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风险社会”深刻影响了我国视听行业的发展,对我国传媒产业造成多方面冲击的同时,也加速数字化用户的线上迁徙。“宅经济”激发了线上用户对视听内容的强需求,迫使视听行业从“云制作”“云传播”“云体验”等三个方面应对风险带来的挑战。我国视听行业应具备国内国外两个视野,从内容制作、技术应用、商业模式、产业布局和“出海”形式等多个角度出发,全方位安排视听行业的战略布局。
【关键词】传媒经济;风险社会;数字化生存;视听行业;云视听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1.01.080
2020年我国传媒产业在多个方面遭受冲击:电影产业经历了春节撤档、院线关闭、影片堆积等问题;电视剧行业影视寒冬的余温未消,再逢剧组停工、拍摄周期延长、资金回笼困难等处境;新媒体产业方面,曾经在2019年大放异彩的“直播带货模式”,至今仍承受着货品生产供应中断和物流割裂的威胁;短视频领域碍于场景和团队生产受限的问题,放缓了专业化的步伐。在“风险”的倒逼之下,国内传媒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步伐反而开始提速,各视听行业不约而同地走上了数字化发展的生存之路。当下,国内环境趋向好转,传媒产业也进入以防护为主、但与风险长期共存的“风险社会”。各视听行业在风险社会的背景下,逐渐走出重创式停摆的阴霾,以数字化生存战略开启复工复产的行程。
1. 机遇:风险影响下视听行业的数字化生存群像
美国学者尼葛洛庞帝曾对“数字化生存”的概念这样解释:随着社会逐渐向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的趋向发展,人类的生存方式正发生着巨变——人类将生活在一个虚拟空间之中,运用数字和信息技术从事传播、交流、学习、工作等活动。2020年伊始,数以亿计的国民不得不“宅在家中”,形成了依赖数字化方式生存的庞大群体,并促动了风险社会的视听行业样态发生新的变化。
1.1 数字化用户:持续迁入在线社会
受风险对线下活动的钳制,我国视听用户对线上视听内容的需求被极大地激发出来,形成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数字化迁徙。根据《2020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下称《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我國网络视听用户规模达到9.01亿人,占比超过64.5%的国民迁移到在线社会,人均每周上网时长显著增加,达到30.8个小时。在线用户人数的增长和时长的增加,极大地扩展了在线社会的主体规模,同时也为视听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用户基础。
1.2 流量赋能,加速视听领域的数字化生存进程
居家“宅生活”激发了用户群体对视听内容的需求,使用户对视听产品的依赖程度大大增长。根据《报告》,目前我国各视听领域中,短视频的用户使用率最高,达到87%,用户规模突破8亿人;综合视频的用户使用率也达到77.1%,用户规模超过7亿人。短视频已成为用户“杀时间”的利器,人均单日使用时间已超越即时通讯时长,达到110分钟。这表明我国用户的视频化视听习惯已培养起来。从市场格局上看,综合视频与短视频平台呈现两强趋势,爱奇艺、腾讯、优酷三大综合视频平台以79.1%的用户渗透率占据第一梯队,哔哩哔哩、芒果TV以差异化自制内容急速追赶。网络直播则与主流媒体、电商等平台紧密结合,打造出5G视频慢直播、扶贫助农等新的直播形势。可以看到,视听领域的数字化进程正在“风险”的助推下加速前进。
2. 挑战:风险倒逼视听行业化解数字化生存难题
2.1 “云制作”破除制作难题:松动节目内容定式,开拓全新叙事空间
受风险高发影响,视听节目一度面临复工难、现场录制受限等问题,因此台网综艺纷纷转变思维,推出多档云录制综艺节目。云录制是以线上录制和线下录制结合、嘉宾以网络连线方式参与节目的新型节目录制形式。以湖南卫视的《歌手·当打之年》为例,为在风险高峰期间正常录制并播出,节目另辟蹊径,采用歌手多地录制+线上大众听审的云录制方式制出节目,台北、东京、上海等地的不同演播厅丰富了长沙现场单一的舞美效果,增加了新颖的审美感受;线上听审取代现场听审的安排更拉近了观众与节目的心理距离,实现听审与观众同听一首歌,意料之外地打破了原先现场听审与场外观众的观赏“隔膜”。
