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多年以来,蚕病危害一直是蚕农的心病。近几年,岔口镇秋蚕病发病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向,很多蚕农不知如何应对,盒种产茧下降,严重损害了蚕农的收益。本文主要分析秋蚕发病原因,并结合原因提出相应的防治策略。
关键词:岔口镇;蚕桑生产;发病原因;防治策略
中图分类号:S884-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岔口镇是歙县蚕桑生产重点乡镇,有30多年的蚕桑生产历史。最高年饲养量达8000张,产茧量380t。2013年发种5632张,产茧242t,产值924万元。多年以来,蚕病危害一直是困扰着蚕桑生产的难题。岔口镇蚕病尤以夏秋蚕病最为为突出,如家蚕病毒病、真菌病、细菌病等蚕病。近几年,蚕病日益呈发病广、危害中的趋势,使许多蚕农蒙受重大经济损失。因此,如何有效地控制蚕病危害,稳步发展蚕业生产,增加蚕农收益,加强蚕病防治工作已成为岔口镇蚕桑生产获得进一步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
1 秋季蚕病原因分析
1.1 饲养管理方式粗放
由于近几年蚕茧市场低迷,蚕桑生产逐步滑坡,蚕桑也经济效益下降,致使很多蚕农饲养管理方式粗放,出现“轻桑、轻蚕、轻消毒”的现象比较严重,致使病原物积累增多,蚕病发生面广,发病率高。同时由于劳动力的大量流失,蚕农呈现老龄化趋势,管桑养蚕者多为60岁以上的老人或无法外出务工的弱势群体,他们大多不具备必要的防病知识,养蚕消毒工作随意性大,部分蚕农尚不了解蚕的生理特性,蚕期中没有抓住关键环节,忽视蚕体、蚕座消毒,对小蚕的保护不够。一些蚕农用病死蚕喂鸡,一季草龙用1a等不良操作行为;养蚕密度过大,也为蚕病的发生与传播创造了条件。粗放的饲养管理方式也容易导致蚕病暴发风险的增加。
1.2 气候恶劣容易诱发蚕病
岔口镇蚕期气候变化较大,恶劣环境易造成蚕体虚弱,更容易诱发蚕病。近年来由于气候变暖,夏秋季高温天数长,秋蚕期极易遇到极端气候,容易引发大面积蚕病。夏秋季主要以中肠型脓病、真菌病为主,晚秋季主要以真菌病和血液型脓病为主。一般而言,5龄蚕期蚕病发生最多、最重,发病率最高,大蚕期暴发蚕病,往往是因小蚕对病菌的抵抗力较弱感染而致。蚕病的频发导致蚕农严重减产、减收,茧质下降就,使蚕农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1.3 环境污染严重
由于皖南地区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蚕区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很多桑叶被废气、粉尘笼罩,再加上粗放型蚕桑饲养管理模式和日益恶劣的气候,导致蚕病发生越来越严重,给蚕茧安全带来很大风险。同时,在桑园治虫施用农药时也可能因为农药残效期掌握不当直接危害桑园,或其他作物施药而随风飘移污染邻近的桑园桑叶,而致慢性或急性中毒,同样会给蚕病的发生带来许多隐患。
2 蚕病防治措施
2.1 蚕农应重视消毒
病原物的存在是蚕病发生的直接和主要原因。蚕的生命周期太短,且蚕发病时,已不吃叶,无法添食药物进行治疗,因而蚕一旦生病,是无法治好的。所以,蚕病防治的根本措施在于消灭病原物。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把综合防治措施落到实处。蚕农在采桑、给桑、扩座除沙等操作过程中要养成良好的消毒卫生习惯,做到干干净净养蚕。岔口镇农技相关部门应加强对蚕桑骨干及养蚕大户的培训,讲授蚕病发生、发展、传播及危害,进行消毒及防病基本知识的宣传,使蚕农对消毒防病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改变“蚕发病,寻药治”的传统错误观念,提高蚕农的安全生产意识。
2.2 推广普及养蚕技术
