孰肯辨无辜 间探深意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xuszk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一次“主题化”阅读教学为例,从专题内求知识的整合和深入,到突破专题寻求知识的拓展,再到借助“主题化”阅读促进学生素养的提升中,细化“主题化”阅读教学实施步骤和纵深走向,以期研究“主题化”阅读教学在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整合与提升方面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专题;整合;深入;突破;主题化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在强调群文阅读的今天,打破单篇教学、注重教育资源的整合与深入已是大势所趋。出于这样的考虑,苏教版的语文教材按不同的专题进行了规划。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还是秉承传统的教学方法,对专题内的课文仍旧采用“单篇课文逐一突破”的方法。专题整合阅读,形同虚设。
  苏教版必修二“和平的祈祷”的专题中,《一个人的遭遇》和《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如何以这两篇课文为基础,建立联系点,扩大知识面,在“专题”的基础上拓展、延伸,进行更大意义上的“主题化”整合学习?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过一番尝试。
  一、基于专题求整合:无辜的人在流血
  《一个人的遭遇》和《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两篇课文都是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题材,但是主人公分别属于不同的阵营,即一个为保卫祖国而战,一个却为法西斯卖命。仅凭“战争”的话题显然太过空泛和老套。那么,如何在两篇课文之间建立起新的联系点,进行卓有成效的专题整合阅读呢?
  在备课的过程中,我看到专题导言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在你翻开这一页的时候,世界上的枪炮声仍然没有平息,仍然有无辜的人在流血……”突然间灵光一现,便设计了如下一个预习作业:两篇课文中,有哪些无辜的人流了血?
  这一设计,表面上是引导学生关注 《一个人的遭遇》中的几个人物,其实是为《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中的主人公形象做铺垫。
  不出所料,学生在预习中对第一篇课文给予了更多的关注。通过自主梳理文中的人物,学生对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对“谁是最无辜的人”这一内容的探究,他们的答案五花八门,举例如下:
  观点一:《一个人的遭遇》中的“安德烈·索科洛夫”。索科洛夫的妻子、儿女皆死于法西斯的炮火,战争让他失去了一切。他自己也曾上战场,为国家浴血奋战;后受伤被俘,在战俘集中营受尽折磨,肯定流了很多血。大难面前,他流血不流泪的“硬汉”形象深入人心。
  观点二:《一个人的遭遇》中像“伊林娜”这样的无辜群众最令人同情,他们手无寸铁,但是战争无情地摧毁了他们的家园,令他们肝肠寸断;炮火最后还榨干了他们最后一滴血,可悲可叹!
  观点三:《一个人的遭遇》中的“凡尼亚”更无辜,他小小年纪,接触到的世界便是战火、死亡。文中虽然没有直接写他流血,但是作为一个孩子,在长久流浪时间内,他居无定所,肯定受过伤流过血。他的血最无辜,也最令人同情。
  ……
  学生的观点在课堂上进行了分析交流,从索科洛夫的“流血不流泪”到阿拿多里英勇牺牲后“嘴角上仍旧保存着的一丝笑意”,学生为这对父子坚毅的品格和悲壮的一生所叹服。同时,师生就人物形象、主题把握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二、立足专题求深入:“我”变成“我”的背后
  在预习作业中,学生对“《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中的‘我’是否无辜?”这一问题看法不一。随着课堂探讨的深入,课堂争论也逐渐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生1:作为法西斯的走狗,文中的“我”不辨忠奸,稀里糊涂地上了战场,最后流了血,成了重度残疾,只能说恶有恶报。他是法西斯阵营中的一員,像《一个人的遭遇》中的阿拿多里、伊林娜,以及凡尼亚的父母,等等,全是死在那个“我”这样的人手里。所以,他的流血受伤并不无辜。
  生2:这点我同意。《一个人的遭遇》中有写道:“五月九号早晨,就是胜利的那一天,我的阿拿多里给一个德国狙击兵打死了……”说不定,这个狙击兵就是文中的无名氏“我”呢!
  师:对啊!如果阿拿多里和这个“我”在战争上碰面了,大家觉得谁流血才不无辜?
  生(众):“我”!
  (大家笑)
  师: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吗?
