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误区,优化课堂提问

来源 :新校园·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liam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课堂提问的误区
  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门艺术,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它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促使他们参与学习,帮助他们理解和应用知识。但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历史与社会课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许多变化,双边活动多了、提问多了,气氛也活跃了很多。但是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中小学一般教师平均每堂课的有效提问仅为56%。可见有相当多的教师在实践中陷入课堂提问的种种误区,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1.片面追求课堂气氛的提问
  有些教师为了使自己的课堂体现新课程的味道,把提问式教学与启发式教学两者简单地等同起来,认为“问”就是“启发”,导致课堂教学“满堂问”,过多地提出没有思维价值的简单问题。诸如一些“对不对”、“是不是”等,造成满堂课尽是学生震耳欲聋的“回音”。这种哗众取宠的现象,从表面上看似乎“双边”活动热闹非常,实际上学生思维并没有真正展开,对知识仍是一知半解。长此以往,反而会使学生养成轻浮的学习态度和思维的惰性。
  2.偏离主题的随意性提问
  有些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不是事先设计推敲好,而是临时讲到哪、想到哪就问到哪。这种仓促提出的问题,往往含糊其辞、模棱两可,致使学生如坠烟雾,茫然不知所措,甚至使学生思维误入歧途。
  3.浮光掠影的连续性提问
  有些教师可能是为了节约时间,往往在提问后立即叫学生回答,没有留给学生思考问题所需的时间,弄得学生手足无措。更有些教师连珠炮似的发问,一问未了又是一问,一问刚完再来一问,使学生应接不暇。结果导致学生在这种快节奏的问答中,来不及进行深入缜密的思考,或来不及组织好表达思维结果的语言,造成课堂上常常是“少数优生撑场面,多数学生当陪客”的局面。这样的提问,造成学生无法深入思考,无法探究问题的实质,浅尝辄止,其对知识的把握必然受到限制。
  4.不符实际的高难度提问
  有些教师平时对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水平、个别差异等实际情况不甚了解,加上课堂教学中急于求成、期望过高的心理,所提问题的难度、坡度、深度往往超越学生的认知水平,导致学生不知所云、一筹莫展。这样的提问既损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延误了时间,影响教学进度。
  
  二、课堂提问的策略
  1.注重问题设计的趣味性
  兴趣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标志,也是积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内驱力。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强烈的求知欲。新奇、趣味的提问,对学生的大脑皮层能产生强烈的刺激,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使学生感到在思索答案時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知识。例如,在教九年级《角色与选择》这节课时,就如何让学生理解“消费者拥有哪些合法权益”,笔者设计了一个问题:“有一天,老师花了两百元钱买了一双鞋,才穿了两天就破了。请你说说老师的哪些权益受到了侵害?”这种由具体的生活情节引出的实际问题,引起了学生们的浓厚兴趣,马上你一句我一句地在课堂上讨论起来。枯燥无味的名词概念不知不觉中变得形象而生动起来。
  2.注重问题设计的启发性
  设计提问内容要能抓住教学内容的内在矛盾及其变化发展,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并能在提问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尽量少问非此即彼的问题,如“是不是”、“对不对”的简单问题,或学生完全不加思索就可以回答的问题,多设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注重问题的思维含量。提问要能引导学生到创造性思维的“自由国度”中去遨游探索,使他们受到切实有效的思维训练。要把教材知识点本身的矛盾与已有知识、经验之间的矛盾当作提问设计的突破口,让学生不但能了解“是什么”,还能自己主动去发现“为什么”。一教师在上八(下)《屈辱的岁月》时,讲到虎门销烟,向学生提问:有人说,如果林则徐不禁烟,英国就不会发动鸦片战争了,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学生跃跃欲试,有的讲禁烟是借口,没有这个借口就找别的借口,或者直接发动侵略战争。有的讲是由当时国际、国内情况决定的。
  3.注重问题设计的开放性
  教师提的问题可以分为封闭的问题和开放的问题。开放性问题是一种丰富的资源,能使教学更为新鲜而有趣。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的多角度发散性思维,能激发学生思考的热情。有效提问则意味着教师尽可能多地提出开放性的问题,或者尽可能使所提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在一节公开课上,一位教师上《来自海上的挑战》时,就设计了一个让学生有广阔思考空间的历史猜想的题目:“假如:郑和继续着航海事业,并加强了明朝对外贸易;1722年,雍正皇帝没有下令禁止天主教徒来华,东西文化交流正常;1793年,乾隆皇帝在确保大清国利益的前提下同意中英贸易要求。那么,历史将……”这个开放性的问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活跃思维,学生们纷纷自己的理解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回答,答案精彩纷呈,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把握问题设计的难易递进
  教学内容有难有易,提问应当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对于较难的问题应力求分层次,搭台阶,深入浅出、化难为易。切忌提出过大、过深、过难的问题而造成冷场,过小、过浅、过易的问题,学生不假思索即能对答如流,在表面上看似繁荣的背后,但会养成浅尝辄止的不良习惯。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师夷长技以制夷》一课时,整堂课通过巧妙设问,层层递进,犹如剥笋,让人赞叹不已,也使学生有效地把握了知识。
  5.给予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
  大多数教师习惯于提出问题后1~3秒就请学生回答,而这正是学生最不满意的。教师在提问后就迫不及待地问“谁能回答”、“谁准备好了”,这样的做法直接中断了被提问者的思考。学生失去了冷静思考的时间与空间,提问也因此失去了它的实际意义。面对这样的提问,即使是再简单的问题也可能会发生“舌尖反应”——形成的想法刚到嘴边就忘得无影无踪。所以我们应当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发展现状,给予他们充分的思考和组织时间。
  6.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
