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盐碱地土壤不同改良措施研究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idouqa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利用金山围填海项目围堤、吹填之际,在模拟盐碱土上整体覆土。经过对5种处理的pH、电导率(EC)、全盐量、有机质这些指标的统计分析后,提出土壤与有机改良材料的最低体积比为4∶1;建议设置隔盐设施条件下的覆土高度,大规格乔木2.0 m,一般乔木1.5 m,灌木1.0 m,地被和草坪0.6~0.8 m;指出有机材料优先选择酸性,并持续投入,保证用量。
  关键词 滨海盐碱地;土壤;改良;措施
  中图分类号 S15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1)04-0069-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04.018
  
  Study on Different Measures of Saline-alkali Soil Improvement in Coast—Taking Jinshan Reclamation Project as an Example
  WEI Jing
  (Shanghai New Garden Industry Co., Ltd., Shanghai 201103)
  Abstract During the embankment and reclamation engineering for Jinshan reclamation project, the simulated saline-alkali soil was covered with the soil for planting. After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pH, EC, total salt content and organic matter of the covering soil in 5 kinds of processing, the paper proposed that the minimum volume ratio of soil to organic modified materials was 4∶1. It was suggested that the covering heigh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salt separation facilities should be 2.0 m for large size trees, 1.5 m for general trees, 1.0 m for shrubs, and 0.6-0.8 m for ground cover and lawn.It was pointed out that organic materials should be preferentially acidic, and should be continuously input to ensure its amount in the soil.
  Key words Saline-alkali soil in coast;Soil;Improvement;Measures
  
  基金项目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重点项目“滨海盐碱地区绿化景观快速营建综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18JCSF-44)。
  作者简介 韦菁(1973—),女,江苏泰兴人,高级工程师,从事园林工程技术研究。
  鸣  谢 感谢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副教授周丕生的指导。
  收稿日期 2020-07-09
  土壤作为绿化植物的直接载体,土壤质量是园林绿化质量的关键[1-2]。上海早在20世纪90年代因土壤质量导致大量园林植物死亡,提出了优质表土保护的建议[3],但未得到普遍的重视,绿地建设中失败实例不少[4]。而金山围填海项目的土壤主要是外来深基坑客土和海堤外的不同程度的盐渍淤泥进行圩内吹填。严格地说,这些吹填的土壤还不能称之为“土壤”,充其量只能算是形成土壤的母质[5]。经前期测试分析盐渍淤泥吹填土,结果表明,pH以弱碱性、碱性土壤为主,占64%;土壤全盐量最小值为2.90 g/kg,最大值高达12.21 g/kg,总体平均值为4.95 g/kg。这些吹填土短期内无法作为园林绿化用土,在吹填土上必须覆盖无盐分的土方,并采取改良措施,保证吹填土的盐分不会危害园林植物,不然将严重限制植物的生长[6-8]。对不同的土壤改良措施进行比较,确定针对性的土壤改良措施,显得尤为重要[9]。因此,在大规模展开围填海项目的盐渍淤泥吹填、土方回填、绿化景观工程等项目建设之前,有必要开展土壤不同改良措施的研究,为围填海项目的景观营造提供相关参数和技术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方案
