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每位教师应努力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把和谐的美运用到教学艺术中去。灵活的运用各种教学技能技巧,让学生处在协调、适中、完美的状态中学习,使学生在和谐课堂氛围中得到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校课堂;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即指教学中可根据教者、学者、教学内容不同可采取不同的教学艺术进行教学操作。什么是教学艺术呢?本人认为教学艺术是教师能熟练的综合运用教学技能技巧,按照美的规律而进行的、和谐的、独创性的教学实践活动。而教学操作过程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學艺术效果必须尽量创造教学氛围的和谐美。本文就从和谐美的角度来探讨小语课堂教学艺术。
一、教学操作节奏的张于弛
古人说“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张”指教学操作过程中的快节奏,“弛”是指教学操作过程中的慢节奏。音乐离不开节奏美,教学也要讲究节奏美。在教学中如果运用了符合节律的教学节奏,不仅能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陶冶学生的身心。在教学中教学内容比较难的,文字比较艰涩的,道理比较抽象的或者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则要“慢节奏”,提问后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同时老师在讲解答案时也要适当放慢节奏,让学生来得及领会。
对于教学内容较为简单的,课文内容较为有趣的,或学生自学可以学懂的,教师就可采取快节奏进行。如我在教《桂林山水》时引导学生抓住为什么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放慢节奏,细讲了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我提出了本段运用对比、排比、比喻的手法,如课文运用大海、西湖与漓江的水相比以突出漓江水美。用三个排比句写出了漓江水的“静”“清”“绿”。用翡翠来比喻漓江水的绿。对于本文第三自然段,我针对它与第二自然段写法相同,就放快了节奏,让学生自学,去体会桂林的山是如何美的。
二、教学内容的疏与密
古人说中国画的构图技巧“疏可走马,密不透风”,就是说空白的地方可以用来跑马,用墨多的地方连风也吹不进去。语文教学也应讲究“疏”与“密”的技巧。对重点内容,特别是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的部分,则必须进行工笔细描,浓墨重彩;对于课文非重点难点,学生自己可以解决的部分,可以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或者以读代讲,这是教学上的写意,是粗线条。同时要讲究“疏中有密”“密中有疏”“疏密有致”。如《梅花魂》一文,课文写了关于华侨爷爷的那几件事?这几件事说明了什么?这些问题可靠学生自己解决,这是“疏”;而对《梅花魂》“魂”字的理解,梅花有什么样的“魂”?中华民族有什么样的“魂”?二者之间有何联系?是教学重点,则必须引导学生咬文嚼字,深入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写梅花精神的语句和中华民族有什么样的“魂”的语句背下来。这样就做到了有“疏”有“密”,而且“密中有疏”。
三、教学语言的庄与谐
教学语言的“庄”指用词准确,逻辑性强;“谐”是指风趣、幽默。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主要靠准确的、符合逻辑的讲解,但理论性、逻辑性强的讲述时间一旦太长,就容易引起学生身心的疲劳,因此讲课时应该是亦庄亦谐,庄中有谐,谐中有庄,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集中精力突破难点后宜谐,这样能使学生的身心得以放松,消除疲劳,根据年龄特点,高年级则可庄谐并用,而低年级学生由于较好动,则应谐多于庄。在教学中借用其他行业的语言或流行语于教学的是“谐”,在教学中设置悬念的语言是“谐”,形象化的描述能引起学生想象的也是“谐”。在“谐”的过程中要注意“谐”得恰到好处,不能“谐”得过了头,导致偏离教学的轨道。
四、教学形态的动与静
教学中的“动”是指讲解、朗读、讨论、操作等,是有“声”有“形”的教学;“静”是指学生的观察、思考、想象、默读等,是无声世界。教学中的“动”能活跃课堂气氛,能使学生保持注意力。“静”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在教学中,“动”“静”要适量、适度。“动”多“静”少,表面上看课堂气氛很热闹,但学生的思维很少参与学习,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静”多“动”少,则学生容易疲劳。据此,应考虑到学生年龄特点,“动”“静”合理搭配。低年级要“动”多“静”少,以“动”为主;高年级则要“动”“静”结合,相对延长“静”的时间,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教学方法的“守本”与“逐巧”
“守本”这里指遵循常规,采用常规的教学方法。教学时“守本”就是要遵循教学大纲提出的基本方法。“逐巧”指不循常规,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教学中“逐巧”要符合教育学、儿童心理学、美学等原则。在教学中教师既要遵循常规,又要敢于突破常规,二者相结合运用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如围绕重点部分重点讲解学习,就是突出重点的常规教法。如上所举《梅花魂》中重点部分的教法,就是“守本”的教法。故事性很强、难度不大的课文,教师所采取的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学,或以读代讲,或利用简笔画设计出优美的图案营造出优美的意境,或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或利用电教给学生展现课文要表达的内容等,这些都是“逐巧”。教师在教学中,是“守本”还是“逐巧”,要根据自身能力、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所学课文的特点进行。如我在教《索溪峪的野》这一课时,先给学生讲解“野”的含义,在利用总起句在文章中的作用,给学生讲解了第二自然段“山是野的”,这是“守本”;利用电教把索溪峪的风光展现给学生,使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免去了煞费口舌的讲解,这是“逐巧”。对于常识性课文的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逐一概括出常识性知识要点,这是“守本”;让学生搜集课文相关资料帮助课文的学习,这是“逐巧”。如在《只有一个地球》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查阅与地球有关的资料,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逐一概括出有关地球的常识性知识要点,并利用电教把宇宙中的地球展现给学生看,这样“守本”和“逐巧”结合在一起,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每位教师应努力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把和谐的美运用到教学艺术中去。灵活的运用各种教学技能技巧,让学生处在协调、适中、完美的状态中学习,使学生在和谐课堂氛围中得到发展。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校课堂;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即指教学中可根据教者、学者、教学内容不同可采取不同的教学艺术进行教学操作。什么是教学艺术呢?本人认为教学艺术是教师能熟练的综合运用教学技能技巧,按照美的规律而进行的、和谐的、独创性的教学实践活动。而教学操作过程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學艺术效果必须尽量创造教学氛围的和谐美。本文就从和谐美的角度来探讨小语课堂教学艺术。
