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骆义松同志:来信提出,统编教材初中语文第一册中有两处史料失实,一为《清贫》一文注释中方志敏烈士的殉难日期;另一处是唐(?)同志的文章《同志的信任》中,关于方志敏烈士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骆义松同志:来信提出,统编教材初中语文第一册中有两处史料失实,一为《清贫》一文注释中方志敏烈士的殉难日期;另一处是唐(?)同志的文章《同志的信任》中,关于方志敏烈士的遗稿转送给鲁迅先生的细节.为了把上述两个问题搞清楚,我们同人民教育出版社和唐(?)同志进行了联系:现把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Comrade Luo Yisong: From the letter, we can see that there are two historical facts in the first volume of Chinese textbooks for junior high school, one is the date of martyrdom of the Chinese martyrs in the book “Poor” and the other is Comrade Tang’s essay “Comrade Trust ”, the details of the manuscript of Fang Zhimin sent to Mr. Lu Xun.In order to clarify the two problems above, we contacted People’s Education Publishing House and Comrade Tang: The relevant information is as follows:
其他文献
主持人语:在个体性受压抑的年代,写作的私人性、经验的私密化本身就是合法性所在,就是先锋和有意义的写作。但在个体性已经成为常识的年代,在个人性已经高度夸张地成为了写作
作为被误读和被遮蔽的一代,70后女作家如烟花般绽放与沉寂,“美女作家”的盛名和时尚的喧嚣,遮蔽了70后作家驳杂繁复的面目和多样的创作样态,并导致了批评的偏见。因而,钩沉
徐则臣曾经将70后文学面对的窘境概括为“在文学质量上,他们拿的是60后的文学标准来要求70后;而在市场效应上,拿的又是80后的尺寸来度量70后”(1)。这其中的问题就在于,一方
从代际叙述的角度看,20世纪70年代出生的诗人的确与之前、之后的诗人群体都所不同. 与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诗人相比, 他们身上红色文化的印记要少、历史的负担要轻,而与更为独
对于失去了诸如利奥塔所说的“革命神话”或“真理神话”等宏大叙事元话语的70后作家来说, 当下的日常生活不可避免地成为了他们叙事的主体. 因此70后作家创造出关于他们自己
1977年第11期的《人民文学》发表了刘心武的《班主任》,作家以一个教育者的视角讲述了宋宝琦转学前后的“遭遇”,小说用极大的篇幅来写同学与老师知道小流氓宋宝琦即将转入初
一、70后城市文学书写的社会与文学背景有学者指出,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城市文学已经成为中国文学主要潮流。城市文学第一次历史性地在中国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一次的城
于晓威的下一部小说会是什么样呢?这个疑问和悬念总是吸引着我走进对于晓威小说的阅读。猜想下一个于晓威甚至成了我的乐趣。思维的乐趣,投入生命戏法的乐趣,对于革新和创造
张爱玲是20世纪著名的女性作家,《金锁记》是其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比喻作为最常见的修辞格,也为张爱玲的作品增添了灵魂的光辉.本文以哈尔滨出版社《张爱玲典藏全集》(第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