  1.1.1 土壤改良试验方案。
  试验是在围堤吹填工程结束之前进行,故试验安排在现场附近,土壤改良试验区约910 m2,在模拟盐碱土(1.0 m土层厚度)上进行整体覆土,并设置5种处理。处理A:覆土层下浇筑水泥底板,覆土层与水泥底板间加设排水管;处理B:覆土层不加有机改良材料,覆土层与盐碱土之间设置20 cm碎石层作为隔盐层,其下增设排盐管,置于最高地下水位处;处理C:覆土层不加有机改良材料,土表覆盖5 cm秸秆,覆土层与盐碱土之间设置20 cm碎石层作为隔盐层;处理D:覆土层加施有机改良材料,土与有机改良材料按4∶1的体积比混合,其中有机改良材料为50%园林废弃物和50%草炭,覆土层与盐碱土之间设置20 cm碎石層作为隔盐层;处理E:空白对照,覆土层不作处理。以上各处理的树穴下均纵向设置2根盲管。供试植物为栾树,每个处理种植10株,共50株。处理编号及内容见表1。
  1.1.2 跟踪测试方案。   为减少试验误差,跟踪测试每个处理选择4个重复定位跟踪,每个重复分5层采样,定位植株选择原则为植物长势基本一致,避开分区边缘植株,以免边际效应。跟踪测试为每隔12周采集一次,共4次。每次采集土样100个,4次共计400个。
  1.2 测定项目
  电导率(EC)、全盐量为土壤4次全测项目,pH、有机质、质地为土壤部分测定项目,其中pH只测第1、第4次采集的土样;有机质只测处理D和处理E的第1~4次采集的土样;因土方来于同一地区,土壤质地测试则在第1次采集的土样中随机测试即可,选取2个重复,分5层测试;各项测定指标均按森林土壤分析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 LY/T 1210-1275—1999)所列方法测定[10]。
  1.3 准确度控制
  该分析所用的药品和试剂均为AR级,试剂配制、样品稀释和蒸馏等一律用双重蒸馏水,以免引入离子误差;每个样品各测试项目均做2个平行值,以消除偶然误差。
  2 结果与分析
  2.1 土壤pH动态变化
  由表2可知,实施0周(跟踪采样的第1次采样)与实施36周(第4次采样)相比较,整体的土壤pH有下降的趋势,经方差分析,添加有机改良材料的处理D(处理编号为TAD)的土壤pH极显著低于其他各处理,其他不同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说明施用有机改良材料后改良碱性土的效果明显,而且这一效果可以维持到36周。表2表明,添加有机改良材料处理后降低土壤pH的效果可达90 cm,36周后在0~60 cm的土层中仍维持极显著的效果。
  
  2.2 土壤全盐量动态变化
  从图1可以看出,不同时期各处理的土壤全盐量总体有下降的趋势,土壤全盐量均处于正常的区间内,均符合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布的城镇建设行业标准CJ/T 340—2016《绿化种植土壤》规定,一般植物种植土壤的全盐量≤1.0 g/kg为合格,盐碱地种植耐盐植物土壤全盐量可放宽到≤1.5 g/kg为合格。实施12周期间下降更为明显,经对覆土各处理所有土层的加权平均值、各处理的120~150 cm土层及空白对照的各土层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处理间的土壤全盐量在α=0.01水平上基本上无显著差异,分析原因是2018年冬2019年春雨水较多,以及养护的浇水,土壤中的水分以向下运行为主,各处理的土壤全盐量未明显受到下层土壤盐分向上运行的影响,而且各处理覆土层土壤全盐量均不同程度地降低,新回填的土壤孔隙较大,尚未形成较多的毛管孔隙,盐分随着毛管水上升的比例很小,所以即使未做隔盐处理的TAE处理的土壤全盐量稍高于其他各处理,但在统计意义上无显著差异,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土壤的沉实,形成较多的毛管孔隙,毛管孔隙与地下水贯通后,如果地下水矿化度超过正常值,盐分必然会借助土壤中的毛管孔隙向上运行,因此实施不同的隔盐处理还是有必要的。
  进一步分析覆土剖面结构的土壤全盐量动态变化。图2显示,总体趋势是随着土层的加深,土壤全盐量有所提高,但经方差分析,实施后,除12周时,未做隔盐处理的TAE处理的120~150 cm土层土壤全盐量显著高于其他各层,其他时期即使未做隔盐处理的TAE处理的各土层土壤全盐量无显著差异。
  2.3 土壤EC值动态变化
  由图3可见,土壤EC值的动态变化与土壤全盐量类似,不同时期各处理的土壤EC值总体有下降的趋势,原因分析也与土壤全盐量的相同。如果地下水的EC超过正常值,可溶性离子必然会借助土壤中的毛管孔隙向上运行,盐土层的土壤可溶性离子对于底层土壤有影响,因此实施不同的隔盐处理是有必要的。