要推广普及养蚕技术,争取让每个蚕农掌握科学规范的养蚕方法,从源头上防治蚕病的产生和传播。
2.2.1 蚕农应掌握科学规范的消毒步骤
要彻底清洗蚕具及蚕室内外环境,在消毒池浸渍消毒蚕具,蚕室用20%新鲜石灰浆掺漂白粉粉刷,经喷雾、熏烟二次消毒后封门,以防再污染;贮桑室要经常用漂白粉消毒,保证清洁。消毒是秋蚕防病的工作重点,因为连续养蚕会造成储桑室病毒和病菌积累,因此需认真对待,将蚕病消灭在萌芽状态。加强高温闷热预防措施,合理运用喷洒井水,晚上开放门窗、搭凉棚等操作方式,为蚕创造的良好生长环境,避免蚕病的侵袭。
2.2.2 做好蚕期防病工作
在饲养过程中,要经常观察蚕的行动、体形、体色、病斑、吐液及排粪等外观症状,有针对性地加强防治工作。收蚁时及各龄起蚕用小蚕防病一号蚕体消毒,3龄饷食后到5龄第2天,每天撒1次新鲜石灰粉或防僵粉进行蚕座消毒,保持蚕座的干净整洁;5龄期隔天用红霉素、氯霉素添食,抑制肠道内细菌的有害作用,增强蚕的体质,将预防工作做到位。注意调节蚕室、蚕座的温湿度,创造适合蚕生理特点的小环境,防止高温闷热,低温多湿,消除致病诱因。
2.3 建立蚕病预警机制
蚕桑生产是靠天农业,受天气影响较大,蚕儿体温随气温变化而变化,因此,必须依据天气变化情况来预防蚕病。通过跟踪天气情况,预测长时间的低温阴雨或长时间的高温可能对蚕生理产生的影响;分析适宜病原体滋生环境,进行蚕座日常观察,尽量做到精确预测,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对蚕病进行预防和控制,最大程度地降低蚕病发生风险。
3 结语
秋季是蚕病高发时期,蚕农应尽量最好消毒工作,掌握科学的养蚕技术,建立蚕病预警机制,有效防治秋季蚕病的发生。只有这样,岔口镇才能稳步发展蚕业生产,增加蚕农收益,促进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 董林,乔翠芳,丁汉.秋蚕期蚕病暴发原因及其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08(06).
[2] 刘继辉.秋季蚕病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0(18).
关键词:岔口镇;蚕桑生产;发病原因;防治策略
中图分类号:S884-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岔口镇是歙县蚕桑生产重点乡镇,有30多年的蚕桑生产历史。最高年饲养量达8000张,产茧量380t。2013年发种5632张,产茧242t,产值924万元。多年以来,蚕病危害一直是困扰着蚕桑生产的难题。岔口镇蚕病尤以夏秋蚕病最为为突出,如家蚕病毒病、真菌病、细菌病等蚕病。近几年,蚕病日益呈发病广、危害中的趋势,使许多蚕农蒙受重大经济损失。因此,如何有效地控制蚕病危害,稳步发展蚕业生产,增加蚕农收益,加强蚕病防治工作已成为岔口镇蚕桑生产获得进一步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
1 秋季蚕病原因分析
1.1 饲养管理方式粗放
由于近几年蚕茧市场低迷,蚕桑生产逐步滑坡,蚕桑也经济效益下降,致使很多蚕农饲养管理方式粗放,出现“轻桑、轻蚕、轻消毒”的现象比较严重,致使病原物积累增多,蚕病发生面广,发病率高。同时由于劳动力的大量流失,蚕农呈现老龄化趋势,管桑养蚕者多为60岁以上的老人或无法外出务工的弱势群体,他们大多不具备必要的防病知识,养蚕消毒工作随意性大,部分蚕农尚不了解蚕的生理特性,蚕期中没有抓住关键环节,忽视蚕体、蚕座消毒,对小蚕的保护不够。一些蚕农用病死蚕喂鸡,一季草龙用1a等不良操作行为;养蚕密度过大,也为蚕病的发生与传播创造了条件。粗放的饲养管理方式也容易导致蚕病暴发风险的增加。
1.2 气候恶劣容易诱发蚕病
