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型农田水利工作可以反映出水利事业的发展水平。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维护管理工作,不存在技术难关,需要的是管理者的责任心和服务意识。管理者应当在思想上更加重视小型水利管理工作,多做调查研究,更多的关注民情民生,相信小型农田水利运行维护管理工作终将有大发展。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 运行维护管理; 对策措施
农田水利是农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水利设施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功能与作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大体可分为: 小型水库、塘坝、水池等蓄水设施; 小型拦河塥坝、引水闸等引水设施; 渠道、管道、闸门和桥、涵等输水配套设施; 泵站、机井等提水设施; 灌水沟、畦等田间灌水设施; 保护村镇、农田的小型圩堤、河道堤防等防洪设施; 排水闸、排涝泵站、排水沟等排涝设施。
当前的农田水利工程基本建设于 20 世纪 50 ~ 70 年代,这些水利工程对农业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取得了巨大成效。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实行承包责任制后,农田水利原有的投入建设体制被打破,特别是运行管理工作成了空白地带,导致工程严重老化、失修、甚至破损、垮塌,农田水利成为水利事业的“短板”。“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因此,兴修水利事关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国家的兴旺与长治久安。
1 加强小型水利工程运行维护管理的必要性
1. 1 运行是建设的目的,管理是建设的延伸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一般规模小,投资少,但是效益却十分显著,不但能够提高农业旱涝保收的能力,促进农业经济发展,还能够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节约资源。因此,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不仅是民生工程,也是节约资源的战略工程。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目的是工程的运行使用,不是形象工程,不是建好摆给人看的,需要实实在在地发挥作用和效益。
1. 2 三分建,七分管,运行管理关系农田水利可持续发展
水之兴利在于建,利多利少在于管。建设是基础,没有建设就没有田间地头的水利工程,没有建设也就無从谈管理。小型水利工程的特点决定了必需要做好运行管理工作,否则将会导致建好的小工程,因平时无人看管、维护而损坏,既是极大的浪费,也将影响农田水利事业自身的良性发展。
1. 3 以小见大,小水利的管理水平反映出水利大事业的成效
农田水利工程点多面广、规模小、数量多,与群众生产生活关系最为密切。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技术要求不高,但是管理难度甚大。近一时期国家对水利的投入十分巨大,极大地促进了水利事业的发展,但投入的重点主要是大江大河治理,而对于小型农田水利事业关注和投入不够。近年来频繁发生的旱涝灾害暴露出小水利的“短板”问题,说明小水利成为水利行业发展的瓶颈。
2 存在问题
2. 1 重建轻管或只建不管,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
当前国家及各地方政府对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投入主要是补助性质的,主要依托工程建设进行补助,因此,工程的前期立项工作较受重视。相对而言项目审批过程中对于项目建成后的运行管理要求不高,项目建成后的管理工作在立项目之初就容易被忽视。现实的情况是很多项目建好后就无人问津,待到需要用时可能已损坏,盲目建设、重复建设的现象屡见不鲜。
2. 2 条块分割,多头管理,实质却弱化了管理
从行政主管部门内部分工来说,建设和运行管理分属不同的部门,各部门之间分工易,协作难。具体到一个项目建设、管理和使用是统一的,是不可分割的。
2. 3 体制机制不顺,导致小型水利工程建、管、用三位脱节
目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主体是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水管单位,但是他们并没有直接的使用需求。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服务于农业,使用者主要是广大的农民,使用者却不是工程的所有者,农民有使用需求却没有维护和管理的积极性。形成“国家管不到、集体管不好、农民管不了”的不良局面。
3 加强农田水利运行维护管理工作的对策措施
要破解当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困局,笔者认为需要做好明析产权、资金保障、制度建设等基础性工作。
3. 1 明确产权,规范权、责、义
对于涉及跨区、跨流域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或是区域相对独立的灌区体系,明确由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水管单位负责,其产权归以上管理部门所有,工程的调度使用以及运行维护由以上管理部门负责。
对于区域内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由乡镇或集体负责。当前出现问题的正是这一层级小型水利工程,由于权责下放后,没有管理规范用于指导和规范乡镇或集体开展小型水利工程的管护工作。通常情况下,小型水利工程的公益性多于经济性,乡镇或集体对这些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没有积极性,在没有任何监管和激励或处罚措施的情况下,这些小工程常常处于基本没人管理的状态。
3. 2 多渠道、可持续,确保资金投入
