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音乐作为一种语言是可以像文字一样记下来,乐谱就是音乐的文字。所以识读乐谱就和识字是一样的。识读乐谱给学生怎么讲都没有多大效果,关键在练习,并且需要有目的地、循序渐进地练习效果才好,就像学完单独的字,一定要放在文章里面,多读书才能更好理解,印象深刻。
关键字: 识读乐谱 音名 唱名 乐句 乐段
我听到过很多人说,我喜欢音乐,就是不识谱。其实音乐是听的,也是可以记录下来给人看的。经过多年的观察,我发现了一个规律,那就是音乐和其他语言一样,主要是靠听力来学习的。但是我们为什么还要学习识读乐谱呢?就是音乐只听不识,就像只会讲话不认字一样。我把识读乐谱分为四个阶段谈谈我的一点经验和做法。
一、“识字”阶段。
把音的高低和长短作为识字阶段,从这里入手。
认识音名。音的名字有七个音名(C、D、E、F、G、A、B)和七个唱名(do、re、mi、fa、sol、la、si),我们把它看成七个字。我们农村的学生,都是零起点的孩子,什么谱对他们来说都一样,我总是第一节课先教给他们五线谱,这样更直观,也有利于将来更深一层的学习。七个音在五线谱上的位置是固定的,反复指读训练,这样很快,学生就记住了这些音名。然后按照常用的音区分成几个组,开始练习的是小字一组。然后练习小字组,再练习小字二组。牢牢记住五线谱上所有的C的位置,主要记住5个,从中央C上下个两个八度共5个C,然后按照顺序向上或者向下快速唱音阶,再接下来就是格一个读和唱三度,同样也是向上或者向下。可以把学生分角色扮演7个音,不需要很久,学生也能熟悉。在这个阶段,我采用的是柯达伊手势配合认识基本音级,老师出示手势,学生准备好双手代替五线谱双手就是一个大谱表。学生在自己的手上找音并唱出来。用左手代替高音谱表,右手来指;右手代替低音谱表左手来指,这样来配合记住五线谱,并且随时随地都能够练习五线谱了。这个阶段配合少量的听音来练,老师可以在钢琴上弹出一个音来,我通常给学生开始是两个音一组,比如(C、G)然后是三个一组(C、G、A)然后再加(C、E、G、A),最后加上F和B。
认识音符的名称,就是音的长短。如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音。节奏感不好,主要是节奏最小的单位没有掌握,连成一长串就更乱了,所以节奏的练习也是从最小的单位入手。在黑板上写出很多基本节奏(或者做成卡片),开始只写一小节,比如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一对一对写,十六分音符四个一组,放在一小节以内,熟悉了之后就可以替换、变化、组合,就会产生前八后十六或前十六后八,切分音,大、小附点等等。变化组合形式就很多了,我常用的是给出一个拍子,如四二拍,然后把基本节奏最小的单位写在黑板上,按照拍子的规律无序地给学生指让学生读,期间穿插接龙等小游戏,实践证明在这个环节里面,学生的精力高度集中,回答的快而准确,这有点像识字会配合组词然后造句一样的。节奏最小的单位掌握好了,再连接成一小节、一乐句、一乐段,学生就不会脑子一片混乱,如果节奏不单独训练会在以后的识读乐谱中拖后腿,其实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唱不准,通常是节奏的基本单位没有掌握好,有针对性的练习恰恰可以事半功倍打下很好的基础。
二、 “造句”阶段。
这个阶段一开始算是组词吧。真正的识字,学会了再出现就会认得,音乐文字不太一样,单独的音认识了后,放在音乐里面耳朵和眼睛不能很快认出来,还得注意音与音之间的关系,就像闭着眼睛走台阶不能错。在这个阶段里面,我给学生刻印了一份五线谱专门的视唱谱子,给学生“造句”,学生没有太多音程的概念,比如从“C家” “E家”或其他音多远没有概念,所以就得让他们多量,用眼睛和耳朵嘴巴来量,先由我给他们造好句子让他们感觉节奏和音与音的关系,节奏从简到繁,音程从五度六度开始,然后是四度三度,最后是二度和七度,数量从少到多,有点类似视唱练耳,只不过难度降低了些。然后学生自己来造句,类似音程构唱。运用多种练习方式,如拍手、跺脚加伴奏,接龙,用手指代替五线谱,或者学生分组来扮演不同的音高等,学生的兴趣就会很浓而不会厌倦。