  生3:我有不同的意见。在整个过程中,“我”一直是不清醒的状态。我只是被当局进行了头脑洗礼,最后充当了战场上的棋子。
  师:你说他“被当局进行了头脑洗礼”,你从哪里看出
其他文献
【摘要】让小学高年级学生涵泳诗文,要从多方面多维度入手。如:结合诗歌体裁品味诗文音律美,联系人文地理知识感悟诗歌主题,联系历史背景体悟作者心境,扣住诗眼发散式体会中心等。  【关键词】勾连;涵泳;诗歌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27-0094-02  【本文著录格式】柯延凤.巧妙勾连 涵泳诗文——深度学习诗歌
【摘要】语文课堂小练笔是提高作文水平的一项有效练习活动,是基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生活经验的积累为基础的。笔者认为在阅读教学中安排小练笔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有效途径。因为,好的小练笔既充实了课文内容,释放了学生的表达潜能,又促进了学生对文本情感的升华体验,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读写结合最有效的载体。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及时进行有效小练笔,通过仿写、扩写、续写、创编等各种方式的训练,以提高学
【摘要】作文修改方式很多,但能真正达到由“改”而变的方式非自改不可。大到文章布局选材手法运用,小到遣词造句标点符号的使用,都需要有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关键词】自改作文;自改;互改;交流分享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叶圣陶先生曾深刻地指出:“学校领导迷信精批细改,家长也迷信,实在有损于学生的是:学生的主动性阻碍了,这是最大的损害。”他还
【摘要】良好的倾听习惯是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更是学习能力的重要体现。小学生不善于倾听,直接导致课堂效率低下。我们可以从树立意识、细化要求、创设氛围、反刍学习、激励评价、游戏活动等多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努力创建高效的语文课堂。  【关键词】倾听能力;倾听技巧;反刍学习;激励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
【摘要】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在倡导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新课改背景下,与其大肆宣传弘扬口号,不如真正回归到对古典诗词本身的语言鉴赏上来,促进学生对音韵的审美感知。本文以教材中的山水诗为例,发现山水诗的音韵美既有古诗的共性也有自身的个性,主要表现在:句式鲜明,富有节奏;平仄规范,入韵严谨;对仗精巧,引人入胜。  【关键词】平仄;入韵;句式;对仗;山水诗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
【摘要】在整本书阅读活动中,有效的评价策略能激发学生深度阅读的动机。阅读评价的主体不局限于教师,构建由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三位一体”的阅读评价体系,能推动整本书阅读走向深处。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三位一体;评价体系;深度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1)27-050-03  【本文著录格式】毕艳冰.
【摘要】作文是高中教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关系到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培养”,无论是在高考中占的比例还是对学生的综合发展而言,都显示了写作教学的重要性。目前农村高中学生阅读量少,素材匮乏,文章内容不充实。为了提升农村普通高中高一学生作文的成绩,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需要在这方面下苦功。教师不仅让学生在平常的阅读中不断积累,还要在语文的课堂上渗透作文素材,积累相关技巧的作文教学。  【关键词】
【摘要】在平时的说明文教学中,注重落实说明文知识已形成固定模式,“语文味”尽失。如何上出说明文的“语文味”呢?一要明确“教什么”。课文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是语文教学的原点。要在把握单元目标的前提下,围绕课文设计教学内容。二要明确“怎样教”。要上出“语文味”,要重视文本的品读与咀嚼。三要明确“为什么教”。说明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用“课文”来教“语文
【摘要】智慧课堂是以创新教学理念为依托,采用新媒体设备,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所开展的个性化教学活动。智慧课堂能够推动学生个性化学习,在学习中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了探究智慧课堂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本文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结合自身实践教学经验,从培养学生能力、合理使用信息化技术以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三个方面论述了小学语文智慧课堂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智慧课堂;小学语文;自主学习;信息
【摘要】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学习中的一个新课型,这种课型最大的特点就是综合性和实践 性。通过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研究和教学实践,笔者对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策略提升进行了探究,并尝试提出了几点有价值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综合性;策略提升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明确语文学习边界,确定活动目标  作为一项学习任务,明确活动目标,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