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苹果VS微软
官司:1985年10月,苹果曾与微软签下一份合同,同意微软如果继续为苹果生产软件(如Word或者Excel),就允许微软使用部分苹果图形界面技术。这给了Windows最终成了统治桌面市场的机会。后来苹果因图形界面侵权一事与微软展开长达6年的诉讼。
联手:1989年9月苹果和微软这两个仍因图形界面在法庭上搏斗的对手,破天荒地携起手来组成联盟,共同对抗Adobe。微软将为苹果开发PostScript的“克隆”产品,而苹果为微软的软件提供字体并将逐步淘汰PostScript。苹果甚至卖出了Adobe公司的股票。
投资:1997年8月微软向苹果投资1.5亿美元,双方结成联盟。作为条件,苹果将微软IE浏览器集成到苹果操作系统中。
支持:1998年,刚刚投过钱的微软再次与苹果达成协议,答应为苹果提供5年的软件支持。这为Mac OS X新平台的成功打下了基础,并最终影响了众多软件厂商的态度。
超越:2010年5月苹果超越微软,一跃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科技公司。要知道,微软占据了全球PC市场约九成的份额,而苹果则不足一成。
苹果VS英特尔
帮凶:1981年8月采用英特尔8088处理器的IBM PC推出,苹果个人电脑的第一次滑铁卢由此展开,正是有了英特尔的加入,IBM才得以在短时间内推出与苹果相抗衡的产品,之后的Wintel联盟更是彻底将苹果的个人电脑边缘化。
合作:2006年1月,乔布斯与英特尔CEO保罗·奥特里尼共同推出了苹果历史上首款采用英特尔处理器的iMac台式机。自此苹果所有的消费电脑类产品都开始使用英特尔的处理器,但苹果并没有加入“Intel Inside”(计算机厂商只要在产品外观和广告上显示英特尔的标识就可以获得一定的营销费用)。实际乔布斯2005年首次透露此消息时,苹果已经进行了长达5年时间的研发,以将Mac OS X的代码按照X86架构重写。
对抗:2010年2月,英特尔联手诺基亚发布MeeGo平台,该系统适用于智能手机、上网本和平板电脑等设备。将与苹果的iPhone和iPad展开全面的竞争,然而这个系统的发展并不顺利,搭档诺基亚已经在2011年2月宣布同微软展开合作,并开始采用Windows Phone 7操作系统。
苹果VS谷歌
合作:2006年8月,谷歌CEO埃里克·施密特当选为苹果公司董事会的董事,两公司开始蜜月期。施密特曾与乔布斯共同宣布,谷歌与苹果展开了紧密合作,谷歌搜索和地图服务将移植到iPhone上。
反目:2008年9月,谷歌推出了首款搭载Android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手机G1,苹果随即与谷歌反目,乔布斯还公然表示谷歌的“不作恶”口号是“扯淡”。
对立: 2009年7月苹果以侵犯用户隐私为由,将Google的互联网电话服务Google Voice撤出了iTunes软件商店。
宣战:2010年5月谷歌副总裁维克·宫多拉在谷歌I/O大会援引Android之父安迪·罗宾的话“如果Google不采取行动正视未来苛刻的环境,那么,一个人、一个设备、一个运营商的未来就会是我们的唯一选择”。而这正是将矛头指向了苹果。
乔帮主不靠谱!
