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在文化的属性等一系列方面存在着错位的情况,要想实现二者的有效融合,高职院校文化应当去书斋化、立企业化,企业文化应当去内圈化、立社会化,重构文化的价值。此外,还需要实现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理念一认同、确保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实践统一,并积极地在校园文化中渗透企业文化制度,以此来实现高职教育校企文化融合的对接。
关键词:高职教育 校企文化 文化融合 文化对接
高职教育是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为社会提供大量的专业型技术人才。近几年,国家越来越重视高职教育的发展,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关的政策和文件,为高职教育和企业生产一体化的发展提出了许多指导性的建议,实现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相互渗透和对接,有助于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1]。
一、高职教育校企文化融合的错位
错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是两种不同的文化,在目标方面,校园文化的目标是培养社会所学的专业型技能人才,企业文化属于生产化的一种,它的目标是激励人、管理人和约束人。在内涵方面,校园文化不仅包括校园的环境、和实踐活动等,还包括意识形态、思想观念以及色会责任等内容,企业文化的内涵较为单一,主要是对企业员工的质量标准、管理体制以及生产规范等方面的内容。在文化的形态方面也存在着错位的情况。高职校园文化属于程序性的文化,举办的活动大多具有延续性和定期性,文化传承追求体现出广泛性和稳定性,但是企业文化属于非程序性的文化,会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状态以及市场环境的改变等灵活地准变企业文化的理念和内涵。此外,高职教育校企文化融合的错位还包括就业错位、定位错位以及时空错位等等,这些因素都影响着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对接。
二、高职教育校企文化融合的重构
(一)校园文化去书斋化、立企业化
高职教育是具有双重属性的教育,一个是高等教育属性,另一个是职业教育属性,学校组织的文化活动、传递的文化讯息都具有比价明显的书斋味,按照统一的规范与标准培养高职学生的基本素养,在考虑岗位需要以及行业需求的同时,培养学生们的动手实践能力。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大量的社会文化渐渐涌入校园,但是书斋化的高职模式令校园文化难以承接此种多元化的社会文化,制约了高职校园文化的开放性,令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明明显,影响了双方的相互融合。所以,高职的校园文化必须去书斋化,打破以往的封闭的不佳氛围[2]。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逐渐形成了能力本位的人才目标,这个能力不仅包括生产产品、设计产品或者是操作技术等能力,还包括人才的综合素质。高职院校应当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注重知识、能力和素质等的培养,制定满足企业用人需求的人才培养新标准。高职院校应当由原来的模式逐渐向企业化的模式发展。
(二)企业文化去内圈化、立社会化
和高职院校相比,企业的竞争性和排他性比较强,在不同的企业中企业的文化各不相同。所以大部分企业的文化象征与文化标识都是不同的,主要体现在企业的“内圈化”,强调企业文化的管理作用和规范作用,在于社会的融合和对接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缺乏对企业的文化传播与示范作用的重视,致使企业文化具有封闭性的特点。要想解决企业文化的内圈化问题,企业应当积极在高职校园文化中汲取经验和营养,按照校园文化的开展路线以及运行的模式,制定企业文化的设计、传播与推广方案,进而增强企业文化社会上的知名度。对于企业来说,应积极地将企业文化与高职校园文化有效对接,加速企业的社会化发展,企业文化应当以反哺的姿态融入到校园文化的发展之中,发挥人才培养的价值[3]。
三、高职教育校企文化融合的对接
(一)实现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理念——认同
要想真正意义上地做到高职教育校企文化融合对接,首先需要实现二者在理念方面形成高度的认同,不仅需要注意到两者在理念方面具有的差异,深入地挖掘各自的概念、主要内容和实施的策略,与此同时区别对待二者的产生环境与条件,此外,还应当对二者对接的重要性、可能性以及可行性形成正确的认识,站在客观的角度科学设计校企文化对接的线路。高职院校是培养人才的主要阵地,在高职校园文化中渗透企业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价值,高职院校应当主动出击,把校园当作主要场所,深入意识到企业文化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用开放和包容的姿态引入优秀的企业文化,在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中吸纳相应的企业文化,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价值,需要用谦虚和学习的姿态对企业文化展开调研,探寻企业文化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可以值得借鉴的内容,进一步提升企业文化在高职校园中的使命感以及归属感,将企业文化转变为高职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交流纽带[4]。
(二)确保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实践统一
促进高职教育校企文化融合的对接,重点在于实践,需要把具体的活动当作载体,把人员的沟通与交流当作主要的形式,展开学校和企业的常态化的活动,共同培育有利于双方发展的品牌文化和特色文化,推动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在高职学生思想与行动方面的内化和体现。在横向上来看,可以将高校的精神、物质、行为以及制度等文化为基础,在里面融入积极的企业文化。对于物质文化来说,高职校园内的环境和基础设施需要体现出企业文化的理念与元素,发挥实训场所和仿真中心等一系列校企合作基地的价值,令高职学生在日常学习的活动中可以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企业文化。在精神文化方面,高职院校应当定期邀请企业的负责人和管理人员等到校举办专题讲座,向学生们传递企业的价值观和精神,帮助学生们实现角色的转变。在制度文化方面,高职院校应当积极的和企业展开交流,在校园管理的制度中融入企业管理的体系,积极组织一些富含企业管理色彩的活动,鼓励学生们积极参加,让学生们在正式步入职场之前体会到企业制度的一些要求与魅力。在行为文化方面,需要设计形式多样的活动,帮助学生们感受到企业对员工的一些要求,比方说敬业、团结、诚信等等,知道学生们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锻炼自身的这些素质,以此来满足企业的基本要求。在纵向上来看,高职院校需要在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中贯穿企业文化,,让学生们在进入校园之后便对企业的管理思想、生产一线等形成初步的认识,避免高职学生们在进入企业之后排斥企业的管理规定[5]。
