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持续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社会专业化分工进一步深化,一些发达国家开始了一场物流革命,从而促进了本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国物流起步较晚,但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物流持续升温,发展势头相当迅猛,物流作为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和影响众多领域发展的巨大潜在市场,开始受到中央、地方、乃至企业的广泛关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物流产业的发展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加速器”。
一、现代物流的概念及现代物流业的定义
现代物流是相对传统物流而言。它是在传统物流的基础上,引入高科技手段如通过计算机进行信息联网,并对物流信息进行科学管理,从而使物流速度加快,准确率提高,减少库存,降低成本,延伸并扩大了传统的物流功能。我国六部委于2001年3月在“加快物流发展若干建议”的通知中,对现代物流的定义是这样表述的:原材料、产成品从起点至终点及相关信息有效流动的全过程。它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
物流产业是新产业,仅有20多年的历史。目前,现代物流主要由交通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配送业、物流咨询业等组成。基于对现代物流概念的理解,现代物流业可以定义为:是一种包含各种业态和类型的物流服务形式,具有现代技术和管理组织特征,涵盖交通运输、仓储、信息、流通加工、包装、搬运、装卸、区域分拨和配送等行业在内的新的服务业产业形态。
二、现代物流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一)对国民经济各行业资源配置的促进作用
资源配置是指资源在各部门、各个行业、各企业之间的配置,它的合理配置,对节约国家资源、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有巨大影响。现代物流是面向所有的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面向全社会开办的集保管、包装、加工配送、代购代销、信息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经营方式,通过对社会提供服务,使国有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和优化组合,减少重复建设。
(二)现代物流构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从全社会的角度看,各个企业努力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有利于最大限度地降低和消除全社会的无效劳动,使得社会总成本最小,使原来消耗在无效劳动和低层次流通环节的资金转移出来,从而创造更多社会利润。有数据显示,发达国家的物流成本一般占GDP的10%左右,而中国的物流成本在15%~30%之间,可见,若能在物流方面进行改进,即使物流总消耗降低一个百分点,对社会经济的贡献也是巨大的。
(三)促使国有经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
国有经济战略重组与产业结构调整是目前我国经济改革与发展中面临的重要任务。引入物流概念,促使国有企业向产业化、社会化、专业化发展,走大公司、大集团的路子,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提高效益。
三、我国物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国内物流业相对落后
在西方发达国家,现代物流业已经高度发达,并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而从目前国内物流行业的情况看,国内物流的发展仍处于传统阶段。物流组织不尽合理,受资源分布、流通体制、产业布局和企业生产组织的影响,物资舍近求远、迂回流动的现象较为严重,大量物流活动缺乏专业化组织化物流服务,物流费用高。物流企业特别是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小,服务水平低。
(二)物流系统的标准化程度较低
要使物流业务做到高效,一方面要使运输工具标准化,包括集装箱、托盘、货车、货架等,另一方面是信息系统的标准化,即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要用同一种声音说话,各方面的信息系统能够对接,交换数据、共享信息。我国运输工具标准化程度低,有些使用国外一些国家的标准,还有少量使用自己定义的标准,造成运输、仓储和搬运等各方面巨大的效率差异。在信息系统方面,我国条形码的运用不够普遍,而且信息数据库共享也没有建立起来,造成实物流和信息流之间沟通不畅,从而大大降低了效率。
(三)发展物流业的制度环境有待改善
物流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种运输方式的密切配合,要达到这一点,铁路、公路、水运、空运综合运输体系的技术政策的制定和标准化是先决条件,我国目前差距还很大。我国的物流市场至今仍被人为地按照部门、地区和行业的行政壁垒分割着,五大运输方式仍由四个部委分管,地方各地区、各部门的管理体系更是纷繁复杂,这就造成我国物流供应链环节多。另外,在各种渠道的结合处,却往往有数不清的行政障碍,严重影响了物流渠道的畅通和高效运转。
(四)物流人才匮乏,相关教育处于落后状态
从物流业发达国家看,有关物流的教育和培训非常发达,形成了比较合理的物流人才的教育培训系统,至少大学设置了物流管理专业,并广泛地为工商管理各专业的学生开设物流课程。相比之下,我国在物流业人才方面的教育还比较落后,从而导致了专业物流人才非常匮乏。
四、加快发展我国现代物流业的政策建议
顺应中国经济发展需要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物流产业将成为中国经济跨世纪发展的重要产业,加快物流产业的发展对于提高中国经济的运行质量和效率,提高企业、地区乃至国家的整体竞争能力,促进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政府有必要制定积极的产业发展政策,以有效地引导和促进中国物流产业的发展。
(一)政府部门应积极引导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制定明确的产业政策取向