一、教学操作节奏的张于弛
古人说“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张”指教学操作过程中的快节奏,“弛”是指教学操作过程中的慢节奏。音乐离不开节奏美,教学也要讲究节奏美。在教学中如果运用了符合节律的教学节奏,不仅能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陶冶学生的身心。在教学中教学内容比较难的,文字比较艰涩的,道理比较抽象的或者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则要“慢节奏”,提问后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同时老师在讲解答案时也要适当放慢节奏,让学生来得及领会。
对于教学内容较为简单的,课文内容较为有趣的,或学生自学可以学懂的,教师就可采取快节奏进行。如我在教《桂林山水》时引导学生抓住为什么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放慢节奏,细讲了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我提出了本段运用对比、排比、比喻的手法,如课文运用大海、西湖与漓江的水相比以突出漓江水美。用三个排比句写出了漓江水的“静”“清”“绿”。用翡翠来比喻漓江水的绿。对于本文第三自然段,我针对它与第二自然段写法相同,就放快了节奏,让学生自学,去体会桂林的山是如何美的。
二、教学内容的疏与密
古人说中国画的构图技巧“疏可走马,密不透风”,就是说空白的地方可以用来跑马,用墨多的地方连风也吹不进去。语文教学也应讲究“疏”与“密”的技巧。对重点内容,特别是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的部分,则必须进行工笔细描,浓墨重彩;对于课文非重点难点,学生自己可以解决的部分,可以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或者以读代讲,这是教学上的写意,是粗线条。同时要讲究“疏中有密”“密中有疏”“疏密有致”。如《梅花魂》一文,课文写了关于华侨爷爷的那几件事?这几件事说明了什么?这些问题可靠学生自己解决,这是“疏”;而对《梅花魂》“魂”字的理解,梅花有什么样的“魂”?中华民族有什么样的“魂”?二者之间有何联系?是教学重点,则必须引导学生咬文嚼字,深入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写梅花精神的语句和中华民族有什么样的“魂”的语句背下来。这样就做到了有“疏”有“密”,而且“密中有疏”。
三、教学语言的庄与谐
教学语言的“庄”指用词准确,逻辑性强;“谐”是指风趣、幽默。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主要靠准确的、符合逻辑的讲解,但理论性、逻辑性强的讲述时间一旦太长,就容易引起学生身心的疲劳,因此讲课时应该是亦庄亦谐,庄中有谐,谐中有庄,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集中精力突破难点后宜谐,这样能使学生的身心得以放松,消除疲劳,根据年龄特点,高年级则可庄谐并用,而低年级学生由于较好动,则应谐多于庄。在教学中借用其他行业的语言或流行语于教学的是“谐”,在教学中设置悬念的语言是“谐”,形象化的描述能引起学生想象的也是“谐”。在“谐”的过程中要注意“谐”得恰到好处,不能“谐”得过了头,导致偏离教学的轨道。
四、教学形态的动与静
教学中的“动”是指讲解、朗读、讨论、操作等,是有“声”有“形”的教学;“静”是指学生的观察、思考、想象、默读等,是无声世界。教学中的“动”能活跃课堂气氛,能使学生保持注意力。“静”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在教学中,“动”“静”要适量、适度。“动”多“静”少,表面上看课堂气氛很热闹,但学生的思维很少参与学习,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静”多“动”少,则学生容易疲劳。据此,应考虑到学生年龄特点,“动”“静”合理搭配。低年级要“动”多“静”少,以“动”为主;高年级则要“动”“静”结合,相对延长“静”的时间,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教学方法的“守本”与“逐巧”
“守本”这里指遵循常规,采用常规的教学方法。教学时“守本”就是要遵循教学大纲提出的基本方法。“逐巧”指不循常规,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教学中“逐巧”要符合教育学、儿童心理学、美学等原则。在教学中教师既要遵循常规,又要敢于突破常规,二者相结合运用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如围绕重点部分重点讲解学习,就是突出重点的常规教法。如上所举《梅花魂》中重点部分的教法,就是“守本”的教法。故事性很强、难度不大的课文,教师所采取的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学,或以读代讲,或利用简笔画设计出优美的图案营造出优美的意境,或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或利用电教给学生展现课文要表达的内容等,这些都是“逐巧”。教师在教学中,是“守本”还是“逐巧”,要根据自身能力、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所学课文的特点进行。如我在教《索溪峪的野》这一课时,先给学生讲解“野”的含义,在利用总起句在文章中的作用,给学生讲解了第二自然段“山是野的”,这是“守本”;利用电教把索溪峪的风光展现给学生,使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免去了煞费口舌的讲解,这是“逐巧”。对于常识性课文的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逐一概括出常识性知识要点,这是“守本”;让学生搜集课文相关资料帮助课文的学习,这是“逐巧”。如在《只有一个地球》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查阅与地球有关的资料,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逐一概括出有关地球的常识性知识要点,并利用电教把宇宙中的地球展现给学生看,这样“守本”和“逐巧”结合在一起,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每位教师应努力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把和谐的美运用到教学艺术中去。灵活的运用各种教学技能技巧,让学生处在协调、适中、完美的状态中学习,使学生在和谐课堂氛围中得到发展。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