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稻稻曲病多发生在收成好的年份,该病发生后一般可减产5%~10%,不但影响产量,而且病粒含有毒物质及致病色素,严重影响米质,降低商品率。而纹枯病由于栽培技术的不断改进和过量施用氮肥等原因,使水稻纹枯病发生为害日益加重,已上升为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一般病株率15%~40%,减产10%~30%;严重者病株率达50%~100%,减产50%以上,出现不能抽穗和植株腐烂等情况。
一、水稻纹枯病
1.发生特点
(1)施肥不合理
施足基肥、合理追肥、增施磷钾肥,稻株生长健壮、通风透光好的稻田发病轻。氮肥施用过多过迟,或集中施用,禾苗猛发徒长,提早封行,田间郁闭,通风透光不良,株间湿度增高,则纹枯病发生重。
(2)高温高湿发病严重
稻纹枯病是一种高温高湿病害。当田间气温达23℃以上,相对湿度90%以上,纹枯病开始发生,当株棵间气温高达25~31℃,相对湿度达97%时,病害发展最为迅速,当温度在10℃以下或40℃以上时,病害停止发展,在12~15℃时开始形成菌核,但以30~32℃之间形成最多,水稻抽穗到乳熟阶段是菌核形成的高峰期。
2.发生规律
水稻纹枯病的传播来源是菌核,当年水稻收割时,菌核大量落在田里,在土壤中安全越冬,成为第2年病害传播的主要来源。菌核在第2年灌水整田时与浪渣混合在一起,漂浮在水面上,随风飘移,集中到下风头田边的水面。插秧后菌核漂浮到秧苗旁边,附着在近水面的叶鞘上,条件适宜生长出菌絲,侵入叶鞘,形成病斑,病斑上的病菌侵入临近稻株,向植株上部蔓延,扩大危害。纹枯病主要危害叶鞘,也能危害叶片、茎秆和稻穗。叶鞘发病,首先在近水面处产生暗绿色水渍状小斑点,逐渐扩大成椭圆形,并可相互汇合成云纹状大斑。病斑边缘明显,褐色,中间褪为淡绿色或淡褐色,最后变成灰白色。发病严重时,数个病斑融合形成大病斑,呈不规则云纹斑,常致叶片发黄枯死。叶片染病,病斑也呈云纹状,边缘褪黄,发病快时,病斑呈污绿色,叶片很快腐烂。茎秆受害症状似叶片,后期呈黄褐色,易折。
3.防治措施
(1)药剂防治
当丛发病率达20%时,可作为药剂防治指标,施药时期以抽穗前后为宜,高肥田块应在封行前开始用药,以后视病情发展情况每隔10~15d再防治1~2次。主要药剂有5%井冈霉素水剂1 500mL/hm2,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125 g/hm2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125g/hm2,对水1 125kg/hm2喷雾。施药时一定要保证用药量,药液要喷在植株中、下部,并在早晨有露水时施药,以提高防治效果。
(2)农业防治
①清除菌核。在灌水整田时打捞浮在水面上的浪渣,集中处理,消灭菌核。为彻底打捞,田面要整平,灌水可深一些。②合理施肥。应多施有机肥,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的抗病、抗倒能力。施肥应做到前期不徒长,不过早封行,后期不贪青,不倒伏,既能高产,又能控制病害。③浅水灌溉,适时晒田。一般分蘖盛期前灌浅水,分蘖末期开始晒田,孕穗以后干干湿湿,干湿交替,浅水勤灌,以降低田间湿度,控制无效分蘖,防止过早封行,减轻病害发生。
二、水稻稻曲病
1.发病规律
稻曲病是由真菌中的担子菌亚门类绿核菌侵染后而导致发病。病菌由落入土中的菌核和附着在种子表面上的厚垣孢子越冬,菌核于翌年的7~8月发育产生子囊壳,壳内产生大量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并随气流传播散落,在水稻破口期侵害花器和幼嫩器官,导致谷粒发生病害。
2.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良种
水稻不同品种(组合)对稻曲病的抗性差异较大。选用抗病良种并选用无病区域的稻种栽培,是防治稻曲病的有效技术措施。种子进行消毒处理是消灭种子带菌、防止初侵染源的有效措施,而且成本低、效果好。
(2)加强栽培管理
针对各种品种,适时移栽,使水稻开花期与雨期、高温天气错开。选择合理的种植密度,改善田间小环境,增强通风透光能力,以降低发病率。根据水稻不同生育时期对肥水的需求特性,进行科学施肥、灌水,保证水稻青秆黄熟。氮肥与发病呈正相关,氮肥过多,水稻生长过于繁茂嫩绿,会增加稻株的感病性。在施肥上应施足基肥,早施追肥,增强稻株抗病能力,适施氮、磷、钾,切忌迟施、偏施氮肥。
(3)药剂防治
老病区或杂交稻种植集中的地区,或水稻在抽穗扬花遇到雨日多、湿度大的天气,田间施药防治应在水稻孕穗后期、破口期及齐穗期施药,最迟不能迟于齐穗期,最佳时期为孕穗后期。实际掌握田间多数稻株剑叶抽出1/2至全抽出,植株呈锭子型但未破肚,以在破口前5~12d为宜,过早或过迟施药会大大降低防治效果。在水稻孕穗后期和破口期,用5%井冈霉素水剂1 500~2 250mL/hm2对水750kg各喷雾1次。用5%多菌酮可湿性粉剂2.25kg/hm2,或18%多菌酮乳粉7.5kg/hm2对水900kg,在水稻孕穗期喷雾。还可用50% DT杀菌剂1.50~2.25kg/hm2对水750~1 125kg,在水稻孕穗中期和末期各喷施1次。