云录制借助低时延高速率的5G传输和4K/8K的高清直播技术,打造出云上互动节目《嘿!你在干嘛呢?》《这!就是街舞》“云海选”活动等一系列视听内容。随着风险防控级别的降低,视听节目的限制正在不断减少,但云录制所拓展出的制作新思维,突破了固有的节目定式,正激发出视听节目内容上的全新活力。
2.2 “云传播”化解播映难题:探索数字化发行新模式
电影与演出行业对影院、剧院等封闭性空间场地具有强依赖性,风险所带来的市场危机,迫使聚众性文化消费产品开始变更发行途径,实现向数字化传播的“破圈”之旅。
院线电影转网络平台播出,开启了电影发行放映的新探索。春节档院线电影《囧妈》以“零窗口期”的网络独播形式在西瓜视频app上映,表面是源于规避风险导致的电影整合营销,实质是“互联网+”的数字化情势下,电影发行与视频网站合谋共生的必然产物。尽管电影院已复工复产,但受大制作电影的排期挤压、限制场次座位等影响,仍然有《冷血狂宴》《肥龙过江》《灰烬重生》等一批中小型体量电影绕开院线,选择互联网平台独播,不失为一种快速回款、及时止损的发行路径。
各地演出行业则通过云排练、云剧场等数字化平台的传播,使剧场艺术作品并未缺席。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等作品,依靠专业的演出录制团队和网络自媒体宣传,顺利上线视频平台及自主研发app,以版权收入弥补线下收入的不足,从单一收入的窠臼中跳脱出来,逐步培育剧目的数字化产业链。 2.3 “云体验”优化用户线上视听感受,升级数字化服务
“宅生活”期间,"5G+AI"技术领衔、VR与4K/8K超高清视频制作技术打底的数字化手段,以沉浸式的智慧服务,为用户提供多元的“云体验”。人民日报推出AI移动慢直播《漫步武汉樱花园》,以新能源驱动、人工智能分析场景的无人驾驶直播车,通过4K超高清视频的移动采集和5G高速实时传输,使广大网友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跨越千里漫步于已封城的武汉,以第一视角身临其境地感受落英缤纷的樱花盛景;此外,火神山医院建设的全过程、杭州红十字会的物资配送,都通过4K高清摄像头与5G传输技术实现了全天候直播,使视听用户得以进行实时互动和社会监督。可以预见的是,“5G+4K+VR+AI”综合运用的数字化技术不仅能丰沛用户的审美体验,更会进一步在数字化服务方面发挥新的社会效用。
必须看到,在以“风险社会”为生存背景的数字化转型中,视听行业的应对还存在多方面不足:精品内容储备存在短板,导致2020下半年影视剧出现大量“清库存”现象,因一些品质不佳而多次延播的剧集,一经播出便引发了观众的激烈批评;形式上看,云制作节目作为风险产物,难脱代班性特点,大多以居家生活、嘉宾连线的简单模式为主,具有高度雷同性,制作上较为粗糙,存在品质上的缺憾,因此留存度不高,随当下风险情况的缓和而走向解体,并未彻底发挥出云思维与节目制作的深度融合。
3. “风险社会”时代:视听行业数字化生存新战略
在当下人类卫生环境的阴霾笼罩之下,乌尔里希·贝克的“全球风险社会”预言已逐渐成为现实。这场考验作为规模巨大、影响遍及全球的一次重大风险,也应是推动我国视听行业数字化转型的一个契机:在防控常态化的风险社会,不确定性,正是创造性的来源。
因此,在风险中求生存的我国视听行业,应当在以下方面做好数字化战略安排:
3.1 对内:适应防控常态化,打通多元层面的战略布局
3.1.1 内容制作层面:实施供给侧“橄榄球战略”,大数据深耕精品内容
“橄榄球战略”是指内容创作方面应当以垂直细分的“小而美”作品为主体,兼顾泛人群、有国民影响力的大制作。年初广电总局针对影视剧存在的“注水现象”,发布《进一步加强电视剧网络剧创作生产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鼓励30集以内的短剧创作。在政策引导和风险环境的双重影响下,网络精品短剧呈现快速发展趋势:现实题材的《我是余欢水》率先破局,爱奇艺迷雾剧场的《隐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收获高口碑,证明了短剧不俗的市场潜力。而短剧制作周期短、成本低,不仅有效降低了风险社会期间项目的风险,相比于长剧又具有更多的盈利优势。因此,视听行业应当适应与风险共舞的影视风险环境,以轻体量的作品作为影视寒冬的突破口,开掘更为丰富的题材和剧场模式,制作垂直化、精细化、类型化的中小成本作品。