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应学习国外经验,积极从创造物流发展的宏观环境角度,调整不适应物流发展的行业、地区、部门政策,为物流业的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发展创造条件。此外,积极制定物流业务发展规划,并赋予规划应有的法律地位,使物流业的发展能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同时,对现代物流业政策上给予积极扶持,利用税收、贷款等方面进行导向扶持,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
(二)建立和完善物流运行机制
国家对物流的治理应该依靠完善的运行机制来完成,目前中国物流发展刚刚起步,存在的矛盾、问题和困难很多,无法通过一项或者几项政府政策来解诀,必须靠机制。这个机制就是:政府调节物流市场、物流市场引导企业物流运作。物流运行机制是中国经济运行机制的组成部分,我国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现在正在不断完善中,物流运行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应该从中获得经验并吸取教训。
(三)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培育物流产业的市场主体
政府应采取多种形式鼓励专业化、社会化物流服务业的发展,一是鼓励从事运输服务、仓储服务、货运代理服务和批发配送业务的企业,允许他们根据自身业务优势围绕市场需求,延伸物流服务范围和领域,组建成为部分或全程物流服务的供应者;二是在规范市场准入标准基础上,鼓励多元投资主体进入物流服务;三是政府应该积极推动物流业的对内、对外开放,促进国内外物流产业之间的合并、联合和合作,同时通过制定有关产业政策,引导物流用户抛弃“小而全,大而全”的传统思维和小农经济做法,刺激国内第三方物流服务供给的增加,促进第三方物流在中国的健康发展。
(四)采取积极的措施,促进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发展,加快物流标准化的进程
首先要重视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发展,为物流产业发展提供必要的物流信息平台。
其次加强各种物流标准的建设工作,推进中国物流产业的标准化进程,针对当前物流标准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国际物流标准化的发展方向,政府要加强对物流标准化工作的重视,一方面要在物流用语、计量标准、技术标准、数据传输标准、物流作业和服务标准等方面做好工作;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要加强标准化工作的协调和组织工作,对国家已经颁布的各种与物流活动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进行深入研究,对已经落后于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的标准尽快淘汰,并代之以新型标准。
(五)加快物流人才的培养,从整体上提高中国物流产业的技术水平和教育水平
物流是一项管理技术,管理工作是由人才和由人才控制的技术手段的应用来完成,人才将是物流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建立较为合理的物流人才教育和培训体系,是需要在政策上着力解决的问题。首先,应建立多层次的物流教育体系,包括从高到低的研究生、本科生和职业教育等多个层次。其次,在物流等行业协会的组织和倡导下,全面开展物流在职教育,并建立物流相关的学术交流系统,进行物流培训,促进物流业的发展。最后,建议政府部门应给予开展物流教育的专题研究一定的支持,并通过对教育培训机制、组织管理模式等的研究,建立物流教育与培训体系,保证物流业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供应链的建立。
一、现代物流的概念及现代物流业的定义
现代物流是相对传统物流而言。它是在传统物流的基础上,引入高科技手段如通过计算机进行信息联网,并对物流信息进行科学管理,从而使物流速度加快,准确率提高,减少库存,降低成本,延伸并扩大了传统的物流功能。我国六部委于2001年3月在“加快物流发展若干建议”的通知中,对现代物流的定义是这样表述的:原材料、产成品从起点至终点及相关信息有效流动的全过程。它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
物流产业是新产业,仅有20多年的历史。目前,现代物流主要由交通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配送业、物流咨询业等组成。基于对现代物流概念的理解,现代物流业可以定义为:是一种包含各种业态和类型的物流服务形式,具有现代技术和管理组织特征,涵盖交通运输、仓储、信息、流通加工、包装、搬运、装卸、区域分拨和配送等行业在内的新的服务业产业形态。
二、现代物流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一)对国民经济各行业资源配置的促进作用
资源配置是指资源在各部门、各个行业、各企业之间的配置,它的合理配置,对节约国家资源、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有巨大影响。现代物流是面向所有的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面向全社会开办的集保管、包装、加工配送、代购代销、信息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经营方式,通过对社会提供服务,使国有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和优化组合,减少重复建设。
(二)现代物流构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从全社会的角度看,各个企业努力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有利于最大限度地降低和消除全社会的无效劳动,使得社会总成本最小,使原来消耗在无效劳动和低层次流通环节的资金转移出来,从而创造更多社会利润。有数据显示,发达国家的物流成本一般占GDP的10%左右,而中国的物流成本在15%~30%之间,可见,若能在物流方面进行改进,即使物流总消耗降低一个百分点,对社会经济的贡献也是巨大的。
(三)促使国有经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
国有经济战略重组与产业结构调整是目前我国经济改革与发展中面临的重要任务。引入物流概念,促使国有企业向产业化、社会化、专业化发展,走大公司、大集团的路子,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提高效益。
三、我国物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国内物流业相对落后
