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秦文琛现代音乐作品《合一》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lin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中国青年作曲家秦文琛为古筝和室内乐队创作的现音乐作品《合一》为研究对象。从题目所表达的思想以及作品在乐器的选择上入手,对该作品的音色、结构、节奏及技法、音高等方面作了浅显的分析。
  关键词:秦文琛;音色;结构;节奏与技法;音高
  秦文琛是中国国内目前极具才华和潛质并对乐坛具有冲击力的作曲家。他创作完成了大量的室内乐,民乐,和管弦乐作品。他的很多作品在国际作曲比赛中获得大奖。近年来,秦文琛接受世界众多音乐机构的委约创作并与一批国际一流的乐团合作,使他的作品多次展现在国际音乐节上。
  在秦文琛众多优秀的作品中我非常喜欢《合一》。《合一》在1999年德国汉诺威双年届国际作曲比赛中获首奖。这部作品在国内外音乐届受到众多好评并多次在音乐节上演出。以下是我对这部作品的一些简单的分析与一些看法。
  《合一》是为古筝和室内乐队而作。这部作品选用的乐器包括:Flute(长笛),Oboe(双簧管),Clarinet  in  bB(bB调单簧管),Percussion(打击乐),Zheng(中国古筝),Violin(小提琴),Viola(中提琴),Violoncello(大提琴)。
  在《合一》这部作品中,从题目上看,作者应该是在表达一种结合或是统一的想法。我认为《合一》从很多方面来讲都是一种完美的结合,它体现了在音乐以及其他方面因素上的一种“合一”。作者试图将几种不同的因素相结合,比如《合一》在乐器的选择方面就是东西方的结合,这样在乐器的音色方面也是东西方结合的。这种东西方乐器结合的方式很多作曲家都在用,比如日本作曲家武满澈、中国作曲家朱践耳等。但是这部作品就好像是在画图一样,是把东西方的色彩放在同一个调色板上并将它们完美的融合。在音乐的表达方式上也是将人声与乐器的声响结合在一起,是东方的戏曲音乐与西方的音色音乐的结合,另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的结合。这部作品在不同因素结合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变化、发展等手段,表达出一种特殊的艺术趣味。
  一、作品的乐器选择:
  从乐器的选择方面来看,管乐和弦乐数量上是对等的,每组三个,并且是按高音、中音、低音乐器来排列的。打击乐器基本上是以中国打击乐器为主,总共选用了八种乐器。乐手的人数方面同样是对等的,一共八人。乐手在舞台上演奏时排列的位置也是对等的。通过这个舞台的排列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乐手的排列看起来像一个“合”字,而指挥就好像是一个“一”字,这个现象也正体现了《合一》在另一方面的结合。下面我将从这部作品的音色、结构、节奏、音高这四个方面来分析。
  在音色方面我认为古筝和人声的选用极具特色。古筝作为一件传统的中国弹拨乐器,作者并没有采用传统定弦,而是从新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排列。在古筝的演奏方法上,该曲既保留了传统的演奏技巧,同时又赋予了它更多的新的色彩性的奏法,例如用大提琴的弓子在古筝的弦上拉奏。人声的用法也很特别,并没有实际的词在作品中,唱腔是一种中国的锣鼓经,并且是由乐器手来演唱的。人声并没有实际的意义,只是一种符号、一种概念,它听上去是戏曲的东西,但又不典型,主要是抓住锣鼓经的神韵。
  二、作品的结构
  结构方面可以从两方面来分析:
  2.1第一方面,全曲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从排练号1到排练号4,是以古筝的一些特殊奏法为主,有淡淡的人声和其它乐器的配合,节奏比较自由、松散;第二部分,从排练号4到排练号11,这一部分各个乐器一直围绕着排练号4出现的Wood  Block敲击的连续的十六分音符并对这个连续的十六分音符做了各种变化和发展;第三部分,从排练号11到排练号13,这是相对比较平静的一个部分,木管和古筝的声响都很传统,很协和;第四部分,从排练号13到排练号17,这是将全曲推向高潮的一个部分,在这一部分对排练号4的连续的十六分音符再次做了变化和发展;第五部分,从排练号17到排练号23,这是全曲的高潮部分;从排练号23到最后是尾声部分,尾声采用了第三部分的材料和高潮时人声呐喊材料的变异,它是音乐逐渐消退、走远的过程。
