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C语言程序设计》这门课程已经成为高职计算机专业和一些自动化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因此学好《C语言程序设计》这门课程,对学生学好其它的专业课程也起到关键性的作用。《C语言程序设计》这门课对高职的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为了能让学生学好这门课程,本文从高职学生的特点、《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特点、组织教学的方法这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目的就是学生能学到应有的知识,老师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学生特点、课程特点、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 TP3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08-0236-01
一、分析高职学生的特点
通过这几年的招生情况来看,高职学生的录取分数线大多在中考总分的60%多一点,透过这个分数就可以看出,目前高职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分析学生中考分数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a.学生本身的理解能力相对差一些,主要表现在抽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这两个主要方面有所不足。
b.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相对缺乏。
c.学生没有一个相对较好的学习习惯。
d.学生学习的目的性不够明确。
二、分析《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特点
C程序设计既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基础入门课程,同时也是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不论是什么专业的课程,就是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既能学到C语言的相关知识,又能学到程序设计的诸多编程技术和灵活的算法。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主动性、一定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C语言的语法既严谨又灵活,关键字又相对较多;在编程技术上,C程序是面向过程的设计语言,非常灵活,它可以嵌入汇编语言,这无疑增强了C的功能;在算法方面,C语言与其它语言差不多。就是这几个方面的因素,由于它们的特点,将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障碍。
三、改进教学的措施
以上分析了学生的情况和C语言的特点,下面就如何能结合这两方面的因素,让学生能学到应该学到的知识,教师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对刚刚开始接触C语言学生来说,C语言的语法、自然语言与程序语句之间转换和变量的概念是三个比较难理解的内容。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强这三个方面训练对我们高职的学生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的学生本身的抽象思维能力就比较薄弱。对于前两个方面我们可以从读程序讲起,通过大量的程序讲解,让学生提高感性认识,在不知不觉中学习C语言的语法,完成自然语言与编程语言的完善转换。切不可为讲语法而讲语法,这容易引起学生由于不理解而导致的反感与厌学。
对于第三个内容变量,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感觉到学生也是比较困惑的。变量这个概念学生普遍地感到比较难理解。他们的困惑之处不是对变量这个基本概念的理解,而是对变量在参与运算时的用法与含义。比如给变量赋初值、一个变量给另一个变量赋值,同一变量经过加工后再赋值给其本身。理解能力好一点的学生经过形象化地讲解后还能有所理解,理解能力差点的同学,即使在老师多次讲解后还是处于似懂非懂的状态,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做到不厌其烦,因材施教,能尽可能的形象化,贴近生活,不能讲得太空泛。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下面的课程将无法进行下去。
2、锻炼逻辑思维。
如果上面的问题解决了。那么算法将是学生面临的又一个难点。对算法的理解、掌握与运用要求学生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恰好又是我们学生的不足之处。
鉴于以上所说,培养与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就成了重中之重了。培养与锻炼的方法还是从现有的程序讲起,先让学生学习现有的算法,写出流程图;第二步是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思路写出不同流程图;第三步成立一个由3~5人组成的讨论组,让他说各抒己见,在不断地肯定与否定中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实践证明这个方法对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确实是大有帮助。其实,对于学生编写程序现在还不是最主要的,编写程序的目的只不过是通过程序来验证算法的正确与否或者是否有考虑不周的地方。
3、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式。
在很好地解决以上问题后,接下来的任务便是编写C语言程序了。为了学以致用的目的,在程序的编写方面,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实现本课的教学工作,在任务的安排上按照由简到繁,由单一到多重,循序渐进地进行。
任务驱动的好处:目标明确,涉及面广,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有成就感,充分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等。
为了能让学生顺利地完成任务,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走进图书馆,走进互联网。培养他们自我学习的能力,并要求学生带着问题来上课,这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起到了应有的保障。
4、成绩激励机制。
同样,为了能更好地使学生学好C语言这门课程,成绩的激励是必不可少的。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身上有一股不服输、敢比敢拼的精神,所以我们老师就必须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让它成为我们学生学习的动力。
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全面地学好C语言这门课程,建立多种考核机制、多方面考核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必须的。这样就可以从不同的知识点、不同的能力、不同的学习态度来考核学生。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能较全面地、客观地评价学生的成绩;能让每个学生都能从C语言的学习当中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能通过考核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得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建议C语言的考核可以分为这样几个方面:程序书写规范与语法正确率;程序算法的優劣;程序通用性程度;程序健壮性程度;程序执行效率的高低;任务的难易程度等这几个方面。
5、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最后,就是对一些C语言学得比较好的学生,要有意识的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了,激发他们学习的潜能,给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
具体实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成立一个团队,对老师提出的任务(也可以是学生自己提出任务),由学生们自己独立地进行分析研究,分工负责,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当然老师的主导作用是不可以丢的,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给出建设性意见也是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四版),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年。