岔口镇蚕期气候变化较大,恶劣环境易造成蚕体虚弱,更容易诱发蚕病。近年来由于气候变暖,夏秋季高温天数长,秋蚕期极易遇到极端气候,容易引发大面积蚕病。夏秋季主要以中肠型脓病、真菌病为主,晚秋季主要以真菌病和血液型脓病为主。一般而言,5龄蚕期蚕病发生最多、最重,发病率最高,大蚕期暴发蚕病,往往是因小蚕对病菌的抵抗力较弱感染而致。蚕病的频发导致蚕农严重减产、减收,茧质下降就,使蚕农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1.3 环境污染严重
由于皖南地区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蚕区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很多桑叶被废气、粉尘笼罩,再加上粗放型蚕桑饲养管理模式和日益恶劣的气候,导致蚕病发生越来越严重,给蚕茧安全带来很大风险。同时,在桑园治虫施用农药时也可能因为农药残效期掌握不当直接危害桑园,或其他作物施药而随风飘移污染邻近的桑园桑叶,而致慢性或急性中毒,同样会给蚕病的发生带来许多隐患。
2 蚕病防治措施
2.1 蚕农应重视消毒
病原物的存在是蚕病发生的直接和主要原因。蚕的生命周期太短,且蚕发病时,已不吃叶,无法添食药物进行治疗,因而蚕一旦生病,是无法治好的。所以,蚕病防治的根本措施在于消灭病原物。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把综合防治措施落到实处。蚕农在采桑、给桑、扩座除沙等操作过程中要养成良好的消毒卫生习惯,做到干干净净养蚕。岔口镇农技相关部门应加强对蚕桑骨干及养蚕大户的培训,讲授蚕病发生、发展、传播及危害,进行消毒及防病基本知识的宣传,使蚕农对消毒防病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改变“蚕发病,寻药治”的传统错误观念,提高蚕农的安全生产意识。
2.2 推广普及养蚕技术
要推广普及养蚕技术,争取让每个蚕农掌握科学规范的养蚕方法,从源头上防治蚕病的产生和传播。
2.2.1 蚕农应掌握科学规范的消毒步骤
要彻底清洗蚕具及蚕室内外环境,在消毒池浸渍消毒蚕具,蚕室用20%新鲜石灰浆掺漂白粉粉刷,经喷雾、熏烟二次消毒后封门,以防再污染;贮桑室要经常用漂白粉消毒,保证清洁。消毒是秋蚕防病的工作重点,因为连续养蚕会造成储桑室病毒和病菌积累,因此需认真对待,将蚕病消灭在萌芽状态。加强高温闷热预防措施,合理运用喷洒井水,晚上开放门窗、搭凉棚等操作方式,为蚕创造的良好生长环境,避免蚕病的侵袭。
2.2.2 做好蚕期防病工作
在饲养过程中,要经常观察蚕的行动、体形、体色、病斑、吐液及排粪等外观症状,有针对性地加强防治工作。收蚁时及各龄起蚕用小蚕防病一号蚕体消毒,3龄饷食后到5龄第2天,每天撒1次新鲜石灰粉或防僵粉进行蚕座消毒,保持蚕座的干净整洁;5龄期隔天用红霉素、氯霉素添食,抑制肠道内细菌的有害作用,增强蚕的体质,将预防工作做到位。注意调节蚕室、蚕座的温湿度,创造适合蚕生理特点的小环境,防止高温闷热,低温多湿,消除致病诱因。
2.3 建立蚕病预警机制
蚕桑生产是靠天农业,受天气影响较大,蚕儿体温随气温变化而变化,因此,必须依据天气变化情况来预防蚕病。通过跟踪天气情况,预测长时间的低温阴雨或长时间的高温可能对蚕生理产生的影响;分析适宜病原体滋生环境,进行蚕座日常观察,尽量做到精确预测,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对蚕病进行预防和控制,最大程度地降低蚕病发生风险。
3 结语
秋季是蚕病高发时期,蚕农应尽量最好消毒工作,掌握科学的养蚕技术,建立蚕病预警机制,有效防治秋季蚕病的发生。只有这样,岔口镇才能稳步发展蚕业生产,增加蚕农收益,促进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 董林,乔翠芳,丁汉.秋蚕期蚕病暴发原因及其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08(06).
[2] 刘继辉.秋季蚕病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