出尔反尔
尽管比尔·盖茨的Tablet PC一直没能火起来,但他仍在描述未来电脑发展方向时表示“我相信,你会随身携带一个平板外形的设备,可以做很多事情……”,而当时乔布斯并不赞同其观点,他坚持认为计算机的未来在个人电脑,有趣的是在3年后苹果就推出了iPad。
妄下断言
尽管现在很多传统出版商都将乔布斯奉为神明,然而就在iPad面世前2年,乔布斯还认为出版业已经无可救药。他甚至还公然表示“产品的好坏根本无关紧要,事实是人们不再阅读了”。
错误预测
在2010年,Google推出对苹果产品颇具挑战的多款新品后。当乔布斯被问及“是否觉得Google正在超越苹果”时,乔布斯的答案是“没有任何可能”。不过以目前Android的发展态势来看,未必。
无视对手
乔布斯在发布会上将iPad 2标榜为将是首个批量出货的双核处理器平板电脑。事实上戴尔在2011年2月就开始对外发售采用英伟达Tegra 2双核处理器的Streak 7平板电脑。
官司:1985年10月,苹果曾与微软签下一份合同,同意微软如果继续为苹果生产软件(如Word或者Excel),就允许微软使用部分苹果图形界面技术。这给了Windows最终成了统治桌面市场的机会。后来苹果因图形界面侵权一事与微软展开长达6年的诉讼。
联手:1989年9月苹果和微软这两个仍因图形界面在法庭上搏斗的对手,破天荒地携起手来组成联盟,共同对抗Adobe。微软将为苹果开发PostScript的“克隆”产品,而苹果为微软的软件提供字体并将逐步淘汰PostScript。苹果甚至卖出了Adobe公司的股票。
投资:1997年8月微软向苹果投资1.5亿美元,双方结成联盟。作为条件,苹果将微软IE浏览器集成到苹果操作系统中。
支持:1998年,刚刚投过钱的微软再次与苹果达成协议,答应为苹果提供5年的软件支持。这为Mac OS X新平台的成功打下了基础,并最终影响了众多软件厂商的态度。
超越:2010年5月苹果超越微软,一跃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科技公司。要知道,微软占据了全球PC市场约九成的份额,而苹果则不足一成。
苹果VS英特尔
帮凶:1981年8月采用英特尔8088处理器的IBM PC推出,苹果个人电脑的第一次滑铁卢由此展开,正是有了英特尔的加入,IBM才得以在短时间内推出与苹果相抗衡的产品,之后的Wintel联盟更是彻底将苹果的个人电脑边缘化。
合作:2006年1月,乔布斯与英特尔CEO保罗·奥特里尼共同推出了苹果历史上首款采用英特尔处理器的iMac台式机。自此苹果所有的消费电脑类产品都开始使用英特尔的处理器,但苹果并没有加入“Intel Inside”(计算机厂商只要在产品外观和广告上显示英特尔的标识就可以获得一定的营销费用)。实际乔布斯2005年首次透露此消息时,苹果已经进行了长达5年时间的研发,以将Mac OS X的代码按照X86架构重写。
对抗:2010年2月,英特尔联手诺基亚发布MeeGo平台,该系统适用于智能手机、上网本和平板电脑等设备。将与苹果的iPhone和iPad展开全面的竞争,然而这个系统的发展并不顺利,搭档诺基亚已经在2011年2月宣布同微软展开合作,并开始采用Windows Phone 7操作系统。
苹果VS谷歌
合作:2006年8月,谷歌CEO埃里克·施密特当选为苹果公司董事会的董事,两公司开始蜜月期。施密特曾与乔布斯共同宣布,谷歌与苹果展开了紧密合作,谷歌搜索和地图服务将移植到iPhone上。
反目:2008年9月,谷歌推出了首款搭载Android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手机G1,苹果随即与谷歌反目,乔布斯还公然表示谷歌的“不作恶”口号是“扯淡”。
对立: 2009年7月苹果以侵犯用户隐私为由,将Google的互联网电话服务Google Voice撤出了iTunes软件商店。
宣战:2010年5月谷歌副总裁维克·宫多拉在谷歌I/O大会援引Android之父安迪·罗宾的话“如果Google不采取行动正视未来苛刻的环境,那么,一个人、一个设备、一个运营商的未来就会是我们的唯一选择”。而这正是将矛头指向了苹果。
乔帮主不靠谱!
出尔反尔
尽管比尔·盖茨的Tablet PC一直没能火起来,但他仍在描述未来电脑发展方向时表示“我相信,你会随身携带一个平板外形的设备,可以做很多事情……”,而当时乔布斯并不赞同其观点,他坚持认为计算机的未来在个人电脑,有趣的是在3年后苹果就推出了iPad。
妄下断言
尽管现在很多传统出版商都将乔布斯奉为神明,然而就在iPad面世前2年,乔布斯还认为出版业已经无可救药。他甚至还公然表示“产品的好坏根本无关紧要,事实是人们不再阅读了”。
错误预测
在2010年,Google推出对苹果产品颇具挑战的多款新品后。当乔布斯被问及“是否觉得Google正在超越苹果”时,乔布斯的答案是“没有任何可能”。不过以目前Android的发展态势来看,未必。
无视对手
乔布斯在发布会上将iPad 2标榜为将是首个批量出货的双核处理器平板电脑。事实上戴尔在2011年2月就开始对外发售采用英伟达Tegra 2双核处理器的Streak 7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