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几何时, GDP所代表的生产总值变成了工作报告中最常用的词汇之一,而GDP这三个英文字母,也成为了领导干部们开口闭口就谈到的关键词。而在此次全国“两会”讨论的中国“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中,多年来一直作为地方政府最热衷指标和政绩考核主要依据的GDP,如今正被历史性地淡化……
“我们看待一个干部、看待一个领导,他的政绩应该以人民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为最高标准,而不是以高楼大厦和项目作为最高标准。”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两会”召开前夕说的这句话,至今仍被数以万计的网民们津津乐道。
“对限制开发的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分别实行农业发展优先和生态保护优先的绩效考核,不考核地区生产总值、工业等指标。”正在接受人大代表审查的中国“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也这样写道。
在中国新五年规划中,多年来一直作为地方政府最热衷指标和政绩考核主要依据的GDP,如今正被历史性地淡化……
▍四川对GDP“不冲动”
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举行的记者会上,在回答关于“四川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GDP增速,高于全国的预期增长目标,四川有没有GDP冲动”的问题时,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副省长黄小祥表示,四川省肯定不是对GDP冲动的省份。
黄小祥说,对四川省各级政府来讲,如何让四川的人民收入多一点,生活得更好一点,幸福指数更高一点,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去年底四川人均GDP为2.05万元人民币,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十二五”期间四川没有理由比全国发展慢,而是要靠智慧、靠引进各种发展要素实现四川继续又好又快、科学发展。
那么,四川在2011年对市州政府目标管理中不再设立GDP增长率指标,是否对经济发展有所影响?
黄小祥说,作为地方政府,加快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要有指标的,考核指标无非是要考核发展质量、发展进度、发展成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关键是要让人民群众感到满意。不设GDP考核指标,意在更加重视各地民生发展和经济发展质量。
在全国政协委员卢步东看来,一个国家在发展过程长期保持很高的GDP增长速度,难免会出问题。
▍将质量和效益放到最基础的位置上
不光是代表委员们在担心,国家的总理也早有体察,党和政府更是在设定未来路线上将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放到了最为基础的位置上。
2011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温家宝在与网民对话中就提出,今后绝不能再以牺牲环境的代价来换取高速增长、盲目铺摊子,那样就会造成产能过剩,使得环境资源压力加大,造成经济发展不可持续。
“所以现在我们就应该采取综合的考核指标,特别是效益、环境和人民生活的指标。只有这样才能够限制速度的盲目增长。”
在“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中多处重要表述显示,纠正多年来存在的“唯GDP论”正是中国新五年规划的重要特征之一。
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明确提出,今后五年,我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在明显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年均增长7%。
在“十二五”开局之年的2011年,四川又将作怎样的谋划,交出什么样的答卷?
年初,省长蒋巨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公布了2011年的目标任务,部署了“十二五”开局之年的工作: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2%,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
既要重量,更要重质!
▍“幸福感其实就是百姓的满意度!”
经济需要发展,而发展起来的经济更需要让老百姓感受得到。
四川在2011年“十项民生工程”计划安排资金840.8亿元。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等一系列重要工作名列其中。
同样,“努力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首次被列入我省的政府工作报告。鼓励多种形式就业创业,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提高政府支出用于改善和扩大消费的比重,增加对城镇低收入群体和农民的补贴,增强消费能力、提振消费信心。
对此,有不少民众直言从中读出了“幸福感”。感叹“今后我们不‘让幸福飞’,要实实在在‘让幸福落地’。”
“幸福感其实就是百姓的满意度!”接受采访的一些党政干部表示。(陈颖)
前瞻
邵宁:国企民企二十年后或将走到一起
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邵宁最近向媒体透露,关于下一步国有大企业改革的方向,国资委的思路是:20年后,甚至10年、15年后,所有央企都将成为“彻底多元化,彻底资本化”“不附带任何存续公司和母公司”的上市企业。“整体上市是国有大企业与市场经济最终融合的具体方式。”
国资委的数据显示,目前已有43家央企实现了主营业务整体上市。除了国内A股,国资委还鼓励更多的央企在境外整体上市。
推动央企到境外上市,是希望把境外成熟、规范的资本市场机制引入企业内部,保证上市之前的重组和上市后的运作能够达到国际资本市场的要求。中国民营企业的市场化也将朝整体上市的方向走。“也许20年后,你会发现,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沿着资本市场这条路走到一起了,这将是一个殊途同归的结果。”
