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全球对汉语国际教育的需要越来越大,我们要根据实施我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要求,不断提高我们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加强文化的导入,不断创新,完善汉语国际教育的制度化建设,让我们的漢语更好的走向世界。我们进行跨文化交际、汉语国际教育时要把握正确的价值导向,明确我们的教育是在增进国与国之间双边友好关系和加强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传播;跨文化交际
一、前言
汉语国际教育作为一种第二语言和外语的教学,势必在其教学过程中涉及到学习者本土文化和汉文化的接触和碰撞。因此,我们的汉语国际教育必须在跨文化交流的背景下进行。在汉语国际教育中,文化教学和语言教学始终是结合在一起的,学语言也就是在学文化,教语言也同样是在教文化。所以,我们从事汉语国际教育的人,一定要有跨文化交际的意识,这样才能帮助学习者进入角色,从而帮助他们更好的习得汉语,并运用汉语进行交际。“跨文化意识”是西方学者提出的理论,指的是理解和承认文化差异的能力。跨文化意识要求人们不仅要理解自己是文化人,也要将他人看成文化人,并去认真探究彼此之间的文化差异,只有这样才能在跨文化交际中有效地理解交际对象的行为。
二、汉语国际教育本身就是一种跨文化交际
学习汉语的学生无时无刻都处于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不管来自哪个国家,和中國文化相比一定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文化不同点。跨文化交际是指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交际,需要应对文化与文化之间的差异带来的问题,和跨文化语境的问题。跨文化交际是思维方式不同的人群之间的交际,如果对对方文化不了解也不能理解就会造成信息输入或输出的差异,严重的还会引起文化冲突,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毕继万指出,汉语教学“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就必须以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为主要目标。”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从事国际汉语教学的最重要素质,没有这种能力与素质,无论积累多少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知识,考多高的分数,都不能保证我们培养的学生在未来际汉国语教学活动中自如应对各种知识碰撞、文化碰撞、交际碰撞。
三、我国汉语国际教育传播中的跨文化交际
(一)我国现有跨文化交际的发展
从学科方向来看,我国跨文化交际研究长期以来一直偏重于外语教学,与外语教学有关研究占的比重很大。这与跨文化交际在我国的特殊发展历程有关。跨文化交际研究引入我国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何道宽最先在学术刊物上著文介绍这门新的学科。之后一批外语教师纷纷发表文章介绍国外跨文化交际研究的情况、论述文化与语的关系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等。1995年是我国跨文化交际研究发展中的里程碑,在这一年出现了中国学者写的第一本跨文化交际专著,即关世杰的跨文化交流学:提高涉外交流能力的学问。他的这部专著是从国际政治和传媒的角度所写,与外语教学基本无关。但此后几年出版的跨文化交际专著与关著不同,基本上都是外语教师所著,如林大津的跨文化交际研究、胡文仲的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唐德根的跨文化交际学等。进入本世纪以后,跨文化交际研究的范围不断扩大,跨文化管理、跨文化培训、文化适应以及与大众传媒有关的论文和专著不断增加。
(二)案例分析法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运用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1920 年代 ,当时是采取一种很独特的案例型式的教学,这些案例都是来自于真实情境或事件,这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实施之后,颇具绩效。就我国的汉语国际教育现状而言,我们的教学大纲设计和教学实践往往缺乏足够的开放性,没有给学生较多面对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因此在跨文化教学中,需要依据跨文化交际能力框架,提高学生使用语言正确性的同时还要帮助其提高言语行为的得体性。现有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都有一定局限。案例分析教学中将不同文化背景的语言特色、风土人情、历史事件和现实冲突等素材展示于学生面前,案例分析法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跨文化交际冲突发生的原因,案例分析法有利于增强学生对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言语行为的敏感性,案例分析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和对待异文化的调适能力,是跨文化知识、意识、思维和交际能力的综合训练过程,能帮助学生达到学习外语语言技能与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有机结合的目的。
