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结构

来源 :文理导航·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nkai03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是实施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而设计的,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教学目标指向不明,笼统模糊,功能不全等弊病是造成语文教学训练不实,高耗抵效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语文教学仍要注重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实素质教育,这就必须在教学目标的优化上下功夫。本人从“以语促全”和创设内化条件的目标功能出发,着手在目标的结构上进行探究。
  一、目标的结构要“一线串珠”
  过去,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多而杂,关系不明,主次不分,眉毛胡子一把抓,目标与目标之间缺乏紧密联系,教学时易顾此失彼,走过场。克服这种弊端的办法是把课堂教学各项目标按一定主次关系用一线串珠的办法组合起来。即确立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中心目标,把多项目标组成有序的有机联系的整体,并让这个结构系统发挥大于原本独立的目标简单相加的功能。曾记得《灰椋鸟》(小语人教版第十册)有两位执教者设计了两种不同的目标,一种是:(1)理解文中的“喧闹”、“排空而至”、“浩浩荡荡”、“呼朋引伴”、“汇合”等词语的意思:(2)理解“没有几分钟,大部队排空而至,老远就听到它们的叫声”和“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这两句话的意思:(3)从课文中找出描写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场面的句子,并加以体会;(4)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另一种是:(1)抓住“排空而至”、“浩浩荡荡”等重点词语让学生感受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场面,并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朗读、练习背诵;(2)通过词语“排空而至”、“整群整群”、“一批一批”、“浩浩荡荡”、“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喧闹”的分类、理解,让学生感知和体会灰椋鸟归林时的场面壮观、归林后不愿过早安眠,并引导学生借这些重点词朗读、背诵,体会作者对灰椋鸟的喜爱之情;(3)通过对“没有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老远就听到它们的叫声”、“ 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两句话的读悟,让学生加深了对灰椋鸟归林时壮观场面的理解。显然,第二种目标设计以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场面和归林后不愿过早地安眠为明线,将表达作者喜爱灰椋鸟的感情暗线包含在内,串起了词语、句子的教学与朗读、背诵的训练和指导,形成了词语、句子教学与朗读、背诵、悟情有机结合,融会贯通的结构体系。这样的结构体系,对三维目标的意义、作用和地位都作了定位,各项目标之间的关系明确,且功能互补,为目标的内化创设了良好的条件。
  二、目标的层次结构要两者兼顾
  教学目标从其纵向结构上分,可分为基础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两种。语文教学的基础性目标规定了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和听、说、读、写的技能;发展性目标包括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心里素质及能力两个方面。它要求学生在智力上得到培养,个性上得以发展,社会意识得以熏陶,良好的行为习惯得到养成等等。基础性目标是基础,发展性目标是核心,没有知识技能作为前提,发展心智等于空话;反之,没有心智的发展,知识、技能不能真正内化为儿童的素质成分,科学文化素质也难以达成。两者必须紧密结合,缺一不可。
  语文教学目标从层次上看存在的误区是基础性目标与发展性目标不能兼顾。过去,重分析的语文课把语文的思想性作为主体目标,却忽略了词句训练等基础性目标的同步配合,结果造成了语文教学中思想教育的架空和语言文字训练的落空。现在,语文课要加强语言文字训练,这是加强基础性目标的一种表现。可有些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表达时,脱离课文具体内容,偏离课堂教学目标,搞所谓的延伸、扩展,将语言运用与理解课文内容分割开来,这是语文课中语言训练的又一误区。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运用训练,只有跟课文提供的语言环境紧密结合,才能使理解与运用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有人提出“把语文课上成训练课”,有可能导致语文课堂教学走入另一个误区,那就是偏离基础性目标,忽视发展性目标;对语言文字的教学和技能训练目标反复强调,机械重复,而对学生的情感陶冶、审美教育、个性心理培养、社会意识的渗透等作为目标的点缀甚至根本没有,语文教学陷入机械乏味的局面。语文学科不仅仅是个基础工具,也是“情的海洋,美的世界”,仅仅停留在基础性目标即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层面上,不可能实现语文基本功的内化;不对语文的情与美加以利用,語文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维度的目标便失去了育人的意义,无从展示感染人、教育人的魅力。目前,教育发展的主题已由过去的“学会生存”转变为“学会关心、学会合作”,语文教学当然义不容辞地担负着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目标。“以语促全”是语文学科的最高功能,也是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最高功能。如今,语文课堂教学应在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重视同发展性目标的结合。
  三、确定目标的依据要三方整合
