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庭劳动教育关系到培养孩子高尚的道德意志和品质,对培养健全的人格,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发展其聪明才智及动手能力都有重要作用。
劳动教育是人生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特别是家庭劳动教育,它是通过家务劳动树立孩子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劳动习惯,把孩子培养成为具有独立生存能力的、有责任感的社会人的过程。家庭劳动教育关系到培养孩子高尚的道德意志和品质,对培养健全的人格,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发展其聪明才智及动手能力都有重要作用。
劳动教育的四个重要作用
第一,家庭劳动教育有利于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从小树立劳动观念,养成劳动习惯,将影响孩子一生的成长。实践证明,从小做家务、热爱劳动的孩子能吃苦、有才干,对生活充满自信,人际交往能力也强于不爱劳动的孩子。美国心理学家威兰特对波士顿地区490名孩子进行了20年的跟踪研究,结果表明:爱干家务的孩子和不爱干家务的孩子相比,长大以后的失业比例为1:15,犯罪比例为1:10,前者的平均收入要比后者的高出20%左右。
第二,家庭劳动教育能够培养身心健康的人。家庭劳动教育是孩子参加家务劳动的一种实践活动,它可以锻炼孩子的身体。医学研究证明,劳动是多种生理器官协调活动的过程,有利于改善呼吸和血液循环,促进肌肉、骨骼以及左、右脑的发育,对身体生长和智力发展十分有益。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主张培养儿童手脑双全、自立、立人的教育思想,培养“康健的体力,劳动的身手,科学的头脑”等。
第三,家庭劳动教育有利于锻炼孩子的意志品质。独立自主、坚毅和自信是一切有成就者必备的意志品质,这些只有经过长期的劳动磨练才能获得。孩子在做家务劳动时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每一次都是对其意志、能力的磨练,每一次磨练都会让他增长克服困难的勇气,抑制自身的惰性。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体验到了劳动带来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不断积累,就会让孩子形成独立自主、坚毅和自信的心理品质。
第四,家庭劳动教育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责任感是一种态度,是道德评价最基本的价值尺度。人的社会化不仅要求人们学会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和社会行为规范,更重要的是培养社会责任感。家务劳动能让孩子体验到精神上的愉悦,学会关心他人、与他人合作,增强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这对现在的独生子女尤为重要。孩子从小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就能在不断的实践中逐渐认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意识到自己作为家庭成员应承担一定的义务,并且逐渐养成为他人服务的意识,树立起对家庭的责任感。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做任何事情都会很认真、很负责。一旦遇到困难,他就会凭借负责任的态度,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战胜困难。相反,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往往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甚至不顾社会基本道德准则,做出唯利是图的事。责任感是做人的重要基础。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他长大后才能承担起家庭和事业的重任,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
更新父母观念,走出劳动教育误区
父母是家庭教育的施教者,开展劳动教育的关键是父母要走出认识上的误区,树立家教新理念。父母对劳动教育主要存在“三怕”的思想误区:一怕家务劳动会影响孩子学习:二怕孩子不会做家务,反倒添乱;三怕孩子吃苦受累。解决这些认识上的误区,父母要打破以“分数论英雄”的教育观,不要把分数作为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要树立以孩子全面发展为本的教育观,重视家庭劳动教育,把孩子培养成有知识、有道德、有劳动观念和劳动技能、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还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经验,从小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
放手让孩子做事,从小培养劳动习惯
为孩子创设劳动实践机会与环境是非常重要的。马克思认为:“在合理的社会制度下,每个儿童从9岁起都应该成为生产劳动者……不但用脑劳动,而且用双手劳动。”开展家庭劳动教育,父母要根据孩子的年龄与活动能力,放手让孩子做事,为他创造劳动的机会:一是从娃娃抓起,进行劳动启蒙教育。父母应有意识地让三四岁的幼儿做点儿力所能及的事,从小树立劳动意识,养成爱劳动的习惯。一是父母做家务时,可以让孩子拿块抹布擦擦桌椅或倒垃圾等。二是孩子稍大一点儿后,要进行自我服务的劳动教育,树立“自己的事自己做,不要给别人添麻烦”的劳动观念。克服依赖父母的惰性,让孩子学会自我料理生活,洗自己的手帕、袜子、衣服等,学会打理自己的日常生活,培养自立、自强精神。三是通过劳动进行家庭责任教育。要让孩子经常打扫环境卫生,为家人做饭做菜;有机会的话让他利用寒暑假外出打工,磨练吃苦精神,学会社会生存技能。
值得注意的是,父母要放手让孩子做事,不要怕不会做,也不要求全责备。孩子做任何家务劳动,无论结果怎样,父母都应给予认可和赞许,鼓励并帮助孩子把事情做好,增强他的自信心,为他创造良好的劳动氛围。千万不要因孩子不会做事而指责或包办代替,否则会扼杀孩子爱劳动的热情。