  2.4 土壤有机质动态变化
  图4表明,施用有机改良材料后,不同时期的土壤有机质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处理,0~30和30~60 cm尤为明显,这2个土层土壤有机质均满足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布的城镇建设行业标准CJ/T 340—2016《绿化种植土壤》规定的土壤有机质(12~80 g/kg)的要求,而空白对照的有机质含量各时期均不能满足此标准的要求。经对0~30和30~60 cm土层施用有机改良材料处理及空白对照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处理间的土壤有机质在α=0.01水平上有极显著差异,说明施用有机改良材料后,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显著。
  进一步分析覆土剖面结构的土壤有机质动态变化。图5显示,总体趋势是随着土层的加深,土壤有机质有所降低,经方差分析,施用有机改良材料后,在12周前,0~30和30~60 cm土层,尤其是30~60 cm土层的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90~150 cm的土壤,但随着土壤有机质的分解,24周和36周时各土壤层次间的差异不明显,说明土壤有机改良材料的持续投入是有必要的;空白对照的TAE处理的0~150 cm的各土层土壤有机质在各时期均无极显著差异。
  3 结论与讨论
  3.1 不同处理的土壤pH状况
  整体的土壤pH有下降趋势,施用有机改良材料降低土壤pH效果显著,可维持36周,降低土壤pH的作用可达80~90 cm,建议在绿化景观工程建设中,要求施工单位保证有机改良材料的足量施用,并提出土壤与有机改良材料按4∶1体积比的最低要求。
  3.2 不同处理的土壤全盐量和EC值的控制
  不同覆土高度的土壤全盐量和土壤EC值的差异变化类似,不同时期各处理的土壤EC值和土壤全盐量总体有下降的趋势,但土壤EC值和土壤全盐量均处于正常的区间内,盐土层的返盐不明显。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土壤的沉实,形成较多的毛管孔隙,毛管孔隙与地下水贯通后,如果地下水矿化度超过正常值,盐分必然会上行。
  建议重要的景观区域、大规格乔木要保证2.0 m的覆土高度,并在与吹填土之间设置隔盐设施;一般乔木在未设置隔盐层的条件下,覆土高度至少需2.0 m,在设置隔盐层的条件下,覆土高度可降至1.5 m;灌木覆土高度至少需1.0 m,重要的景观区域、大规格灌木需设置隔盐层;地被和草坪的覆土高度控制在0.6~0.8 m,地下水位较高的区域需设置隔盐层;地势低洼的区域,应在最高地下水位上方设置隔盐层。
  3.3 施用有机改良材料的效果
  施用有机改良材料可显著提高种植树穴的土壤有机质含量,短期作用可达60~80 cm,但随着土壤有机质的分解,24周和36周时各土壤层次间的差异不明显,说明土壤有机改良材料的持续投入是有必要的,有机改良材料选择时注意改良材料的酸碱性,应优先选择酸性的有机改良材料,并保证用量,尽量不用碱性的有机肥。
  参考文献
  [1] 尹伯仁,周丕生,方海兰,等.上海大树移植的本底土质量调查与评价[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4,22(4):373-377.
  [2] 裴庆焱,周丕生.上实东滩生态园区土、水综合评价[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17,35(6):45-50,61.
  [3] 周丕生,周春华,唐亮,等.上海野生动物园土壤性状及其综合评价[J].上海农学院学报,1996,14(3):153-158.
  [4] 项建光,方海兰,杨意,等.上海典型新建绿地的土壤质量评价[J].土壤,2004,36(4):424-429.
  [5] 曹阳,林冬,周丕生.多因素影响下的浦东东滩盐碱滩涂植物隔离带配置[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12,30(4):21-24.
  [6] 李志杰,孙文彦,马卫萍,等.盐碱土改良技术回顾与展望[J].山东农业科学,2010(2):73-77.
  [7] 李晓燕,宋占午,董志贤.植物的盐胁迫生理[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0(3):106-111.
  [8] 韩玉洁,孙海菁,朱春玲,等.上海沿海防护林树种适应性评价[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4(4):165-168.
