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谁还读鲁迅

来源 :青涩枝叶上的阳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haosw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知道什么时候,课本上鲁迅的文章就越来越多了,很多我也喜欢,并不觉得生涩,诸如《孔乙己》《祝福》《故乡》,当然还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看惯了的鲁迅文章,自然而然就会以此为正宗,看谁都觉得不对劲。有一天在学校门口买到了盗版的鲁迅作品选,这是我最早的“藏书”之一,字体特别小不说,满页的错别字。盗版书的好处在于可以训练阅读能力,这和破车更能锻炼驾驶能力同理。这书跟了我很长时间,一直舍不得丢掉,后来并没有特意去买鲁迅的书,仅有的两三个小册子是文革中出的,花几块钱买过来,就当是收藏。读完了盗版书里所有的鲁迅文章,不管是杂文、小说还是散文,其中并没有收录书信或者日记——不喜欢看那样大部头的《鲁迅全集》,好像有些欣赏动物标本的味道,这样把某个人供起来,正是鲁迅自己一贯反对的。
  鲁迅给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看了之后不可救药地喜欢上了冷嘲和抨击,写文章总想着“匕首和投枪”,说话也很不给人留面子,得罪了好些位朋友,直到有一天,别人明摆着告诉我,你说话太刻薄了,这才意识到原来尖刻也是种毛病。再后来发现鲁迅还有搞笑的一面——没有哪位大家的文章会比鲁迅的更搞笑,比如他的“今天天气哈哈哈”,实在是世故至极。胡适从周作人那里听到过一个有关鲁迅祖父周介孚的故事:一位朋友欠了周介孚的钱,到死也没有还,有一天周介孚梦到这位朋友穿着毛皮大衣说是来还钱,从此以后他每逢吃肉就会疑心是这个朋友还账来了——这样的故事实在让人喷饭,胡适评价说豫才的诙谐很像他的祖父。
  鲁迅少年时多变故,这一点对他的影响无疑是很大的,也造就了他异样的性格,在一贯推崇厚道为人的中国社会当中,敢于像鲁迅一样批判世事不遗余力的人实在少见,而且其深刻之程度无人能比,每次读到鲁迅关于讽刺当时报刊上种种“八卦”新闻的时候就觉得痛快——虽然几十年过去了,报刊上登的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一点也不见少,这也可见鲁迅预见的正确了。大学之后很少读文学类的书,每次想到现代文学——也就是我从事的专业,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鲁迅,尤其是在做周作人研究的时候更是如此,周氏兄弟其实是互补的,鲁迅的尖刻和周作人的平和差不多可以看作一个人的两面,而两兄弟写作时最大的共同点就在于好作反语。如果能深刻地理解他们文章里真实的含义,恐怕就没有读不懂的文学作品了。现代文学专业从前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做研究必从鲁迅始,撇开其他的因素不说,这样的规矩确实是很对的,作为现代文学的开山鼻祖,鲁迅确实树立了一个人格高峰,而之后受他影响的知识分子着实不少,我所服膺的却是鲁迅对人生的观察,这样透彻通明,也许只有绍兴师爷式的人物才能做到吧,而我对绍兴师爷是很景仰的,何况其中还有汪辉祖这样的大家。
  中文系的老教授们无一不把《野草》作为鲁迅创作的最高峰,我喜欢的还是他的《故事新编》,随便掂出一篇来,都是让人回味无穷的精品,今天读起来也不会觉得有什么过时,想想那些令人捧腹的名字,诸如“华山小穷奇”之类的,当做网名,也很不错的。提倡幽默的林语堂我并不喜欢,因为他讲的太虚,鲁迅的幽默比林语堂好多了。
  
  赏 析
  在鲁迅逝世七十周年的日子里,作者以“这年头谁还读鲁迅”为标题,运用了双关的修辞:若理解为反问句,是表达很少有人读鲁迅的书了,这很遗憾,若理解为疑问句,是强调哪些人在读鲁迅的书,这很值得庆幸。作者重在告诉人们:鲁迅的著述是颇丰的,鲁迅留给了后人太多的精神财富,他为我们树立了一个人格高峰,我们应该继续读鲁迅的文章。作者从自己的切身角度切入,强调出自己受到鲁迅潜移默化的影响,敢于批评现实中的种种丑恶现象,使认识更深刻。同时,作者还向人们介绍了鲁迅性格中幽默、搞笑的一面,让我们对鲁迅有了更多的了解。(庞振军)
其他文献
“全诗共一千七百八十五字,古今第一首长诗也,淋淋漓漓,反反复复,杂述十数人口中语,而各肖其声音面目,岂非化工之笔。” (《古诗源》卷四·沈德潜)    焦仲卿,你为何有死的决心,  没有生的耐心?  何谓无礼节?何谓自专由?  从小诗书浸染,  昼夜作息勤勉,  纤纤细步礼仪全,为何被驱遣?  你是否想到,  珍爱的,一旦失去将永远遗憾,  生活的主角,应由你扮演。    磐石蒲苇的坚韧,  怎敌
期刊
一滴水,  从湘西吊脚楼悠悠的山岚滴下,  滴在了翠翠心中盛开的虎耳草  如伞的叶片上面。  水珠里的月光,  映照着祖父那苇古老的渡船,  与牵起两岸的那根绳缆;  映照着父母爱与憎的对歌,  吊脚楼的嘘叹;  映照着大老天宝表面的冷淡,  寂寞闯滩;  映照着会唱歌的竹雀,  静静地思念。    凤滩,茨滩,青浪滩,  难道人生不是闯滩?  不许哭,做一个大人,  不管什么事都不许哭。  要硬
期刊
笑着去看沧海桑田,笑着去看日月如梭,笑着去看那些花儿的凋谢。笑着,沉默着,罢了清明梦一场,不过换来一句“海海人生浪尽漂泊,恋恋东梦爱本寂寞。”    近日,一则新闻在家长圈里引起热议。美国得克萨斯州一名中学生在课堂上对老师出言不逊,被罚637美元,如今这名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在餐馆打工挣钱 “还债”。课堂上就因为几句言语不敬,处罚如此之重,可能出乎中国家长的想象,就没有比罚款更好的教育方法了吗?   