与此同时,大型影视项目的开发也不应被忽视,对于大制作的筹备,应当把工作重心集中在前期孵化阶段,充分发挥网络视频平台的技术优势,以大数据抓取社会关注的题材倾向,分析观众心理,打磨优质剧本,为风险过后的视听产品做好内容资源储备。
3.1.2 技术应用层面:发挥智能化制作优势,抢占互动视听领域先机
数字化技术不应只是镶嵌在视听作品中的元素,更应深度参与到制作中,成为作品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向后期制作的方向迈进,云存储、云渲染、云分发等云技术的应用让异地異时协同工作成为可能,电影《金刚川》就是这样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拍摄完成的。万兆高速网络的搭建使身处异地的三个拍摄团队能及时查看拍摄画面、分享彼此进度、渲染后期特效,树立起“风险社会”期间电影工业化的标杆。智能化制作不仅在画质提升上彰显出无可比拟的优势,更大大缩短了视听作品的制作周期,是风险社会技术应用层面的不二选择。
伴随5G技术在视听领域的深度运用,网络视听内容的交互性大大增强。为用户带来强参与感、沉浸感的互动视频技术,将在非线性视频上大显身手。今年10月,广电总局发布《互联网互动视频数据格式规范》,并在爱奇艺、腾讯、芒果等播出平台进行了成功试验,这无疑是互动视频与行业结合的利好消息。目前,我国互动视听作品在创作流程、拍摄模式、交互设计等方面还不太成熟,多以大型IP的衍生互动作品为主,依附性强,尚未形成独立作品的艺术特征。因此,视听行业应当抓紧机遇,在全球最大5G网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算法的推演技术,建构类型更为多样、逻辑更加自洽的互动影视作品,并运用VR、AR加持的触控交互操作,提升用户的沉浸感体验,实现互动视听领域的弯道超车。
3.1.3 商业模式层面:整合跨媒体产业链,拓宽商业合作路径
传媒市场遭受冲击后形成的“洗牌效应”,使传媒产业迎来了资源优化、重组的机会。视听行业应当建立起全产业链的发展格局来分担风险,突破原先的闭环型产业链局限,整合文化传媒的相关产业,逐渐消弭实体场景与互联网平台的二元对立。通过平台互联,与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合作,利用其大数据计算方法,将宣传片精准推送到目标受众眼前,并采取“云发布”“云点映”等方式降低宣传成本、扩大作品影响;通过市场互补,以直播带货的方式售卖视听内容及相关衍生品,扩大销售渠道,实现“电商+传媒”的双向联动;通过科技互助,持续推进5G、AI、VR、AR、4K/8K等技术贯穿视听产业链的全过程,引导智能技术深度参与到艺术领域的数字化转型中。
随着人口红利见顶、市场竞争加剧,网络视频平台应抓住机遇,求新求变,推动内容付费业务成为增长新动能,以扶植优质的自制内容取代疲敝的版权战争,并在单片点播、超前点播、释出全集等付费方式的基础上,继续探索更易为用户接受的差异化付费方案;同时,进一步升级分账模式,促进自身内容与广告业务的有机融合;平台合作方面,应持续推进以拼播、跨屏幕+跨平台联播等排播形式的优化,从而分担播出成本,增加作品声量。 3.2 对外:长视频+短视频联动,丰富出海形式
视听行业的数字化生存战略不能仅仅局限于国内的传媒发展,还应具有全球眼光,为海外市场的中国文化传播贡献力量。在风险全球愈演愈烈之时,我国影视行业在国内情况得到有效遏制的基础上,具有得天独厚的生产制作环境优势。以爱奇艺网综《青春有你2》为例,该综艺不仅邀请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韩流明星作为嘉宾引流,在YouTube等国际视频平台上线时,还同步推出了8种语言字幕和内容迥异于国内的“海外版”,并截取选手表演的片段广泛分布于TikTok等短视频平台,吸引广大海外观众的观看兴趣。“综合视频打底+短视频突围”的融合形式,帮助节目117个话题登上Twitter全球趋势榜单,实现了全球风险期间的海外“出圈”。因此,视听行业应当抓住国内防控得当的利好条件,利用大数据精准侧写海外用户画像,对国内视听内容进行二度加工,制作出针对不同海外市场用户的各体量内容,以本土化策略和个性化运营模式降低文化折扣,提升海外用户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度和体验感,从而生动展现新时代中国的精神面貌与价值观。
