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孩子是养出来的

来源 :现代妇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ju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天家长会上,有个三好学生家长讲体会,其中有几句话挺打动我。他说,好孩子不是生出来的,而是养出来的。好孩子的家长,都会利用各种家庭“事件资源”对孩子们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他们做人做事的好习惯。
  一个星期天,我翻看女儿的作文本,发现其中一篇作文写得不错,就略微修改了一下,叫她抄了两份,寄给市日报社和省城里的一家报社。不久,两家报纸分别采用了女儿的这篇习作。此事虽小,却引发了三个“事件”,这三个“事件”又引发了我对女儿的三重教育。
  
  “骄傲事件”引发第一重教育
  
  收到市日报寄来的样报,女儿高兴极了,一回到家,就迫不及待地把样报拿给我看:“班主任李老师表扬我了,还奖给我一支钢笔,说我是全班第一个在报上发表文章的。”其实报纸我早几天就看到了,为不让女儿扫兴,我还是装模作样地翻了翻,说:“不错!”
  女儿显然对我的回答不满意,又说:“爸爸,你在我这个年龄发表过文章吗?”我实话实说:“没有。”“那你这个作家是怎么当的啊?”
  唉,今天女儿怎么了,平时文静的她,说话竟这样狂妄,可跟平时不大一样。看来,是她发表了这一篇文章作的怪,骄傲起来了,为帮她克服这种自满情绪,我得好好教育教育她,灭灭她的傲气。
  我说:“像你这样大的时候,爸爸没有发表过文章。很多的大作家、大文豪在你这个年纪,也没有发表过文章,但他们脚踏实地,不停地发奋努力,后来都取得了辉煌成就。哪像你,发表了这样一块‘豆腐干’,尾巴就翘到天上去了!”
  女儿听我这么说,颇不乐意地撅着嘴到一旁做作业去了。
  事后一想,我觉得这种教育不行,也许孩子接受不了,我还得好好教育和启发她才行。
  我想起自己小时候看过的一本连环画《我的大学》,如果能够找来让女儿看看,一定会让她受益匪浅。于是,我特意找来,拿给女儿。
  过了几天,女儿被书中一个叫“蹈常袭故”的成语难住了,来问我。当时我正忙着,就不耐烦地说:“你不知道自己去翻成语词典吗?小孩子爱偷懒!”女儿见我这样,便说:“爸爸,您是不是还在为那天的事生我的气啊?”我说:“没有,你怎么了?”女儿伤心地哭起来,对我说:“我知道你还在为那天的事生我的气,其实我并不是认为自己发了文章有什么了不起,我只是用词不当,你偏要说我骄傲,还硬说我狂妄,还拿书来教育我,你以为我不知道啊!”这时,我才觉得那天自己的话过头了点,伤了女儿的自尊。于是,便真诚地对女儿说:“爸爸那天的话可能过头了一点,但爸爸是为你好,怕你从此骄傲起来,不思进取。你看《我的大学》里的高尔基,小时候连校门都没进过,但他意志坚强,努力进取,最后成了著名作家。一个人若是取得成绩就满足,将来注定是人生的失败者。”女儿擦擦眼泪说:“我懂了,我一定不再骄傲了。”
  
  “请客事件” 引发第二重教育
  
   不久,女儿收到市日报寄来的15元钱汇款单。回到家,她高兴地对我说:“爸爸,收到稿费后,同学们都要让我请客,你说怎么办?”当时,我没有多想:“那就请吧!”
  过了几天,下班回家路上,碰到了女儿的班主任李老师,老师一见面就委婉地对我说:“你家肖骁哲,那天叫了两个同学,到超市买了两箱娃哈哈,说是要请同学们的客,影响不好,被我退回去了。这孩子做事真可爱,叫我不知道说啥好。”
  女儿回到家后,我佯装不知,问女儿请客的事办得怎么样,同学们满不满意?女儿一听,连忙摆手,说:“别提这事了,这客没请成。原来想给班里每个同学发瓶娃哈哈的,但其它班同学跟着瞎起哄,害得我和同学挨了老师一顿批。也好,节约了我的经费。”我听了,心里直想笑。从内心来说,真愿意让她与同学分享这份快乐,但又不能让她养成从小就大手大脚花钱的习惯。
  但孩子请客的钱是哪里来的呢?稿费还未取,平时女儿的零用钱,都是向我和妻子要的,可这次没有要钱。我就问女儿。
  女儿笑呵呵地说:“爸爸,你忘了,你每次喝酒拿回来的红包,不都成了我的活动经费了嘛!我存起来没用。”所谓红包,是我参加婚礼、生日、乔迁等应酬后,主人给的一个小礼包,里面装着面额不大的钞票。女儿一边说,一边拉开抽屉,里面真有几十个这样的小红包。
  看来,女儿还是不乱花钱的,但女儿请客这件事,我还得引导她。
  我对女儿说,你发表了文章,同学们希望与你分享快乐,这是好事。你买一包糖果,给班里的同学每人发几粒,适当地表达了你的心意就可以了。你还是小学生,同学们会理解你,不会说你小气。你也可以用稿费买本书,自己做个纪念,或者把它捐给困难的同学。这些方式,远比你大张旗鼓地为全班同学买水喝更有意义。
  女儿想了一下,不好意思地笑了,说:“爸爸,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联想到女儿的“骄傲事件”,也为了进一步让女儿学会思考,我启发她说:“你想想,说到分享快乐,你发表的文章还有好多人的心血,比如班主任李老师为你推荐,报社的编辑老师为你修改,还有爸爸的鼓励,这些都需要你从内心去感激。”
  女儿听了我的话,好像突然成熟了许多,说:“爸爸。经您这样一说,我明白了,以后处理问题,一定要想得周到一点。
  不久,孩子告诉我,她那15元稿费,在学校组织的一次献爱心活动中,捐出来献了爱心。
  