在西方发达国家,现代物流业已经高度发达,并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而从目前国内物流行业的情况看,国内物流的发展仍处于传统阶段。物流组织不尽合理,受资源分布、流通体制、产业布局和企业生产组织的影响,物资舍近求远、迂回流动的现象较为严重,大量物流活动缺乏专业化组织化物流服务,物流费用高。物流企业特别是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小,服务水平低。
(二)物流系统的标准化程度较低
要使物流业务做到高效,一方面要使运输工具标准化,包括集装箱、托盘、货车、货架等,另一方面是信息系统的标准化,即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要用同一种声音说话,各方面的信息系统能够对接,交换数据、共享信息。我国运输工具标准化程度低,有些使用国外一些国家的标准,还有少量使用自己定义的标准,造成运输、仓储和搬运等各方面巨大的效率差异。在信息系统方面,我国条形码的运用不够普遍,而且信息数据库共享也没有建立起来,造成实物流和信息流之间沟通不畅,从而大大降低了效率。
(三)发展物流业的制度环境有待改善
物流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种运输方式的密切配合,要达到这一点,铁路、公路、水运、空运综合运输体系的技术政策的制定和标准化是先决条件,我国目前差距还很大。我国的物流市场至今仍被人为地按照部门、地区和行业的行政壁垒分割着,五大运输方式仍由四个部委分管,地方各地区、各部门的管理体系更是纷繁复杂,这就造成我国物流供应链环节多。另外,在各种渠道的结合处,却往往有数不清的行政障碍,严重影响了物流渠道的畅通和高效运转。
(四)物流人才匮乏,相关教育处于落后状态
从物流业发达国家看,有关物流的教育和培训非常发达,形成了比较合理的物流人才的教育培训系统,至少大学设置了物流管理专业,并广泛地为工商管理各专业的学生开设物流课程。相比之下,我国在物流业人才方面的教育还比较落后,从而导致了专业物流人才非常匮乏。
四、加快发展我国现代物流业的政策建议
顺应中国经济发展需要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物流产业将成为中国经济跨世纪发展的重要产业,加快物流产业的发展对于提高中国经济的运行质量和效率,提高企业、地区乃至国家的整体竞争能力,促进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政府有必要制定积极的产业发展政策,以有效地引导和促进中国物流产业的发展。
(一)政府部门应积极引导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制定明确的产业政策取向
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应学习国外经验,积极从创造物流发展的宏观环境角度,调整不适应物流发展的行业、地区、部门政策,为物流业的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发展创造条件。此外,积极制定物流业务发展规划,并赋予规划应有的法律地位,使物流业的发展能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同时,对现代物流业政策上给予积极扶持,利用税收、贷款等方面进行导向扶持,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
(二)建立和完善物流运行机制
国家对物流的治理应该依靠完善的运行机制来完成,目前中国物流发展刚刚起步,存在的矛盾、问题和困难很多,无法通过一项或者几项政府政策来解诀,必须靠机制。这个机制就是:政府调节物流市场、物流市场引导企业物流运作。物流运行机制是中国经济运行机制的组成部分,我国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现在正在不断完善中,物流运行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应该从中获得经验并吸取教训。
(三)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培育物流产业的市场主体
政府应采取多种形式鼓励专业化、社会化物流服务业的发展,一是鼓励从事运输服务、仓储服务、货运代理服务和批发配送业务的企业,允许他们根据自身业务优势围绕市场需求,延伸物流服务范围和领域,组建成为部分或全程物流服务的供应者;二是在规范市场准入标准基础上,鼓励多元投资主体进入物流服务;三是政府应该积极推动物流业的对内、对外开放,促进国内外物流产业之间的合并、联合和合作,同时通过制定有关产业政策,引导物流用户抛弃“小而全,大而全”的传统思维和小农经济做法,刺激国内第三方物流服务供给的增加,促进第三方物流在中国的健康发展。
(四)采取积极的措施,促进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发展,加快物流标准化的进程
首先要重视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发展,为物流产业发展提供必要的物流信息平台。
其次加强各种物流标准的建设工作,推进中国物流产业的标准化进程,针对当前物流标准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国际物流标准化的发展方向,政府要加强对物流标准化工作的重视,一方面要在物流用语、计量标准、技术标准、数据传输标准、物流作业和服务标准等方面做好工作;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要加强标准化工作的协调和组织工作,对国家已经颁布的各种与物流活动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进行深入研究,对已经落后于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的标准尽快淘汰,并代之以新型标准。
(五)加快物流人才的培养,从整体上提高中国物流产业的技术水平和教育水平
物流是一项管理技术,管理工作是由人才和由人才控制的技术手段的应用来完成,人才将是物流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建立较为合理的物流人才教育和培训体系,是需要在政策上着力解决的问题。首先,应建立多层次的物流教育体系,包括从高到低的研究生、本科生和职业教育等多个层次。其次,在物流等行业协会的组织和倡导下,全面开展物流在职教育,并建立物流相关的学术交流系统,进行物流培训,促进物流业的发展。最后,建议政府部门应给予开展物流教育的专题研究一定的支持,并通过对教育培训机制、组织管理模式等的研究,建立物流教育与培训体系,保证物流业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供应链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