  [9] 鄭苗松.盐碱地造林绿化技术:杭州湾沿岸盐碱地绿化实践[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10] 国家林业局.森林土壤分析方法:LY/T 1210~1275—1999[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
其他文献
摘要 与传统耕地农业相比,戈壁农业是非耕地设施农业,不占用耕地,具有质量优、效益高等优势,其特点是“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具有可持续和循环经济的特点。甘肃河西地区戈壁分布面积广阔,从甘肃省的现实依据出发,探讨了河西地区发展戈壁农业的必要性,提出了戈壁农业今后发展的途径和方法措施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在戈壁荒滩发展戈壁农业对调整区域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绿色、可持续的农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
期刊
摘要 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6年的数据,采用OLS回归模型研究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居民家庭消费水平及消费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居民家庭总消费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种影响在稳健性检验下依然显著,同时,互联网使用通过消费构成项目中的食品及烟酒、衣着、居住、交通通信、家庭设备、文教娱乐消费影响总消费。  关键词 互联网使用;农村居民家庭消费;消费结构  中图分类号 S-9.文献
期刊
摘要以新疆H縣D村为实地调研对象,采用理论分析和案例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揭示贫困户参与合作社的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已入社贫困户参与合作社的态度需求存在普遍短期行为;未入社的贫困户参与意愿与参与能力的不匹配是降低贫困户参与意愿的主要原因;贫困户社会经济特征对参与合作社的意愿具有显著影响,不同社会经济特征因素对于参与合作社的意愿的影响存在典型的分化特征;政府扶持下的新型合作养殖运营模式在运
期刊
摘要 拙政园一直被“林木绝胜”著称,因为植物景观在拙政园中占有重要地位。植物本身所具有的特性或与其他要素的相互结合,形成的视觉效果在置身于意境上更胜一筹。植物景观在继承和发展的同时,在儒道释“三教合一”的中国传统文化背景影响下,造园师们通过精心设计,融合大自然的艺术特点,不断调整和改造所营造出的空间以及审美艺术,使拙政园的植物景观达到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以此来提升美学价值、彰显中华民族的特色。
期刊
摘要 随着中国旅游业模式更新与乡村振兴的双重背景,集约化、质量提升型、多样化服务型的观光—休闲—旅游综合体的建设被广泛关注。为更好地建设旅游综合体,尝试将中国古代农田营建智慧融入相关规划实践,不仅能使农耕文化得到延伸和传承,还能促进农业特色旅游业的发展。通过文献归纳、案例演绎结探讨了中国古代传统农田如圩田、梯田、葑田、垛田、畲田、涂田、沙田的营建智慧,并以实践项目严东关旅游综合体为例重点研究了圩田
期刊
摘要 以计划行为理论为依据,基于宝清县346份农户涉农创业情况调查问卷,运用有序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了宝清县农户涉农创业行为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年龄、获取政策性支持的顺利程度、创业类型、是否参加过培训对农户有效的涉农创业行为影响显著。依据研究结论提出如下建议:一是老人帮助新人,实现经验共享制;二是合理简化手续,注重政策落实度;三是稳定优势行业,发展待优化项目;四是增加专项课程,多渠道进行培
期刊
摘要 为有效解决“废弃烟秆污染”问题,以兴国县祥兴烟叶专业合作社为例,全面探究了废弃烟秆回收循环利用促增收发展模式的可行性、运行机制、主要做法、运行成效、运行经验等。该合作社通过“政府+合作社+烟农+企业”模式,建立了循环农业产业园,烟农回收废弃烟秆意识逐步增强,废弃烟秆积制有机肥销售市场逐步扩大,有效实现了废弃烟秆资源化利用,带动烟农增收成效明显。  关键词 废弃烟秆;循环利用;积制有机肥;发展
期刊
摘要 以农业农村部2010—2020年登记的168项湖北省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湖北省区域品牌发展现状,总结出湖北省在进行区域品牌建设和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品牌价值评分不高且缺乏影响力、农业品牌建设意识薄弱,涉农企业创新精神不足、缺乏规模化生产等。并提出强化农产品创新技术、加强品牌建设意识,提升涉农企业创新精神、完善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营造良好的区域品牌建设环境等对策建议。  
期刊
摘要 为了解基于全国雷达分钟降水方法在面雨量上的短期预报效果,利用2020年7月25日08:00—28日08:00安徽巢湖及其子流域的实况面雨量数据,依据平均绝对误差、均方根误差、TS评分、漏报率和空报率几项检验指标,对安徽巢湖及其子流域研究时段内逐小时和累计2 h面雨量预报结果进行检验评估。结果表明,全国雷达分钟降水方法对巢湖北部平原区子流域的预报效果好于南部丘陵地区子流域;累积2 h产品的预报
期刊
摘要 基于浙江省13个市(县、区)的150个家庭农场调查数据,采用数据包络方法对不同类型家庭农场的运营效率进行测度评价,运用Tobit模型对影响家庭农场运营效率的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粮油类家庭农场的运营效率最高,其次是水果类家庭农场,最后是蔬菜类家庭农场;随着土地经营规模扩大,家庭农场的运营效率先上升后下降,粮油类、蔬菜类和水果类家庭农场的平均适度经营规模分别为8.97、1.21和1.76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