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视阈下的社会公德问题研究

来源 :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_h05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公共生活领域的不断扩大,人们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频繁,社会的公德状况却不容乐观。本文从内因与外因,人性善恶,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人的全面发展,道德观等马克思主义观点对社会公德问题进行了研究,从而认识到加强公民的社会公德意识,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刻不容缓。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社会公德
  一、内因与外因视阈下的社会公德问题研究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内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是一事务与其他事物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依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根据这个辩证观点,我想引用一下去年人们比较关注的小悦悦事件。就在短短的几分钟内这个可爱的小生命在18名路人的视若无睹之下悄然离去,我们不禁叹言:人们的公德心到底何在?
  我们从内因与外因的观点来解释这种人情冷漠现象。从内因方面来谈论人们的袖手旁观,主要有一下几种观点,首先,从“责任分散论”来看,人们在心里上会产生一种少管闲事的共同意识,总觉得肯定会有其他人出来相救,自己不如“安分守己、明哲保身”。还有就是如果我救了他,万一责任由我承担怎么办,还是不必插手此事。其次,从“多重忽略论”来讲,公众会产生一种既然这么多人见死不救其背后肯定会有不为人知的原因的意识,如果我救他会不会显得过于突然,就在多种因素考虑之下,公众最终便选择了“袖手旁观”道德选择方式[1]。从外因方面来分析,社会上形成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不良社会氛围长期的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以及社会上诸多“讹人” 的社会病态现象在大多人脑海中已经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只要一见到违反社会公德的不良现象就会立刻反应还是不必多事为好,从而制约着人们伸出援助之手。
  二、人性善恶视阈下的社会公德问题研究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性善恶是由社会关系所决定的,离开了具体的社會关系和行为处境,是很难抽象地说明某种行为是善的或恶的,并且他还认为人性善恶具有可变性或可塑性。马克思将人性善恶归结为一定的社会关系,并强调它的可塑性,说明了善恶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换的,前提是不能离开社会关系。
  用马克思的这种观点我们分析一下下面的例子。据媒体报道,今年国庆节,在40万平方米的天安门广场中竟有60万块口香糖残渣,使几十名环卫工人整整清洁了七天,类似这种不文明缺乏社会公德的现象比比皆是,从马克思的人性善恶论来分析这种群体行为,它属于恶的,但是这种不良群体行为是可以改变的,即这种道德品质中的恶的因素是可以清除的,这种恶的行为习惯是可以转化成善的,只要能够认真的进行自我道德修养,认识到自身道德素养中存在着不良因素,即使是处在恶劣的环境中,也能是恶的因素不断地减少,善的因素不断地增多,从而形成高尚的品德素养,不断地增强自己的社会公德心。
  三、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视阈下的社会公德问题研究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阻碍作用。我们都知道,在传统文化中,中庸思想强调的是过而不及,它要求人们做事情要适可而止,不能太过。也就是要处在量变过程中做事情,它追求的是一种和谐之美。然而现代人却歪曲的理解这种思想,表现出一种盲从的态度[2]。比如,在公共场所,很多人很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但一看到其他人违反公共准则,自己也就不守公德,随波逐流,明知道自己这样做是不道德的,但觉得如果不随人流的话,就会被大家所孤立,虽然这种孤立感不是很外露,但它却在无形的存在,所以这种不良的心里意识在人们的内心中一旦形成,便会制约着人们做出合理的价值取向,影响着人们进行高尚的道德选择。这种不良的社会心理意识也就是错误的社会意识,长此以往,这种不正确的社会意识会严重阻碍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四、人的全面发展视阈下的社会公德问题研究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体力、智力、兴趣等方面的发展,但最主要的是人的素质的发展与提高,这里的素质包括德智体等方面,在人的全面发展问题上,德是做人之本,而社会公德是德的基本内容。
  个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公德的进步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3]。个人的全面发展尤其是道德素质的发展能够不断地促进社会公德的进步。从人的本质社会性来看,它决定了人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离不开一定的社会群体,个体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开了它就无所谓社会,社会由每一个个体组成,所以个体的发展则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影响着社会公德的进步,因此,个人在社会化的进程中,要严格遵守社会公共准则,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促使个人的发展的同时,带动社会公德的发展。
  社会公德的基本作用就是保障社会公共生活领域的正常运行,维护人们的共同利益要求,它的基本的特征也就是全民性,社会公德的进步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对个人素质的提高提供良好的条件氛围,有利于个人的全面发展,是个人进步与发展的有利保证,相反,社会公德的缺乏也会制约着个人的全面发展,如梁启超所说:束身寡过之善士太多,享权利而不尽义务,人人视其所负于群者如无有焉。人虽多,曾不能为群之利,而为群之累,夫安得不日蹙也[4]。从梁启超的一番话我们可以看出,如果社会存在着太多的公德缺乏现象的确不利于个人的发展。(作者单位: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蔡子强.见死不救与“袖手旁观效应”[J].人物周刊,2011,第37期:106.
  [2]张震.论当前社会公德建设的现状、原因及对策[J].江淮论坛,2004,第1期:85.
  [3]谭德礼.论社会公德与人的全面发展[J].重庆师院学报,2003,第1期:109.
  [4]王德峰.梁启超文选[M].上海:远东出版社,1995:48.
其他文献
随着计算机和现代信息技术在会计中的广泛运用,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受到大家的普遍关注。本文分析了电算化存在的风险及出现的问题,并根据实际经验提出几点建议,以期对我国会
期刊
@@
摘要:目前婚姻中第三者現象泛滥,然而如何规制第三者在我国法律上仍处于空白阶段,法律是否应该规定第三者的民事赔偿责任在学界仍未达成共识。笔者认为,共同侵权和第三人侵权的机制不失为规则第三者责任的方式之一。  关键词:无过错方;第三者;民事责任;合理性  现今,婚姻中存在第三者的现象十分普遍,婚姻中无过错的一方当事人往往因此受到较多方面的损害,包括精神损害。如2000年4月3日的《法制文萃报》报道了我
本文探讨了权利与它在道德理论中的角色 This article explores rights and its role in moral theory
本文在分析财务信息质量的重要性的基础上,论证了我国新会计准则制定的必要性。文章重点从可比性、可靠性、相关性、明晰性等多个方面分析了新会计准则对提升我国财务信息质
踝关节扭伤是关节扭伤中最常见的软组织损伤性疾病.常因体育活动、下楼梯、跳跃落地,或在不平的路上行走时,使足踝过度地向内或向外翻转所致.
该文分析了中华武术形神兼备与内外双修的内涵及其哲学基础 ,就如何做到形神兼备与内外双修进行了重点探讨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and philosophical basis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但随之而产生的贫富差距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最近公布的2012年基尼指数高达0.474,已超过危险警戒线,面对于这种状况,本文着重从重新认识基尼系数开始,从不合理的体制方面分析贫富差距产生的原因并简单说明解决的措施。  关键词:贫富差距;不合理的体制  一:关于基尼系数的再认识  基尼系数是意大利学者提出的反应收入差距的指数,按照国际通用的标准,低于02表示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