组词准确了就可以造句了。给学生几个素材,固定的几个音高和音符,让学生自己来组合,几个组合接龙下来就是一个乐段了。
三、“短文”阶段
这个阶段和第二个阶段并行,开始是指的“阅读小短文”,也是把音符当做语言练习的。练习时采用的是教材歌曲或者熟悉的儿歌片段,只要是耳熟能详的都可以采用,比如《欢乐颂》《小星星》《快乐的罗嗦》《新年好》等等。这样不会存在音程不准的问题,本来一首歌学生可以很快学会,但是乐谱就不行,我们就把乐谱当做“歌词”来唱,不就七个字嘛!这个阶段,我用的是简谱,因为教材上的歌曲都是简谱,使用起来比较方便,再说学生唱歌的话,用简谱还是很普及的。在没有训练时,听起来全班都在唱,但是唱什么音的都有,就是唱对的少。这样训练了一段时间,学生唱谱的积极性明显高了很多,整体唱对唱名的明显多了起来。
接下来就是自己“写小短文”了。几个乐句组合就是一个乐段。这里我们老师会遇到一个问题,就是调性的问题,事实上音乐中的音并不是无序的胡乱堆积的,而是有一定的规律和倾向。我个人的观念,调性的问题完全可以早点引入,在这个阶段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给学生几个音,让学生组合时注意结束音。学生对调性的感知要超过我们的预期,他们可以很快记住并区分调的感觉,包括大小调和五声调式。五声调式比较好操作,就那五个音,怎么组合也是五声的味道,至于是否给学生介绍宫商角徵羽,可以根据情况,开始不用区分得那么细致,学生能够感受到五声调式和大小调的不同就足够了。关于调式的讲解,我不会讲太多理论,这里我给学生比喻做菜,用哪些材料能作出什么口味的菜来,比如大小调是西餐,大调是男人做的,小调是女人做的;这些材料做的是鲁菜那些材料做的是川菜;这个是日本料理《樱花》,那个是韩国料理《道拉基》……我们的嘴巴能尝出的味道,谁说我们的耳朵就“尝”不出来呢?这里的比喻我不求多么准确,主要的目的一个,把抽象的东西化繁为简让学生一下子理解并且记住。经过我们老师的引导,学生可以早早地就领略到不同调的魅力,内心早早地就形成一定的感性,其实音乐本身就是一种语言,仅仅需要我们稍加引领,无需过多讲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解学生自己可以读懂可以体会。
四、“文章”阶段
指的是“阅读文章”了。这一步的阅读,可以配合欣赏课来进行。真正的阅读文章,到这个阶段就容易多了,而音乐文字就会更复杂了,出现了多个声部,音多了,节奏复杂了,符号增多了,眼睛不能只看一行了。比如欣赏课时,不要求一个音不错,而要求多跟,拍子能跟上是第一步,抓住骨干音是第二步。感知节奏和多声部的交错是第三步。五线谱本身就是美的,有高低起伏,有疏密不同的节奏,有连跳的对比,有很多力度速度标记,我们的学生没有学习钢琴等乐器,怎样让农村学生感受到呢?欣赏课上如初中二年级的欣赏课《天鹅》,我用总谱来给学生展示音乐,五线谱是那样直观地记录了音的走向、疏密和交错。总谱上有钢琴和大提琴,下方的钢琴的音符起起伏伏像水波荡漾,上方大提琴缓缓奏出如同天鹅游动的优美舞姿,音符的逐渐上升好像天鹅在引吭高歌……而且速度缓慢学生的眼睛能跟上耳朵。如果眼睛和嘴巴同步了,看到单声部乐谱就能唱出来,那音乐识谱就初见成效,如果看到多声部的乐谱能想到准确声音的话,那就真的具备当音乐家的能力了。谁能说学生不可以呢?
识读乐谱,五线谱和简谱一样容易,唱歌用简谱,欣赏用五线谱,合唱用五线谱(可以很直观的看到声音怎样重叠在一起的,可以更好地感觉和声),这些“音乐文字”在每一节课中都会出现,我们老师熟悉是因为我们常看唱读,学生不熟是因为看少了,看多了看常了读多了就好了,所以识读乐谱是一种能力,所有的能力都像肌肉一样,是经过锻练才能成长起来的,在实践中,我们老师可以更加大胆的尝试,一定会有更多更好的方法创造出来!
