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结合基层实际分析了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并从基层人才交流中心如何正确引导和推动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提出相应措施。
【关键词】大中专毕业生 就业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中专院校的大规模扩招,每年毕业生的数量迅速增长, 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如何正确认识和解决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关系到我国社会的稳定和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一、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
(一)经济发展不平衡,县乡一级对大中专毕业生的吸纳能力弱
经济因素是影响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一方面,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各级用人单位提供的岗位数减少,而高校扩招产生的应届毕业生逐年增多,供过于求的矛盾加剧。另一方面,经济发展不平衡,县乡一级经济发展缓慢,缺少大中型企业,毕业生就业以机关事业单位公开招考为主要途径,缺少更多的岗位吸纳毕业生,导致本地区对大中专毕业生的吸引力弱,回县报到的毕业生就业率低。
(二)所学专业与市场发展不相适应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一是部分高校盲目扩招、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等因素直接影响了高校培养人才的质量;二是就基层学生而言对专业选择的盲目性,造成对师类、医类、管理类等专业过热,对环境资源类等专业过冷,导致用人单位招聘时紧缺岗位因报名人数不足而作废。
(三)大中专毕业生择业观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经历了大学生择业观的变化“外企热”“国企热”“公务员热”等风潮,2015年“国考”呈现出报考总数与竞争比例的“双下降”,根据近期调查结果显示,相当一部分毕业生认为“体制内”的工作优势在削弱,逾半数认为工作性质不重要,适合自己才重要,择业观的变化,折射出年轻人价值排序的悄然位移。另外,部分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过高或是就业动机不强,目标缺失,没有职业规划。
(四)对就业相关政策不了解,招聘信息知晓度低
部分大中专毕业生对各级实施的就业创业优惠政策不了解,只把就业目标锁定在比较稳定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上。还有一部分家住偏远山区的毕业生,信息闭塞,不能及时知道招聘信息,错过招聘时机。
(五)用人单位的原因
部分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存在误区,过分注重文凭,造成受聘人员水平和能力与岗位不相适应,进而导致人力资源的浪费。
二、基层人才交流中心推动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措施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促进就业的主要途径。目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我们基层人才交流中心必须充分发挥工作职能,认真服务好大中专毕业生这一重要群体。就此,提出以下措施:
(一)优化大中专毕业生报到服务工作
一是实行大中专毕业生档案免费托管和实名制登记制度,建立大中专毕业生资源库。2015年,县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共接收大中专毕业生档案986份,转出就业大中专毕业生档案233份;截止2015年12月1日累计接收大中专毕业生档案6000多份。
二是要创建微信平台,方便大中专毕业生及时报到登记。毕业生通过微信填报登记表相关信息上传成功后,可委托他人代办登记手续,不必本人亲自回县报到办理,从而节省大中专毕业生报到登记的时间和费用。
三是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做好普通大中专毕业生临时就业推荐工作。
(二)加强对大中专毕业就业创业政策宣传
为大中专毕业生提供就业政策咨询、岗位信息、职业介绍、职业指导等服务,通过报纸、县电视台、乡镇劳动保障服务平台、网络等媒体开展就业创业政策宣传,扩大政策覆盖面,强化宣传教育,引导大中专毕业生合理确定就业期望值和择业标准,在国家就业创业政策的支持下,先就业创业后择业。
(三)转变就业观念,鼓励服务基层。
积极引导大中专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树立“先就业求生存,后择业谋发展”的观念,以积极向上的心态走向社会,勇于到基层锻炼成长,善于在艰苦的环境中脱颖而出。在平凡的岗位上,通过踏实工作和优异表现,逐步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支持“一村一名大学生”、“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鼓励大学生应征入伍”等专项计划的实施,以及鼓励毕业参与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等岗位的招聘,推进实施更加优惠的基层就业政策,进一步拓宽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四)建立信息平台,为用人单位和大中专毕业生提供人事代理服务
深化人社改革,实施“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人才强县”战略。增强信息化意识,积极利用现有资源,丰富服务载体,依托“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网”等互联载体,多渠道实施“互联网+人社”服务模式。一是利用互联网平台发布就业政策法规、办事指南、提高群众知晓率;二是搭建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发布各类招聘信息,适时组织大中专毕业生供需洽谈活动,为大中专毕业生提供优质的就业信息和职业介绍服务,在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间搭建良好的交流平台,提供人事代理服务,充分发挥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的服务职能。
(五)加强和就业中心的工作联系,落实就业优惠政策
认真落实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见习政策和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帮助大中专毕业生积累就业经验,减轻社会保险缴费负担。全面落实高校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县以下基层单位就业的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代偿政策;加大创业贷款扶持,坚持把“贷免扶补”、小额担保贷款的扶持重点、扶持政策、贷款资金向大中专毕业生倾斜,开通大学生创业服务绿色通道,进一步降低毕业生创业门槛,简化有关手续,尽力为毕业生自主创业创造良好条件。
(六)多方位拓宽就业渠道
一是鼓励大学生到省外就业,继续实施“万名大学生走出云南行动计划”。二是深入用人单位进行政策宣传,引导用人单位履行社会责任,挖掘教育、医疗卫生、住宿和餐饮、交通运输、房地产业等各种行业的就业岗位,吸纳更多高校毕业生就业。三是指导机关事业单位做好每年的招聘计划,鼓励小型微型企业创造更多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拓宽就业渠道。
总之,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问题是国家的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毕业生、院校、政府及全社会的共同关注,积极应对,分层解决。县人才交流中心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人力资源的作用,提高服务质量,促进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2014年05月13日.