(摘編自《父母课堂》)
(责编 宋行军)
劳动教育是人生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特别是家庭劳动教育,它是通过家务劳动树立孩子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劳动习惯,把孩子培养成为具有独立生存能力的、有责任感的社会人的过程。家庭劳动教育关系到培养孩子高尚的道德意志和品质,对培养健全的人格,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发展其聪明才智及动手能力都有重要作用。
劳动教育的四个重要作用
第一,家庭劳动教育有利于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从小树立劳动观念,养成劳动习惯,将影响孩子一生的成长。实践证明,从小做家务、热爱劳动的孩子能吃苦、有才干,对生活充满自信,人际交往能力也强于不爱劳动的孩子。美国心理学家威兰特对波士顿地区490名孩子进行了20年的跟踪研究,结果表明:爱干家务的孩子和不爱干家务的孩子相比,长大以后的失业比例为1:15,犯罪比例为1:10,前者的平均收入要比后者的高出20%左右。
第二,家庭劳动教育能够培养身心健康的人。家庭劳动教育是孩子参加家务劳动的一种实践活动,它可以锻炼孩子的身体。医学研究证明,劳动是多种生理器官协调活动的过程,有利于改善呼吸和血液循环,促进肌肉、骨骼以及左、右脑的发育,对身体生长和智力发展十分有益。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主张培养儿童手脑双全、自立、立人的教育思想,培养“康健的体力,劳动的身手,科学的头脑”等。
第三,家庭劳动教育有利于锻炼孩子的意志品质。独立自主、坚毅和自信是一切有成就者必备的意志品质,这些只有经过长期的劳动磨练才能获得。孩子在做家务劳动时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每一次都是对其意志、能力的磨练,每一次磨练都会让他增长克服困难的勇气,抑制自身的惰性。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体验到了劳动带来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不断积累,就会让孩子形成独立自主、坚毅和自信的心理品质。
第四,家庭劳动教育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责任感是一种态度,是道德评价最基本的价值尺度。人的社会化不仅要求人们学会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和社会行为规范,更重要的是培养社会责任感。家务劳动能让孩子体验到精神上的愉悦,学会关心他人、与他人合作,增强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这对现在的独生子女尤为重要。孩子从小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就能在不断的实践中逐渐认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意识到自己作为家庭成员应承担一定的义务,并且逐渐养成为他人服务的意识,树立起对家庭的责任感。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做任何事情都会很认真、很负责。一旦遇到困难,他就会凭借负责任的态度,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战胜困难。相反,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往往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甚至不顾社会基本道德准则,做出唯利是图的事。责任感是做人的重要基础。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他长大后才能承担起家庭和事业的重任,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
更新父母观念,走出劳动教育误区
父母是家庭教育的施教者,开展劳动教育的关键是父母要走出认识上的误区,树立家教新理念。父母对劳动教育主要存在“三怕”的思想误区:一怕家务劳动会影响孩子学习:二怕孩子不会做家务,反倒添乱;三怕孩子吃苦受累。解决这些认识上的误区,父母要打破以“分数论英雄”的教育观,不要把分数作为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要树立以孩子全面发展为本的教育观,重视家庭劳动教育,把孩子培养成有知识、有道德、有劳动观念和劳动技能、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还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经验,从小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
放手让孩子做事,从小培养劳动习惯
为孩子创设劳动实践机会与环境是非常重要的。马克思认为:“在合理的社会制度下,每个儿童从9岁起都应该成为生产劳动者……不但用脑劳动,而且用双手劳动。”开展家庭劳动教育,父母要根据孩子的年龄与活动能力,放手让孩子做事,为他创造劳动的机会:一是从娃娃抓起,进行劳动启蒙教育。父母应有意识地让三四岁的幼儿做点儿力所能及的事,从小树立劳动意识,养成爱劳动的习惯。一是父母做家务时,可以让孩子拿块抹布擦擦桌椅或倒垃圾等。二是孩子稍大一点儿后,要进行自我服务的劳动教育,树立“自己的事自己做,不要给别人添麻烦”的劳动观念。克服依赖父母的惰性,让孩子学会自我料理生活,洗自己的手帕、袜子、衣服等,学会打理自己的日常生活,培养自立、自强精神。三是通过劳动进行家庭责任教育。要让孩子经常打扫环境卫生,为家人做饭做菜;有机会的话让他利用寒暑假外出打工,磨练吃苦精神,学会社会生存技能。
值得注意的是,父母要放手让孩子做事,不要怕不会做,也不要求全责备。孩子做任何家务劳动,无论结果怎样,父母都应给予认可和赞许,鼓励并帮助孩子把事情做好,增强他的自信心,为他创造良好的劳动氛围。千万不要因孩子不会做事而指责或包办代替,否则会扼杀孩子爱劳动的热情。
(摘編自《父母课堂》)
(责编 宋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