[2] 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3] 滕妍、姚雯雯,《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研究》,新华出版社,2014年。
关键词: 学生特点、课程特点、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 TP3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08-0236-01
一、分析高职学生的特点
通过这几年的招生情况来看,高职学生的录取分数线大多在中考总分的60%多一点,透过这个分数就可以看出,目前高职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分析学生中考分数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a.学生本身的理解能力相对差一些,主要表现在抽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这两个主要方面有所不足。
b.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相对缺乏。
c.学生没有一个相对较好的学习习惯。
d.学生学习的目的性不够明确。
二、分析《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特点
C程序设计既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基础入门课程,同时也是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不论是什么专业的课程,就是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既能学到C语言的相关知识,又能学到程序设计的诸多编程技术和灵活的算法。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主动性、一定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C语言的语法既严谨又灵活,关键字又相对较多;在编程技术上,C程序是面向过程的设计语言,非常灵活,它可以嵌入汇编语言,这无疑增强了C的功能;在算法方面,C语言与其它语言差不多。就是这几个方面的因素,由于它们的特点,将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障碍。
三、改进教学的措施
以上分析了学生的情况和C语言的特点,下面就如何能结合这两方面的因素,让学生能学到应该学到的知识,教师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对刚刚开始接触C语言学生来说,C语言的语法、自然语言与程序语句之间转换和变量的概念是三个比较难理解的内容。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强这三个方面训练对我们高职的学生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的学生本身的抽象思维能力就比较薄弱。对于前两个方面我们可以从读程序讲起,通过大量的程序讲解,让学生提高感性认识,在不知不觉中学习C语言的语法,完成自然语言与编程语言的完善转换。切不可为讲语法而讲语法,这容易引起学生由于不理解而导致的反感与厌学。
对于第三个内容变量,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感觉到学生也是比较困惑的。变量这个概念学生普遍地感到比较难理解。他们的困惑之处不是对变量这个基本概念的理解,而是对变量在参与运算时的用法与含义。比如给变量赋初值、一个变量给另一个变量赋值,同一变量经过加工后再赋值给其本身。理解能力好一点的学生经过形象化地讲解后还能有所理解,理解能力差点的同学,即使在老师多次讲解后还是处于似懂非懂的状态,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做到不厌其烦,因材施教,能尽可能的形象化,贴近生活,不能讲得太空泛。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下面的课程将无法进行下去。
2、锻炼逻辑思维。
如果上面的问题解决了。那么算法将是学生面临的又一个难点。对算法的理解、掌握与运用要求学生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恰好又是我们学生的不足之处。
鉴于以上所说,培养与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就成了重中之重了。培养与锻炼的方法还是从现有的程序讲起,先让学生学习现有的算法,写出流程图;第二步是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思路写出不同流程图;第三步成立一个由3~5人组成的讨论组,让他说各抒己见,在不断地肯定与否定中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实践证明这个方法对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确实是大有帮助。其实,对于学生编写程序现在还不是最主要的,编写程序的目的只不过是通过程序来验证算法的正确与否或者是否有考虑不周的地方。
3、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式。
在很好地解决以上问题后,接下来的任务便是编写C语言程序了。为了学以致用的目的,在程序的编写方面,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实现本课的教学工作,在任务的安排上按照由简到繁,由单一到多重,循序渐进地进行。
任务驱动的好处:目标明确,涉及面广,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有成就感,充分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等。
为了能让学生顺利地完成任务,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走进图书馆,走进互联网。培养他们自我学习的能力,并要求学生带着问题来上课,这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起到了应有的保障。
4、成绩激励机制。
同样,为了能更好地使学生学好C语言这门课程,成绩的激励是必不可少的。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身上有一股不服输、敢比敢拼的精神,所以我们老师就必须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让它成为我们学生学习的动力。
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全面地学好C语言这门课程,建立多种考核机制、多方面考核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必须的。这样就可以从不同的知识点、不同的能力、不同的学习态度来考核学生。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能较全面地、客观地评价学生的成绩;能让每个学生都能从C语言的学习当中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能通过考核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得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建议C语言的考核可以分为这样几个方面:程序书写规范与语法正确率;程序算法的優劣;程序通用性程度;程序健壮性程度;程序执行效率的高低;任务的难易程度等这几个方面。
5、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最后,就是对一些C语言学得比较好的学生,要有意识的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了,激发他们学习的潜能,给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
具体实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成立一个团队,对老师提出的任务(也可以是学生自己提出任务),由学生们自己独立地进行分析研究,分工负责,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当然老师的主导作用是不可以丢的,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给出建设性意见也是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四版),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年。
[2] 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3] 滕妍、姚雯雯,《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研究》,新华出版社,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