其次,出海内容不应仅仅局限于综合视频的影视作品领域,还需要开拓中国故事在短视频领域的传播模式。以李子柒的田园美学输出为范例,饱含中国诗意的短视频摒弃了意识形态上的生硬宣扬,从宣讲思维走向故事思维,大胆“去语言化”,以真实场景、淳朴情感、精美画面展示中国文化的多元魅力,彰显出人类共有的真善美价值追求,削弱了传播隔阂与价值扭曲,用“做减法”的方式赢得了海外观众的“加法认同”,即使被YouTube平台限流,粉丝量依然达到千万级别。面对全球视频化趋向的显著特征,以优质短视频打开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的通路,寻求中国故事的“柔性传播”和最大公约数,未尝不是一个传递中国声音的好方法。
4. 結语
“不要浪费任何一场危机。”丘吉尔曾于二战的至暗时刻做出这样的判断。对全球传媒产业来说,当下这场风险考验所产生的影响无异于一场世界大战。在风险常态化的客观条件下,我国视听行业只有化危机为契机,以守正创新的导向、共克时艰的勇气、转型求生的智慧,挣脱制作模式、盈利手段、对外传播、产业布局等多方面的桎梏,开辟出全方位的发展进路,才能在风险社会中“逆势自救”,以数字化生存的方式在激变的传媒市场中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参考文献:
[1]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M].海南出版社,1997.
[2]《2020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发布[J].青年记者,2020(30):105.
[3]康建兵.《囧妈》网络首播:电影发行的新探索[J].新媒体研究,2020,6(08):1-4.
[4]贝克,邓正来,沈国麟.风险社会与中国——与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的对话[J].社会学研究,2010,25(05):208-231+246.
[5]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剧网络剧创作生产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Z].国家广播电视总局,2020.
【关键词】传媒经济;风险社会;数字化生存;视听行业;云视听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1.01.080
2020年我国传媒产业在多个方面遭受冲击:电影产业经历了春节撤档、院线关闭、影片堆积等问题;电视剧行业影视寒冬的余温未消,再逢剧组停工、拍摄周期延长、资金回笼困难等处境;新媒体产业方面,曾经在2019年大放异彩的“直播带货模式”,至今仍承受着货品生产供应中断和物流割裂的威胁;短视频领域碍于场景和团队生产受限的问题,放缓了专业化的步伐。在“风险”的倒逼之下,国内传媒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步伐反而开始提速,各视听行业不约而同地走上了数字化发展的生存之路。当下,国内环境趋向好转,传媒产业也进入以防护为主、但与风险长期共存的“风险社会”。各视听行业在风险社会的背景下,逐渐走出重创式停摆的阴霾,以数字化生存战略开启复工复产的行程。
1. 机遇:风险影响下视听行业的数字化生存群像
美国学者尼葛洛庞帝曾对“数字化生存”的概念这样解释:随着社会逐渐向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的趋向发展,人类的生存方式正发生着巨变——人类将生活在一个虚拟空间之中,运用数字和信息技术从事传播、交流、学习、工作等活动。2020年伊始,数以亿计的国民不得不“宅在家中”,形成了依赖数字化方式生存的庞大群体,并促动了风险社会的视听行业样态发生新的变化。
1.1 数字化用户:持续迁入在线社会