  目标的确定以科学的依据为前提,否则目标的关系结构、层次结构都是一句空话。语文课堂教学的依据很复杂,有单元要求、学科要求、年段要求、大纲要求、学生实际、条件设备等等,对此进行归纳梳理,可分为三块,即学科体系、社会需求、儿童发展。科学的依据必须是三者兼顾,统一整合,否则制定的目标必然会层次低,功能不健全。令人遗憾的是目前语文教学目标有着学科本位倾向,如重视大纲要求、教材的年段要求、单元要求、课文本身的构思、写作特色等,进行文学化的品析,置学生的智能训练于不顾,对社会要求(语言交际训练)不加重视,备课只是心中有书,而目中无人,要想改变这种偏颇,首先要求教师有不断探索、认真学习、锐意改革的意识,优化自身的素质结构,避免顾此失彼的现象。教师还要对学科体系、社会需求、儿童发展这三个方面的结构关系有正确的认识,那就是以语文学科的知识体系和构成特点为重心,充实社会对语文教学的需求,以儿童的语文知识水平、心理水平的发展为基础和最终目的,构成语文教学目标的科学依据,构成科学的语文教学目标框架,把握正确的方向——素质教育的目标。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的目标,从三维目标关系构成的一线串珠式组合,到层次结构的基础性(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与发展性(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兼顾再到依据社会需求、学科体系和学生发展整合统一,从表层到深层,从横向到纵向使得语文教学的目标结构得到充分优化,为目标从客观的外部存在最终内化为学生的主观素质创设良好的条件,也使目标具备了“以语促全”的功能。
其他文献
〔摘 要〕每一个人都有他自身的兴趣与潜能,兴趣的培养与潜能的激发可以使人类创造更多的奇迹。在教学中,利用多种的教学方法及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潜能,可以实现良好的的教学效果,打造出真正的高效课堂。  〔关键词〕激发兴趣 潜能 高效课堂  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一个人去认识事物、探求事物的一种重要动机,  是一个人学习和生活中最活跃的因素。潜能
期刊
近几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语文教学日益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因此,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拓宽语文阅读教学的新天地迫在眉睫。多年致力于阅读教学研究的我在阅读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在形成有效语文阅读教学方面形成了以下一些见解。  一、确定阅读目标,融合多种能力  一个人并不因为会认字,会解词,会对句子做语
期刊
讨论高效课堂,首先弄清什么是语文的高效课堂。我认为,高效课堂不是指老师讲得多、学生记得多的课堂,也不是指内容丰富的课堂,也不是指学生能够做很多训练的课堂。高效语文课堂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能够从语文课堂中真正的理解或欣赏文本,从而掌握关于本学科的更多的未知知识;二是学生能从课堂上学会如何学习语言和如何做人;三是师生在互动中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课堂的主导是老师,主体是学生,所以课堂的
期刊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所以中学生读书看报时要勤于动手,养成经常做读书笔记的习惯,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同学们对读书看报内容的记忆和理解,从而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资料,锻炼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因此,做好读书笔记很重要。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首先,同学们要注意在读书看报时要做好标记,即阅读时在书报上做记号。读书看报时我们会遇到许多生动的字、词、句,精彩
期刊
文言文,是中华优秀的文学精粹,是我国古代文人遗留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品味文言文独特的表达方式,也是一种走进经典的形式与过程。选入初中语文课本的文言文更是文化遗产中的精髓,我们学习它,既继承祖国的传统文化、提高文学素养,又能促进对现代汉语的理解。  初中语文课本中,文言文的学习占相当大的比重,但是一些学生对学习文言文有抵触情绪,认为古代语言离现在太遥远,学的好坏与否都没有多大意义,甚至有的学生认为学
期刊
幼儿的天性是以“游戏”为主,游戏能促进幼儿全方面发展的需要,而区域游戏却能根据孩子的需要和兴趣更好的帮助孩子通过游戏来获得发展。在区域游戏中我们常常看到孩子们一起合作完成某个游戏,与此同时也常看到孩子们为了某片“领土”而发生的激烈“战争”,那么作为教师如何采用适当的方法来调息这些“战争”呢?如何引导幼儿妥善处理这些“战争”,从而提高孩子们的社会性发展?本文特针对这点进行了观察分析以及提出的指导策略
期刊
〔摘 要〕分析历年高考题,我们不难看出史料题所占比重之大。面对高考应试的要求和新课改的要求,史料教学法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本文概述了史料分析法的中外研究现状,总結分析了史料分析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价值。  〔关键词〕史料分析 史料教学 历史教学  史料就是指有助于认识历史,复原历史真实情况的一切资源,也就是关于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信息。史料教学法是指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对相关的史料进行处
期刊
当前很多高中语文教师面临着同样的一个困惑,在新课程大纲和现实教学环境的的要求下,如何处理好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潜质的教育目标与提高学生高考得分能力的关系问题,也就是如何处理好“教”与“考”的关系,因为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一所高中的升学率承载了过多过重的社会期望,导致了无论是主管教育的地方政府、还是执行教学工作的学校,抑或是广大学生极其家庭,无不是将人才的标准一起聚焦到“能否考上大学”,“考上什么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学习活动是知情合一的学习,所以这种学习活动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反观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学生认知的建构与知识的获取之间往往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学生认知过程与知识结构不能协同发展。教师往往给学生以“知识的创造者”这一假象,而忽略了自己只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正因如此,在小学数
期刊
〔摘 要〕“动手实践”已走进当今课堂,动手实践是针对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手段而言的,相对的是“言语讲解”。是指为了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小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动手实践体验知识的生成和发现的过程,可以引发学生创造性地思维。  〔关键词〕小学数学 动手实践  儿童的思维以形象性为主,这种思维的建立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数学知识又是抽象的,因此,在教学中,单靠教师的言语讲解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