首先,项目前期立项阶段应当尽量减少项目县级以下配套比例,或者在有资金保障的情况下尽量集中治理,以免在工程建设之初就因投入不足造成半拉子工程,或者因项目投入分散不能形成完整的工程配套体系,给后期运行管理埋下隐患。
其次,根据小型水利工程的性质和效益分别制定运行维护管理及资金筹措方案。对于纯公益性质的,各级政府应保障管理维护费用的投入; 对于有一定经济效益的,可以通过市场吸引投入的机制,例如通过第三方对工程进行维护管理,第三方可以通过收取水电费、排灌费等形式获取管理费用; 对于公益性与经济性兼有的,则可采取政府补助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运行管理投入模式。
3. 3 加强制度建设,形成完善严密的建设运行管理制度体系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运行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已严重影响水利工程效益发挥,引起了各级政府高度关注。早在 2002 年制发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就明确提出要改革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中央文件要求“深化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明确所有权和使用权,落实管护主体和责任,对公益性小型水利工程管护经费给予补助,探索社会化和专业化的多种水利工程管理模式”。从政策层面来说,对于小型水利工程运行维护管理工作已有了较为明确、清晰的思路,也是十分符合工作实际的。
政策是好的,但是落实是关键,途径则是建立制度,通过制度建设将各项政策落到实处。特别是对于由乡镇或集体管理的小型水利工程,当前处于管理盲区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制度不健全、不严密、难操作等。各地应根据本地实情,制定符合本地发展实际的管理办法,不能照搬照抄别处的管理办法。例如,目前较为流行的农民用水协会管理模式,笔者认为该模式并不是解决当前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维护管理问题的灵丹妙药,也不是放之全国皆有效的,该模式需要建立在农民有较高文化素质和较强自我权利维护意识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而我国农业、农村、农民的现状显然还不适合全面发展农民用水协会等管理模式。
4 结语
综上所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惠及农民、农业最直接的水利工程,是保障农业发展的基础设施,是水利体系的细胞。当前小型农田水利事业发展滞后,农田水利工程损毁严重,难以发挥工程效益。
参考文献
[1]陈文才 . 浅议农村小微型水利工程管理[J]. 水利经济,2007,25( 6) : 42 -43.
[2]徐成波,王薇,温立萍 .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护中的主要问题和建议[J]. 中国水利,2011( 7) : 23 -25.
[3]孟秀丽 .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管理措施[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 05) : 76 -76.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 运行维护管理; 对策措施
农田水利是农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水利设施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功能与作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大体可分为: 小型水库、塘坝、水池等蓄水设施; 小型拦河塥坝、引水闸等引水设施; 渠道、管道、闸门和桥、涵等输水配套设施; 泵站、机井等提水设施; 灌水沟、畦等田间灌水设施; 保护村镇、农田的小型圩堤、河道堤防等防洪设施; 排水闸、排涝泵站、排水沟等排涝设施。
当前的农田水利工程基本建设于 20 世纪 50 ~ 70 年代,这些水利工程对农业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取得了巨大成效。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实行承包责任制后,农田水利原有的投入建设体制被打破,特别是运行管理工作成了空白地带,导致工程严重老化、失修、甚至破损、垮塌,农田水利成为水利事业的“短板”。“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因此,兴修水利事关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国家的兴旺与长治久安。
1 加强小型水利工程运行维护管理的必要性
1. 1 运行是建设的目的,管理是建设的延伸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一般规模小,投资少,但是效益却十分显著,不但能够提高农业旱涝保收的能力,促进农业经济发展,还能够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节约资源。因此,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不仅是民生工程,也是节约资源的战略工程。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目的是工程的运行使用,不是形象工程,不是建好摆给人看的,需要实实在在地发挥作用和效益。
1. 2 三分建,七分管,运行管理关系农田水利可持续发展
水之兴利在于建,利多利少在于管。建设是基础,没有建设就没有田间地头的水利工程,没有建设也就無从谈管理。小型水利工程的特点决定了必需要做好运行管理工作,否则将会导致建好的小工程,因平时无人看管、维护而损坏,既是极大的浪费,也将影响农田水利事业自身的良性发展。
1. 3 以小见大,小水利的管理水平反映出水利大事业的成效
农田水利工程点多面广、规模小、数量多,与群众生产生活关系最为密切。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技术要求不高,但是管理难度甚大。近一时期国家对水利的投入十分巨大,极大地促进了水利事业的发展,但投入的重点主要是大江大河治理,而对于小型农田水利事业关注和投入不够。近年来频繁发生的旱涝灾害暴露出小水利的“短板”问题,说明小水利成为水利行业发展的瓶颈。