(三)汉语国际教育传播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目前投身汉语国际传播事业的人员不再也不可能局限于某一个单一的专业背景,海外汉语师资需求量逐年增加,对外汉语、中文、英语、小语种、教育学、心理学、传播学等不同专业背景的师资纷纷进入此行业的局面。而大量非对外汉语专业背景的汉语教师纵然具有丰富的语言学知识、较高的文学修养,在完成汉语国际传播新形势下的国际汉语教学任务过程中也有感到吃力或棘手的时候。跨文化语言交际能力是汉语国际教育传播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包括多重语言应用能力、汉语转换能力、跨语言差异敏感力和跨语言歧义容忍与纠错力等四个方面。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培养过程中,应从加强汉语知识课程、外语课程、跨文化交际课程的学习和加强见习、实习过程中的指导两方面入手,提高学生自身的跨文化语言能力,为将来的汉语国际教育工作打好基本功。
四、把握跨文化交际的正确方向,增强汉语国际教育的积极作用
目前,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我国与世界诸多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我国汉语国际教育的传播蒸蒸日上,不少国家已经开设了孔子学院、孔子课堂以及学汉语的机构,每年汉语国际教育传播者的需求量都不断增多,为了更好地传播汉语,传播中国文化,我国也加大了对汉语国际教育传播者的培养。但与此同时,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却提出了中国文化侵略说,这个不和谐的音符虽无法破坏整个汉语国际教育和中国特色文化传播这场宏伟交响曲的演奏,但它的确令人深思。作为一名汉语国际教育传播者,我们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汉语国际教育时要把握正确的方向,正能量的传播中国汉语和文化;作为一名汉语国际教育管理者,我们应该完善汉语国际教育制度,增强汉语国际教育传播者的素质培养力度。
五、结语
中国强劲的内在经济动力和全球化的外在环境造就了汉语国际传播的良好条件,汉语全球化发展对于全世界汉语国际传播者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此语境下的国际汉语教学要求我们的师资必须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方能培养出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学生。为此,不管是师资培养还是师资培训,都应该将跨文化交际能力视为核心素质来运作。
参考文献:
[1]姜珊.构建汉语国际教育的奇葩——对跨文化交际的引领[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
[2]彭军.国际汉语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调查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13.9.
[3]李昊.汉语国际传播视角下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及其培养[J]现代传播,2012(7).
[4]李潇潇.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的跨文化语言交际能力培养——以对泰汉语教学为例[J]语文学刊,2015(7).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传播;跨文化交际
一、前言
汉语国际教育作为一种第二语言和外语的教学,势必在其教学过程中涉及到学习者本土文化和汉文化的接触和碰撞。因此,我们的汉语国际教育必须在跨文化交流的背景下进行。在汉语国际教育中,文化教学和语言教学始终是结合在一起的,学语言也就是在学文化,教语言也同样是在教文化。所以,我们从事汉语国际教育的人,一定要有跨文化交际的意识,这样才能帮助学习者进入角色,从而帮助他们更好的习得汉语,并运用汉语进行交际。“跨文化意识”是西方学者提出的理论,指的是理解和承认文化差异的能力。跨文化意识要求人们不仅要理解自己是文化人,也要将他人看成文化人,并去认真探究彼此之间的文化差异,只有这样才能在跨文化交际中有效地理解交际对象的行为。
二、汉语国际教育本身就是一种跨文化交际
学习汉语的学生无时无刻都处于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不管来自哪个国家,和中國文化相比一定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文化不同点。跨文化交际是指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交际,需要应对文化与文化之间的差异带来的问题,和跨文化语境的问题。跨文化交际是思维方式不同的人群之间的交际,如果对对方文化不了解也不能理解就会造成信息输入或输出的差异,严重的还会引起文化冲突,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毕继万指出,汉语教学“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就必须以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为主要目标。”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从事国际汉语教学的最重要素质,没有这种能力与素质,无论积累多少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知识,考多高的分数,都不能保证我们培养的学生在未来际汉国语教学活动中自如应对各种知识碰撞、文化碰撞、交际碰撞。
三、我国汉语国际教育传播中的跨文化交际
(一)我国现有跨文化交际的发展