(三)在校园文化中渗透企业文化的制度
有关的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高职的学生对于企业文化的了解停留在表面,主要是通过课堂、网络、报刊和实习等途径了解企业文化,对于企业文化的概念了解得并不深入,而且大部分都是通过第三方来传达的,避免不了传达的过程中具有主观性、片面性以及表面性,无法让学生们掌握企业文化的全貌。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渗透与对接是一项波及的范围广、程度比较深的工作项目,为了能够尽量减小文文化对接时出现要素流失的问题,这就意味着需要制度保障。首先需要制定相应的规划,高职院校需要建立起企业文化在校园文化中渗透的路径和方法,确保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对接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其次,企业和高职院校应当相互协调、相互合作,一同打造出文化建设的体系,在发挥校园文化功能的同时彰显企业文化的功能价值,实现二者多样性与标准性的统一。最后是制度的适用性,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需要建立起有助于双方利益、价值取向一致的规范制度,同时确保这些制度能够顺利实施,令高职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融合有规范可循。
综上所述,促进高职教育校企文化融合的对接,首先需要意识到二者间的错位,并重构二者的文化价值,同时积极参考上述对接的策略,推动高职教育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姜学,柳青.校企文化深度融合模式下高职生素质教育创新体系构建研究[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04).
[2]李雨虹.新时代高职校企文化融合培养困境和对策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9(07).
[3]刘洪海.传承与超越:PPP模式下的高职教育校企合作[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3).
[4]李娟,宗斐.基于校企文化融合视角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J/OL].品牌研究,2018(S2).
[5]黄泽栋,林楚贝.校企合作模式下民办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以广州华商职业学院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2).
基金项目:吉林省高教科研课题(项目编号:JGJX2019 D255)。
张莹单位:白城师范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周静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教务处教学研究科
关键词:高职教育 校企文化 文化融合 文化对接
高职教育是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为社会提供大量的专业型技术人才。近几年,国家越来越重视高职教育的发展,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关的政策和文件,为高职教育和企业生产一体化的发展提出了许多指导性的建议,实现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相互渗透和对接,有助于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1]。
一、高职教育校企文化融合的错位
错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是两种不同的文化,在目标方面,校园文化的目标是培养社会所学的专业型技能人才,企业文化属于生产化的一种,它的目标是激励人、管理人和约束人。在内涵方面,校园文化不仅包括校园的环境、和实踐活动等,还包括意识形态、思想观念以及色会责任等内容,企业文化的内涵较为单一,主要是对企业员工的质量标准、管理体制以及生产规范等方面的内容。在文化的形态方面也存在着错位的情况。高职校园文化属于程序性的文化,举办的活动大多具有延续性和定期性,文化传承追求体现出广泛性和稳定性,但是企业文化属于非程序性的文化,会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状态以及市场环境的改变等灵活地准变企业文化的理念和内涵。此外,高职教育校企文化融合的错位还包括就业错位、定位错位以及时空错位等等,这些因素都影响着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对接。
二、高职教育校企文化融合的重构
(一)校园文化去书斋化、立企业化
高职教育是具有双重属性的教育,一个是高等教育属性,另一个是职业教育属性,学校组织的文化活动、传递的文化讯息都具有比价明显的书斋味,按照统一的规范与标准培养高职学生的基本素养,在考虑岗位需要以及行业需求的同时,培养学生们的动手实践能力。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大量的社会文化渐渐涌入校园,但是书斋化的高职模式令校园文化难以承接此种多元化的社会文化,制约了高职校园文化的开放性,令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明明显,影响了双方的相互融合。所以,高职的校园文化必须去书斋化,打破以往的封闭的不佳氛围[2]。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逐渐形成了能力本位的人才目标,这个能力不仅包括生产产品、设计产品或者是操作技术等能力,还包括人才的综合素质。高职院校应当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注重知识、能力和素质等的培养,制定满足企业用人需求的人才培养新标准。高职院校应当由原来的模式逐渐向企业化的模式发展。
(二)企业文化去内圈化、立社会化
