967年6月5日第三次中东战争即“六日战争”爆发,沙龙所率领的师负责攻打西奈的交通要冲的战略要地阿吉勒哈。此地有埃及重兵驻扎,易守难攻。沙龙攀上装甲车顶,把自己的指挥车用钢缆拴在坦克屁股上指挥冲锋。沙龙采取这种强打强攻的战术,在不到20分钟的时间内,向埃及阵地发射了4万发炮弹。埃及军队终于招架不住而撤离。战争胜利后,沙龙骄傲地说:“我们的军官从不对士兵说‘冲锋’,而是说,‘跟我来’。这就是我们战无不胜的原因。”时任总长的拉宾因沙龙战功卓越而授命他为西奈半岛总指挥。
1973年10月,埃及、叙利亚、约旦、黎巴嫩、伊拉克、沙特等阿拉伯国家的军队同时向以色列发起突袭,爆发了第四次中东战争。埃及军队200架飞机对西奈半岛的以色列军阵地狂轰滥炸,只用了20分钟,以色列苦心经营达8年之久的“巴列夫防线”如沙龙预料“像奶酪般瓦解”。
“巴列夫防线”的崩溃使以色列举国皆惊。受命于危难之际的沙龙组织第一旅从西面向埃及军队发起佯攻,第二旅从埃及军队真空地带绕到敌后,自己亲自率第三旅。在这次战斗中,沙龙的装甲指挥车被一颗炮弹炸翻,沙龙躺倒在地,头部血如泉涌。军营盛传“师长被打死了”的消息,沙龙的上司也下达了暂缓进攻的命令。昏厥过去的沙龙被大炮震醒,血迹斑斑地从沙地上爬起来。在做了简单包扎后的沙龙在无线电中公然与上司叫板:“钻出地堡吧!傻瓜们!看看我是怎么进攻的!”沙龙的部队在炮火下强渡苏伊士运河,并迅速搭起浮桥,为以色列大部队顺利过河开辟了道路。胜利中得意忘形的沙龙索性连钢盔也不戴了。“杀到开罗去!”一声令下,沙龙的机械化部队风驰电掣般向开罗逼近。由于美国的紧急干预,以色列不敢走得太远,达扬向沙龙连下三道手谕,终于在通往开罗的路上拦住了这位沙场猛将。
沙龙的勇猛善战感动了以色列的将士,他们情不自禁地在坦克的炮塔上用白漆写上“沙龙,以色列之王”,沙龙赢得了以色列人的普遍崇拜和尊重,有人说他“具有拿破仑的才能”,是“以色列的巴顿”,当时的一位军事评论员对沙龙进行了这样的评说:沙龙是一位难得的坚忍不拔、顽强而不妥协的人,是个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的人,是个甚至连上级命令也不服从的人……他具有领导才能和掌握高明的战略战术。然而,痛恨沙龙的人送予沙龙的是“战争魔王”、“战争机器”、强暴的“武夫”等头衔。
编辑/孙栎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