从学科方向来看,我国跨文化交际研究长期以来一直偏重于外语教学,与外语教学有关研究占的比重很大。这与跨文化交际在我国的特殊发展历程有关。跨文化交际研究引入我国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何道宽最先在学术刊物上著文介绍这门新的学科。之后一批外语教师纷纷发表文章介绍国外跨文化交际研究的情况、论述文化与语的关系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等。1995年是我国跨文化交际研究发展中的里程碑,在这一年出现了中国学者写的第一本跨文化交际专著,即关世杰的跨文化交流学:提高涉外交流能力的学问。他的这部专著是从国际政治和传媒的角度所写,与外语教学基本无关。但此后几年出版的跨文化交际专著与关著不同,基本上都是外语教师所著,如林大津的跨文化交际研究、胡文仲的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唐德根的跨文化交际学等。进入本世纪以后,跨文化交际研究的范围不断扩大,跨文化管理、跨文化培训、文化适应以及与大众传媒有关的论文和专著不断增加。
(二)案例分析法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运用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1920 年代 ,当时是采取一种很独特的案例型式的教学,这些案例都是来自于真实情境或事件,这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实施之后,颇具绩效。就我国的汉语国际教育现状而言,我们的教学大纲设计和教学实践往往缺乏足够的开放性,没有给学生较多面对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因此在跨文化教学中,需要依据跨文化交际能力框架,提高学生使用语言正确性的同时还要帮助其提高言语行为的得体性。现有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都有一定局限。案例分析教学中将不同文化背景的语言特色、风土人情、历史事件和现实冲突等素材展示于学生面前,案例分析法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跨文化交际冲突发生的原因,案例分析法有利于增强学生对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言语行为的敏感性,案例分析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和对待异文化的调适能力,是跨文化知识、意识、思维和交际能力的综合训练过程,能帮助学生达到学习外语语言技能与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有机结合的目的。
(三)汉语国际教育传播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目前投身汉语国际传播事业的人员不再也不可能局限于某一个单一的专业背景,海外汉语师资需求量逐年增加,对外汉语、中文、英语、小语种、教育学、心理学、传播学等不同专业背景的师资纷纷进入此行业的局面。而大量非对外汉语专业背景的汉语教师纵然具有丰富的语言学知识、较高的文学修养,在完成汉语国际传播新形势下的国际汉语教学任务过程中也有感到吃力或棘手的时候。跨文化语言交际能力是汉语国际教育传播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包括多重语言应用能力、汉语转换能力、跨语言差异敏感力和跨语言歧义容忍与纠错力等四个方面。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培养过程中,应从加强汉语知识课程、外语课程、跨文化交际课程的学习和加强见习、实习过程中的指导两方面入手,提高学生自身的跨文化语言能力,为将来的汉语国际教育工作打好基本功。
四、把握跨文化交际的正确方向,增强汉语国际教育的积极作用
目前,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我国与世界诸多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我国汉语国际教育的传播蒸蒸日上,不少国家已经开设了孔子学院、孔子课堂以及学汉语的机构,每年汉语国际教育传播者的需求量都不断增多,为了更好地传播汉语,传播中国文化,我国也加大了对汉语国际教育传播者的培养。但与此同时,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却提出了中国文化侵略说,这个不和谐的音符虽无法破坏整个汉语国际教育和中国特色文化传播这场宏伟交响曲的演奏,但它的确令人深思。作为一名汉语国际教育传播者,我们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汉语国际教育时要把握正确的方向,正能量的传播中国汉语和文化;作为一名汉语国际教育管理者,我们应该完善汉语国际教育制度,增强汉语国际教育传播者的素质培养力度。
五、结语
中国强劲的内在经济动力和全球化的外在环境造就了汉语国际传播的良好条件,汉语全球化发展对于全世界汉语国际传播者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此语境下的国际汉语教学要求我们的师资必须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方能培养出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学生。为此,不管是师资培养还是师资培训,都应该将跨文化交际能力视为核心素质来运作。
参考文献:
[1]姜珊.构建汉语国际教育的奇葩——对跨文化交际的引领[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
[2]彭军.国际汉语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调查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13.9.
[3]李昊.汉语国际传播视角下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及其培养[J]现代传播,2012(7).
[4]李潇潇.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的跨文化语言交际能力培养——以对泰汉语教学为例[J]语文学刊,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