  “稿酬事件”引发第三重教育
  
  三个月后的一天中午,女儿突然问:“爸爸,省城的那家报社,发了我的文章,三个月了,怎么样报也不给我寄,稿费也不给我寄,这也太不负责任了。”
  发了作者的文章不寄样报和稿费,这事我也遇到过,但毕竟不是常事。为了不让她失望,也为了继续保持她写稿的热情,我说:“样报的事,也许编辑老师早就给你寄了,可能是投递时出错了。样报你也买了,稿费没收到可能是弄错了地址。”女儿对我的解释,不是那么服气,她问:“怎么那么倒霉,样报和稿费的漏洞都让我摊上了,我要写信问一问。”
  女儿真的写了信。一个月的时间过去了,女儿委屈地对我说:“爸爸你看,我的信寄走一个月了,还是没有消息。我也打了电话,人家见我是小孩子,没怎么理我就挂了。我想,接电话的那个人肯定是管稿费的,看我是小孩子,贪污了我的稿费,我要给报社总编写信,告他!”
  我听了,觉得女儿的想法很偏激,欠思考。就开导她说:“你小小年纪,不能这样不容人。也许有其它原因,也许人家根本没有收到你的信。稿费不过是几块钱,用得着这样吗?人家也可以不给你发那篇文章。年纪这么小,怎么这么尖刻啊!”
  女儿一听,委屈地哭了。
  其实,我在心里也觉得那家报社有些不负责任。
  几天后,女儿知道我要去省城办事,便凑过来说:“爸爸,能不能顺便去一下报社,把我的稿费领回来?”
  见女儿这样认真和执著,我答应了。
  到省城忙完事,买好车票回返。一看表,距开车时间还有一个多小时,想起女儿让我到报社要稿费的事,灵机一动:何不以报社的名义给女儿寄稿费呢?想到这,我给女儿写了这样一封信:
  
  肖骁哲同学:
  你好!编完你那期稿子后,我就到外地学习了。几天前回来,看了你的信,我才知道你的稿费漏寄了。今天给你补寄,几天后就会收到。样报也曾寄过。你没收到,也许是寄错了。真抱歉。特给你写封信,向你表示歉意。希望以后再接再厉,学习进步!
  
  怕女儿认出我的字迹,我让一位旅客帮着抄写了一遍,然后寄了出去。我想通过这件事让女儿知道:要懂得谅解和宽容;不要轻易否定和误解别人。
  几天以后,女儿放学回来时,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她高兴地举着一封信和一张汇款单说:“爸爸妈妈,你们看!报社寄来稿费了!”
  接着,女儿不好意思地说:“我错怪人家了。人家编辑叔叔多客气啊!我要是真给报社总编打电话,编辑叔叔真的就要挨批评了。想想真后悔!”
  我觉得时机到了,就对女儿说:“是啊!你看你,为了这稿费,你又写信,又打电话,又让我帮你到报社去要,甚至还要给报社老总写信,这么咄咄逼人,是不是有些得理不让人了?就算是对方有不对的地方,你也应该胸怀宽广,要设身处地地为别人多着想,学会体谅别人。”
  这以后,女儿再也不说哪个同学的衣服脏,哪个同学的成绩差,哪个同学讨厌,哪个同学家穷,哪个同学虚荣心强,而是多了些理解、同情和爱护。
  
  编者按:
   如果每个家长都能像这个故事里的父亲那样,关注自己家庭中的生活事件,随时启发、教育孩子,就能利用好家庭内部的教育资源。只有发掘出一些突发的、戏剧性的事件中的意义或潜力,我们当家长的,才能为更好地教育孩子创造机会。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