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涨薪势不可挡
据报道:2010年农民工工资上涨约为30%~40%。未来五年,底层农民工的工资年均增速将在20%以上。来自日本的预测显示,2023年时中国劳工工资水平就会超过日本,而美国预计这一时间会进一步提前。
不仅仅是工资,节假日的加班费、社保缴费、职工福利、职工培训开支等等,一系列涉及劳动者基本权益的成本都将出现势不可挡的全面上涨,且具备相当的持续性。“民工荒”代替“民工潮”汹涌来袭,这里深层次的原因来自于“人口红利”的枯竭和“人口负债”的到来。
笔者认为,中国已然开始进入“刘易斯拐点”,并将在四个方面——潜在增速下降、通胀中枢上移、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化速度放缓——产生深远影响。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将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
模仿已入末路
中国大部分企业所仰仗的劳动力优势正在逐步消失。从2007年起,中国制造业工人小时报酬开始大幅超越泰国、越南、墨西哥等主要竞争对手。当年低端制造业从“亚洲四小龙”转移至中国,如今这一幕正在重演,不过这次是从中国转向成本更加低廉的东南亚国家。由此,国内基于大规模制造,以及模仿基础上的低价格竞争已经步入了末路。
“微笑曲线”告诉我们,靠技术和专利或者靠品牌和服务均能取得高收益,而组装和制造只能处于最低端的一环。对前者而言,最好的例子莫过于善于创新和确立新规则的苹果公司,而日系和德系企业的竞争优势,是专业化及精良的产品,品牌和服务之强仍能使其获得不逊于前者的高收益。
那么国内企业的出路何在?从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看,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其增长支撑是不同的。从经济贡献讲,是从要素积累走向集约管理,再从集约管理走向知识创新。所主导的产业结构,也经历了从农业到制造业,再从制造业到服务业的转变过程。而总的趋势是不依赖于劳动力数量,而是通过劳动力质量的提升,以及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当前其生产效率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高达70%~80%。
转型时不我待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经济增长预期降至7.5%,是七年来首度调低。就此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说明,此举主要是要与“十二五”规划目标逐步衔接,引导各方面把工作着力点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上而做出的合理调整。7.5%,体现了管理层对于中国经济继续“软着陆”的预期,但更为重要的是,作为平稳过渡期的2011年,已经成功证明中国经济可以通过主动减速来改善经济内生性活力。这一明确信号体现了政府调整结构的决心。
就具体手段来说,笔者认为:其一,由于劳动密集型企业转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而在劳动力成本持续攀升的情况下,应给予更大力度的补贴,切实落实结构性减税,避免因企业经营困难而出现大量倒闭,从而出现人员失业现象;其二,协助沿海企业做好产业内迁工作,并同时以资金支持其在内陆的配套产业发展,减小迁移过程中造成的不必要损失;其三,进一步加大对出口产品的升级换代,强调技术更新,同时也要注重产品质量。
2011年,从出口方式上来讲,一般贸易的占比已经超越了加工贸易,而贸易主体上民企占比也持续上升,这意味着民企的灵活性正在逐步增强。在“十二五”改革继续深化的关键之际,劳动力成本上升将给中国经济带来持续且深刻的影响,解决好这一问题,将是促使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
责任编辑:马小琳
据报道:2010年农民工工资上涨约为30%~40%。未来五年,底层农民工的工资年均增速将在20%以上。来自日本的预测显示,2023年时中国劳工工资水平就会超过日本,而美国预计这一时间会进一步提前。
不仅仅是工资,节假日的加班费、社保缴费、职工福利、职工培训开支等等,一系列涉及劳动者基本权益的成本都将出现势不可挡的全面上涨,且具备相当的持续性。“民工荒”代替“民工潮”汹涌来袭,这里深层次的原因来自于“人口红利”的枯竭和“人口负债”的到来。
笔者认为,中国已然开始进入“刘易斯拐点”,并将在四个方面——潜在增速下降、通胀中枢上移、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化速度放缓——产生深远影响。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将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
模仿已入末路
中国大部分企业所仰仗的劳动力优势正在逐步消失。从2007年起,中国制造业工人小时报酬开始大幅超越泰国、越南、墨西哥等主要竞争对手。当年低端制造业从“亚洲四小龙”转移至中国,如今这一幕正在重演,不过这次是从中国转向成本更加低廉的东南亚国家。由此,国内基于大规模制造,以及模仿基础上的低价格竞争已经步入了末路。
“微笑曲线”告诉我们,靠技术和专利或者靠品牌和服务均能取得高收益,而组装和制造只能处于最低端的一环。对前者而言,最好的例子莫过于善于创新和确立新规则的苹果公司,而日系和德系企业的竞争优势,是专业化及精良的产品,品牌和服务之强仍能使其获得不逊于前者的高收益。
那么国内企业的出路何在?从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看,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其增长支撑是不同的。从经济贡献讲,是从要素积累走向集约管理,再从集约管理走向知识创新。所主导的产业结构,也经历了从农业到制造业,再从制造业到服务业的转变过程。而总的趋势是不依赖于劳动力数量,而是通过劳动力质量的提升,以及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当前其生产效率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高达70%~80%。
转型时不我待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经济增长预期降至7.5%,是七年来首度调低。就此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说明,此举主要是要与“十二五”规划目标逐步衔接,引导各方面把工作着力点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上而做出的合理调整。7.5%,体现了管理层对于中国经济继续“软着陆”的预期,但更为重要的是,作为平稳过渡期的2011年,已经成功证明中国经济可以通过主动减速来改善经济内生性活力。这一明确信号体现了政府调整结构的决心。
就具体手段来说,笔者认为:其一,由于劳动密集型企业转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而在劳动力成本持续攀升的情况下,应给予更大力度的补贴,切实落实结构性减税,避免因企业经营困难而出现大量倒闭,从而出现人员失业现象;其二,协助沿海企业做好产业内迁工作,并同时以资金支持其在内陆的配套产业发展,减小迁移过程中造成的不必要损失;其三,进一步加大对出口产品的升级换代,强调技术更新,同时也要注重产品质量。
2011年,从出口方式上来讲,一般贸易的占比已经超越了加工贸易,而贸易主体上民企占比也持续上升,这意味着民企的灵活性正在逐步增强。在“十二五”改革继续深化的关键之际,劳动力成本上升将给中国经济带来持续且深刻的影响,解决好这一问题,将是促使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
责任编辑:马小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