受风险对线下活动的钳制,我国视听用户对线上视听内容的需求被极大地激发出来,形成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数字化迁徙。根据《2020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下称《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我國网络视听用户规模达到9.01亿人,占比超过64.5%的国民迁移到在线社会,人均每周上网时长显著增加,达到30.8个小时。在线用户人数的增长和时长的增加,极大地扩展了在线社会的主体规模,同时也为视听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用户基础。
1.2 流量赋能,加速视听领域的数字化生存进程
居家“宅生活”激发了用户群体对视听内容的需求,使用户对视听产品的依赖程度大大增长。根据《报告》,目前我国各视听领域中,短视频的用户使用率最高,达到87%,用户规模突破8亿人;综合视频的用户使用率也达到77.1%,用户规模超过7亿人。短视频已成为用户“杀时间”的利器,人均单日使用时间已超越即时通讯时长,达到110分钟。这表明我国用户的视频化视听习惯已培养起来。从市场格局上看,综合视频与短视频平台呈现两强趋势,爱奇艺、腾讯、优酷三大综合视频平台以79.1%的用户渗透率占据第一梯队,哔哩哔哩、芒果TV以差异化自制内容急速追赶。网络直播则与主流媒体、电商等平台紧密结合,打造出5G视频慢直播、扶贫助农等新的直播形势。可以看到,视听领域的数字化进程正在“风险”的助推下加速前进。
2. 挑战:风险倒逼视听行业化解数字化生存难题
2.1 “云制作”破除制作难题:松动节目内容定式,开拓全新叙事空间
受风险高发影响,视听节目一度面临复工难、现场录制受限等问题,因此台网综艺纷纷转变思维,推出多档云录制综艺节目。云录制是以线上录制和线下录制结合、嘉宾以网络连线方式参与节目的新型节目录制形式。以湖南卫视的《歌手·当打之年》为例,为在风险高峰期间正常录制并播出,节目另辟蹊径,采用歌手多地录制+线上大众听审的云录制方式制出节目,台北、东京、上海等地的不同演播厅丰富了长沙现场单一的舞美效果,增加了新颖的审美感受;线上听审取代现场听审的安排更拉近了观众与节目的心理距离,实现听审与观众同听一首歌,意料之外地打破了原先现场听审与场外观众的观赏“隔膜”。
云录制借助低时延高速率的5G传输和4K/8K的高清直播技术,打造出云上互动节目《嘿!你在干嘛呢?》《这!就是街舞》“云海选”活动等一系列视听内容。随着风险防控级别的降低,视听节目的限制正在不断减少,但云录制所拓展出的制作新思维,突破了固有的节目定式,正激发出视听节目内容上的全新活力。
2.2 “云传播”化解播映难题:探索数字化发行新模式
电影与演出行业对影院、剧院等封闭性空间场地具有强依赖性,风险所带来的市场危机,迫使聚众性文化消费产品开始变更发行途径,实现向数字化传播的“破圈”之旅。
院线电影转网络平台播出,开启了电影发行放映的新探索。春节档院线电影《囧妈》以“零窗口期”的网络独播形式在西瓜视频app上映,表面是源于规避风险导致的电影整合营销,实质是“互联网+”的数字化情势下,电影发行与视频网站合谋共生的必然产物。尽管电影院已复工复产,但受大制作电影的排期挤压、限制场次座位等影响,仍然有《冷血狂宴》《肥龙过江》《灰烬重生》等一批中小型体量电影绕开院线,选择互联网平台独播,不失为一种快速回款、及时止损的发行路径。
各地演出行业则通过云排练、云剧场等数字化平台的传播,使剧场艺术作品并未缺席。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等作品,依靠专业的演出录制团队和网络自媒体宣传,顺利上线视频平台及自主研发app,以版权收入弥补线下收入的不足,从单一收入的窠臼中跳脱出来,逐步培育剧目的数字化产业链。 2.3 “云体验”优化用户线上视听感受,升级数字化服务
“宅生活”期间,"5G+AI"技术领衔、VR与4K/8K超高清视频制作技术打底的数字化手段,以沉浸式的智慧服务,为用户提供多元的“云体验”。人民日报推出AI移动慢直播《漫步武汉樱花园》,以新能源驱动、人工智能分析场景的无人驾驶直播车,通过4K超高清视频的移动采集和5G高速实时传输,使广大网友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跨越千里漫步于已封城的武汉,以第一视角身临其境地感受落英缤纷的樱花盛景;此外,火神山医院建设的全过程、杭州红十字会的物资配送,都通过4K高清摄像头与5G传输技术实现了全天候直播,使视听用户得以进行实时互动和社会监督。可以预见的是,“5G+4K+VR+AI”综合运用的数字化技术不仅能丰沛用户的审美体验,更会进一步在数字化服务方面发挥新的社会效用。