和高职院校相比,企业的竞争性和排他性比较强,在不同的企业中企业的文化各不相同。所以大部分企业的文化象征与文化标识都是不同的,主要体现在企业的“内圈化”,强调企业文化的管理作用和规范作用,在于社会的融合和对接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缺乏对企业的文化传播与示范作用的重视,致使企业文化具有封闭性的特点。要想解决企业文化的内圈化问题,企业应当积极在高职校园文化中汲取经验和营养,按照校园文化的开展路线以及运行的模式,制定企业文化的设计、传播与推广方案,进而增强企业文化社会上的知名度。对于企业来说,应积极地将企业文化与高职校园文化有效对接,加速企业的社会化发展,企业文化应当以反哺的姿态融入到校园文化的发展之中,发挥人才培养的价值[3]。
三、高职教育校企文化融合的对接
(一)实现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理念——认同
要想真正意义上地做到高职教育校企文化融合对接,首先需要实现二者在理念方面形成高度的认同,不仅需要注意到两者在理念方面具有的差异,深入地挖掘各自的概念、主要内容和实施的策略,与此同时区别对待二者的产生环境与条件,此外,还应当对二者对接的重要性、可能性以及可行性形成正确的认识,站在客观的角度科学设计校企文化对接的线路。高职院校是培养人才的主要阵地,在高职校园文化中渗透企业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价值,高职院校应当主动出击,把校园当作主要场所,深入意识到企业文化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用开放和包容的姿态引入优秀的企业文化,在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中吸纳相应的企业文化,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价值,需要用谦虚和学习的姿态对企业文化展开调研,探寻企业文化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可以值得借鉴的内容,进一步提升企业文化在高职校园中的使命感以及归属感,将企业文化转变为高职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交流纽带[4]。
(二)确保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实践统一
促进高职教育校企文化融合的对接,重点在于实践,需要把具体的活动当作载体,把人员的沟通与交流当作主要的形式,展开学校和企业的常态化的活动,共同培育有利于双方发展的品牌文化和特色文化,推动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在高职学生思想与行动方面的内化和体现。在横向上来看,可以将高校的精神、物质、行为以及制度等文化为基础,在里面融入积极的企业文化。对于物质文化来说,高职校园内的环境和基础设施需要体现出企业文化的理念与元素,发挥实训场所和仿真中心等一系列校企合作基地的价值,令高职学生在日常学习的活动中可以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企业文化。在精神文化方面,高职院校应当定期邀请企业的负责人和管理人员等到校举办专题讲座,向学生们传递企业的价值观和精神,帮助学生们实现角色的转变。在制度文化方面,高职院校应当积极的和企业展开交流,在校园管理的制度中融入企业管理的体系,积极组织一些富含企业管理色彩的活动,鼓励学生们积极参加,让学生们在正式步入职场之前体会到企业制度的一些要求与魅力。在行为文化方面,需要设计形式多样的活动,帮助学生们感受到企业对员工的一些要求,比方说敬业、团结、诚信等等,知道学生们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锻炼自身的这些素质,以此来满足企业的基本要求。在纵向上来看,高职院校需要在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中贯穿企业文化,,让学生们在进入校园之后便对企业的管理思想、生产一线等形成初步的认识,避免高职学生们在进入企业之后排斥企业的管理规定[5]。
(三)在校园文化中渗透企业文化的制度
有关的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高职的学生对于企业文化的了解停留在表面,主要是通过课堂、网络、报刊和实习等途径了解企业文化,对于企业文化的概念了解得并不深入,而且大部分都是通过第三方来传达的,避免不了传达的过程中具有主观性、片面性以及表面性,无法让学生们掌握企业文化的全貌。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渗透与对接是一项波及的范围广、程度比较深的工作项目,为了能够尽量减小文文化对接时出现要素流失的问题,这就意味着需要制度保障。首先需要制定相应的规划,高职院校需要建立起企业文化在校园文化中渗透的路径和方法,确保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对接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其次,企业和高职院校应当相互协调、相互合作,一同打造出文化建设的体系,在发挥校园文化功能的同时彰显企业文化的功能价值,实现二者多样性与标准性的统一。最后是制度的适用性,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需要建立起有助于双方利益、价值取向一致的规范制度,同时确保这些制度能够顺利实施,令高职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融合有规范可循。
综上所述,促进高职教育校企文化融合的对接,首先需要意识到二者间的错位,并重构二者的文化价值,同时积极参考上述对接的策略,推动高职教育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姜学,柳青.校企文化深度融合模式下高职生素质教育创新体系构建研究[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04).
[2]李雨虹.新时代高职校企文化融合培养困境和对策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9(07).
[3]刘洪海.传承与超越:PPP模式下的高职教育校企合作[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3).
[4]李娟,宗斐.基于校企文化融合视角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J/OL].品牌研究,2018(S2).
[5]黄泽栋,林楚贝.校企合作模式下民办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以广州华商职业学院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2).
基金项目:吉林省高教科研课题(项目编号:JGJX2019 D255)。
张莹单位:白城师范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周静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教务处教学研究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