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溶骨性转移瘤的CT诊断

来源 :实用放射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uluoyanyu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脊柱溶骨性转移瘤的CT表现,探讨CT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分析46例72个椎骨溶骨性转移瘤的CT表现,并与其中28例的X线平片结果进行比较.结果46例脊柱溶骨性转移瘤的72个转移椎骨中,椎体破坏45例共74个病灶,椎弓根破坏22例,累及横突15例,椎板和棘突(受累)各11例.微转移病灶集中在椎体(45/49).CT发现骨破坏、椎管受累及椎旁软组织肿块分别为100%、67.85%及71.4%,而X线对三者的发现率仅为53.6%、14.3%及32.1%.结论脊柱转移瘤首先侵犯椎体,椎体转移瘤是椎弓根、椎板、横突和棘突破坏的基础.CT扫描在发现和评估病变方面较X线平片检查敏感.
其他文献
目的 评价性别差异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 1999年 1月~ 2 0 0 3年9月接受再灌注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32 5例 ,按性别分为女性组 (84例 )和男性
背景与目的多参数流式细胞免疫表型分析可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以提高淋巴增殖性疾病诊断的准确率。我们采用流式细胞仪对121例临床怀疑淋巴瘤患者的135份淋巴结、血液、骨髓
目的 探讨氩氦刀冷冻毁损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介入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适应证、疗效及临床意义.方法 2001年7月至2002年6月34例肝脏恶性肿瘤病人先行TACE治疗,术后7~45 d后在B超或B超CT联合引导下行经皮穿刺氩氦刀冷冻毁损治疗肝脏肿瘤术.术后病人定期复查血清肿瘤标记物、B超检查及CT或MRI扫描.结果病人肝功能Child A级32例,Child B级2例,Child C级0例
目的探讨腹水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测定在良恶性腹水鉴别诊断中的价值,以及联合检测癌胚抗原(CEA)的临床意义.方法于2002-05~2003-02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苏州大学附属
目的 总结胰腺恶性内分泌肿瘤的诊治经验.方法对我院近15年来收治的36例胰腺恶性内分泌肿瘤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转移是胰腺恶性内分泌肿瘤的主要临床表现(发生率72.2%),原发灶有较高的手术切除率(77.8%),而介入化疗可以作为主要的辅助治疗手段.结论胰腺恶性内分泌肿瘤应采取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大量证据表明高尿酸血症 (HUA)与原发性高血压 (EH)关系密切 ,在 2 5 %~ 75 %的EH患者中伴有HUA ,被认为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1〕。本文对 45例≥ 60岁EH患者血尿酸 (
目的 观察脾切除大鼠内毒索血症脂多糖结合蛋白及肿瘤坏死因子(TNF)基因表达的变化,探讨脂多糖结合蛋白(LBP)在脾切除后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雄性Wister大鼠112只,随机分为有脾组(对照组):行大网膜切除;脾切除组:行脾切除术,每组根据时间点再分为内毒索注射前、注射后0.5、1.5、4.0、12.0、24.0 h组;各组均留取肺组织标本,采用改良过氯酸法预处理组织匀浆液、鲎试剂基质显色法检测
目的 研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心房肌细胞膜结合肽酶(外肽酶)羧基肽酶M(CPM)、二肽肽酶ⅣV(DPIV)和丙氨酸氨基肽酶(APN)的表达与活性变化.方法52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心脏外科手术时取右心耳组织,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测定CPM、DPIV和APN的mRNA表达量,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测定CPM蛋白质含量,酶活性测定技术测定DPIV/APN酶活
目的 探讨兔肾VX2肿瘤超声观测指标与其增殖活性及侵袭性的关系.方法建立56只兔肾VX2肿瘤模型,种植3周后应用二次谐波和声像图定量技术检测癌灶大小、回声强度、边缘回声及能量面积比,并与肿瘤的组织病理学、流式细胞仪测定的增殖指数(PI)及倍体细胞率(PCR)相比较.结果兔肾VX2肿瘤的PI及PCR与肿瘤边缘回声无明显相关,而与肿瘤大小、内部回声强度及血流丰富程度有一定关系.结论超声观测指标可用于推
目的 探讨胎儿胸腺小叶共移植对异种骨髓移植后人源性T细胞发育的影响,为在体研究人造血细胞向T细胞发育提供实验模型,并为异种骨髓移植构建银屑病动物模型奠定基础.方法将人骨髓单个核细胞及胎儿胸腺小叶共移植于SCID鼠,皮下注射骨髓基质细胞,并结合IL-2腹腔内注射,以未移植胸腺小叶者为对照,流式细胞术动态检测移植后不同时间SCID鼠外周血中人源性细胞及CD3+细胞、CD4+细胞、CD8+细胞的比例.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