  2. 2第二方面,人声在这里是贯穿全曲的。全曲的唱腔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从排练号2到排练号7,这部分的唱腔是有曲调感的,比较安静,离今天比较近;第二部分,从排练号14到排练号15,这部分的唱腔是念白和吟唱。听起来离今天远了一点、原始了一点。是虚幻、孤寂、不真实的。第三部分,从排练号17到排练号19,这部分的唱腔是呐喊。听上去离今天更远,是原始的呐喊,没有音高。整个唱腔就是从近走向远,从今天走向远古的过程。
  三、作品的节奏和技法
  在节奏和技法方面同样可以从两方面来分析:
  3.1第一方面,就全曲的大节奏而言,各种音色的转换和变换的频率构成了整个作品在音乐方面大的节奏。
  3.2第二方面,就具体的节奏而言,整体是奇数、偶数的结合,是递增、递减的过程。在排练号4的位置,Wood  Block敲击的连续的十六分音符敲法变化非常丰富,虽然节奏看上去很简单,但是复杂的的敲法赋予此节奏新的生命力,敲法上是双击、单击、装饰音敲法的结合。每种敲法在每次出现的数量上都有变化,例如双击,就是以7、5、3、9的排列出现的,是奇数的结合。弦乐在排练号7的位置对这个节奏进行了延续并变化发展。在排练号8的位置,弦乐在延续前面节奏的基础上采用了一种新的方式,就是将弓法和指法分离,这是一种很大胆的用法,效果也很惊人。在排练号11的位置音、休止符、节奏都在做递增与递减,是一种理性与感性的结合。例如音在递增而休止符在递减。Tam-Tam在排练号15的位置不仅在每拍音的数量上做变化,而且在每个节奏出现的组数上也做了变化,到全曲的高潮部分排练号17的位置这种组数的变化更为明显,人声和乐器的节奏时刻体现着组数的变化。
  在音高方面,作者的安排也是很有特点的。在唱腔上,有旋律的地方主要以大二度为主,在发展时运用大二度的移位和转位,是旋律的拆开。在乐器上,排练号13的位置出现了全曲主要的音,但是这些音不是以旋律的方式出现的,而是以装饰音的方式出现。这几个音是:C  #C   #D   E   F   G   A   B。
  我认为这是一部极具冲击力的现代音乐作品。作品结构上独具匠心的设计,音高上出其不意的变化,节奏上充满动力的进行,加之其极具张力的音响带给了我们独特的享受,使我们与作品也达到了“合一”的效果。
其他文献
摘要:美国电影作为美国文化的一部分,其中渗透着美国特有的价值观。本文以《美国队长》为例,基于英雄主义探讨漫威电影中的语言符号和文化内涵。  关键词:英雄主义;美国队长;语言符号;文化内涵;漫威电影  电影,作为文化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集中体现了一个主体的内在精神文化和其中的主流文化。漫威系列电影中每一个超级英雄都有属于自身的语言符号,辨识度极高,体现着自身的文化价值,这也是为什么漫威系列电影能在美
期刊
观赏《骷髅幻戏图》,有人称其神秘色彩就如同“蒙娜丽莎微笑”那般,让人着迷沉醉其中。也有人直接称呼它为骷髅图,这主要由于位于画面视觉中心的大骷髅。这个骷髅与寻常骷髅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着衣的。并且,我们日常所见的衣服都是用来遮挡身体御寒的,而这具骷髅所穿的竟是半透明长衫,其中的骨骼胸腔一览无余。它头端同样还顶着一副半透明的乌纱帽,正坐在地上,右腿弓立支撑着右手,左腿盘放于地面。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
期刊
摘要: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不仅使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极大的变革,而且也使人类文明的发展加快了步伐,其日新月异的发展,也带来了哲学方面的思考。本文以人工智能的缘起为出发点,从人工智能的主体性地位进行思考,并从认识论及价值论的角度分别进行阐述人工智能的整体现状及发展空间,明确人工智能作为人类创造性的产物,是为了人类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因此,对人工智能的发展进行哲学反思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人工