(作者单位:155620 黑龙江省八五二农场)
一、水稻纹枯病
1.发生特点
(1)施肥不合理
施足基肥、合理追肥、增施磷钾肥,稻株生长健壮、通风透光好的稻田发病轻。氮肥施用过多过迟,或集中施用,禾苗猛发徒长,提早封行,田间郁闭,通风透光不良,株间湿度增高,则纹枯病发生重。
(2)高温高湿发病严重
稻纹枯病是一种高温高湿病害。当田间气温达23℃以上,相对湿度90%以上,纹枯病开始发生,当株棵间气温高达25~31℃,相对湿度达97%时,病害发展最为迅速,当温度在10℃以下或40℃以上时,病害停止发展,在12~15℃时开始形成菌核,但以30~32℃之间形成最多,水稻抽穗到乳熟阶段是菌核形成的高峰期。
2.发生规律
水稻纹枯病的传播来源是菌核,当年水稻收割时,菌核大量落在田里,在土壤中安全越冬,成为第2年病害传播的主要来源。菌核在第2年灌水整田时与浪渣混合在一起,漂浮在水面上,随风飘移,集中到下风头田边的水面。插秧后菌核漂浮到秧苗旁边,附着在近水面的叶鞘上,条件适宜生长出菌絲,侵入叶鞘,形成病斑,病斑上的病菌侵入临近稻株,向植株上部蔓延,扩大危害。纹枯病主要危害叶鞘,也能危害叶片、茎秆和稻穗。叶鞘发病,首先在近水面处产生暗绿色水渍状小斑点,逐渐扩大成椭圆形,并可相互汇合成云纹状大斑。病斑边缘明显,褐色,中间褪为淡绿色或淡褐色,最后变成灰白色。发病严重时,数个病斑融合形成大病斑,呈不规则云纹斑,常致叶片发黄枯死。叶片染病,病斑也呈云纹状,边缘褪黄,发病快时,病斑呈污绿色,叶片很快腐烂。茎秆受害症状似叶片,后期呈黄褐色,易折。
3.防治措施
(1)药剂防治
当丛发病率达20%时,可作为药剂防治指标,施药时期以抽穗前后为宜,高肥田块应在封行前开始用药,以后视病情发展情况每隔10~15d再防治1~2次。主要药剂有5%井冈霉素水剂1 500mL/hm2,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125 g/hm2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125g/hm2,对水1 125kg/hm2喷雾。施药时一定要保证用药量,药液要喷在植株中、下部,并在早晨有露水时施药,以提高防治效果。
(2)农业防治
①清除菌核。在灌水整田时打捞浮在水面上的浪渣,集中处理,消灭菌核。为彻底打捞,田面要整平,灌水可深一些。②合理施肥。应多施有机肥,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的抗病、抗倒能力。施肥应做到前期不徒长,不过早封行,后期不贪青,不倒伏,既能高产,又能控制病害。③浅水灌溉,适时晒田。一般分蘖盛期前灌浅水,分蘖末期开始晒田,孕穗以后干干湿湿,干湿交替,浅水勤灌,以降低田间湿度,控制无效分蘖,防止过早封行,减轻病害发生。
二、水稻稻曲病
1.发病规律
稻曲病是由真菌中的担子菌亚门类绿核菌侵染后而导致发病。病菌由落入土中的菌核和附着在种子表面上的厚垣孢子越冬,菌核于翌年的7~8月发育产生子囊壳,壳内产生大量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并随气流传播散落,在水稻破口期侵害花器和幼嫩器官,导致谷粒发生病害。
2.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良种
水稻不同品种(组合)对稻曲病的抗性差异较大。选用抗病良种并选用无病区域的稻种栽培,是防治稻曲病的有效技术措施。种子进行消毒处理是消灭种子带菌、防止初侵染源的有效措施,而且成本低、效果好。
(2)加强栽培管理
针对各种品种,适时移栽,使水稻开花期与雨期、高温天气错开。选择合理的种植密度,改善田间小环境,增强通风透光能力,以降低发病率。根据水稻不同生育时期对肥水的需求特性,进行科学施肥、灌水,保证水稻青秆黄熟。氮肥与发病呈正相关,氮肥过多,水稻生长过于繁茂嫩绿,会增加稻株的感病性。在施肥上应施足基肥,早施追肥,增强稻株抗病能力,适施氮、磷、钾,切忌迟施、偏施氮肥。
(3)药剂防治
老病区或杂交稻种植集中的地区,或水稻在抽穗扬花遇到雨日多、湿度大的天气,田间施药防治应在水稻孕穗后期、破口期及齐穗期施药,最迟不能迟于齐穗期,最佳时期为孕穗后期。实际掌握田间多数稻株剑叶抽出1/2至全抽出,植株呈锭子型但未破肚,以在破口前5~12d为宜,过早或过迟施药会大大降低防治效果。在水稻孕穗后期和破口期,用5%井冈霉素水剂1 500~2 250mL/hm2对水750kg各喷雾1次。用5%多菌酮可湿性粉剂2.25kg/hm2,或18%多菌酮乳粉7.5kg/hm2对水900kg,在水稻孕穗期喷雾。还可用50% DT杀菌剂1.50~2.25kg/hm2对水750~1 125kg,在水稻孕穗中期和末期各喷施1次。
(作者单位:155620 黑龙江省八五二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