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核致成人肠穿孔17例诊治分析

来源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y3535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总结枣核导致成人肠穿孔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

方法

对2000年1月至2016年2月期间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17例枣核异物导致肠穿孔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研究期间因枣核导致穿孔的患者有17例,在同期引发肠穿孔的食源性异物中占比达58.6%(17/29),70.6%(12/17)患者为60岁以上老年人;十二指肠和乙状结肠穿孔各1例(5.9%),小肠穿孔15例(88.2%),其中末段回肠穿孔9例(52.9%);腹部CT检查12例(70.6%),发现消化道异物10例(58.8%)。本组17例患者中,内镜治疗1例(5.9%),开腹手术7例(41.1%),腹腔镜手术9例(52.9%)。术后发生早期炎性肠梗阻、肺部感染、伤口感染和脑梗死各1例(5.9%),其中1例患者因术后3 d突发大面积脑梗死死亡。

结论

枣核是消化道异物致肠穿孔的重要原因之一,好发于老年人群,容易误诊;穿孔部位以小肠为主,尤其是末段回肠,螺旋CT对枣核致肠穿孔诊断具重要价值;腹腔镜手术具有一定优势。

其他文献
运用DRGs技术,进行院、科两级管理实践。医院层面,利用DRGs技术全面评价医院整体医疗服务情况,客观评价学科发展,制定个性化学科引导策略,为医院科学分配医疗资源提供依据;科室层面,利用该技术进行科室学科建设与质量管理,全面提升医院精细化管理水平。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患者直接经济损失,为提高医院感染防控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对2013年至2015年出院患者,采取1:1配对的方法,发生且仅发生1例次医院感染的患者为感染组,未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为未感染组,比较医院感染所增加的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结果感染组的住院时间显著长于未感染组,住院时间中位数平均延长了6天。与未感染组相比,感染组患者住院总费用和除治疗类费用以外的费用子分类项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感
期刊
期刊
介绍了"301模式就医一卡通"信息系统,在医院HIS系统不能直连互联网的情况下,借国家金融平台互联网应用前端,利用二维码、App等手段,实现患者在移动端预约挂号、实时缴费、分级检诊推送等功能,由此提高了患者就医效率,确保医疗信息及患者隐私安全,变"挂号预约"为"预约挂号"。
分级诊疗的目的是实现医疗服务需求与供给的匹配和平衡。本研究分析了当前阻碍分级诊疗秩序建立的主要问题,探讨基于病种的分级诊疗制度的作用机制,并提出了基于病种的分级诊疗制度的驱动模型。
基于传统DRGs管理科室平均住院日方法的基础上,考虑了临床科室收治患者疾病难易程度,结合病例组合指数对科室平均住院日管理目标进行测算。该方法避免了传统方法的不足,使平均住院日的管理更符合临床科室实际情况,也更加科学合理。
期刊
介绍了宜昌市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措施,指出了目前尚存的问题,建议宜昌市从加强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设、调动基层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引导患者基层首诊和制定分级诊疗配套政策方面进一步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