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玉春先生,韩国华侨,祖籍中国山东,中学文化。现任韩国光州全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总会会长。
韩国光州中国文化院院长
韩国光州中国华侨学校校长
3月的一天,记者赴韩慕名采访了韩国光州中国华侨学校理事长马玉春先生。
韩国中文教育的两个第一
光州中国华侨学校是韩国第一所、也是目前唯一一所飘扬着中国五星红旗的华文学校。是第一所使用中国大陆语文教材、教简体字、使用汉语拼音的华文学校。
在光州中国华侨学校里,从小学一年级到四年级的课堂里老师们用汉语在给孩子们教中文,孩子们用中文回答老师提出的各种问题。墙上的学习园地贴着学生们用中文写的日记和作文,墙壁四周贴满了中文语音音标和各种教育粘贴画,给人们的印象这就是纯正的中国大陆的一所小学。这个学校的学生全部来自韩国人的子女。学生上午在韩国学校学习,放学后来华侨学校学中文。
立志做一名中国文化的传播者
马玉春的爷爷是韩国第一代中国华侨,马先生从小生长在韩国,少年时期由于家境贫穷只读到了初中。在读初中期间,他加入了鼓乐队当鼓手挣钱交学费。当年他接受的是台湾教育,学繁体字和罗马音标。九十年代他第一次来中国大陆充分了解了大陆的汉语教学体系,看到了中国文化的历史底蕴和发展趋势,决心做一名中华文化的传播者。
马先生深知做教育需要资金投入,他从做实业入手先后开办了食品加工厂和小商品贸易。经过了多年的打拼,马先生决定按照中国大陆的教育体系办一所华文学校。
艰苦办学 扬名北京
经过了一年的筹备,2006年韩国光州中国华侨学校终于成立了。学校上空飘扬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五星红旗。学校开办之初,社会上的人都以怀疑的眼光看待这所华文小学,许多学生家长不敢把子女送到华侨学校学中文。当地的台湾华文学校排挤华侨学校,呼吁家长们不要把孩子送到中国华侨学校,甚至有些别有用心的人组织一部分人到韩国教育部门请愿,要求阻止马先生开办的中国华侨学校,鼓动学生都到台湾的华文学校读书。在此情况下,学校招生非常困难。学校的经费和教师的工资都难以发放,仅有的两名老师不辞而别,学校仅剩8名学生,再加上企业效益滑坡,学校岌岌可危。面对如此困难局面马先生想起孙子的一句话:“不战而驱人兵为上者也”。他一面游说各相关部门支持学校办学,一面耐心细致做家长工作,并动员自己的女儿辞职来帮助他办学。同时自创一套学习中文的学习方法。面对诸多困难,马先生决定借债也要把学校办下去,他坚信学校一定能够成功。
2008年暑期,两名华侨学校的学生跟随父母和台湾华文学校的两名学生共同到北京旅游。在北京期间,华侨学校的学生为自己的父母担当翻译,能说能认能写而台湾华文学校的学生学的是繁体字罗马音标,认读写能力均受到限制,使台湾华文学校学生的父母非常没面子,充分认识到马先生的华侨学校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回国后,在社会上起到了非常大的反响。当地韩国人纷纷把子女送到马先生的中国华侨学校学中文。2009年春季开学,学生数量猛增至80人。由于受到办学条件的限制,马先生劝说后来的学生家长待2009年秋季再行入学。
目前,光州中国华侨学校有四个年级,教职员工12人,在校学生达82人,年龄从7岁到12岁,影响越来越大。现在有一些大的企业集团要求和马玉春先生联合办分校,马先生也表示要在韩国全国逐步建立华侨学校分校,形成规模化办学。
现在,马先生每天漫步在学校走廊里,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韩国光州中国文化院院长
韩国光州中国华侨学校校长
3月的一天,记者赴韩慕名采访了韩国光州中国华侨学校理事长马玉春先生。
韩国中文教育的两个第一
光州中国华侨学校是韩国第一所、也是目前唯一一所飘扬着中国五星红旗的华文学校。是第一所使用中国大陆语文教材、教简体字、使用汉语拼音的华文学校。
在光州中国华侨学校里,从小学一年级到四年级的课堂里老师们用汉语在给孩子们教中文,孩子们用中文回答老师提出的各种问题。墙上的学习园地贴着学生们用中文写的日记和作文,墙壁四周贴满了中文语音音标和各种教育粘贴画,给人们的印象这就是纯正的中国大陆的一所小学。这个学校的学生全部来自韩国人的子女。学生上午在韩国学校学习,放学后来华侨学校学中文。
立志做一名中国文化的传播者
马玉春的爷爷是韩国第一代中国华侨,马先生从小生长在韩国,少年时期由于家境贫穷只读到了初中。在读初中期间,他加入了鼓乐队当鼓手挣钱交学费。当年他接受的是台湾教育,学繁体字和罗马音标。九十年代他第一次来中国大陆充分了解了大陆的汉语教学体系,看到了中国文化的历史底蕴和发展趋势,决心做一名中华文化的传播者。
马先生深知做教育需要资金投入,他从做实业入手先后开办了食品加工厂和小商品贸易。经过了多年的打拼,马先生决定按照中国大陆的教育体系办一所华文学校。
艰苦办学 扬名北京
经过了一年的筹备,2006年韩国光州中国华侨学校终于成立了。学校上空飘扬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五星红旗。学校开办之初,社会上的人都以怀疑的眼光看待这所华文小学,许多学生家长不敢把子女送到华侨学校学中文。当地的台湾华文学校排挤华侨学校,呼吁家长们不要把孩子送到中国华侨学校,甚至有些别有用心的人组织一部分人到韩国教育部门请愿,要求阻止马先生开办的中国华侨学校,鼓动学生都到台湾的华文学校读书。在此情况下,学校招生非常困难。学校的经费和教师的工资都难以发放,仅有的两名老师不辞而别,学校仅剩8名学生,再加上企业效益滑坡,学校岌岌可危。面对如此困难局面马先生想起孙子的一句话:“不战而驱人兵为上者也”。他一面游说各相关部门支持学校办学,一面耐心细致做家长工作,并动员自己的女儿辞职来帮助他办学。同时自创一套学习中文的学习方法。面对诸多困难,马先生决定借债也要把学校办下去,他坚信学校一定能够成功。
2008年暑期,两名华侨学校的学生跟随父母和台湾华文学校的两名学生共同到北京旅游。在北京期间,华侨学校的学生为自己的父母担当翻译,能说能认能写而台湾华文学校的学生学的是繁体字罗马音标,认读写能力均受到限制,使台湾华文学校学生的父母非常没面子,充分认识到马先生的华侨学校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回国后,在社会上起到了非常大的反响。当地韩国人纷纷把子女送到马先生的中国华侨学校学中文。2009年春季开学,学生数量猛增至80人。由于受到办学条件的限制,马先生劝说后来的学生家长待2009年秋季再行入学。
目前,光州中国华侨学校有四个年级,教职员工12人,在校学生达82人,年龄从7岁到12岁,影响越来越大。现在有一些大的企业集团要求和马玉春先生联合办分校,马先生也表示要在韩国全国逐步建立华侨学校分校,形成规模化办学。
现在,马先生每天漫步在学校走廊里,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