2 存在问题
2. 1 重建轻管或只建不管,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
当前国家及各地方政府对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投入主要是补助性质的,主要依托工程建设进行补助,因此,工程的前期立项工作较受重视。相对而言项目审批过程中对于项目建成后的运行管理要求不高,项目建成后的管理工作在立项目之初就容易被忽视。现实的情况是很多项目建好后就无人问津,待到需要用时可能已损坏,盲目建设、重复建设的现象屡见不鲜。
2. 2 条块分割,多头管理,实质却弱化了管理
从行政主管部门内部分工来说,建设和运行管理分属不同的部门,各部门之间分工易,协作难。具体到一个项目建设、管理和使用是统一的,是不可分割的。
2. 3 体制机制不顺,导致小型水利工程建、管、用三位脱节
目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主体是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水管单位,但是他们并没有直接的使用需求。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服务于农业,使用者主要是广大的农民,使用者却不是工程的所有者,农民有使用需求却没有维护和管理的积极性。形成“国家管不到、集体管不好、农民管不了”的不良局面。
3 加强农田水利运行维护管理工作的对策措施
要破解当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困局,笔者认为需要做好明析产权、资金保障、制度建设等基础性工作。
3. 1 明确产权,规范权、责、义
对于涉及跨区、跨流域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或是区域相对独立的灌区体系,明确由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水管单位负责,其产权归以上管理部门所有,工程的调度使用以及运行维护由以上管理部门负责。
对于区域内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由乡镇或集体负责。当前出现问题的正是这一层级小型水利工程,由于权责下放后,没有管理规范用于指导和规范乡镇或集体开展小型水利工程的管护工作。通常情况下,小型水利工程的公益性多于经济性,乡镇或集体对这些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没有积极性,在没有任何监管和激励或处罚措施的情况下,这些小工程常常处于基本没人管理的状态。
3. 2 多渠道、可持续,确保资金投入
首先,项目前期立项阶段应当尽量减少项目县级以下配套比例,或者在有资金保障的情况下尽量集中治理,以免在工程建设之初就因投入不足造成半拉子工程,或者因项目投入分散不能形成完整的工程配套体系,给后期运行管理埋下隐患。
其次,根据小型水利工程的性质和效益分别制定运行维护管理及资金筹措方案。对于纯公益性质的,各级政府应保障管理维护费用的投入; 对于有一定经济效益的,可以通过市场吸引投入的机制,例如通过第三方对工程进行维护管理,第三方可以通过收取水电费、排灌费等形式获取管理费用; 对于公益性与经济性兼有的,则可采取政府补助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运行管理投入模式。
3. 3 加强制度建设,形成完善严密的建设运行管理制度体系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运行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已严重影响水利工程效益发挥,引起了各级政府高度关注。早在 2002 年制发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就明确提出要改革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中央文件要求“深化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明确所有权和使用权,落实管护主体和责任,对公益性小型水利工程管护经费给予补助,探索社会化和专业化的多种水利工程管理模式”。从政策层面来说,对于小型水利工程运行维护管理工作已有了较为明确、清晰的思路,也是十分符合工作实际的。
政策是好的,但是落实是关键,途径则是建立制度,通过制度建设将各项政策落到实处。特别是对于由乡镇或集体管理的小型水利工程,当前处于管理盲区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制度不健全、不严密、难操作等。各地应根据本地实情,制定符合本地发展实际的管理办法,不能照搬照抄别处的管理办法。例如,目前较为流行的农民用水协会管理模式,笔者认为该模式并不是解决当前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维护管理问题的灵丹妙药,也不是放之全国皆有效的,该模式需要建立在农民有较高文化素质和较强自我权利维护意识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而我国农业、农村、农民的现状显然还不适合全面发展农民用水协会等管理模式。
4 结语
综上所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惠及农民、农业最直接的水利工程,是保障农业发展的基础设施,是水利体系的细胞。当前小型农田水利事业发展滞后,农田水利工程损毁严重,难以发挥工程效益。
参考文献
[1]陈文才 . 浅议农村小微型水利工程管理[J]. 水利经济,2007,25( 6) : 42 -43.
[2]徐成波,王薇,温立萍 .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护中的主要问题和建议[J]. 中国水利,2011( 7) : 23 -25.
[3]孟秀丽 .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管理措施[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 05) : 76 -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