关键字: 识读乐谱 音名 唱名 乐句 乐段
我听到过很多人说,我喜欢音乐,就是不识谱。其实音乐是听的,也是可以记录下来给人看的。经过多年的观察,我发现了一个规律,那就是音乐和其他语言一样,主要是靠听力来学习的。但是我们为什么还要学习识读乐谱呢?就是音乐只听不识,就像只会讲话不认字一样。我把识读乐谱分为四个阶段谈谈我的一点经验和做法。
一、“识字”阶段。
把音的高低和长短作为识字阶段,从这里入手。
认识音名。音的名字有七个音名(C、D、E、F、G、A、B)和七个唱名(do、re、mi、fa、sol、la、si),我们把它看成七个字。我们农村的学生,都是零起点的孩子,什么谱对他们来说都一样,我总是第一节课先教给他们五线谱,这样更直观,也有利于将来更深一层的学习。七个音在五线谱上的位置是固定的,反复指读训练,这样很快,学生就记住了这些音名。然后按照常用的音区分成几个组,开始练习的是小字一组。然后练习小字组,再练习小字二组。牢牢记住五线谱上所有的C的位置,主要记住5个,从中央C上下个两个八度共5个C,然后按照顺序向上或者向下快速唱音阶,再接下来就是格一个读和唱三度,同样也是向上或者向下。可以把学生分角色扮演7个音,不需要很久,学生也能熟悉。在这个阶段,我采用的是柯达伊手势配合认识基本音级,老师出示手势,学生准备好双手代替五线谱双手就是一个大谱表。学生在自己的手上找音并唱出来。用左手代替高音谱表,右手来指;右手代替低音谱表左手来指,这样来配合记住五线谱,并且随时随地都能够练习五线谱了。这个阶段配合少量的听音来练,老师可以在钢琴上弹出一个音来,我通常给学生开始是两个音一组,比如(C、G)然后是三个一组(C、G、A)然后再加(C、E、G、A),最后加上F和B。
认识音符的名称,就是音的长短。如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音。节奏感不好,主要是节奏最小的单位没有掌握,连成一长串就更乱了,所以节奏的练习也是从最小的单位入手。在黑板上写出很多基本节奏(或者做成卡片),开始只写一小节,比如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一对一对写,十六分音符四个一组,放在一小节以内,熟悉了之后就可以替换、变化、组合,就会产生前八后十六或前十六后八,切分音,大、小附点等等。变化组合形式就很多了,我常用的是给出一个拍子,如四二拍,然后把基本节奏最小的单位写在黑板上,按照拍子的规律无序地给学生指让学生读,期间穿插接龙等小游戏,实践证明在这个环节里面,学生的精力高度集中,回答的快而准确,这有点像识字会配合组词然后造句一样的。节奏最小的单位掌握好了,再连接成一小节、一乐句、一乐段,学生就不会脑子一片混乱,如果节奏不单独训练会在以后的识读乐谱中拖后腿,其实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唱不准,通常是节奏的基本单位没有掌握好,有针对性的练习恰恰可以事半功倍打下很好的基础。
二、 “造句”阶段。
这个阶段一开始算是组词吧。真正的识字,学会了再出现就会认得,音乐文字不太一样,单独的音认识了后,放在音乐里面耳朵和眼睛不能很快认出来,还得注意音与音之间的关系,就像闭着眼睛走台阶不能错。在这个阶段里面,我给学生刻印了一份五线谱专门的视唱谱子,给学生“造句”,学生没有太多音程的概念,比如从“C家” “E家”或其他音多远没有概念,所以就得让他们多量,用眼睛和耳朵嘴巴来量,先由我给他们造好句子让他们感觉节奏和音与音的关系,节奏从简到繁,音程从五度六度开始,然后是四度三度,最后是二度和七度,数量从少到多,有点类似视唱练耳,只不过难度降低了些。然后学生自己来造句,类似音程构唱。运用多种练习方式,如拍手、跺脚加伴奏,接龙,用手指代替五线谱,或者学生分组来扮演不同的音高等,学生的兴趣就会很浓而不会厌倦。