期刊
中国传统节日中的春节和杨家埠木版年画都是首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而年画的起源与春节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  据史料记载,年画起源于汉代,发展于唐宋,盛行于明清。道光年间,在李光庭著的《乡言解颐》一书中,正式提出了“年画”一词,而作为年画中的门神年画,在唐以前多为手绘门神。门神年画常见的有两种典故:一是神荼郁垒的传说。据《山海经》记载:“海中有度朔之山,上有桃木,蟠屈
期刊
摘要:如今社会高速发展,体育运动已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但在体育运动锻炼时,稍有不慎就可能有运动性损伤、运动性疾病甚至运动猝死的发生。在竞技体育项目中,运动损伤伴随着激烈的“碰撞”应运而生,运动损伤可能带来负面的心理影响,妨碍竞技运动的正常开展。在竞技类体育运动中,踝关节损伤尤为常见,如何做好踝关节保护、损伤后的治疗以及康复训练至关重要。  关键词:运动损伤;踝关节;预防;康复训练  1、踝关
期刊
一、基本内涵  本土文化并非传统文化,它是各种文化经过本民族的习惯和思维方式沉淀的结晶,重新阐释的文化,具有独特性、民族性与纯粹性,是本土独创的一种文化形式,它是传统文化进行整合发展的一种文化形式。身份的认同,情感归属的确定,多元民族文化的融合,是美国人的本土文化的基础。本土化是一条主线,串联了美国文学、美国文化和意识形态,其过程与民族身份的认同、民族特性的确立、民族意识的生成并行。  美国最初作
期刊
摘要:油画在中国近现代的发展大概经历了缘起、挫折和新生等几个时期,并逐渐向本土化靠近,在对中国油画发展史背景的考察下,通过近现代的思考来探究中国油画今后的发展道路。中国油画的发展是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是在中国传统性的不断弱化和现代化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是在被外国侵略者侵略的背景下发展的。我们应该向前辈们学习、从西方的经典中获得、从本土的传统中汲取、向着未来去发展。 
期刊
摘要:当代传奇剧具有独特的叙事特质。复线式叙事结构与戏剧性叙事手法是当代传奇剧的主要叙事特质,曲折离奇的人物命运情节、巧妙地悬念设置与曲折的情节布局是当代传奇剧的叙事手法。  关键词:当代传奇剧;复线式叙事;戏剧化结构  一、当代传奇剧的复线式叙事结构  当代传奇剧在叙事结构上多是线性叙事,但大多不仅是简单的单线叙事,而是双线或者多线叙事,通过多个人物不同的成长历程多方面传达主题意蕴。《温州一家人
期刊
摘要:《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一首佳作,此词多用叠字和双声字,节奏缓慢中带着急促、哀怨、凄惨。由此可见作者当时孤独寂寞的悲伤情感和动荡不安的心境。本文主要以王建中作曲的《声声慢》为切入点进行剖析。  关键词:李清照;创作;演唱特征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时的作品, 此词押韵并且用了很多叠字和双声字, 节奏忽然缓慢忽然急促, 悲凉婉转而又凄厉。可以说, 这首词是由充分表达了作者的辛酸史,真情实感, 在
期刊
摘要:土地收回的拟制诉讼是15世纪英国土地转让的重要形式。废除限嗣继承的拟制诉讼的学说理论还没有完全清晰,因为我们缺少关于15世纪权威的内容来追溯这一历史问题,但是理论的精髓并非不能重现。早在15世纪土地保有人,尝试阻却限嗣继承的拟制诉讼,在没有书面证据的情况下来排除他们的问题;限嗣继承地产持有人提出一个不动产诉讼,即一个杜撰的所有权证据来反对土地保有人,而土地保有人通过违约来让审判进行。  关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