必须看到,在以“风险社会”为生存背景的数字化转型中,视听行业的应对还存在多方面不足:精品内容储备存在短板,导致2020下半年影视剧出现大量“清库存”现象,因一些品质不佳而多次延播的剧集,一经播出便引发了观众的激烈批评;形式上看,云制作节目作为风险产物,难脱代班性特点,大多以居家生活、嘉宾连线的简单模式为主,具有高度雷同性,制作上较为粗糙,存在品质上的缺憾,因此留存度不高,随当下风险情况的缓和而走向解体,并未彻底发挥出云思维与节目制作的深度融合。
3. “风险社会”时代:视听行业数字化生存新战略
在当下人类卫生环境的阴霾笼罩之下,乌尔里希·贝克的“全球风险社会”预言已逐渐成为现实。这场考验作为规模巨大、影响遍及全球的一次重大风险,也应是推动我国视听行业数字化转型的一个契机:在防控常态化的风险社会,不确定性,正是创造性的来源。
因此,在风险中求生存的我国视听行业,应当在以下方面做好数字化战略安排:
3.1 对内:适应防控常态化,打通多元层面的战略布局
3.1.1 内容制作层面:实施供给侧“橄榄球战略”,大数据深耕精品内容
“橄榄球战略”是指内容创作方面应当以垂直细分的“小而美”作品为主体,兼顾泛人群、有国民影响力的大制作。年初广电总局针对影视剧存在的“注水现象”,发布《进一步加强电视剧网络剧创作生产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鼓励30集以内的短剧创作。在政策引导和风险环境的双重影响下,网络精品短剧呈现快速发展趋势:现实题材的《我是余欢水》率先破局,爱奇艺迷雾剧场的《隐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收获高口碑,证明了短剧不俗的市场潜力。而短剧制作周期短、成本低,不仅有效降低了风险社会期间项目的风险,相比于长剧又具有更多的盈利优势。因此,视听行业应当适应与风险共舞的影视风险环境,以轻体量的作品作为影视寒冬的突破口,开掘更为丰富的题材和剧场模式,制作垂直化、精细化、类型化的中小成本作品。
与此同时,大型影视项目的开发也不应被忽视,对于大制作的筹备,应当把工作重心集中在前期孵化阶段,充分发挥网络视频平台的技术优势,以大数据抓取社会关注的题材倾向,分析观众心理,打磨优质剧本,为风险过后的视听产品做好内容资源储备。
3.1.2 技术应用层面:发挥智能化制作优势,抢占互动视听领域先机
数字化技术不应只是镶嵌在视听作品中的元素,更应深度参与到制作中,成为作品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向后期制作的方向迈进,云存储、云渲染、云分发等云技术的应用让异地異时协同工作成为可能,电影《金刚川》就是这样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拍摄完成的。万兆高速网络的搭建使身处异地的三个拍摄团队能及时查看拍摄画面、分享彼此进度、渲染后期特效,树立起“风险社会”期间电影工业化的标杆。智能化制作不仅在画质提升上彰显出无可比拟的优势,更大大缩短了视听作品的制作周期,是风险社会技术应用层面的不二选择。
伴随5G技术在视听领域的深度运用,网络视听内容的交互性大大增强。为用户带来强参与感、沉浸感的互动视频技术,将在非线性视频上大显身手。今年10月,广电总局发布《互联网互动视频数据格式规范》,并在爱奇艺、腾讯、芒果等播出平台进行了成功试验,这无疑是互动视频与行业结合的利好消息。目前,我国互动视听作品在创作流程、拍摄模式、交互设计等方面还不太成熟,多以大型IP的衍生互动作品为主,依附性强,尚未形成独立作品的艺术特征。因此,视听行业应当抓紧机遇,在全球最大5G网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算法的推演技术,建构类型更为多样、逻辑更加自洽的互动影视作品,并运用VR、AR加持的触控交互操作,提升用户的沉浸感体验,实现互动视听领域的弯道超车。
3.1.3 商业模式层面:整合跨媒体产业链,拓宽商业合作路径
传媒市场遭受冲击后形成的“洗牌效应”,使传媒产业迎来了资源优化、重组的机会。视听行业应当建立起全产业链的发展格局来分担风险,突破原先的闭环型产业链局限,整合文化传媒的相关产业,逐渐消弭实体场景与互联网平台的二元对立。通过平台互联,与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合作,利用其大数据计算方法,将宣传片精准推送到目标受众眼前,并采取“云发布”“云点映”等方式降低宣传成本、扩大作品影响;通过市场互补,以直播带货的方式售卖视听内容及相关衍生品,扩大销售渠道,实现“电商+传媒”的双向联动;通过科技互助,持续推进5G、AI、VR、AR、4K/8K等技术贯穿视听产业链的全过程,引导智能技术深度参与到艺术领域的数字化转型中。
