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赖声川的戏演到哪里,黄牛跟到哪里,据说只要在一个城市倒倒票就能赚上好几万。
3月23日下午2点,依旧是长发、眼镜和斑白胡须,并未颠覆人们印象的赖声川出现在大剧院的戏剧开放日讲座上。
虽然已经被媒体写了无数遍,但是他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人?有谁能说得清楚?他外表粗犷,可是声音和心绪一样柔软,说话和行动都并不急躁,看样子云淡风清。
赖声川的行程安排很紧,除了一些必要的宣传和公益性的讲座之外,他把几乎所有的精力,都花在排练和戏剧创作上。这一次,从3月6日开始,他在上海大剧院连演三部他的代表作:《如影随行》、《暗恋桃花源》和《这一夜,WOMEN说相声》。
这是一次狂欢。100%票房神话,很可能会再次出现。
生命的真谛
“20多年前,剧场可能是什么?我在摸索、沉思,对未来有一种模糊的画面。没想到20年后,《如梦之梦》回答了我的问题。它可以算是创作20多年来的一个总结,也是一切的新开始,让我重新起问,剧场能做什么,能是什么?”赖声川的话总是带着一些禅机。
他明白了吗?如梦之梦到底是什么梦?他说灵光乍现只是一刹那的事,就像顿悟。
1999年,他曾到印度菩提加耶去参加一个佛法的研习营,菩提加耶是佛教最神圣的地方,因为佛陀就在菩提树下成佛。也是在这一年,香港著名戏剧导演荣念曾到台北来跟表演工作坊讨论演出的事。荣念曾想演一出《李尔王》,赖声川问他,为什么一定要演《李尔王》?荣念曾的回答显然与政治有关,他认为李尔王的悲剧是一个接班人的问题,可是赖声川的看法却与他完全不同。他说:“李尔王的问题是他的因所造成的果,而且,这个解释要超越政治,更关乎人类命运的命题。”
于是就有了《菩萨之三十七种修行之李尔王》,这是“实验李尔王”中的一出,荣念曾、杨德昌、孟京辉各自创作一部35分钟的《李尔王》舞台剧。
在沉迷于佛教之前,赖声川曾在美国伯克莱大学受过西学的浸染,但是他的骨子里,却有一种很深的本土情结。他说:“我12岁到24岁在台湾,从青春期到成年、结婚,尤其是经历过高中、大学那一段,台湾像在我骨子里,情感是很深的。出去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回来,把所学贡献给台湾。”
当时,在建中、双城街、万华、龙山寺、西门町、中山北路,对台湾,对中华文化的认同,相对于西方文化,要更胜一筹,所以他说他24岁再回美国时反而感到很疏离。
第一出戏是《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现任台湾大学戏剧学系教授兼系主任的纪蔚然当时刚念完硕士回来,他看到这出戏时的第一感受是“震惊”。赖声川说他当时从美国回来时却发现台湾没有什么剧本可用,甚至新成立的国立艺术学院表演课也没有什么中文教材可用,连当时他要去工作的艺术学院表演课也没有中文教材可上,西方的呢?易卜生、莎士比亚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当然可以,但是他总是想要多一点本土的味道。
一天,他给自己的学生布置作业,让他们去表现一段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经验。从700个考生中脱颖而出的15名学生并没有让他失望,他们的清新、自然,有一种非同一般的力量感动着赖声川,他说它们“很简单很有冲击力”。
这正是他所需要的。
“有一天我突然有个疑问,我突然很慌,我不知道什么是剧场,这真可怕。”赖声川说,还在伯克莱大学念书的时候,他就常常感到台上台下很疏离,于是陷入一个思想的低潮期。
他的老师雪云
3月23日下午2点,依旧是长发、眼镜和斑白胡须,并未颠覆人们印象的赖声川出现在大剧院的戏剧开放日讲座上。
虽然已经被媒体写了无数遍,但是他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人?有谁能说得清楚?他外表粗犷,可是声音和心绪一样柔软,说话和行动都并不急躁,看样子云淡风清。
赖声川的行程安排很紧,除了一些必要的宣传和公益性的讲座之外,他把几乎所有的精力,都花在排练和戏剧创作上。这一次,从3月6日开始,他在上海大剧院连演三部他的代表作:《如影随行》、《暗恋桃花源》和《这一夜,WOMEN说相声》。
这是一次狂欢。100%票房神话,很可能会再次出现。
生命的真谛
“20多年前,剧场可能是什么?我在摸索、沉思,对未来有一种模糊的画面。没想到20年后,《如梦之梦》回答了我的问题。它可以算是创作20多年来的一个总结,也是一切的新开始,让我重新起问,剧场能做什么,能是什么?”赖声川的话总是带着一些禅机。
他明白了吗?如梦之梦到底是什么梦?他说灵光乍现只是一刹那的事,就像顿悟。
1999年,他曾到印度菩提加耶去参加一个佛法的研习营,菩提加耶是佛教最神圣的地方,因为佛陀就在菩提树下成佛。也是在这一年,香港著名戏剧导演荣念曾到台北来跟表演工作坊讨论演出的事。荣念曾想演一出《李尔王》,赖声川问他,为什么一定要演《李尔王》?荣念曾的回答显然与政治有关,他认为李尔王的悲剧是一个接班人的问题,可是赖声川的看法却与他完全不同。他说:“李尔王的问题是他的因所造成的果,而且,这个解释要超越政治,更关乎人类命运的命题。”
于是就有了《菩萨之三十七种修行之李尔王》,这是“实验李尔王”中的一出,荣念曾、杨德昌、孟京辉各自创作一部35分钟的《李尔王》舞台剧。
在沉迷于佛教之前,赖声川曾在美国伯克莱大学受过西学的浸染,但是他的骨子里,却有一种很深的本土情结。他说:“我12岁到24岁在台湾,从青春期到成年、结婚,尤其是经历过高中、大学那一段,台湾像在我骨子里,情感是很深的。出去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回来,把所学贡献给台湾。”
当时,在建中、双城街、万华、龙山寺、西门町、中山北路,对台湾,对中华文化的认同,相对于西方文化,要更胜一筹,所以他说他24岁再回美国时反而感到很疏离。
第一出戏是《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现任台湾大学戏剧学系教授兼系主任的纪蔚然当时刚念完硕士回来,他看到这出戏时的第一感受是“震惊”。赖声川说他当时从美国回来时却发现台湾没有什么剧本可用,甚至新成立的国立艺术学院表演课也没有什么中文教材可用,连当时他要去工作的艺术学院表演课也没有中文教材可上,西方的呢?易卜生、莎士比亚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当然可以,但是他总是想要多一点本土的味道。
一天,他给自己的学生布置作业,让他们去表现一段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经验。从700个考生中脱颖而出的15名学生并没有让他失望,他们的清新、自然,有一种非同一般的力量感动着赖声川,他说它们“很简单很有冲击力”。
这正是他所需要的。
“有一天我突然有个疑问,我突然很慌,我不知道什么是剧场,这真可怕。”赖声川说,还在伯克莱大学念书的时候,他就常常感到台上台下很疏离,于是陷入一个思想的低潮期。
他的老师雪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