[2]庞国明.关于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几点思考2010-06-03.
【关键词】大中专毕业生 就业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中专院校的大规模扩招,每年毕业生的数量迅速增长, 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如何正确认识和解决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关系到我国社会的稳定和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一、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
(一)经济发展不平衡,县乡一级对大中专毕业生的吸纳能力弱
经济因素是影响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一方面,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各级用人单位提供的岗位数减少,而高校扩招产生的应届毕业生逐年增多,供过于求的矛盾加剧。另一方面,经济发展不平衡,县乡一级经济发展缓慢,缺少大中型企业,毕业生就业以机关事业单位公开招考为主要途径,缺少更多的岗位吸纳毕业生,导致本地区对大中专毕业生的吸引力弱,回县报到的毕业生就业率低。
(二)所学专业与市场发展不相适应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一是部分高校盲目扩招、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等因素直接影响了高校培养人才的质量;二是就基层学生而言对专业选择的盲目性,造成对师类、医类、管理类等专业过热,对环境资源类等专业过冷,导致用人单位招聘时紧缺岗位因报名人数不足而作废。
(三)大中专毕业生择业观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经历了大学生择业观的变化“外企热”“国企热”“公务员热”等风潮,2015年“国考”呈现出报考总数与竞争比例的“双下降”,根据近期调查结果显示,相当一部分毕业生认为“体制内”的工作优势在削弱,逾半数认为工作性质不重要,适合自己才重要,择业观的变化,折射出年轻人价值排序的悄然位移。另外,部分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过高或是就业动机不强,目标缺失,没有职业规划。
(四)对就业相关政策不了解,招聘信息知晓度低
部分大中专毕业生对各级实施的就业创业优惠政策不了解,只把就业目标锁定在比较稳定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上。还有一部分家住偏远山区的毕业生,信息闭塞,不能及时知道招聘信息,错过招聘时机。
(五)用人单位的原因
部分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存在误区,过分注重文凭,造成受聘人员水平和能力与岗位不相适应,进而导致人力资源的浪费。
二、基层人才交流中心推动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措施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促进就业的主要途径。目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我们基层人才交流中心必须充分发挥工作职能,认真服务好大中专毕业生这一重要群体。就此,提出以下措施:
(一)优化大中专毕业生报到服务工作
一是实行大中专毕业生档案免费托管和实名制登记制度,建立大中专毕业生资源库。2015年,县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共接收大中专毕业生档案986份,转出就业大中专毕业生档案233份;截止2015年12月1日累计接收大中专毕业生档案6000多份。
二是要创建微信平台,方便大中专毕业生及时报到登记。毕业生通过微信填报登记表相关信息上传成功后,可委托他人代办登记手续,不必本人亲自回县报到办理,从而节省大中专毕业生报到登记的时间和费用。
三是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做好普通大中专毕业生临时就业推荐工作。
(二)加强对大中专毕业就业创业政策宣传
为大中专毕业生提供就业政策咨询、岗位信息、职业介绍、职业指导等服务,通过报纸、县电视台、乡镇劳动保障服务平台、网络等媒体开展就业创业政策宣传,扩大政策覆盖面,强化宣传教育,引导大中专毕业生合理确定就业期望值和择业标准,在国家就业创业政策的支持下,先就业创业后择业。
(三)转变就业观念,鼓励服务基层。
积极引导大中专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树立“先就业求生存,后择业谋发展”的观念,以积极向上的心态走向社会,勇于到基层锻炼成长,善于在艰苦的环境中脱颖而出。在平凡的岗位上,通过踏实工作和优异表现,逐步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支持“一村一名大学生”、“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鼓励大学生应征入伍”等专项计划的实施,以及鼓励毕业参与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等岗位的招聘,推进实施更加优惠的基层就业政策,进一步拓宽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四)建立信息平台,为用人单位和大中专毕业生提供人事代理服务
深化人社改革,实施“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人才强县”战略。增强信息化意识,积极利用现有资源,丰富服务载体,依托“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网”等互联载体,多渠道实施“互联网+人社”服务模式。一是利用互联网平台发布就业政策法规、办事指南、提高群众知晓率;二是搭建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发布各类招聘信息,适时组织大中专毕业生供需洽谈活动,为大中专毕业生提供优质的就业信息和职业介绍服务,在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间搭建良好的交流平台,提供人事代理服务,充分发挥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的服务职能。
(五)加强和就业中心的工作联系,落实就业优惠政策
认真落实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见习政策和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帮助大中专毕业生积累就业经验,减轻社会保险缴费负担。全面落实高校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县以下基层单位就业的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代偿政策;加大创业贷款扶持,坚持把“贷免扶补”、小额担保贷款的扶持重点、扶持政策、贷款资金向大中专毕业生倾斜,开通大学生创业服务绿色通道,进一步降低毕业生创业门槛,简化有关手续,尽力为毕业生自主创业创造良好条件。
(六)多方位拓宽就业渠道
一是鼓励大学生到省外就业,继续实施“万名大学生走出云南行动计划”。二是深入用人单位进行政策宣传,引导用人单位履行社会责任,挖掘教育、医疗卫生、住宿和餐饮、交通运输、房地产业等各种行业的就业岗位,吸纳更多高校毕业生就业。三是指导机关事业单位做好每年的招聘计划,鼓励小型微型企业创造更多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拓宽就业渠道。
总之,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问题是国家的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毕业生、院校、政府及全社会的共同关注,积极应对,分层解决。县人才交流中心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人力资源的作用,提高服务质量,促进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2014年05月13日.
[2]庞国明.关于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几点思考201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