随着人口红利见顶、市场竞争加剧,网络视频平台应抓住机遇,求新求变,推动内容付费业务成为增长新动能,以扶植优质的自制内容取代疲敝的版权战争,并在单片点播、超前点播、释出全集等付费方式的基础上,继续探索更易为用户接受的差异化付费方案;同时,进一步升级分账模式,促进自身内容与广告业务的有机融合;平台合作方面,应持续推进以拼播、跨屏幕+跨平台联播等排播形式的优化,从而分担播出成本,增加作品声量。 3.2 对外:长视频+短视频联动,丰富出海形式
视听行业的数字化生存战略不能仅仅局限于国内的传媒发展,还应具有全球眼光,为海外市场的中国文化传播贡献力量。在风险全球愈演愈烈之时,我国影视行业在国内情况得到有效遏制的基础上,具有得天独厚的生产制作环境优势。以爱奇艺网综《青春有你2》为例,该综艺不仅邀请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韩流明星作为嘉宾引流,在YouTube等国际视频平台上线时,还同步推出了8种语言字幕和内容迥异于国内的“海外版”,并截取选手表演的片段广泛分布于TikTok等短视频平台,吸引广大海外观众的观看兴趣。“综合视频打底+短视频突围”的融合形式,帮助节目117个话题登上Twitter全球趋势榜单,实现了全球风险期间的海外“出圈”。因此,视听行业应当抓住国内防控得当的利好条件,利用大数据精准侧写海外用户画像,对国内视听内容进行二度加工,制作出针对不同海外市场用户的各体量内容,以本土化策略和个性化运营模式降低文化折扣,提升海外用户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度和体验感,从而生动展现新时代中国的精神面貌与价值观。
其次,出海内容不应仅仅局限于综合视频的影视作品领域,还需要开拓中国故事在短视频领域的传播模式。以李子柒的田园美学输出为范例,饱含中国诗意的短视频摒弃了意识形态上的生硬宣扬,从宣讲思维走向故事思维,大胆“去语言化”,以真实场景、淳朴情感、精美画面展示中国文化的多元魅力,彰显出人类共有的真善美价值追求,削弱了传播隔阂与价值扭曲,用“做减法”的方式赢得了海外观众的“加法认同”,即使被YouTube平台限流,粉丝量依然达到千万级别。面对全球视频化趋向的显著特征,以优质短视频打开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的通路,寻求中国故事的“柔性传播”和最大公约数,未尝不是一个传递中国声音的好方法。
4. 結语
“不要浪费任何一场危机。”丘吉尔曾于二战的至暗时刻做出这样的判断。对全球传媒产业来说,当下这场风险考验所产生的影响无异于一场世界大战。在风险常态化的客观条件下,我国视听行业只有化危机为契机,以守正创新的导向、共克时艰的勇气、转型求生的智慧,挣脱制作模式、盈利手段、对外传播、产业布局等多方面的桎梏,开辟出全方位的发展进路,才能在风险社会中“逆势自救”,以数字化生存的方式在激变的传媒市场中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参考文献:
[1]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M].海南出版社,1997.
[2]《2020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发布[J].青年记者,2020(30):105.
[3]康建兵.《囧妈》网络首播:电影发行的新探索[J].新媒体研究,2020,6(08):1-4.
[4]贝克,邓正来,沈国麟.风险社会与中国——与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的对话[J].社会学研究,2010,25(05):208-231+246.
[5]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剧网络剧创作生产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Z].国家广播电视总局,2020.