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部Kimura病和上皮样血管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鉴别诊断

来源 :中华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So0osjo0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眼部Kimura病和上皮样血管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鉴别诊断。

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收治及会诊并经组织病理学诊断为眼部Kimura病的10例患者和上皮样血管瘤的3例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学检查资料,对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理形态学特点、免疫表型等进行分析。

结果

10例眼部Kimura病患者中男性9例,女性1例;年龄7~75岁,平均年龄30岁;单眼病变6例,双眼病变4例;病变累及眼眶软组织为主3例,累及泪腺为主5例,累及眼睑为主2例;主要临床表现为眶周或眼睑皮下扪及质韧肿物,可伴眼睑肿胀下垂及眼球突出移位,运动受限;3例曾有全身其他部位淋巴结肿大病史;病程6个月至7年,平均34个月;10例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或百分比均升高。3例眼部上皮样血管瘤均为男性,均单眼发病(右眼1例,左眼2例),年龄25~60岁,病变累及眼睑和眼眶1例、眉弓及内眦部皮肤各1例,表现为眼睑肿胀、眼眶肿物或皮下结节,病程5个月至2年。10例(11只眼)眼部Kimura病患者行肿物切除或部分切除活检术,组织病理学检查均显示泪腺区或眼眶纤维肌肉脂肪组织内或眼睑皮下淋巴组织增生,反应性淋巴滤泡形成,内含活跃的生发中心,滤泡间及腺体周围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伴嗜酸性微脓肿形成,部分增生的血管内皮细胞肿胀。3例(3只眼)眼部上皮样血管瘤均行肿物切除术,组织病理学检查均显示小至中等大小血管增生,血管内衬胞质丰富红染的突入管腔的上皮样内皮细胞,均表达CD31、第八因子相关抗原、E26转录特异性相关基因等血管内皮标志物,血管周围可见中等量的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但无嗜酸性微脓肿形成。

结论

眼部Kimura病和上皮样血管瘤均为男性好发,组织病理学形态均表现为血管增生、内皮肿胀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但Kimura病是一种以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特征的良性淋巴组织增生,而上皮样血管瘤是一种以血管内皮显著肿胀为特征的良性血管性肿瘤,可以此进行鉴别诊断。(中华眼科杂志,2021,57:689-695)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鼻内筛窦切除术联合鼻息肉摘除术治疗鼻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 使用随机划分方式将本院在2015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接收治疗的88例鼻息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目的 探讨促甲状腺素(TSH)与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APOAb)水平在桥本甲状腺炎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129例甲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在老年支气管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随机抽签法将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50例老年支气管炎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25例)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
喉部的肉瘤样癌临床十分少见.因该肿物包括两种组织成分,且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故初次确诊率相对较低,临床上容易误诊.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初诊为非典型性增生的喉肉瘤样癌进行报
目的 探讨引导式健康教育结合积极心理干预用于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50例进行观察,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
目的 探讨对经口的保留和不保留扁桃体的茎突切除术后的护理观察.方法 选取经口的茎突切除术26例,其中切除扁桃体的茎突切除术11例,保留扁桃体的茎突切除术15例,对不同术式的
目的 探讨小学生口腔龋齿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在校学生884名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口腔龋齿患病情况,对入选对象及其家长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发生龋齿的原因进行
目的 对比过敏性鼻炎(AR)患者接受西医及中医针灸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通过对过敏性鼻炎患者100例随机分组,分别接受A组(50例):中医针灸治疗(帝后穴,中药方剂;苍乌合剂)B
目的 观察泻火化瘀通窍法联合鸣天鼓治疗气滞血瘀型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符合标准的气滞血瘀型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治疗组45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
演化发育生物学关于鼻的形成理论认为,人类和哺乳动物的鼻是由嗅觉鼻、呼吸鼻及鼻窦三部分的进化与组合而成.而筛窦不是鼻窦,是前颅底骨,属于嗅觉鼻.嗅觉黏膜是嗅板内陷所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