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新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
当代教学改革的主题是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的培养。它是对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的一场“革命”。
然而,在这场“革命”中,往往由于教师的轻易“退位”,学生一时缺少“自主”能力,而引起教学秩序的“动荡”,一些课堂教学改革搞得“轰轰烈烈”,而最终又回复到原来的模式。
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我的总结如下:
一、发现疑问,加以感悟,把提问的权利交给学生
许多教师认为,学生不断的提出疑问是教学顺利进行的绊脚石,严重“阻碍”了学生获得知识。“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答一个问题”才是正常的,“师不提而生自问”是无法接受的。
让平静教学局面起了风波其实是学生积极思维的表现,也正是教师所求之不得的现象。爱因斯坦曾讲过一段精辟的话:“解决一个问题也仅仅是一个科学上的实验技能已,而提出一个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以及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都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我们都知道一切伟大的发明创造源于人类的提问与假设。可能孩子的提问是天真的、荒谬的,但即便如此,教师也应当加以引导和保护,绝对不加以简单否定,使学生的求异思维受到极大的限制。
虽然有时学生的提问显得有些幼稚,甚至有些“异想天开”,但是科学上的创新与发明,往往是从异想天开地“钻牛角尖”开的。教育学家李贽说过:发疑才能有悟。
19世纪法国作家司汤达也说过:“天才的特征是:不把自己的思想放到凡人所造的轨道上。”不满足前人现成的结论,敢于质疑,勇于幻想,这实在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创新精神,一种璀璨闪亮的智慧“火花”。
因此,教师把提问的权利“下放”给学生,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讨论和解决,对于培养学生的求异创新思维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都是大有好处的。
二、善待童真,给学生一个想象的空间
入学的新学生好象是一个个呈不规则形状的、棱角分明的各不相同的几何图形,而到毕业时,却成了磨光棱角的、整划一的椭圆形。学校不是军营,培养的不只是只懂服从的军人,而是要培养有个性、富有想象力的人才。想象力也许是一种本能。
教育主要是本能的培养,而不是压抑。对个性的造就来说生生世世生生世世事实,教育的秘诀就在于给学生提供一些有益与他们充分想象力的空间。
三、把眼界放宽,尊重学生的差异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教师都非常重视学识水平的提高,却忽视了学生个性差异的问题。许多教师过于自信,总是以严师的面目出现在学生的面前,习惯于灌输、说教,用规定和命令来使学生服从,久而久之,学生就形成了胆怯、从众、推卸责任等等影响个性发展的负面性格。
新《标准》指出:学生的个性差异表现在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对于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教师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指导他们阅读,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由此可见,教学是要求教师去迎合学生,而不是学生来取悦教师、迎合教师。
四、以开放题为载体,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世界
数学,到处存在数学的思想,关键是教师是否善于结合课堂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采集生活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
数学开放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世界。在教学中,适当穿插一些开放性题目会给课堂带来生机,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题多解是设计开放题的一种典型代表,对于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加深对教材和知识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是很有用的。但一题多解的最终目的不是来展示有多少种解决问题的途径,也不是所有的题目都需要用多种方法去解决,而是要寻找一种最佳、最近的途径,也就是说,掌握一题多解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一题一解。
学生主体作用的培养,不能简单理解为由教师来“解放”学生,而应逐步培养学生“解放”自己。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应备有较全面学习和研究能力,而且,更为关键的是教师要把这些能力通过教于学的契合互动过程,逐步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超过自己,让学生站在教师的肩膀上,摘取更丰硕的成果。
中国的希望在科技,科技的希望在教育,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教师更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特思维,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育方法,以新《数学课程标准》为指针,处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我们的教育事业更加辉煌。
(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第四疃校部)
当代教学改革的主题是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的培养。它是对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的一场“革命”。
然而,在这场“革命”中,往往由于教师的轻易“退位”,学生一时缺少“自主”能力,而引起教学秩序的“动荡”,一些课堂教学改革搞得“轰轰烈烈”,而最终又回复到原来的模式。
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我的总结如下:
一、发现疑问,加以感悟,把提问的权利交给学生
许多教师认为,学生不断的提出疑问是教学顺利进行的绊脚石,严重“阻碍”了学生获得知识。“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答一个问题”才是正常的,“师不提而生自问”是无法接受的。
让平静教学局面起了风波其实是学生积极思维的表现,也正是教师所求之不得的现象。爱因斯坦曾讲过一段精辟的话:“解决一个问题也仅仅是一个科学上的实验技能已,而提出一个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以及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都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我们都知道一切伟大的发明创造源于人类的提问与假设。可能孩子的提问是天真的、荒谬的,但即便如此,教师也应当加以引导和保护,绝对不加以简单否定,使学生的求异思维受到极大的限制。
虽然有时学生的提问显得有些幼稚,甚至有些“异想天开”,但是科学上的创新与发明,往往是从异想天开地“钻牛角尖”开的。教育学家李贽说过:发疑才能有悟。
19世纪法国作家司汤达也说过:“天才的特征是:不把自己的思想放到凡人所造的轨道上。”不满足前人现成的结论,敢于质疑,勇于幻想,这实在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创新精神,一种璀璨闪亮的智慧“火花”。
因此,教师把提问的权利“下放”给学生,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讨论和解决,对于培养学生的求异创新思维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都是大有好处的。
二、善待童真,给学生一个想象的空间
入学的新学生好象是一个个呈不规则形状的、棱角分明的各不相同的几何图形,而到毕业时,却成了磨光棱角的、整划一的椭圆形。学校不是军营,培养的不只是只懂服从的军人,而是要培养有个性、富有想象力的人才。想象力也许是一种本能。
教育主要是本能的培养,而不是压抑。对个性的造就来说生生世世生生世世事实,教育的秘诀就在于给学生提供一些有益与他们充分想象力的空间。
三、把眼界放宽,尊重学生的差异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教师都非常重视学识水平的提高,却忽视了学生个性差异的问题。许多教师过于自信,总是以严师的面目出现在学生的面前,习惯于灌输、说教,用规定和命令来使学生服从,久而久之,学生就形成了胆怯、从众、推卸责任等等影响个性发展的负面性格。
新《标准》指出:学生的个性差异表现在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对于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教师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指导他们阅读,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由此可见,教学是要求教师去迎合学生,而不是学生来取悦教师、迎合教师。
四、以开放题为载体,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世界
数学,到处存在数学的思想,关键是教师是否善于结合课堂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采集生活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
数学开放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世界。在教学中,适当穿插一些开放性题目会给课堂带来生机,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题多解是设计开放题的一种典型代表,对于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加深对教材和知识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是很有用的。但一题多解的最终目的不是来展示有多少种解决问题的途径,也不是所有的题目都需要用多种方法去解决,而是要寻找一种最佳、最近的途径,也就是说,掌握一题多解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一题一解。
学生主体作用的培养,不能简单理解为由教师来“解放”学生,而应逐步培养学生“解放”自己。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应备有较全面学习和研究能力,而且,更为关键的是教师要把这些能力通过教于学的契合互动过程,逐步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超过自己,让学生站在教师的肩膀上,摘取更丰硕的成果。
中国的希望在科技,科技的希望在教育,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教师更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特思维,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育方法,以新《数学课程标准》为指针,处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我们的教育事业更加辉煌。
(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第四疃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