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是二十一世纪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通过合作学习能使学生学会与别人合作的方法,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的相互作用,加强和指导学生间的合作学习显得尤其重要。
一、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结构
合作学习是以“问题—探索—问题—问题解决”为主线,以学生自主探索活动为主体,以教师点拨为主导,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为中心,以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数学学科素质、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模式,它包括创设问题情景、学生自主探索、討论交流、教师点拨、变式训练、归纳小结等环节。
二、合作学习的教学原则
1、合作交流性原则
教师要促使学生在小组内充分与同学交流,与其他组成员交流,也可以与教师交流。多层次的交流活动,使学生能摆脱教师这一权威的束缚,自由发表自己的言论,可以极大增加学生的参与意识。而现代教学观认为,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越来越成为衡量教学方法是否得当的一个重要标志。
2、主体性原则
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潜能,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强调学生的主体并没有忽视教师的主导性。教师的课堂设计要能引导学生积极展开思维,因此更要求教师“导”得科学,“导”得及时。
3、反馈性原则
教学是动态过程,它必须通过信息反馈,才能实现有效的控制与调节。因此教师要通过学生反馈和巡回观察发现出来的问题,及时点拨。或引导小组讨论,或引导全班一起探索研究来解决问题。
三、提高合作学习效率的策略
1、科学分组、合理分工
为了取得最佳合作学习效果,首先应该进行科学分组,小组内合理分工。教师应在熟悉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搭配成若干学习小组。小组建成后要对学生进行互助友爱、民主平等的教育。选派学习较好、乐于助人、组织能力强的同学担任组长,其他人担任发言人、记录员、操作员等,增强小组凝聚力。小组建成后,可先通过合作完成一些简单的数学任务开始运转。如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时,小组内先自学,互帮互助,然后进行小组间解题竞赛,一人解一步,这样做不仅明确了个人的责任,还认识到“同舟共济”的重要性,产生本质上的合作。
2、明确目标、激发愿望
教师对学生的合作要有明确合理的合作任务和目标,使学生产生合作学习的愿望。这主要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分析和处理。教学问题的设计应难度适中,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同时又具有一定的生动性、探究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对合作学习产生内驱力。例如,在学习了“三角形的中位线”后,组织一次“探究中点四边形的形状”小组合作。笔者设计以下问题串,让学生合作探究:①顺次连接任意四边形的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什么四边形?②顺次连接矩形、菱形、正方形四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什么四边形?③在什么条件下,中点四边形是矩形、菱形、正方形?④中点四边形的形状与什么有关?这些问题为学生的合作指明了目标和方向。各小组围绕目标通过操作、探究和说理,基本都得出了正确的结论,对中位线定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及时指导、适当点拨
当学生围绕合作目标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不能放任自流,必须来回巡视指导,参与学生的活动。在小组学习遇到障碍时教师要给以引导,当讨论偏离主题时教师要及时介入,针对问题,进行点拨。当小组活动开展顺利时,教师要给予表扬。
四、合作学习的体会与反思
1、教师变课堂的说教者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教师在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合理引导,积极调控,实现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承担了学生学习促进者这一角色。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仔细观察各合作小组成员的合作情况,并及时发现小组合作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采取一定的调控措施。
2、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小组合作学习把学生的个别差异作为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加以利用,做到让优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后进生“吃得了”的分层效果,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总之,通过加强和指导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强化同学间相互交流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集体的凝聚力,促进数学学科的素质教育,是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一次成功实践。
一、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结构
合作学习是以“问题—探索—问题—问题解决”为主线,以学生自主探索活动为主体,以教师点拨为主导,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为中心,以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数学学科素质、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模式,它包括创设问题情景、学生自主探索、討论交流、教师点拨、变式训练、归纳小结等环节。
二、合作学习的教学原则
1、合作交流性原则
教师要促使学生在小组内充分与同学交流,与其他组成员交流,也可以与教师交流。多层次的交流活动,使学生能摆脱教师这一权威的束缚,自由发表自己的言论,可以极大增加学生的参与意识。而现代教学观认为,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越来越成为衡量教学方法是否得当的一个重要标志。
2、主体性原则
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潜能,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强调学生的主体并没有忽视教师的主导性。教师的课堂设计要能引导学生积极展开思维,因此更要求教师“导”得科学,“导”得及时。
3、反馈性原则
教学是动态过程,它必须通过信息反馈,才能实现有效的控制与调节。因此教师要通过学生反馈和巡回观察发现出来的问题,及时点拨。或引导小组讨论,或引导全班一起探索研究来解决问题。
三、提高合作学习效率的策略
1、科学分组、合理分工
为了取得最佳合作学习效果,首先应该进行科学分组,小组内合理分工。教师应在熟悉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搭配成若干学习小组。小组建成后要对学生进行互助友爱、民主平等的教育。选派学习较好、乐于助人、组织能力强的同学担任组长,其他人担任发言人、记录员、操作员等,增强小组凝聚力。小组建成后,可先通过合作完成一些简单的数学任务开始运转。如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时,小组内先自学,互帮互助,然后进行小组间解题竞赛,一人解一步,这样做不仅明确了个人的责任,还认识到“同舟共济”的重要性,产生本质上的合作。
2、明确目标、激发愿望
教师对学生的合作要有明确合理的合作任务和目标,使学生产生合作学习的愿望。这主要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分析和处理。教学问题的设计应难度适中,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同时又具有一定的生动性、探究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对合作学习产生内驱力。例如,在学习了“三角形的中位线”后,组织一次“探究中点四边形的形状”小组合作。笔者设计以下问题串,让学生合作探究:①顺次连接任意四边形的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什么四边形?②顺次连接矩形、菱形、正方形四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什么四边形?③在什么条件下,中点四边形是矩形、菱形、正方形?④中点四边形的形状与什么有关?这些问题为学生的合作指明了目标和方向。各小组围绕目标通过操作、探究和说理,基本都得出了正确的结论,对中位线定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及时指导、适当点拨
当学生围绕合作目标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不能放任自流,必须来回巡视指导,参与学生的活动。在小组学习遇到障碍时教师要给以引导,当讨论偏离主题时教师要及时介入,针对问题,进行点拨。当小组活动开展顺利时,教师要给予表扬。
四、合作学习的体会与反思
1、教师变课堂的说教者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教师在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合理引导,积极调控,实现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承担了学生学习促进者这一角色。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仔细观察各合作小组成员的合作情况,并及时发现小组合作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采取一定的调控措施。
2、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小组合作学习把学生的个别差异作为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加以利用,做到让优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后进生“吃得了”的分层效果,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总之,通过加强和指导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强化同学间相互交流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集体的凝聚力,促进数学学科的素质教育,是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一次成功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