组词准确了就可以造句了。给学生几个素材,固定的几个音高和音符,让学生自己来组合,几个组合接龙下来就是一个乐段了。
三、“短文”阶段
这个阶段和第二个阶段并行,开始是指的“阅读小短文”,也是把音符当做语言练习的。练习时采用的是教材歌曲或者熟悉的儿歌片段,只要是耳熟能详的都可以采用,比如《欢乐颂》《小星星》《快乐的罗嗦》《新年好》等等。这样不会存在音程不准的问题,本来一首歌学生可以很快学会,但是乐谱就不行,我们就把乐谱当做“歌词”来唱,不就七个字嘛!这个阶段,我用的是简谱,因为教材上的歌曲都是简谱,使用起来比较方便,再说学生唱歌的话,用简谱还是很普及的。在没有训练时,听起来全班都在唱,但是唱什么音的都有,就是唱对的少。这样训练了一段时间,学生唱谱的积极性明显高了很多,整体唱对唱名的明显多了起来。
接下来就是自己“写小短文”了。几个乐句组合就是一个乐段。这里我们老师会遇到一个问题,就是调性的问题,事实上音乐中的音并不是无序的胡乱堆积的,而是有一定的规律和倾向。我个人的观念,调性的问题完全可以早点引入,在这个阶段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给学生几个音,让学生组合时注意结束音。学生对调性的感知要超过我们的预期,他们可以很快记住并区分调的感觉,包括大小调和五声调式。五声调式比较好操作,就那五个音,怎么组合也是五声的味道,至于是否给学生介绍宫商角徵羽,可以根据情况,开始不用区分得那么细致,学生能够感受到五声调式和大小调的不同就足够了。关于调式的讲解,我不会讲太多理论,这里我给学生比喻做菜,用哪些材料能作出什么口味的菜来,比如大小调是西餐,大调是男人做的,小调是女人做的;这些材料做的是鲁菜那些材料做的是川菜;这个是日本料理《樱花》,那个是韩国料理《道拉基》……我们的嘴巴能尝出的味道,谁说我们的耳朵就“尝”不出来呢?这里的比喻我不求多么准确,主要的目的一个,把抽象的东西化繁为简让学生一下子理解并且记住。经过我们老师的引导,学生可以早早地就领略到不同调的魅力,内心早早地就形成一定的感性,其实音乐本身就是一种语言,仅仅需要我们稍加引领,无需过多讲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解学生自己可以读懂可以体会。
四、“文章”阶段
指的是“阅读文章”了。这一步的阅读,可以配合欣赏课来进行。真正的阅读文章,到这个阶段就容易多了,而音乐文字就会更复杂了,出现了多个声部,音多了,节奏复杂了,符号增多了,眼睛不能只看一行了。比如欣赏课时,不要求一个音不错,而要求多跟,拍子能跟上是第一步,抓住骨干音是第二步。感知节奏和多声部的交错是第三步。五线谱本身就是美的,有高低起伏,有疏密不同的节奏,有连跳的对比,有很多力度速度标记,我们的学生没有学习钢琴等乐器,怎样让农村学生感受到呢?欣赏课上如初中二年级的欣赏课《天鹅》,我用总谱来给学生展示音乐,五线谱是那样直观地记录了音的走向、疏密和交错。总谱上有钢琴和大提琴,下方的钢琴的音符起起伏伏像水波荡漾,上方大提琴缓缓奏出如同天鹅游动的优美舞姿,音符的逐渐上升好像天鹅在引吭高歌……而且速度缓慢学生的眼睛能跟上耳朵。如果眼睛和嘴巴同步了,看到单声部乐谱就能唱出来,那音乐识谱就初见成效,如果看到多声部的乐谱能想到准确声音的话,那就真的具备当音乐家的能力了。谁能说学生不可以呢?
识读乐谱,五线谱和简谱一样容易,唱歌用简谱,欣赏用五线谱,合唱用五线谱(可以很直观的看到声音怎样重叠在一起的,可以更好地感觉和声),这些“音乐文字”在每一节课中都会出现,我们老师熟悉是因为我们常看唱读,学生不熟是因为看少了,看多了看常了读多了就好了,所以识读乐谱是一种能力,所有的能力都像肌肉一样,是经过锻练才能成长起来的,在实践中,我们老师可以更加大胆的尝试,一定会有更多更好的方法创造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