  有的教师对学生回答的过于简单、公式化评价:“对了”“错了”;或者对学生回答的对错与否,不作评价,马上又提出第二个问题叫学生回答;或者评价含糊其辞,叫学生如坠云雾,摸不着头脑;或者只说缺点,不说优点;或者过早把答案告诉学生,代替学生思维。这些做法都不利于发挥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为了使提问更有效发挥作用,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回答作出恰当的评价,可以对学生回答不确切之处进行修正,对未尽之处进行追问。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回答出问题后的成就感,即使是再微小的进步也应当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努力使学生获得成就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应听他说完,再给予评价。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尤其要挖掘他自身的积极因素,给予充分肯定,逐渐消除心理障碍,帮助他们找回自信,走向成功。
  总之,课堂提问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不在于“多问”,而在于“善问”、“巧问”、“有效地问”。科学的课堂提问可以使教与学达到水乳交融的和谐统一,构建亮点闪烁的高效课堂。这需要教师将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的具体环节中去,在刻苦钻研教材、研究学生的前提下精心备课,磨练教学技术,提高课堂提问艺术,真正引领学生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合而为一,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使学生的思维得以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e](浙江省瑞安市塘下镇第一中学325204)
其他文献
导学实验的课堂教学提倡“先教后学,引导参与,注重感悟,加强训练”,其精神实质是:在教师科学的引导下教会学生科学地学习。本人在教学实践中,以素质教育为契机,摸索出一条“活教乐学创新”的教学思路,达到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整体优化,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现介绍如下 :    一、活教  活教是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要活,课堂气氛也要活,做到活教乐学。  ⒈教学内容:突出重点
期刊
从事美术教学好多年了,现在上课学生纪律好,兴趣浓。惹得同事们经常羡慕地问:“同在一个班集体上课,那些学生怎么那么喜欢上你的课?你有什么绝招或迷津,传给我们一些吧!”说实话,我也没有什么绝招,只不过是在吸取了以前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在总结了一些经验。如注重鼓励孩子们,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尊重他们,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意识,以学生为中心,这也与我们当前新课标的要求相一致。新课标提出:打破传统
期刊
一、教学目标  1.知識目标:能正确地听、说、读、写tired,hot, ill,cold 等单词。  能听得懂、会说、会读和会写句子What’s the matter?I’m… Here’s …等句型。  2.技能目标:能用贴切的形容词表述自己的感觉。  3.情感目标:能用所学知识关心他人。    二、教学难点   1.能用贴切的形容词表述自己的感觉。  2.单词tired , hungry ,
期刊
一、强化朗读训练,引发学生想象  朗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朗读的好坏直接影响对作品理解的程度。感情丰富的朗读,能引起学生对作品丰富的想象,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能促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点指导学生朗读,进而启发学生想象。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有这样两段话。“……她在墙上又擦了一根火柴。这一回火柴把周围全照亮了。奶奶出现在亮光里是那么温和、那么慈爱。‘奶奶!’小女孩叫
期刊
新的课程理念强调:经历过程与获取结论同样重要。我们常讲,“不好的教师奉送真理,好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有时“过程”比“结论”更具有意义:它能唤起探索与创造的快乐,激发认知兴趣和学习动机;它能展现思路和方法,教会人怎样学习;它能帮助我们建构进取型人格,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有效的学习,使学生在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提高。  所谓“过程”,即是学生经历一系列的观察、质疑、猜想、归纳、比较、选择,以及相
期刊
筆者最近听了梁世杰老师的一堂语文课。这是一堂令人赏心悦目的语文课:课件图片美、学生的配乐朗诵动听、教师的音质浑厚,当然更重要的是教师上课技巧的娴熟自如。  这堂课,教师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习课文进而掌握“移步换景”的写法。  写景文章,作者写的很美,教师分析得头头是道,可学生因没有亲身体验或观察不细致,往往听起来索然寡味。而梁世杰老师正是抓住了学生的这些弱点,让学生欣赏了一幅幅优美的竹林图片,让学生
期刊
巩固、扩大高中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发展高中学生的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培养高中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是高中英语教学的教学目标。“侧重提高阅读能力”是高中英语教学大纲对高中英语教学提出的明确要求。最近几年来的高考对学生阅读理解水平测试的难度有了明显的加大,因此怎样最大限度地发挥英语阅读教学的效益,使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策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是英语教师必须不断探索和研究的课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思想政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愈来愈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注意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教师不仅认真钻研教材,掌握大量与课本知识有关的背景知识材料,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想方设法,披荆斩棘,呕心沥血。然而面对依旧存在的社会升学压力和仍不断完善的思想政治课教材,思想政治课教师或多或少都会遭遇一种尴尬的景况:基本的知识和能力,学生觉得索然无味;教师感兴趣的,学生常常不感兴趣。教师在升
期刊
活动,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基本载体。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强调 “ 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 这一理念鼓励并倡行让学生在活动中参与、在活动中思考、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感悟,来加强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突出对学生能力和方法的训练。    一、强调学生参与活动的主体性  主体性是活动的核心和灵魂,
期刊
中等职业学校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在饭店一线工作的中初级服务人员和管理人员。 这一培养目标,突出了该专业的职业性和技能性特点。决定了我们对该专业的教学应始终围绕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能力这一主题。    一、专业课设置:  要培养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该专业课程设置应根据学生全面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的实际需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