龙永图:能不能将“三驾马车”搞成两驾
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在近日举行的中国经济50人论坛2011年年会上发言指出:“不要把出口问题中的减少出口当成调结构、转方式的主要目的,没这个必要。”
龙永图说,现在一谈调结构,就是减少投资、减少出口、增加内需,“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想刻意减少出口,这已经形成了一种国际潮流了。不要形势好的时候骂出口,形势坏的时候,或者经济出现困难的时候又向出口要效益、要增长。市场丢了再要拿回来是很困难的。”
“以后能不能把‘三驾马车’搞成两驾,一个投资,一个需求。”龙永图认为,在全球化发展越来越深入和关税减少得差不多的情况下,应当给予国内需求与国外需求两种需求同等的国民待遇。在中国的农民问题和城镇化问题没有得到真正解决之前,还是得靠国际市场。
夏斌:中国金融战略取向将充分市场化加有限全球化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夏斌认为,“充分市场化”和“有限全球化”将成为中国金融战略的方向选择。
夏斌表示,“国内金融的充分市场化,要求尽快消除严重的‘金融压抑’,实现利率的市场化,破除国有大型银行的垄断,发展多层次的金融市场,进一步放松金融各方面的市场准入,资金价格、产品创新等管制。”夏斌还警告,如果不利用好“储蓄充裕”的时间窗口实现“国内金融的充分市场化”,一旦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而使储蓄状况发生逆转,中国将不得不开始依赖于国际资本市场获取发展经济所需的资金。到那时,中国在“国内金融没有充分实现市场化”的同时,被迫实现“涉外金融的全球化”,这将大大增加“金融过度发展”带来的相关风险。
同样,基于未来国际金融秩序的不确定性和中国“金融弱国”的现实,夏斌认为,“我国在拥抱金融全球化过程中的战略过渡期内,必须保持有限的金融全球化态势。即金融业的对外开放过程,只能是渐进的,在国内金融与国际金融的融合度上,只能是有限的。并且,两者需要在相互配合中推进。”这一核心理念具体体现在:汇率制度上,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是战略过渡期内的必然选择;资本账户的渐进开放原则;人民币国际化的漫长进程。夏斌判断,如果中国贸然采取“充分全球化”战略,即完全浮动的汇率制度、完全开放的资本账户、激进的人民币国际化战略,其前景是不可能成功的,甚至还可能发生危机。
(本刊综合)
“我们看待一个干部、看待一个领导,他的政绩应该以人民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为最高标准,而不是以高楼大厦和项目作为最高标准。”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两会”召开前夕说的这句话,至今仍被数以万计的网民们津津乐道。
“对限制开发的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分别实行农业发展优先和生态保护优先的绩效考核,不考核地区生产总值、工业等指标。”正在接受人大代表审查的中国“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也这样写道。
在中国新五年规划中,多年来一直作为地方政府最热衷指标和政绩考核主要依据的GDP,如今正被历史性地淡化……
▍四川对GDP“不冲动”
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举行的记者会上,在回答关于“四川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GDP增速,高于全国的预期增长目标,四川有没有GDP冲动”的问题时,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副省长黄小祥表示,四川省肯定不是对GDP冲动的省份。
黄小祥说,对四川省各级政府来讲,如何让四川的人民收入多一点,生活得更好一点,幸福指数更高一点,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去年底四川人均GDP为2.05万元人民币,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十二五”期间四川没有理由比全国发展慢,而是要靠智慧、靠引进各种发展要素实现四川继续又好又快、科学发展。
那么,四川在2011年对市州政府目标管理中不再设立GDP增长率指标,是否对经济发展有所影响?
黄小祥说,作为地方政府,加快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要有指标的,考核指标无非是要考核发展质量、发展进度、发展成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关键是要让人民群众感到满意。不设GDP考核指标,意在更加重视各地民生发展和经济发展质量。
在全国政协委员卢步东看来,一个国家在发展过程长期保持很高的GDP增长速度,难免会出问题。
▍将质量和效益放到最基础的位置上
不光是代表委员们在担心,国家的总理也早有体察,党和政府更是在设定未来路线上将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放到了最为基础的位置上。
2011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温家宝在与网民对话中就提出,今后绝不能再以牺牲环境的代价来换取高速增长、盲目铺摊子,那样就会造成产能过剩,使得环境资源压力加大,造成经济发展不可持续。
“所以现在我们就应该采取综合的考核指标,特别是效益、环境和人民生活的指标。只有这样才能够限制速度的盲目增长。”
在“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中多处重要表述显示,纠正多年来存在的“唯GDP论”正是中国新五年规划的重要特征之一。
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明确提出,今后五年,我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在明显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年均增长7%。
在“十二五”开局之年的2011年,四川又将作怎样的谋划,交出什么样的答卷?