期刊
江水是菊黄色的,那江水里流动着的莫不真是晋朝的菊花?   已经不是菊花季节,陶公祠院中那两厢曾经盛开的菊花都已败萎了,只偶尔还露出残的黄色。祠在江边,就在这段被称为菊江的长江边。这地方真的与菊有缘,有“菊江”、“菊邑”,还有个乡叫“黄菊乡”。我依然走在菊花黄的意韵之中,初冬那菊黄色的阳光和身边那座被菊黄色历史装帧的古建筑,以及存在于胸臆之中的菊花般的品格,和风中飘荡的大朵大朵菊花般的幻想,都让我陶
期刊
媒介技术的列车在数字化的轨道上一路狂奔,我们挤上或者被推上车,甚至来不及想去哪里,就已经匆匆上路。正在产生强烈影响的微博,以互联网与手机的结合,以140字的容量,将每时每分每秒都在更新的媒介奇观带入我们的日常生活。  因为有了微博,朋友如影随形,信息无处不在,关怀无微不至。我们在琐碎、无聊的时间里,在无事可做或者做不了事情的时候,在繁忙工作的间隙,可以被微博占据和充实。各种信息来路不同,汇聚在你这
期刊
皎洁的月光,星垂野阔,忘记该忘记的,放弃该放弃的,这都是我们的福分,若拿不起如何放得下?坦坦荡荡,愿我们坦然走过一个无悔的人生。  ——题记。    我曾想一个人到寒冷的极地,去看神奇的极光,去感受那奇幻的人生;也曾想独自站在青山绿水旁,用心倾听一曲高山流水,品一品世间的逸乐闲情;曾经相信致死不渝、挚爱之后的山盟海誓……  兀自的伫立在海边迎着咸味的海风,回忆起曾经的对与错,回忆起曾经的是与非,回
期刊
其实,批评未必要义正词严,未必要话中带刺,更不能以泄愤为目的讽刺挖苦、翻旧账、算总账。批评的目的是为了使孩子丢弃坏毛病,养成好习惯。基于此,家长尽可以采取灵活的方式。  兵法上说,不战而屈人之兵,为上上策,对孩子进行批评,也要讲究兵法,“心中有剑口中无剑”是批评的最高境界。我们不妨看看下面几种别致的批评方式——    ■我的柔情你会懂  有个智力超群的男孩特别不喜欢做作业。妈妈怎么说都不听。后来妈
期刊
1、不论你住得多么远,每天早上最少提前10分钟到办公室,如果是统一班车,也应提前5分钟赶到候车点。上班不迟到,少请假。  2、在任何地方,碰到同事、熟人都要主动打招呼,要诚恳。  3、在车上,要主动给年长者、领导、女同事让座。不要与任何人争上车先后、争座位。  4、进入办公室应主动整理卫生,即使有专职清洁工,自己的办公桌也要自己清理。这一切都应在上班时间正式开始前完成。  5、早餐应在办公室之外的
期刊
公元759年深冬,“安史之乱”的暴风雪狂飙而去,席卷了整个中原。杜甫脱掉了官衣,在秦州(甘肃天水)的桥头深深地叹息了一声,然后收敛了向长安眺望的目光,呼唤来妻小开始向南前行,经陇右入蜀,过三台到成都。  霏霏的小雨从蜀国的天空飘散下来,迷离了锦城的雨巷,如垂暮老者低低的哭泣,俯在了杜甫的肩头。夜色渐晚,杜甫举目眺望,目光穿越了府南河两岸繁华,穿越了朱门的酒肉,停泊在商铺林立灯火辉煌的鼓楼群中,久久
期刊
引子  我的父母都是研究所的工人,父亲去世较早,母亲含辛茹苦地抚养着我们兄弟三人长大成人,大弟顶替父亲在所里上班,我和二弟先后到工厂及运输七队上班,我在工厂当工人,每天按部就班地早出晚归,二弟是个司机,每天没黑没日地跑运输,非常累,母亲比较担心,比较起来还是大弟在所里的工作较好。  我家住的是所里的平房,小房不大,经过改建,到80年代成为三室、一卫、一厨的老房子,总建筑面积在70平方左右,全家祖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