年初,省长蒋巨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公布了2011年的目标任务,部署了“十二五”开局之年的工作: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2%,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
既要重量,更要重质!
▍“幸福感其实就是百姓的满意度!”
经济需要发展,而发展起来的经济更需要让老百姓感受得到。
四川在2011年“十项民生工程”计划安排资金840.8亿元。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等一系列重要工作名列其中。
同样,“努力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首次被列入我省的政府工作报告。鼓励多种形式就业创业,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提高政府支出用于改善和扩大消费的比重,增加对城镇低收入群体和农民的补贴,增强消费能力、提振消费信心。
对此,有不少民众直言从中读出了“幸福感”。感叹“今后我们不‘让幸福飞’,要实实在在‘让幸福落地’。”
“幸福感其实就是百姓的满意度!”接受采访的一些党政干部表示。(陈颖)
前瞻
邵宁:国企民企二十年后或将走到一起
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邵宁最近向媒体透露,关于下一步国有大企业改革的方向,国资委的思路是:20年后,甚至10年、15年后,所有央企都将成为“彻底多元化,彻底资本化”“不附带任何存续公司和母公司”的上市企业。“整体上市是国有大企业与市场经济最终融合的具体方式。”
国资委的数据显示,目前已有43家央企实现了主营业务整体上市。除了国内A股,国资委还鼓励更多的央企在境外整体上市。
推动央企到境外上市,是希望把境外成熟、规范的资本市场机制引入企业内部,保证上市之前的重组和上市后的运作能够达到国际资本市场的要求。中国民营企业的市场化也将朝整体上市的方向走。“也许20年后,你会发现,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沿着资本市场这条路走到一起了,这将是一个殊途同归的结果。”
龙永图:能不能将“三驾马车”搞成两驾
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在近日举行的中国经济50人论坛2011年年会上发言指出:“不要把出口问题中的减少出口当成调结构、转方式的主要目的,没这个必要。”
龙永图说,现在一谈调结构,就是减少投资、减少出口、增加内需,“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想刻意减少出口,这已经形成了一种国际潮流了。不要形势好的时候骂出口,形势坏的时候,或者经济出现困难的时候又向出口要效益、要增长。市场丢了再要拿回来是很困难的。”
“以后能不能把‘三驾马车’搞成两驾,一个投资,一个需求。”龙永图认为,在全球化发展越来越深入和关税减少得差不多的情况下,应当给予国内需求与国外需求两种需求同等的国民待遇。在中国的农民问题和城镇化问题没有得到真正解决之前,还是得靠国际市场。
夏斌:中国金融战略取向将充分市场化加有限全球化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夏斌认为,“充分市场化”和“有限全球化”将成为中国金融战略的方向选择。
夏斌表示,“国内金融的充分市场化,要求尽快消除严重的‘金融压抑’,实现利率的市场化,破除国有大型银行的垄断,发展多层次的金融市场,进一步放松金融各方面的市场准入,资金价格、产品创新等管制。”夏斌还警告,如果不利用好“储蓄充裕”的时间窗口实现“国内金融的充分市场化”,一旦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而使储蓄状况发生逆转,中国将不得不开始依赖于国际资本市场获取发展经济所需的资金。到那时,中国在“国内金融没有充分实现市场化”的同时,被迫实现“涉外金融的全球化”,这将大大增加“金融过度发展”带来的相关风险。
同样,基于未来国际金融秩序的不确定性和中国“金融弱国”的现实,夏斌认为,“我国在拥抱金融全球化过程中的战略过渡期内,必须保持有限的金融全球化态势。即金融业的对外开放过程,只能是渐进的,在国内金融与国际金融的融合度上,只能是有限的。并且,两者需要在相互配合中推进。”这一核心理念具体体现在:汇率制度上,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是战略过渡期内的必然选择;资本账户的渐进开放原则;人民币国际化的漫长进程。夏斌判断,如果中国贸然采取“充分全球化”战略,即完全浮动的汇率制度、完全开放的资本账户、激进的人民币国际化战略,其前景是不可能成功的,甚至还可能发生危机。
(本刊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